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居裏來華所肩負的使命,是化解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矛盾,讓蔣介石接受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頂點小說,敗出緬甸後,雄心勃勃的史迪威對天發誓,要報仇雪恨。在退往印度的路上,就擬好了三路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


    他提出將退往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整編擴充為三至五個師,作為第一路從印度反攻緬甸,代號為x部隊;在雲南以美式武器裝備訓練15至20個師,作為第二路從雲南反攻緬甸,代號為y部隊;以英**隊從仰光登陸,作為第三路打迴緬甸。


    這是一個充滿史迪威個人色彩的龐大戰略計劃。雖然羅斯福沒有具體研究過此計劃,但原則上讚成反攻緬甸作戰,因為這與他的全球戰略非常合拍。


    羅斯福始終不渝地強調,從全球戰略看,日本對美國的威脅遠比德國大,而在亞洲,能與日本抗衡的惟有中國。隻有積極援助中國抗日,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日本對美國的威脅。所以羅斯福不吝惜武器、飛機大炮,不吝惜美元,盡最大努力援助中國。他認為把武器交給中國打日本,比美國人自己去打日本合算得多。


    當緬甸行將不保,滇緬路麵臨斷絕時,羅斯福焦慮不安,一再對馬歇爾說:“得趕緊想出什麽法子,保證武器源源不斷運給中國。”史迪威提出的反攻緬甸作戰計劃,正合羅斯福之意。但蔣介石是否讚成能否接受,居裏覺得這是個複雜的問題。


    7月29日,居裏把史迪威的三路反攻緬甸作戰計劃呈給蔣介石。蔣介石仔細審閱了作戰計劃,並對著牆壁上的巨幅地圖指指畫畫。


    居裏不失時機地進言:“從中國利益來看,實施三路反攻計劃好處很多。第一,中國可有更充分的理由要求美國援助500架飛機,及保證每月空運五千噸物資。隻要中國承擔此項作戰,美國則滿足彼此項要求,自不待言。


    第二,目前美國援華物資全經駝峰空運,運量有限。大量物資囤積印度,貽誤戰機。如收複緬甸,重開滇緬公路,則美國援助物資源源供給中國,實在不可限量。


    第三,此計劃中擬請美國派遣一師部隊來華助戰。馬歇爾將軍或不樂聞,但我可用動聽理由說服他。果真美軍來華助戰,則中**隊皆生活力,發揚其戰鬥精神矣。


    第四,向取守勢的中國,一旦表現出進攻能力,並且能克複日軍重兵占領之緬甸,世人將刮目相看。戰後,對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大有裨益。


    羅斯福總統還有一個設想,戰後建立國際訓政製度。即對一些落後國家,可由兩三個鄰國共同托管。中國為世界四強之一,戰後對朝鮮、泰國和越南將有管理之權。”


    蔣介石聽了居裏這番話,樂滋滋地說:“這是個好計劃。隻要貴國能實現500架飛機之援助,及每月五千噸物資的空運計劃,中國同意出兵。”


    居裏笑道:“總司令閣下,一言為定!”


    蔣介石笑道:“決不失言!”


    最後,蔣介石與居裏商定,讓史迪威離開重慶一段時間,駐節印度,專門負責訓練中國遠征軍及反攻作戰事項。在史迪威離渝赴印之前,蔣介石同時接見了史迪威和居裏,並共同商討了三路反攻作戰計劃。


    1942年4月間,緬甸作戰尚未結束,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就預感到作戰必將失敗,擬製了《在印度組織訓練中**隊計劃書》。其中心思想是:利用美國運至印度的中國租借物資,在印度組訓兩個軍,由印度反攻緬甸,再由滇西出兵相助,以收複緬甸,打通中印公路。


    4月16日,派人將計劃送呈蔣介石。5月初,蔣介石表示原則上同意。同時美國陸軍部也批準了此計劃。5月25日,史迪威在印度新德裏公開宣告收複緬甸的決心,並電告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請求美國至少應派一個師參加反攻緬甸。他指出:“我堅信中國在戰略上具有決定性重要意義,因此,我認為美國不向這一戰區派遣部隊是犯了嚴重錯誤。”


    26日,美國陸軍部作戰部署也製訂《以收複緬甸為目標的維持中國抗戰計劃》。


    7月19日,史迪威在重慶向蔣介石呈交《反攻緬甸計劃》。


    其要點:由英國出兵三個師,美國出兵一個師,中國出兵兩個師,自印度阿薩姆省入緬甸,向曼德勒出擊;另由中國出兵20個師,由滇西出擊臘戍,與由印入緬的中英美聯軍在曼德勒會師,並攻取雷列姆,然後會攻仰光;在盟軍從陸路發動進攻的同時,英軍重新在孟加拉灣確立製海權,收複安達曼群島,派部隊在仰光登陸。此稱為“兩路進攻,南北夾擊”作戰計劃。


    8月1日,蔣介石批準了此反攻緬甸計劃,並提出三點要求:“(1)美國至少有一個師兵力參加作戰。(2)美國空軍與空運力量須大量增加。(3)陸上部隊出擊時,英國海、空軍須在孟加拉灣之安達曼島開始攻擊,並在仰光登陸。”


    此即蔣介石所說的“南北緬水陸同時夾擊”戰略。


    史迪威自1942年5月17日從緬甸退至印度至10月18日,就此計劃與英國印緬軍總司令韋維爾五次會商。由於英國無意在近期反攻緬甸,且不歡迎中**隊入緬甸作戰,會談毫無進展。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羅斯福、丘吉爾和他們的參謀長們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討論今後反法西斯戰爭總體戰略,反攻緬甸也是重要議題之一。


    他們一致要求,實施史迪威提出的收複全緬甸作戰計劃,並將此計劃定名為“安納吉姆”計劃。


    美國海軍參謀長金說:“在歐洲戰場,從地理位置和人力資源方麵來看,俄國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對付德國;在太平洋,中國對日本有類似的關係。我們的基本政策應是為俄國和中國的人力資源提供必要的裝備,使他們能夠作戰。”反攻緬甸,打通中印陸上交通線,正是“朝著這個方向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


    英國方麵卻以無法提供在緬甸南部進行兩棲作戰的艦船為理由,表示反對。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帶有威脅的口氣說:“目前在南太平洋的軍事行動在民用船隻、軍艦和護航諸方麵付出的代價極高。形勢也可能發生突然的逆轉,並導致喪失製海權”,“除非實施反攻緬甸戰役,否則在太平洋上隨時都可能出現,使美國不得不遺憾地取消對歐洲戰場的承諾的新形勢。”馬歇爾把反攻緬甸與美國能否積極參與對德作戰聯係起來。


    英國在此壓力下隻好讓步。經協商,會議同意實施“安納吉姆”計劃,並作出三點決定:


    一、備戰時間暫以1943年11月15日左右為目標;


    二、具體反攻日期,俟1943年夏間(7月前)再定;


    三、如英海軍艦船不足,美國設法撥補。


    1943年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爾各答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研討反攻緬甸的具體計劃。中方代表為何應欽、宋子文等,英方代表為韋維爾,美方代表為阿諾德等。史迪威以雙重身份參加了會議。


    三方一致同意實施“安納吉姆”計劃。決定:


    一、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間為作戰期。


    二、陸軍以占領曼德勒為目標,英軍三個師由加裏瓦出擊;中國駐印軍由萊多向胡岡河穀出擊,滇西遠征軍向臘戍進攻。


    三、英國海軍封鎖仰光。


    四、英軍攻取阿恰布(實兌)、蘭裏島。


    五、12月陸軍出戰,1944年1月占領仰光。


    這就是反攻緬甸,收複全緬甸的“安納吉姆”計劃的最後定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