離開綠洲之後,漢軍奔襲三日, 終於發現匈奴大軍蹤跡。
彼時, 匈奴前鋒已踏入安息境內, 同駐守邊界的安息輕騎兵交鋒兩次, 斬殺數百人,劫掠十餘個村莊,並截殺數支往來東西的商隊。
因沒有留下活口,無法得知確切情報, 安息錯以為是遭到大夏進攻, 新皇帝弗拉特斯二世立即召見貴族, 下令調集軍隊,迅速向邊境集結。
皇帝的叔叔, 實際掌控安息政權的德米特裏提出,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不能貿然行動。他的理由很充分,殺死邊界士兵的騎兵, 使用的武器和大夏截然不同。
大夏和安息早就舍棄骨製武器,改用鐵器和青銅器。
若說是刻意偽裝,完全沒有必要。
為爭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安息和大夏打了數十年。中途雖有聯姻, 實現短暫和平, 實際上, 戰爭從未真正停止。
“大夏襲擊邊境, 不會特意使用骨箭。”
此言一出, 在場貴族都是麵露恍然,紛紛點頭。
德米特裏還提出,被襲的軍營村落都被劫掠一空,糧食、牲畜、布匹、士兵的皮甲和牧民的短袍都被扒走,更不用說散落的武器。
這樣的作風和大夏迥異。
安息和大夏地理位置優越,既有豐饒的土地盛產糧食,又有大片的草場豢養牲畜,更有東西往來的商隊,都城人流穿梭,十分繁華,軍隊完全不缺少物資。
這種殺人劫掠,恨不能地皮都刮掉一層的作風,同印象中的大夏軍隊大相徑庭。
“會不會是沙漠匪盜?”
“不會。”
安息輕騎的戰鬥素養,豈是區區匪徒能夠比擬。
德米特裏被老皇帝重用,又能在新皇帝繼位後拉攏貴族,獨霸朝綱,除了他的身份,更多是依靠智慧和手段。
在他看來,發生在邊界的事十分蹊蹺,不像是大夏士兵,也不像是沙漠匪盜,更像是一群外來者,戰鬥力強悍,行事狠辣,而且缺少糧食、武器和生活必須品。
若是數量少,僅是過路,應該釀不成大患,無需大動幹戈。數量多又不想走的話,為免安息邊境再無寧日,更不能貿然行動。
在老皇帝時期,一度有東邊的遊牧部落西遷,和大夏的建國者同種同源。
德米特裏奉命出征時,曾和這些草原部落交鋒。那一戰,安息軍隊損失慘重,他帶去的三萬輕騎兵,死傷超過六成。
自此往後,對於這些東邊來的部落,德米特裏就存下心理陰影,始終保持警惕。專門派人在商隊中打聽,搜集關於東邊的情報。
無奈的是,因安息地處西亞,中間隔著大宛、烏孫和西域等國,對於東方的匈奴帝國和漢帝國,始終知之不多。倒是月氏因和大夏同種,時常有消息傳來,被德米特裏視為強大的敵人。
邊界傳來的消息,讓他本能生出警惕,莫非又是東邊來的?
依照他的想法,如果真是東邊來的,而且數量不少,軍隊集結是題中之義,但在動手之前,必須獲取最詳細的情報,弄清對方的身份和兵力。
倉促動手絕對不智。
其結果,很可能像他當年一樣損兵折將,實力大幅度折損,耗費二十多年才緩過氣來。
德米特裏的確是出於好意。
別看他想方設法壓製新皇帝,獨攬朝政大權,一旦事情涉及到國家層麵,他絕不會犯錯,更不會因私廢公糊塗行事。
正因如此,安息大貴族才會擁護他,堅定站在他的身邊。
可惜新皇帝急於掌握兵權,根本不打算采納他的意見。
在弗拉特斯二世看來,安息輕騎兵是最強大的存在,犯邊的是大夏也好,不是大夏也罷,軍隊必須集結,將這些人徹底鏟除。
借此時機,他將以皇帝的名義掌握兵權,獲取真正屬於自己的勢力。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考慮。”德米特裏沉聲道,“不知對方兵力,無需立刻集結數萬大軍。真要調集軍隊,需要的糧食、武器和馬匹駱駝都不是小數,很難倉促備妥,需要從各地……”
“行了!”
未等德米特裏說完,弗拉特斯二世已經變得不耐煩,出聲將他打斷。
“皇叔,我尊敬您的智慧,但您最好記住,我才是龐大疆域的統治者,帕提亞的皇帝!”
此言一出,宮殿內頓時寂靜無聲。
德米特裏臉色微變,眸光深沉,拳頭一點點握緊。坐在兩側的大貴族都是表情嚴肅,視線在這對叔侄間來迴逡巡。
他們都知道,這天早晚會來。隻是沒想到,年輕的皇帝會如此沉不住氣,登基不到一年就急著向王叔發難。
對比雙方的表現,貴族中的大部分更堅定擁護德米特裏的決心。
帕提亞需要一個智慧並強有力的統治者,德米特裏顯然比他的侄子更加合適,即使他不是皇帝。
不知過去多長時間,或許幾分鍾,也或許更久,德米特裏單手橫在身前,向弗拉特斯二世垂首,平靜道:“是,我偉大的統治者,偉大的皇帝陛下。”
表麵看,德米特裏向皇帝低頭,事實上,弗拉特斯二世正踏上危橋,隨時可能一腳踩空,墜落無窮深淵。
議事結束後,德米特裏率先離開,十多名大貴族緊隨其後,殿內很快變得空空蕩蕩。
弗拉特斯二世單手握拳,重重砸在鑲嵌寶石的扶手上,任由指關節被劃破,鮮紅的血從傷口流出,染紅黃金雕成的獅紋。
因德米特裏點頭同意,大貴族們陸續集結軍隊,依照弗拉特斯二世的旨意向邊境開拔。
過程中,陸續又有消息傳來,除了又有邊界村落和軍營遭到襲擊劫掠,大夏軍隊竟也開始向邊界集結。
這樣的變化讓德米特裏心驚,顧不得收拾弗拉特斯二世,迅速召集三名最信任的大貴族,請他們務必加快動作,盡速前往攔截大夏軍隊。
之前拿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不能讓對方再搶迴去!
“是!”
貴族們行動迅速,數量超過六萬的輕騎兵陸續開往邊界。
與此同時,大夏的騎兵和重步兵也壓向邊境,和安息軍隊形成正麵相對的兩個箭頭,就移動速度來看,不出十日,就能和第一批抵達的輕騎兵相遇。
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德米特裏不禁產生動搖,或許他真的判斷失誤,此前襲擊村落和軍營的的確是大夏。
使用劣質兵器,仿效強盜行事,為的都是掩人耳目,讓安息判斷失誤,以致於貽誤戰機。
“狡猾,卑鄙!”
聽完德米特裏的分析,出兵的安息貴族都是勃然大怒,發誓要給大夏好看。
作為被痛罵的一方,大夏也是憋了滿肚子火。
如果德米特裏繼續派出探子,很快就能知道,大夏的邊界也被襲擊劫掠,動手時幹脆利落,不留半個活口,和安息如出一轍。
最糟糕的是,剛剛獲得封地,到邊界巡視的小皇子也死在盜匪手裏。大夏皇帝遭遇喪子之痛,以為是安息動的手,被徹底激怒,下令軍隊開赴戰場,要給安息一個教訓。
西亞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各自集結重兵,在邊界針鋒相對,戰鬥隨時可能打響。
作為一切的源頭,伊稚斜率領的匈奴大軍察覺情況,知曉身後還追著漢軍,不想被卷入混戰,集體加快速度,打算趁早離開是非之地。
至於這場戰爭是由他們引起,很可能生靈塗炭,匈奴人表示,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無所謂。
若是打得激烈甚至滅國,等到漢軍離開,他們還能調頭折返,趁機占下一兩塊地盤,安定下來休養生息。
於是乎,引起麻煩的匈奴搶過就跑,安息和大夏一同被帶進溝裏,開啟一場長達二十年的拉鋸戰。西亞和兩河流域的大小國家紛紛卷入,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局,開始重新洗牌。
在這場戰爭中,安息和大夏為補充實力,不斷兼並周圍國家,實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許多。參與戰爭的小國倒了大黴,戰爭紅利沒吃到,連本錢都輸得徹底。
真正詮釋出一個道理:大國之間博弈,小國不知深淺蹦高作死,前者中場休息,後者早就鼻青臉腫,被踹飛高懸,掛成天空中閃亮的星星。
匈奴的算盤雖好,終究沒能達成所願。
元光六年春,在安息和大夏開戰,彼此打出真火時,匈奴也被漢軍追上,雙方在阿姆河流域展開一場激戰。
這場追逐持續數月,匈奴被追得憋屈,漢軍也追得窩火,都是一點就著。
伊稚斜再想保存實力,不想和漢軍正麵硬扛,終究抵不住人心。如果他強行下令撤退,不用等漢軍動手,麾下必然人心渙散,他本人也會威望大減。
“殺!”
既然不得不戰,索性拚死一搏。
伊稚斜狠狠咬牙,揮舞著從安息搶來的彎刀,帶頭策馬衝鋒。
趙嘉和魏悅各率萬名騎兵,在衝鋒中甩出兩支長弧,分別包抄匈奴兩翼。衛青、趙破奴、趙信和公孫敖帶領五千弓箭手,正麵攔截匈奴。
在一陣陣尖銳的哨音中,飛蝗般的箭矢淩空砸落,匈奴前鋒登時被清空一塊。
因戰場選在河邊,不乏有部落和商隊倒黴,撞-進戰場邊緣。
其中大部分未曾見過匈奴和漢軍,錯以為是大夏和安息另外開辟戰場,當即撒丫子就跑,將消息迅速擴散。
事情傳到德米特裏和帶兵親征的大夏皇帝耳中,雙方都是一驚,以為是對方要繞到自己身後下黑手,完全沒有猶豫,同時下達命令:“派兵!”
大夏和安息士兵接到命令,開始向阿姆河流域大規模移動。種種跡象表明,漢軍和匈奴的這場戰鬥,即將演變為一場四方混戰。
這樣的發展,非但伊稚斜沒有想到,連趙嘉和魏悅都十分愕然。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韓嫣的努力下,三萬漢軍終於找對方向,循著信鷹的指引,朝戰場疾馳而來。
彼時, 匈奴前鋒已踏入安息境內, 同駐守邊界的安息輕騎兵交鋒兩次, 斬殺數百人,劫掠十餘個村莊,並截殺數支往來東西的商隊。
因沒有留下活口,無法得知確切情報, 安息錯以為是遭到大夏進攻, 新皇帝弗拉特斯二世立即召見貴族, 下令調集軍隊,迅速向邊境集結。
皇帝的叔叔, 實際掌控安息政權的德米特裏提出,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不能貿然行動。他的理由很充分,殺死邊界士兵的騎兵, 使用的武器和大夏截然不同。
大夏和安息早就舍棄骨製武器,改用鐵器和青銅器。
若說是刻意偽裝,完全沒有必要。
為爭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安息和大夏打了數十年。中途雖有聯姻, 實現短暫和平, 實際上, 戰爭從未真正停止。
“大夏襲擊邊境, 不會特意使用骨箭。”
此言一出, 在場貴族都是麵露恍然,紛紛點頭。
德米特裏還提出,被襲的軍營村落都被劫掠一空,糧食、牲畜、布匹、士兵的皮甲和牧民的短袍都被扒走,更不用說散落的武器。
這樣的作風和大夏迥異。
安息和大夏地理位置優越,既有豐饒的土地盛產糧食,又有大片的草場豢養牲畜,更有東西往來的商隊,都城人流穿梭,十分繁華,軍隊完全不缺少物資。
這種殺人劫掠,恨不能地皮都刮掉一層的作風,同印象中的大夏軍隊大相徑庭。
“會不會是沙漠匪盜?”
“不會。”
安息輕騎的戰鬥素養,豈是區區匪徒能夠比擬。
德米特裏被老皇帝重用,又能在新皇帝繼位後拉攏貴族,獨霸朝綱,除了他的身份,更多是依靠智慧和手段。
在他看來,發生在邊界的事十分蹊蹺,不像是大夏士兵,也不像是沙漠匪盜,更像是一群外來者,戰鬥力強悍,行事狠辣,而且缺少糧食、武器和生活必須品。
若是數量少,僅是過路,應該釀不成大患,無需大動幹戈。數量多又不想走的話,為免安息邊境再無寧日,更不能貿然行動。
在老皇帝時期,一度有東邊的遊牧部落西遷,和大夏的建國者同種同源。
德米特裏奉命出征時,曾和這些草原部落交鋒。那一戰,安息軍隊損失慘重,他帶去的三萬輕騎兵,死傷超過六成。
自此往後,對於這些東邊來的部落,德米特裏就存下心理陰影,始終保持警惕。專門派人在商隊中打聽,搜集關於東邊的情報。
無奈的是,因安息地處西亞,中間隔著大宛、烏孫和西域等國,對於東方的匈奴帝國和漢帝國,始終知之不多。倒是月氏因和大夏同種,時常有消息傳來,被德米特裏視為強大的敵人。
邊界傳來的消息,讓他本能生出警惕,莫非又是東邊來的?
依照他的想法,如果真是東邊來的,而且數量不少,軍隊集結是題中之義,但在動手之前,必須獲取最詳細的情報,弄清對方的身份和兵力。
倉促動手絕對不智。
其結果,很可能像他當年一樣損兵折將,實力大幅度折損,耗費二十多年才緩過氣來。
德米特裏的確是出於好意。
別看他想方設法壓製新皇帝,獨攬朝政大權,一旦事情涉及到國家層麵,他絕不會犯錯,更不會因私廢公糊塗行事。
正因如此,安息大貴族才會擁護他,堅定站在他的身邊。
可惜新皇帝急於掌握兵權,根本不打算采納他的意見。
在弗拉特斯二世看來,安息輕騎兵是最強大的存在,犯邊的是大夏也好,不是大夏也罷,軍隊必須集結,將這些人徹底鏟除。
借此時機,他將以皇帝的名義掌握兵權,獲取真正屬於自己的勢力。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考慮。”德米特裏沉聲道,“不知對方兵力,無需立刻集結數萬大軍。真要調集軍隊,需要的糧食、武器和馬匹駱駝都不是小數,很難倉促備妥,需要從各地……”
“行了!”
未等德米特裏說完,弗拉特斯二世已經變得不耐煩,出聲將他打斷。
“皇叔,我尊敬您的智慧,但您最好記住,我才是龐大疆域的統治者,帕提亞的皇帝!”
此言一出,宮殿內頓時寂靜無聲。
德米特裏臉色微變,眸光深沉,拳頭一點點握緊。坐在兩側的大貴族都是表情嚴肅,視線在這對叔侄間來迴逡巡。
他們都知道,這天早晚會來。隻是沒想到,年輕的皇帝會如此沉不住氣,登基不到一年就急著向王叔發難。
對比雙方的表現,貴族中的大部分更堅定擁護德米特裏的決心。
帕提亞需要一個智慧並強有力的統治者,德米特裏顯然比他的侄子更加合適,即使他不是皇帝。
不知過去多長時間,或許幾分鍾,也或許更久,德米特裏單手橫在身前,向弗拉特斯二世垂首,平靜道:“是,我偉大的統治者,偉大的皇帝陛下。”
表麵看,德米特裏向皇帝低頭,事實上,弗拉特斯二世正踏上危橋,隨時可能一腳踩空,墜落無窮深淵。
議事結束後,德米特裏率先離開,十多名大貴族緊隨其後,殿內很快變得空空蕩蕩。
弗拉特斯二世單手握拳,重重砸在鑲嵌寶石的扶手上,任由指關節被劃破,鮮紅的血從傷口流出,染紅黃金雕成的獅紋。
因德米特裏點頭同意,大貴族們陸續集結軍隊,依照弗拉特斯二世的旨意向邊境開拔。
過程中,陸續又有消息傳來,除了又有邊界村落和軍營遭到襲擊劫掠,大夏軍隊竟也開始向邊界集結。
這樣的變化讓德米特裏心驚,顧不得收拾弗拉特斯二世,迅速召集三名最信任的大貴族,請他們務必加快動作,盡速前往攔截大夏軍隊。
之前拿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不能讓對方再搶迴去!
“是!”
貴族們行動迅速,數量超過六萬的輕騎兵陸續開往邊界。
與此同時,大夏的騎兵和重步兵也壓向邊境,和安息軍隊形成正麵相對的兩個箭頭,就移動速度來看,不出十日,就能和第一批抵達的輕騎兵相遇。
事情發展到如今地步,德米特裏不禁產生動搖,或許他真的判斷失誤,此前襲擊村落和軍營的的確是大夏。
使用劣質兵器,仿效強盜行事,為的都是掩人耳目,讓安息判斷失誤,以致於貽誤戰機。
“狡猾,卑鄙!”
聽完德米特裏的分析,出兵的安息貴族都是勃然大怒,發誓要給大夏好看。
作為被痛罵的一方,大夏也是憋了滿肚子火。
如果德米特裏繼續派出探子,很快就能知道,大夏的邊界也被襲擊劫掠,動手時幹脆利落,不留半個活口,和安息如出一轍。
最糟糕的是,剛剛獲得封地,到邊界巡視的小皇子也死在盜匪手裏。大夏皇帝遭遇喪子之痛,以為是安息動的手,被徹底激怒,下令軍隊開赴戰場,要給安息一個教訓。
西亞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各自集結重兵,在邊界針鋒相對,戰鬥隨時可能打響。
作為一切的源頭,伊稚斜率領的匈奴大軍察覺情況,知曉身後還追著漢軍,不想被卷入混戰,集體加快速度,打算趁早離開是非之地。
至於這場戰爭是由他們引起,很可能生靈塗炭,匈奴人表示,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無所謂。
若是打得激烈甚至滅國,等到漢軍離開,他們還能調頭折返,趁機占下一兩塊地盤,安定下來休養生息。
於是乎,引起麻煩的匈奴搶過就跑,安息和大夏一同被帶進溝裏,開啟一場長達二十年的拉鋸戰。西亞和兩河流域的大小國家紛紛卷入,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局,開始重新洗牌。
在這場戰爭中,安息和大夏為補充實力,不斷兼並周圍國家,實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許多。參與戰爭的小國倒了大黴,戰爭紅利沒吃到,連本錢都輸得徹底。
真正詮釋出一個道理:大國之間博弈,小國不知深淺蹦高作死,前者中場休息,後者早就鼻青臉腫,被踹飛高懸,掛成天空中閃亮的星星。
匈奴的算盤雖好,終究沒能達成所願。
元光六年春,在安息和大夏開戰,彼此打出真火時,匈奴也被漢軍追上,雙方在阿姆河流域展開一場激戰。
這場追逐持續數月,匈奴被追得憋屈,漢軍也追得窩火,都是一點就著。
伊稚斜再想保存實力,不想和漢軍正麵硬扛,終究抵不住人心。如果他強行下令撤退,不用等漢軍動手,麾下必然人心渙散,他本人也會威望大減。
“殺!”
既然不得不戰,索性拚死一搏。
伊稚斜狠狠咬牙,揮舞著從安息搶來的彎刀,帶頭策馬衝鋒。
趙嘉和魏悅各率萬名騎兵,在衝鋒中甩出兩支長弧,分別包抄匈奴兩翼。衛青、趙破奴、趙信和公孫敖帶領五千弓箭手,正麵攔截匈奴。
在一陣陣尖銳的哨音中,飛蝗般的箭矢淩空砸落,匈奴前鋒登時被清空一塊。
因戰場選在河邊,不乏有部落和商隊倒黴,撞-進戰場邊緣。
其中大部分未曾見過匈奴和漢軍,錯以為是大夏和安息另外開辟戰場,當即撒丫子就跑,將消息迅速擴散。
事情傳到德米特裏和帶兵親征的大夏皇帝耳中,雙方都是一驚,以為是對方要繞到自己身後下黑手,完全沒有猶豫,同時下達命令:“派兵!”
大夏和安息士兵接到命令,開始向阿姆河流域大規模移動。種種跡象表明,漢軍和匈奴的這場戰鬥,即將演變為一場四方混戰。
這樣的發展,非但伊稚斜沒有想到,連趙嘉和魏悅都十分愕然。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韓嫣的努力下,三萬漢軍終於找對方向,循著信鷹的指引,朝戰場疾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