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初為人師
1
我們中國人用詞是相當精巧的,即使是同義詞,用此和用彼看上去區別不大,實際上意義相差甚大,像表示“看”這個意思的,有不下20種之多,睥睨、俯瞰、窺視等等,如果用上“青眼”,外國人不知要學到什麽程度才能弄懂,不單這些,就是一些普通的動詞,用得也令人歎為觀止。我們有一些時代感很強的詞語,像“跑關係”這個動賓結構的詞語,我們現代中國人一聽就會會心一笑,關係是跑出來的嘛,類似的還有“走後門”,“找工作”。這都是中國特色,都是時尚。
好些人勸了吉開父子畢業分配要多“跑關係”,吉開也懂得這一點。當時社會上就流行這樣一首打油詩:找工作,並不難,難就難在衙門關;二十響,手榴彈,攻關開路全靠它……又有這樣一句流行語:凡事都要講究“研究研究”(實指“煙酒煙酒”)。八九十年代的中下層社會似乎還沒有送紅包的風氣,但煙酒是要的,煙要好煙,酒得好酒。因此,我們總是看到那些身居要職的官員,甚至隻是要害部門的普通公人,嘴上叼著的都是好煙,一包煙就是老百姓一家人一天的口糧。當然,很快就不是這個標準了,進入新世紀,他們抽的最差級別的香煙都是三十多元一包的藍嘴芙蓉王,更高檔就抽一百多元一包的鑽石芙蓉王、九五至尊、黃鶴樓等頂級煙,但他們的工資其實也並不是很高的,當然煙一般不會自己買,那從哪裏來?這猶如禿頂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嗎!
吉開同誌沒有孔方兄的幫助,又沒有七大姨八大姑居於廟堂之上,且隻是個挺一般的專科生,聽任分配最終遵循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原則,這樣大學一畢業,他就迴到了離家不遠的梅角中學,開始了教書生涯。幸好是國家包分配的年代,他也順利撈到了當時人民還羨慕的“國家糧飯票子”,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正式脫胎換骨地成了“公家人”。
梅角中學,梅花是不長角的,顧名思義,就是梅山的一個角落。梅山已經夠閉塞落後的了,梅山之角就可想而知了。這是一個真正的山旯旮裏,崇山峻嶺,山大林深,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樹還是樹。但也得意於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裏就像世外桃源一樣清靜、純樸,因而在那個人欲橫流的年代,老師還能在這裏得到尊重。老師有興趣出去家訪時,還能喝到學生家長端來的米酒,有七鄰八舍的人陪著來一起拉拉耍談經,臨走時學生家長還可能要硬塞你一隻老母雞,或十幾個雞蛋。
梅角中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全部家當就是二幢大一點的所謂新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一幢又破舊又矮小的老教學樓,還有一棟矮矮的隻有二層的行政樓,外加一座大禮堂。老教學樓還是五六十年代建校時的舊房,早已被定性為危房,隻要沒有裂開嘴巴大的口子,這危房下麵上課的現象在農村中學還普遍存在,甚至還有百年祠堂辦中學的情況;新教學樓是80年代初建的,紅磚青瓦,木樓板,其實早就沒有新的跡象,但一直習慣上就是這麽叫,可能要等更新的樓房建起來才能把新字搶走了。大禮堂早己失去文革時期召開萬人大會的功能,權做了學生的食堂,大禮堂旁邊蓋了一層小平房,這就是食堂的操作間。
山裏的學生從各個犄犄角角匯集而來,遠的離校二三十裏遠,向來就隻能采用寄宿的方式上課。學生們每個星期六上完上午四節課後就放假迴去休息一天半,星期天下午從家裏帶米帶菜再到學校來。學生們就把自家帶來的米收藏在寢室裏的木箱子或袋子裏,再用各自寫了名字的陶缽、瓷瓶或鋁飯盆盛了米,打了水,放到大禮堂的木蒸籠裏,然後由食堂的師傅抬上蒸爐。吃飯鈴聲一響,各自拿起自己的飯碗蹲到各班的寢室裏吃。這樣,禮堂裏就經常老鼠泛濫成群,又加上有些思想不好的學生,他們把自己的米賣了去買零食吃,趁亂專偷別人的飯缽,吃完飯後把飯缽砸碎或丟掉,害得一些老實的學生就經常餓肚子。後來學校安排了老師們輪流值班監督,也不能解決問題。再後來學校就買了一些鐵盒子蒸飯,學生們帶來米後就過秤一稱交給食堂,食堂按實發餐票,吃飯時再憑餐票打飯,學校終於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學生們普遍自己帶菜來學校。他們帶的一般是幹菜或鹹菜,在家裏炒好,再用罐頭瓶子盛著,壓緊蓋緊,放在寢室的木箱子裏自己掌管,要吃一個星期。家庭條件好的,另外就多帶點錢,後麵幾天就到食堂裏買菜吃,但在那個小學教育都不能普及的年代裏,一般家庭沒有這種條件。冬天還好辦,能勉強的捱過去,夏天就麻煩了,過了星期三菜就發餿,生黴,學校裏就專門規定星期三下午上完六節正課後,遠一點的學生最後一節自習課不要上了,就可以請假迴去討菜。
梅角中學的班級不多,每個年級就二到四個班,除了學校附近的學生跑通宿外,大部分都在學校寄宿,二層的學生宿舍樓不夠用,學校就把那棟老教學樓的一半也改成了學生寢室。學生們在開學的時候,就自帶被子鐵桶等生活用品,都睡在地板上。幸好樓房的地板還不是預製水泥,都是木製式樓板,躺在木地板上,夏天倒還舒服,冬天還是頗冷的,後來由教育行政部門出錢,做了好些上下二層的木床,學生睡在木床上,情況就好一些。
學校沒有專門的教職工宿舍大樓,除了領導、個別資格老的老教師住在行政樓外,其他老師的宿舍就夾在教室與教室之間,或者寢室與寢室之間。後來老師增多,實在住不下,隻好占用那棟老教學樓另一半,形成一個小小的教師宿舍區。又在樓房的樓梯或轉角處建了一些耳房,這大多是分給單身班主任的宿舍兼辦公室,有些這樣的房間還得從教室或學生寢室出進。吉開當班主任,又是單身漢,自然就住在這種耳房裏,並且跟著自己的班級走動,這是梅角中學的慣例,當然有家室的班主任例外。耳房很小很小的,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後,就根本沒有空地了,是真正的鬥室。
整個教學樓裏都沒有電話機,全校也才四五架電話機,校長辦公室的電話是不能隨便用的,而住在所謂教師宿舍區的快要退休了的李老教師為人最和氣最隨便,大夥有事就到他那兒去打電話。他也正好把家裏的電話機當作公用電話,供學校老師和學生們使用,還能賺點散碎銀子,何樂而不為?因而吉開就成了李老教師家打電話的常客。
梅角中學是當地的最高學府,是一所完全中學,有關係的大學畢業生是斷然不會來這裏的,這樣,“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吉開一迴到這裏就差不多成了骨幹教師,接手一個高二班的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還搭了二個初三班的曆史課。在農村中學,除了畢業班外,政治、地理、曆史、生物課都是副科,都是這樣由主科老師搭著上的,不過一般是高中教師搭初中部的課。吉開隻是專科畢業生,根據慣例隻能教初中,到了大城市,這時己出現了大專畢業的老師去教小學的現象。而吉開一畢業分配就能教高中,多少也是一種榮耀,隻可惜這種榮耀一般人似乎都變得很謙虛,都成了謙謙君子,不想要,他們寧可爭著去城裏教小學呢?
梅角中學也是吉開的母校,吉開的初中和高中就曾在這裏寫下過種種美好的迴憶。但三年過去了,山還是這樣的山,水還是這樣的水,房還是這樣的房,樓還是這樣的樓,隻不過物是人非,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迎來一批又一批,老師也換了不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昨天,吉開從這裏作別故土;今天,吉開又將從這裏起航了。學校的環境也仍舊優美著,不減當年。學校座落在一個山青水秀的大田氹裏,四麵大山環繞,四周樹木鬱鬱蔥蔥,校園內古柏蔥蘢茂盛,樹下花草長青,樹上小鳥啁啁鳴叫,好一幅瑰麗的田園山水水墨畫,估計樂山愛水的陶淵明大詩人到此,也一定會詩興大發,吉開的心情自然也是美好的。
初為人師,吉開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從此擺脫那種惡夢般的困境,他是相當的滿足。他心如止水地教著書,簡節樸素地存著錢,還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就如約地重迴母校ld師專,交清了學費,拿迴了畢業證。這次他是堂堂皇皇地坐汽車去的,並且主動去車站售票口打了車票,也不去混火車了,更不想逃票了,當年逃票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畢竟現在自己是個有工資收入的人,又是人民教師,還好意思去逃票嗎?隻可惜這次去ld師專沒有見到那位敬重的老校長,不然,哪怕隻是恭恭敬敬地叫一聲“校長好”,也能表達吉開的一片感激之情。迴來時,他感到身心無比的輕鬆。
盡管在家鄉工作,畢業證不要也沒多大的關係,除非在報到的第一天,梅角教育辦的一位領導隨便問了一下。吉開說借給一位朋友打工去了,那位朋友曾支持過自己的學習。吉開再拿出早己準備好的畢業證複印件,領導什麽也沒說就過了關。況且那時假畢業證興起,辦一個假畢業證隻要幾十塊錢,建和有一個朋友的熟人就專門在做這種事。在還沒有上網電子查詢的條件下,假畢業證跟真的差不了多少,簡直與《西遊記》的真假美猴王一個樣,美猴王最終還要請如來佛祖才能辨得清嘛。但這注重的是一種誠信,假如因為自己可以不要畢業證而賴了所欠的二千元,那以後有如自己一樣的貧困學生就再沒機會欠錢了,此時已擺脫困境的吉開就是這樣想的。包括以後出門,哪怕再坐火車,他都是規規矩矩地買票。吉開在讀書時有過好些不誠實,但他的本質又是多麽的樸實和善良的啊!人啊,有時“貧窮無廉恥,饑寒起盜心”,我們應該能夠理解吉開當時的許多荒唐行為,關鍵要看到他的本質還是不壞的。
大學三年困苦的磨煉,已使吉開具有平和的心態,成熟的個性,但還保留著剛毅的品格。吉開與世無爭地備課、上課、閱卷,空餘時間就看看書,寫寫文章,這其實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事,但是,在梅角中學就顯得很另類,隻要有文章發表的時候,總會在學校引起一些轟動和評說。因為,在這種偏僻的地方,文章能在正式刊物上發表的情況還是破天荒的。
校長在檢查工作的時候,也有時順便到吉開的鬥室去看看,翻翻吉開看的書,走時總要說上一句:“年輕人多讀點書好,我們就需要有上進心的青年人。”吉開很受感動,不由得引校長為知己。
吉開傾心盡力地撲在教育事業上,紮紮實實的工作態度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誇獎,學生的讚揚。
1
我們中國人用詞是相當精巧的,即使是同義詞,用此和用彼看上去區別不大,實際上意義相差甚大,像表示“看”這個意思的,有不下20種之多,睥睨、俯瞰、窺視等等,如果用上“青眼”,外國人不知要學到什麽程度才能弄懂,不單這些,就是一些普通的動詞,用得也令人歎為觀止。我們有一些時代感很強的詞語,像“跑關係”這個動賓結構的詞語,我們現代中國人一聽就會會心一笑,關係是跑出來的嘛,類似的還有“走後門”,“找工作”。這都是中國特色,都是時尚。
好些人勸了吉開父子畢業分配要多“跑關係”,吉開也懂得這一點。當時社會上就流行這樣一首打油詩:找工作,並不難,難就難在衙門關;二十響,手榴彈,攻關開路全靠它……又有這樣一句流行語:凡事都要講究“研究研究”(實指“煙酒煙酒”)。八九十年代的中下層社會似乎還沒有送紅包的風氣,但煙酒是要的,煙要好煙,酒得好酒。因此,我們總是看到那些身居要職的官員,甚至隻是要害部門的普通公人,嘴上叼著的都是好煙,一包煙就是老百姓一家人一天的口糧。當然,很快就不是這個標準了,進入新世紀,他們抽的最差級別的香煙都是三十多元一包的藍嘴芙蓉王,更高檔就抽一百多元一包的鑽石芙蓉王、九五至尊、黃鶴樓等頂級煙,但他們的工資其實也並不是很高的,當然煙一般不會自己買,那從哪裏來?這猶如禿頂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嗎!
吉開同誌沒有孔方兄的幫助,又沒有七大姨八大姑居於廟堂之上,且隻是個挺一般的專科生,聽任分配最終遵循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原則,這樣大學一畢業,他就迴到了離家不遠的梅角中學,開始了教書生涯。幸好是國家包分配的年代,他也順利撈到了當時人民還羨慕的“國家糧飯票子”,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正式脫胎換骨地成了“公家人”。
梅角中學,梅花是不長角的,顧名思義,就是梅山的一個角落。梅山已經夠閉塞落後的了,梅山之角就可想而知了。這是一個真正的山旯旮裏,崇山峻嶺,山大林深,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樹還是樹。但也得意於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裏就像世外桃源一樣清靜、純樸,因而在那個人欲橫流的年代,老師還能在這裏得到尊重。老師有興趣出去家訪時,還能喝到學生家長端來的米酒,有七鄰八舍的人陪著來一起拉拉耍談經,臨走時學生家長還可能要硬塞你一隻老母雞,或十幾個雞蛋。
梅角中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全部家當就是二幢大一點的所謂新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一幢又破舊又矮小的老教學樓,還有一棟矮矮的隻有二層的行政樓,外加一座大禮堂。老教學樓還是五六十年代建校時的舊房,早已被定性為危房,隻要沒有裂開嘴巴大的口子,這危房下麵上課的現象在農村中學還普遍存在,甚至還有百年祠堂辦中學的情況;新教學樓是80年代初建的,紅磚青瓦,木樓板,其實早就沒有新的跡象,但一直習慣上就是這麽叫,可能要等更新的樓房建起來才能把新字搶走了。大禮堂早己失去文革時期召開萬人大會的功能,權做了學生的食堂,大禮堂旁邊蓋了一層小平房,這就是食堂的操作間。
山裏的學生從各個犄犄角角匯集而來,遠的離校二三十裏遠,向來就隻能采用寄宿的方式上課。學生們每個星期六上完上午四節課後就放假迴去休息一天半,星期天下午從家裏帶米帶菜再到學校來。學生們就把自家帶來的米收藏在寢室裏的木箱子或袋子裏,再用各自寫了名字的陶缽、瓷瓶或鋁飯盆盛了米,打了水,放到大禮堂的木蒸籠裏,然後由食堂的師傅抬上蒸爐。吃飯鈴聲一響,各自拿起自己的飯碗蹲到各班的寢室裏吃。這樣,禮堂裏就經常老鼠泛濫成群,又加上有些思想不好的學生,他們把自己的米賣了去買零食吃,趁亂專偷別人的飯缽,吃完飯後把飯缽砸碎或丟掉,害得一些老實的學生就經常餓肚子。後來學校安排了老師們輪流值班監督,也不能解決問題。再後來學校就買了一些鐵盒子蒸飯,學生們帶來米後就過秤一稱交給食堂,食堂按實發餐票,吃飯時再憑餐票打飯,學校終於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學生們普遍自己帶菜來學校。他們帶的一般是幹菜或鹹菜,在家裏炒好,再用罐頭瓶子盛著,壓緊蓋緊,放在寢室的木箱子裏自己掌管,要吃一個星期。家庭條件好的,另外就多帶點錢,後麵幾天就到食堂裏買菜吃,但在那個小學教育都不能普及的年代裏,一般家庭沒有這種條件。冬天還好辦,能勉強的捱過去,夏天就麻煩了,過了星期三菜就發餿,生黴,學校裏就專門規定星期三下午上完六節正課後,遠一點的學生最後一節自習課不要上了,就可以請假迴去討菜。
梅角中學的班級不多,每個年級就二到四個班,除了學校附近的學生跑通宿外,大部分都在學校寄宿,二層的學生宿舍樓不夠用,學校就把那棟老教學樓的一半也改成了學生寢室。學生們在開學的時候,就自帶被子鐵桶等生活用品,都睡在地板上。幸好樓房的地板還不是預製水泥,都是木製式樓板,躺在木地板上,夏天倒還舒服,冬天還是頗冷的,後來由教育行政部門出錢,做了好些上下二層的木床,學生睡在木床上,情況就好一些。
學校沒有專門的教職工宿舍大樓,除了領導、個別資格老的老教師住在行政樓外,其他老師的宿舍就夾在教室與教室之間,或者寢室與寢室之間。後來老師增多,實在住不下,隻好占用那棟老教學樓另一半,形成一個小小的教師宿舍區。又在樓房的樓梯或轉角處建了一些耳房,這大多是分給單身班主任的宿舍兼辦公室,有些這樣的房間還得從教室或學生寢室出進。吉開當班主任,又是單身漢,自然就住在這種耳房裏,並且跟著自己的班級走動,這是梅角中學的慣例,當然有家室的班主任例外。耳房很小很小的,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後,就根本沒有空地了,是真正的鬥室。
整個教學樓裏都沒有電話機,全校也才四五架電話機,校長辦公室的電話是不能隨便用的,而住在所謂教師宿舍區的快要退休了的李老教師為人最和氣最隨便,大夥有事就到他那兒去打電話。他也正好把家裏的電話機當作公用電話,供學校老師和學生們使用,還能賺點散碎銀子,何樂而不為?因而吉開就成了李老教師家打電話的常客。
梅角中學是當地的最高學府,是一所完全中學,有關係的大學畢業生是斷然不會來這裏的,這樣,“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吉開一迴到這裏就差不多成了骨幹教師,接手一個高二班的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還搭了二個初三班的曆史課。在農村中學,除了畢業班外,政治、地理、曆史、生物課都是副科,都是這樣由主科老師搭著上的,不過一般是高中教師搭初中部的課。吉開隻是專科畢業生,根據慣例隻能教初中,到了大城市,這時己出現了大專畢業的老師去教小學的現象。而吉開一畢業分配就能教高中,多少也是一種榮耀,隻可惜這種榮耀一般人似乎都變得很謙虛,都成了謙謙君子,不想要,他們寧可爭著去城裏教小學呢?
梅角中學也是吉開的母校,吉開的初中和高中就曾在這裏寫下過種種美好的迴憶。但三年過去了,山還是這樣的山,水還是這樣的水,房還是這樣的房,樓還是這樣的樓,隻不過物是人非,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迎來一批又一批,老師也換了不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昨天,吉開從這裏作別故土;今天,吉開又將從這裏起航了。學校的環境也仍舊優美著,不減當年。學校座落在一個山青水秀的大田氹裏,四麵大山環繞,四周樹木鬱鬱蔥蔥,校園內古柏蔥蘢茂盛,樹下花草長青,樹上小鳥啁啁鳴叫,好一幅瑰麗的田園山水水墨畫,估計樂山愛水的陶淵明大詩人到此,也一定會詩興大發,吉開的心情自然也是美好的。
初為人師,吉開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從此擺脫那種惡夢般的困境,他是相當的滿足。他心如止水地教著書,簡節樸素地存著錢,還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就如約地重迴母校ld師專,交清了學費,拿迴了畢業證。這次他是堂堂皇皇地坐汽車去的,並且主動去車站售票口打了車票,也不去混火車了,更不想逃票了,當年逃票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畢竟現在自己是個有工資收入的人,又是人民教師,還好意思去逃票嗎?隻可惜這次去ld師專沒有見到那位敬重的老校長,不然,哪怕隻是恭恭敬敬地叫一聲“校長好”,也能表達吉開的一片感激之情。迴來時,他感到身心無比的輕鬆。
盡管在家鄉工作,畢業證不要也沒多大的關係,除非在報到的第一天,梅角教育辦的一位領導隨便問了一下。吉開說借給一位朋友打工去了,那位朋友曾支持過自己的學習。吉開再拿出早己準備好的畢業證複印件,領導什麽也沒說就過了關。況且那時假畢業證興起,辦一個假畢業證隻要幾十塊錢,建和有一個朋友的熟人就專門在做這種事。在還沒有上網電子查詢的條件下,假畢業證跟真的差不了多少,簡直與《西遊記》的真假美猴王一個樣,美猴王最終還要請如來佛祖才能辨得清嘛。但這注重的是一種誠信,假如因為自己可以不要畢業證而賴了所欠的二千元,那以後有如自己一樣的貧困學生就再沒機會欠錢了,此時已擺脫困境的吉開就是這樣想的。包括以後出門,哪怕再坐火車,他都是規規矩矩地買票。吉開在讀書時有過好些不誠實,但他的本質又是多麽的樸實和善良的啊!人啊,有時“貧窮無廉恥,饑寒起盜心”,我們應該能夠理解吉開當時的許多荒唐行為,關鍵要看到他的本質還是不壞的。
大學三年困苦的磨煉,已使吉開具有平和的心態,成熟的個性,但還保留著剛毅的品格。吉開與世無爭地備課、上課、閱卷,空餘時間就看看書,寫寫文章,這其實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事,但是,在梅角中學就顯得很另類,隻要有文章發表的時候,總會在學校引起一些轟動和評說。因為,在這種偏僻的地方,文章能在正式刊物上發表的情況還是破天荒的。
校長在檢查工作的時候,也有時順便到吉開的鬥室去看看,翻翻吉開看的書,走時總要說上一句:“年輕人多讀點書好,我們就需要有上進心的青年人。”吉開很受感動,不由得引校長為知己。
吉開傾心盡力地撲在教育事業上,紮紮實實的工作態度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誇獎,學生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