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日旦的墮落

    1

    又好不容易地捱過去了近一年的時間,快到了大二末期,學校清查學雜費進入了尾聲,追討的語氣就越來越嚴厲,據說還不交清學雜費的學生,學校將直接清退迴家。這正是吉開和日旦一直擔憂的,也在預料之中,現在終於來了,並且這麽嚴厲。

    吉開急了,開學時家裏給了1800元還存在銀行裏,經過近一年的時間,無論如何省吃儉用,帳戶裏也隻剩下1500元。換句話說,在這個學年的二個學期共10個月裏,他隻花了家裏的300元錢,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半工半讀、勤工儉學,也有不光彩的行為,最起碼算來也賺了3000元以上,就按當時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價格計算,為別人打工,除包吃外一天25元,也是4個月,120天的純收入啊。這已是他能力的極限!畢竟一個學生娃子,沒有門路,沒有資金,沒有專業技術,沒有人提攜,就憑一種毅力,靠的是自己苦苦拚搏,利用的隻是課餘時間掙了這不菲的錢,這已經應該相當不錯了。

    可是他需要的錢太多,世態炎涼,自己該借的地方都借了,也隻借得來200元,還差幾百元,另外還要幾百塊的生活費。他也想再次向同學馬娟借錢,但想到了前麵發生的隔閡,又認為別人也隻是一個學生,家長也隻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怎麽會經常把錢借給你呢?幾次準備開口後,最終難以啟齒而放棄了。

    實在沒有辦法了,於是吉開隻好再寫信迴家告急。吉開爹媽也急得團團轉,差不多是老淚縱橫了,能賣的東西都賣了,一年的花生一顆都沒有吃,隻留下花生種子,但農產品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總共就隻賣了二百多元錢;黃豆也賣了,綠豆也賣了,就更少,才一百多元錢,還是沒有湊齊。沒辦法,隻好狠下心來,把家裏還沒來得及發膘正在瘋長的仔豬也賤價賣掉,賣豬的300元錢連同前麵的300多元,共600多元,全數給吉開寄來應急。賣豬時吉開母親哭了,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農村家庭還停留在“養豬過年,雞蛋換鹽”的落後狀況,這樣的結果將導致吉開一家連年都無法正常的過好。

    在這個節骨眼上,吉開祖母的身體不爭氣了。老人的身子本來就如一架破爛的風車,到處都吱吱呀呀地漏著風。開始祖母隻是偶染風寒,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就久病在床,並且日重一日,差不多到了氣若遊絲、病入膏肓的地步,但她老人家神誌清醒得很,知道家中的難處,為了摳錢,她堅持不肯就醫,即使把醫生喊到了床邊,她也堅決不配合,不肯打針,不肯服西藥,總是用微弱的聲音顫顫地嘟囔著:“我不打針,真不行了,就死了算了,家裏的錢是要給孫兒讀書的,你們誰也不能花……”就連被請來的仁醫生也深受感動,盡給她開了些廉價的中藥,還告訴吉開老父如何去采山藥,並在祖母床邊再三講清了,中藥和山藥基本上不要花錢的。祖母這才答應把藥喝下去,而仁醫生就偷偷地把一些西藥滲在中藥裏,這就加大了藥效。在中藥和山藥的治療下,氣息奄奄的祖母曆經了一個多月的磨爛,終於從死神邊神奇地活了過來,而宅心仁厚的仁醫生來來迴迴地跑了好幾趟,最後一分錢也不收,還倒賠了一些西藥。

    吉開在學校裏也知道了祖母的病情,多少次心都跳到胸口邊,忍俊不住想迴去看看彌留之際的祖母,但迴一趟老家來迴就得花掉近百元錢的車旅費,這讓他多少有點不舍,況且父母也一再告誡他不要迴去,說祖母一旦看到你迴來了,就隻能加劇病情的,所以吉開一直隻是在心裏惦記著,把擔憂寫在臉上,最終沒有迴去。

    好朋友建和這時也在家,聽到了吉開正處於極度困頓的消息,特意趕到ld市來看他。建和高中畢業後倒也心平氣和,準備和村裏的年輕人一同外去打工的,並做好南下入廠的打算,甚至想好了打幾年工積蓄一定的資金迴來後,首先把祖傳的那棟老式木房子翻成小洋樓,然後娶親養子,如同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一樣,為扶姓祖宗又延續一柱煙火。但天不遂人意,一場不大不小的病阻止了他的行動,因此他就在老家替老父種田,同時抓點副業:主要利用梅山資源豐富的優勢,3月份上山挖黃薑,4月份下田捉黃蟮摸泥鰍,5月份到稻田裏捉蛤蟆,6月份上山挖茶樹下的假“冬蟲夏草”(一些不法商人曾在梅山掀起的一股詐騙風潮,當地農民隻不過賺取一點力腳錢),7月份下益陽常德扮禾搞雙搶……他盡管身有小恙,但能賺錢的機會都從不錯過,可是這樣辛苦勞作,一年到頭也爭不到幾個錢。

    由於寫信太麻煩,打電話當時又不方便,當建和來到吉開學校時,吉開還不知道,好在吉開由於“多謀信息公司”的事,整個ld師專對他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此,建和很容易地找到了吉開。建和的突然出現,給吉開帶來的是一場驚喜,雖然經濟上的困頓已給吉開沉重的打擊,但是像建和這樣的好朋友遠道而來,吉開可說是有點激動了。

    當天下午吉開正好沒有課,吉開就請建和到街心公園去走走。街心公園是ld市最大的公園,地處市區中心,吉開曾多少次經過,因為忙於生計,就無心觀看ld城的這些景觀,隻聽到同學說起整個城市裏有珠山公園、青山公園、天馬公園、街心公園等多所公園。對於來自農村的他,這些公園隻在書上看過,沒有一點感性認識,公園應該是一個什麽樣子的,他一概不知。現在,他想利用這個時機來去公園看看,這也該是招待一樣來自農村的朋友的最好方式了。

    二人來到公園門口時,守門的老頭伸手向他們要錢,原來門票兩元錢一張。建和準備掏錢買票了,吉開舍不得,把建和拉到一邊輕輕地說:“這圍牆實際上很矮,翻牆進去算了,也能省下四元錢。”

    客隨主便。二人找了一個好地形,攀著矮矮的圍牆一蹭,就輕而易舉地進去了,隻是這個地方有許多竹子,密不透風的,如果不小心的話,很有可能被竹枝刺傷身體。然後二人若無其事地從陰暗的竹林中走出來,吉開發現公園裏很亮堂,他心滿意足地徜徉在公園裏,不放棄走完公園的每一條小路,很慶幸自己沒有掏錢就進來了,也省了一頓飯錢。

    街心公園純粹是人工加工而成的,很大也很美。它的核心是一個人工湖,湖的四周環繞著草坪、小徑、雕欄、低矮建築物,還有千萬條柔柳撲水。垂柳展開了墨綠的柳葉,沐浴在陽光中,在和風中搖弋、輕擺,仿佛少女的輕歌曼舞,楚楚動人。湖水很清很清,清得都能見到湖底的沙石;湖水很綠很綠,綠得像無暇的翡翠。公園是小朋友的世界,到處充斥著小朋友的歡聲笑語。公園更是情侶們的天下,到處是成雙成對的年青人,有的在牽手慢步;有的坐在公園的石椅上竊竊私語;有的也許正處在熱戀中,彼此已經忍俊不禁,做出了一些頗為出軌的動作;有的也許隻是準情人,男青年鞍前跑後地殷勤著。

    忽然,他驚訝地發現了一個人影——在一個精致的美少婦身旁,有一個男人個子高高的,瘦瘦的,很有一種儒雅的氣質,頭發顯得有點長,留著中分,且慢,這不是吳日旦嗎?是的,是他,怎麽吳日旦會陪一位婦女來這裏散步呢?吉開這時更是驚訝地看到,吳日旦穿著不知從哪裏淘來的一身舊西裝,穿在身上很得體,這身西裝是日旦的寶貝,一般場合他是舍不得穿的。

    吳日旦也發現了吉開和建和,熱情地過來打招唿,吉開首先向日旦介紹了建和,建和迎了上去,握住日旦的手道:“以前就聽吉開講起過你,幸會幸會。”

    “別客氣,都是梅山的兄弟!以後可要多來看吉開喲。”日旦握完手後又拍了拍建和的肩膀。

    接著吳日旦也介紹了身旁的女士:“這是我搞家教的學生家長周姐,下午我沒課,周姐也沒上班,於是就來公園散散步。”

    吉開和建和連說:“周姐好。”

    女人也大大方方的,見怪不驚,向二位點了點頭,再嫵媚地笑了笑以示友好,又平靜地用手向腦後攏著頭發,這個姿勢優雅極了,這可成了以後吉開對周姐的最大印象了。

    雙方繼續各走各的路。

    分別時吉開又叮囑了一句:“日旦,難得建和遠道而來,有時間的話下午就一起去校門的‘三叉路’吃個晚飯,畢竟是故友重蓬。”

    日旦答應著,與周姐走了。離得稍遠的時候,吉開還聽到了吳日旦正在滔滔不絕地向周姐吹噓“達達主義”“超意識流”“荒誕文學”,又大談安娜•卡列尼娜是如何追求忠貞不渝的愛情……

    望著他倆遠去的背影,吉開似乎預感到什麽,不禁仔細地打量起周姐來:周姐個子不高,但渾身散發著玲瓏秀氣;剛才見麵落落大方,給人一種慧外秀中之感;她的頭發染成了淺栗色,梳著流行的發型,帶著那種細小的波浪,一直披到腰際,更增加了一份嫵媚和成熟感。總的吉開對周姐的印象還是充滿好感。

    吉開也與建和邊走邊談,談了很多,在談吐中,吉開感覺到建和似乎成熟了許多,言談舉止穩重得當,已經有點像一個農村家庭當家人的風度了。

    2

    下午晚餐的時候,二人迴到了學校校門“三叉口”的一家小飯店裏,由建和做東,點了幾個炒菜,正在等日旦。不久,吳日旦送走了周姐也及時趕了過來。三人先要三瓶啤酒,後來感覺不過癮,又勾了勾手,把服務員招唿過來,再要了二斤當地自釀的老燒酒。三人談性大發,海天海地亂談,建和講到農村賺錢的艱難,也談了一些農村的見聞,特別是講了一個真實的心酸的故事。

    故事是說梅山有一家人家,見其兒子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向名列前茅,於是舉全家之力,送他一人上學,幾乎要傾家蕩產。因田不能賣,土不能賣,隻有拆了房子賣,幾乎賣了樓板,賣了家具,就剩下屋頂遮雨的瓦片和四堵擋風的牆。結果這個學生命苦,考運不佳,一年又一年地複習,前年差5分,去年差8分,今年竟差了十幾,越差越遠就隻好忍痛放棄,這樣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可害苦了一家子人。家底空了,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人也廢了。

    吉開和日旦歎息了好一陣子,既為這家人的不幸,也為自己不幸中的萬幸而慶幸。他倆也毫不相瞞地講了大學生活的枯燥與艱苦。日旦也講述了一件真實的事。

    大二有一個貧困女學生,在給一個小孩子搞家教時認識了其家長,對方是一個小集團公司的經理,結果二人就糾集到一起去了,家庭老師變成小情人。經理包了這個女學生,給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套間,每個星期在一起同居二三次,據說包金才六七百元一月,這麽廉價。開始經理夫人還蒙在鼓裏,不久東窗事發,經理夫人帶著兒子在出租屋裏找到了這位女大學生,母子倆跪在地上求女大學生,請看在可憐的兒子身上,離開其丈夫,還原她們一個平靜的家。但這位女同學根本不理睬,甚至比以前更明目張膽。於是經理夫人沒有辦法,就告到了學校,學校自然不能容忍,給了她一個咎由自取的開除學藉的處分。

    日旦說:“現在的開除公告都還張貼在學校公告欄上,絕不是杜撰的,是一件真人真事。”

    吉開也道:“這是一件在校園裏震憾極大的事,大學也不是淨土,複雜哩。”

    “這算什麽?在我們這種中等城市的小大學還是少見多怪呢!在許多大城市的大學裏,據說有的學校的漂亮妹子基本上被包養完了,女學生們還經常在寢室裏攀比,看哪個找的老板更有錢?哪個找的官銜更大?每到周末,學校前停滿了小車,就是那些老板高官前來接大學生二奶的,幾乎把校門都堵死了。”

    建和聽了嗟歎不己,道:“想不到讓人羨慕的大學校園也有如此齷齪之事。”

    也談到文學,談到了《平凡的世界》這本小說,吉開和建和都看了,都說深受感染,認為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促以滌蕩人的心靈,促人奮進,催人自新。日旦也表示一定要借到這本書好好地拜讀一番。然後繼續談理想和人生,吉開說:

    “很羨慕外頭世界的精彩,希望以後有時間能到沿海一帶去見識見識,開放城市肯定有年輕人的機會。”

    這一番話正說到了建和的心坎上,他說:“無論如何,我要到外頭去闖闖,現在是海南最熱火,我想到海南去,如果我在那裏站住了腳,當了大老板,你就來給我當軍師。”

    建和又感慨地說:“人光屁股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界,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而麵對苦難人們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會屈服於命運,有的人會堅強地鬥爭。而我們都是受苦較多的一類人,這就注定隻能奮鬥,不能退縮!”

    “隻有經曆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隻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我輩必須先經風霜苦,才能換得梅花香!”吉開引用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名言也豪情地道。

    “對,先經風霜苦,我們什麽都不怕,我們相約奮鬥吧!”建和激動地說。

    “來,為我們的奮鬥幹杯!”吉開和建和不約而同地舉起了酒杯,日旦也慢慢騰騰地把酒杯舉了起來,三人一幹而盡。

    吉開和建和借著酒性,意氣風發,豪情又在胸中燃燒,有如少年時的毛澤東,隻差沒指點江山了。但日旦似乎消沉了,表示隻想能順利畢業,然後腳踏實地地教好書,成為一個不被學生罵的老師,再上尊父母,盡力接濟家裏,最要緊的是讓自己擺脫目前巨大的困境,說到傷心處,日旦不由得灑下了眼淚。

    建和安慰道:“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住,隻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一定會有成績的。”

    日旦說:“我們是蒼蠅撲在玻璃上。”

    建和問這是什麽意思。

    日旦苦笑著說:“前途光明,沒有出路。”

    吉開和建和又安慰了一番。

    三人喝完酒,竟然還沒有到醉倒癱倒的地步,三人相互攙扶著迴到了寢室。吉開破例請假沒有去上晚自習,陪著建和在校園裏聊了一個晚自習的天。

    晚上,建和就睡在吉開的寢室裏,恰好另一個寢室有一個同學請假,吉開就睡在那裏。建和事後開玩笑道,自己免費體驗了一迴大學生活,其實大學生活也並不怎樣,與原來的崇拜相差甚遠。

    建和看到吉開很忙,要讀書,要準備考試了,又要想辦法去賺錢,怕打擾吉開,第二天上午就走了。建和臨走時把手頭裏僅有200元留給了吉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苦難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山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山蠻人並收藏苦難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