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把總部設在眉廟(梅廟)一座教堂紅樓裏。他雄心勃勃,打算指揮中國遠征軍,擊潰日軍進攻,挽救緬甸和滇緬路。當時緬甸戰局已很危急。
英國駐印緬軍總司令韋維爾,在給丘吉爾信中說:“倘若日本堅決進攻,我認為,我們不能指望久留緬甸。許多部隊仍舊缺乏裝備,打緬甸的經驗還使他們動搖。餘下的幾個緬甸步槍營能起多少作用,很可懷疑。炮兵不多了。目前,再要切實增援是辦不到的。
中國方麵的合作並不容易。他們懷疑我們的戰鬥力,有退縮傾向。他們對抗日軍的叢林戰,能否比我們現在打得更成功,尚難肯定。”
在眉廟,史迪威見到印緬戰區總司令亞曆山大。他告訴亞曆山大,他打算用中國遠征軍第5軍和英軍一道,發動強大反攻,奪迴仰光。
亞曆山大笑吟吟地表示讚賞。奪迴仰光,談何容易。
史迪威反攻計劃很難實施。一是日軍進攻的壓力,二是中國將領的抵製。史迪威發出的進命令,經過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杜聿明和部將們討論後,常常通不過。聰明的史迪威很快發現,緬甸的仗,實際上是蔣介石直接指揮杜聿明打的,他這個前線總指揮不過掛名而已。
同古失守後,史迪威氣衝衝地從緬甸飛迴重慶,對蔣介石大發其火說:“鈞座委我緬戰指揮之責,而不予指揮之權,無權何以為將?無權何以盡責?”
蔣介石威嚴地說:“將軍之言差矣,我為戰區統帥,無不可過問之事。你是我的參謀長,不是太上參謀長!”
史迪威幹脆撂挑子,說:“既然總司令事必躬親,依我看,參謀長一職可以勾銷。”
你一言我一語,兩人互不相讓爭了一陣,還是蔣介石轉而和顏悅色:“將軍求戰心切,肯於負責,我已深知。不過,我過問前線戰事,實亦一片好心。我平素指揮作戰,慣於用電話與前線將領聯係,必要時不分晝夜。如此可依將領習慣及能力,糾正其錯誤。中國抗戰能支持至今,此實為一重要原因。”
“原來是這樣!”史迪威搖搖頭淡然一笑,心想:總司令,你說的全錯了。中國抗戰之所以一敗再敗,原因正是你專斷獨裁,插手過多。現在緬甸戰場的日軍,全是從中國戰場調過來的。第18師團攻打過上海,第33師團占領過南京,第55師團攻陷過華東,第56師團從華南調到新加坡,又從新加坡調到緬甸來的。要是中國戰場打得好一點,何須緬甸作戰?
蔣介石似乎感覺到難以說服史迪威,便歎了口氣說:“要是我能寫英文,那就好啦!這樣,我可以直接與將軍函商軍情,再不用假手他人。以往你我間疏於直接聯係,實因文字之障礙。”
其實史迪威精通漢語,中國話比蔣介石講得還好。
史迪威對蔣介石故意給他兜圈子極為不滿,直截了當地說:“既然你我之間諸多不便,鈞座還是另派一位方便的人去緬甸為好。我在重慶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可辦,比如管理美援,訓練部隊等等。”
蔣介石擔心美援掌握在史迪威手裏,喃喃地說:“這,怎麽可以?將軍,這,太不合適。”
這時宋美齡走進來了。她笑容可掬地說:“史將軍,你瞧外麵陽光多好,我們到花園散步去,別在這兒磨牙鬥氣,走吧。”史迪威無法拒絕她。
散步在花園裏,總司令和參謀長和解了。
史迪威設身處地地說:“我總是個英國老毛子吧,不能奢望全權指揮如此龐大的中**隊,不過,我倒希望單獨撥出一支小部隊,一個軍,一個師都行,由我指揮,按我的計劃辦。”
蔣介石說:“不,你還是做你名副其實的總指揮官。”
史迪威說:“即使總司令把遠征軍都交給我,我也指揮不動啊!像杜聿明這樣有才華,有個性的將領,不是我能駕馭得了的。”
蔣介石說:“我把羅卓英派去,他會同你很好合作的。”
宋美齡將一束玫瑰花遞到史迪威手裏,笑吟吟地說:“史將軍,還有什麽困難嗎?我可以作你的後盾。我在戰線的另一端支持你。”
史迪威滿臉笑容地說:“夫人,我願意效勞。”
4月7日,蔣介石夫婦親自把史迪威送迴緬甸。新任遠征軍司令官羅卓英隨同前往。
在臘戍,蔣介石主持軍事會議,當著全體高級將領的麵,鄭重確認史迪威的指揮權。
他宣布道:“第一,餘委托史迪威將軍全權指揮入緬華軍;第二,羅卓英服從史迪威,杜聿明服從羅卓英;第三,史將軍有權獎懲軍官;第四,與英軍聯係由史將軍洽商。”
這次史迪威滿意了。
4月上半月,緬甸戰局順利。仁安羌一仗給戰局注入生機,緬甸戰局轉好。
4月下半月,形勢逆轉。史迪威獨立設計的平滿納會戰計劃陷於危機。此時英軍已經準備撤退,史迪威還蒙在鼓裏高喊進攻。
4月20日,日軍第55師團和第18師團一起攻占了平滿納。中國遠征軍向北撤退。史迪威認為緬甸作戰已成敗局。他打算利用密支那機場,把中國遠征軍空運到印度,在那裏徹底改組和嚴格訓練後,從印度打迴緬甸。史迪威接到馬歇爾的通知,空運部隊25架c47大型運輸機已在印度待命。
但是出人意料,日軍先是飛兵臘戍,切斷遠征軍後路。接著兵分兩路夾擊中央,瓦解曼德勒會戰計劃。日軍又輕取密支那,使史迪威空運計劃破產。最後,日軍將中國遠征軍一步步逼進野人山。
4月30日,英軍按照既定計劃在曼德勒簽署了總撤退命令,亞曆山大完成了奉丘吉爾之命,利用中國遠征軍掩護英軍撤退的任務。
分手前去見史迪威,亞曆山大笑眯眯地說:“史迪威閣下,在緬甸我們合作得很好。我期待著再次合作。”
史迪威瞪了他一眼,說:“這樣的合作,難道一次還少嗎?”
次日,亞曆山大帶領大批英軍,從預先準備好的公路撤向印度。
史迪威也隻好帶著百餘名隨從,沿著山間小道向印度敗走。中國遠征軍數萬精兵陷入緬北叢林,音訊全無生死不明。蔣介石萬分焦慮,每天讓軍委會滇緬參謀團用無線電聯係數次未果。
直到6月,才接到美軍駐華代表團團長馬格魯德轉來史迪威的電報,大意是:史迪威一行百餘人,正在徒步向印度前進。中國遠征軍也撤向印度。現在部隊化整為零,由小單位統率,毋須以命令指揮。
蔣介石看完電報怒火燒心:“史迪威身為參謀長,打了敗仗隻身逃跑,該當何罪?通天大事,你竟不向我請示,卻向馬格魯德報告,眼裏還有我嗎?”
想到這裏,蔣介石提筆寫道:“史迪威脫離中**隊,擅赴印度,隻來此電文作為通報,不知軍紀何在?”
緬甸作戰失敗,使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本來就不融洽的關係陷入危機。蔣總司令說緬甸之戰全敗於史迪威不聽號令,史迪威則說緬甸之戰打不贏全因蔣介石亂加幹涉。
另有三件事更使兩人矛盾加劇。第一,蔣介石朝思暮想要美國提供500架飛機,幾次要求史迪威向美國國會提出申請,史迪威斷然拒絕。第二,美國根據租借法協定援華十餘架大型運輸機,宋美齡想從中調兩架歸航空委員會管轄,也遭到史迪威拒絕。第三,美國將支援中國戰場的第10航空隊b29遠程轟炸機調往北非,史迪威預先知道此事,既不報告又不阻止。
幾件事加在一起,使蔣介石對史迪威十分怒恨。他給宋子文寫信說:“史迪威是你從羅斯福那裏請來的,還由你給羅斯福退迴去。我不要這個參謀長。”甚至揚言,日本人曾對他有很好的建議,如果美國舍不得飛機,他將另想辦法。
從6月底至7月中旬,蔣介石拒絕史迪威的多次求見,對史迪威的報告也置之不理。
蔣介石與史迪威關係僵化了。
英國駐印緬軍總司令韋維爾,在給丘吉爾信中說:“倘若日本堅決進攻,我認為,我們不能指望久留緬甸。許多部隊仍舊缺乏裝備,打緬甸的經驗還使他們動搖。餘下的幾個緬甸步槍營能起多少作用,很可懷疑。炮兵不多了。目前,再要切實增援是辦不到的。
中國方麵的合作並不容易。他們懷疑我們的戰鬥力,有退縮傾向。他們對抗日軍的叢林戰,能否比我們現在打得更成功,尚難肯定。”
在眉廟,史迪威見到印緬戰區總司令亞曆山大。他告訴亞曆山大,他打算用中國遠征軍第5軍和英軍一道,發動強大反攻,奪迴仰光。
亞曆山大笑吟吟地表示讚賞。奪迴仰光,談何容易。
史迪威反攻計劃很難實施。一是日軍進攻的壓力,二是中國將領的抵製。史迪威發出的進命令,經過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杜聿明和部將們討論後,常常通不過。聰明的史迪威很快發現,緬甸的仗,實際上是蔣介石直接指揮杜聿明打的,他這個前線總指揮不過掛名而已。
同古失守後,史迪威氣衝衝地從緬甸飛迴重慶,對蔣介石大發其火說:“鈞座委我緬戰指揮之責,而不予指揮之權,無權何以為將?無權何以盡責?”
蔣介石威嚴地說:“將軍之言差矣,我為戰區統帥,無不可過問之事。你是我的參謀長,不是太上參謀長!”
史迪威幹脆撂挑子,說:“既然總司令事必躬親,依我看,參謀長一職可以勾銷。”
你一言我一語,兩人互不相讓爭了一陣,還是蔣介石轉而和顏悅色:“將軍求戰心切,肯於負責,我已深知。不過,我過問前線戰事,實亦一片好心。我平素指揮作戰,慣於用電話與前線將領聯係,必要時不分晝夜。如此可依將領習慣及能力,糾正其錯誤。中國抗戰能支持至今,此實為一重要原因。”
“原來是這樣!”史迪威搖搖頭淡然一笑,心想:總司令,你說的全錯了。中國抗戰之所以一敗再敗,原因正是你專斷獨裁,插手過多。現在緬甸戰場的日軍,全是從中國戰場調過來的。第18師團攻打過上海,第33師團占領過南京,第55師團攻陷過華東,第56師團從華南調到新加坡,又從新加坡調到緬甸來的。要是中國戰場打得好一點,何須緬甸作戰?
蔣介石似乎感覺到難以說服史迪威,便歎了口氣說:“要是我能寫英文,那就好啦!這樣,我可以直接與將軍函商軍情,再不用假手他人。以往你我間疏於直接聯係,實因文字之障礙。”
其實史迪威精通漢語,中國話比蔣介石講得還好。
史迪威對蔣介石故意給他兜圈子極為不滿,直截了當地說:“既然你我之間諸多不便,鈞座還是另派一位方便的人去緬甸為好。我在重慶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可辦,比如管理美援,訓練部隊等等。”
蔣介石擔心美援掌握在史迪威手裏,喃喃地說:“這,怎麽可以?將軍,這,太不合適。”
這時宋美齡走進來了。她笑容可掬地說:“史將軍,你瞧外麵陽光多好,我們到花園散步去,別在這兒磨牙鬥氣,走吧。”史迪威無法拒絕她。
散步在花園裏,總司令和參謀長和解了。
史迪威設身處地地說:“我總是個英國老毛子吧,不能奢望全權指揮如此龐大的中**隊,不過,我倒希望單獨撥出一支小部隊,一個軍,一個師都行,由我指揮,按我的計劃辦。”
蔣介石說:“不,你還是做你名副其實的總指揮官。”
史迪威說:“即使總司令把遠征軍都交給我,我也指揮不動啊!像杜聿明這樣有才華,有個性的將領,不是我能駕馭得了的。”
蔣介石說:“我把羅卓英派去,他會同你很好合作的。”
宋美齡將一束玫瑰花遞到史迪威手裏,笑吟吟地說:“史將軍,還有什麽困難嗎?我可以作你的後盾。我在戰線的另一端支持你。”
史迪威滿臉笑容地說:“夫人,我願意效勞。”
4月7日,蔣介石夫婦親自把史迪威送迴緬甸。新任遠征軍司令官羅卓英隨同前往。
在臘戍,蔣介石主持軍事會議,當著全體高級將領的麵,鄭重確認史迪威的指揮權。
他宣布道:“第一,餘委托史迪威將軍全權指揮入緬華軍;第二,羅卓英服從史迪威,杜聿明服從羅卓英;第三,史將軍有權獎懲軍官;第四,與英軍聯係由史將軍洽商。”
這次史迪威滿意了。
4月上半月,緬甸戰局順利。仁安羌一仗給戰局注入生機,緬甸戰局轉好。
4月下半月,形勢逆轉。史迪威獨立設計的平滿納會戰計劃陷於危機。此時英軍已經準備撤退,史迪威還蒙在鼓裏高喊進攻。
4月20日,日軍第55師團和第18師團一起攻占了平滿納。中國遠征軍向北撤退。史迪威認為緬甸作戰已成敗局。他打算利用密支那機場,把中國遠征軍空運到印度,在那裏徹底改組和嚴格訓練後,從印度打迴緬甸。史迪威接到馬歇爾的通知,空運部隊25架c47大型運輸機已在印度待命。
但是出人意料,日軍先是飛兵臘戍,切斷遠征軍後路。接著兵分兩路夾擊中央,瓦解曼德勒會戰計劃。日軍又輕取密支那,使史迪威空運計劃破產。最後,日軍將中國遠征軍一步步逼進野人山。
4月30日,英軍按照既定計劃在曼德勒簽署了總撤退命令,亞曆山大完成了奉丘吉爾之命,利用中國遠征軍掩護英軍撤退的任務。
分手前去見史迪威,亞曆山大笑眯眯地說:“史迪威閣下,在緬甸我們合作得很好。我期待著再次合作。”
史迪威瞪了他一眼,說:“這樣的合作,難道一次還少嗎?”
次日,亞曆山大帶領大批英軍,從預先準備好的公路撤向印度。
史迪威也隻好帶著百餘名隨從,沿著山間小道向印度敗走。中國遠征軍數萬精兵陷入緬北叢林,音訊全無生死不明。蔣介石萬分焦慮,每天讓軍委會滇緬參謀團用無線電聯係數次未果。
直到6月,才接到美軍駐華代表團團長馬格魯德轉來史迪威的電報,大意是:史迪威一行百餘人,正在徒步向印度前進。中國遠征軍也撤向印度。現在部隊化整為零,由小單位統率,毋須以命令指揮。
蔣介石看完電報怒火燒心:“史迪威身為參謀長,打了敗仗隻身逃跑,該當何罪?通天大事,你竟不向我請示,卻向馬格魯德報告,眼裏還有我嗎?”
想到這裏,蔣介石提筆寫道:“史迪威脫離中**隊,擅赴印度,隻來此電文作為通報,不知軍紀何在?”
緬甸作戰失敗,使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本來就不融洽的關係陷入危機。蔣總司令說緬甸之戰全敗於史迪威不聽號令,史迪威則說緬甸之戰打不贏全因蔣介石亂加幹涉。
另有三件事更使兩人矛盾加劇。第一,蔣介石朝思暮想要美國提供500架飛機,幾次要求史迪威向美國國會提出申請,史迪威斷然拒絕。第二,美國根據租借法協定援華十餘架大型運輸機,宋美齡想從中調兩架歸航空委員會管轄,也遭到史迪威拒絕。第三,美國將支援中國戰場的第10航空隊b29遠程轟炸機調往北非,史迪威預先知道此事,既不報告又不阻止。
幾件事加在一起,使蔣介石對史迪威十分怒恨。他給宋子文寫信說:“史迪威是你從羅斯福那裏請來的,還由你給羅斯福退迴去。我不要這個參謀長。”甚至揚言,日本人曾對他有很好的建議,如果美國舍不得飛機,他將另想辦法。
從6月底至7月中旬,蔣介石拒絕史迪威的多次求見,對史迪威的報告也置之不理。
蔣介石與史迪威關係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