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同古失守,蔣介石命令暫留滇西作為遠征軍預備隊兼昆明警備的第66軍,開赴緬甸戰場。4月8日,該軍前鋒新編第38師抵達緬甸故都曼德勒。此時,曼德勒已被日軍大炮、飛機狂轟濫炸成為彈坑瓦礫遍地的廢城。


    日軍占領同古後,第55師團、第18師團,沿同古至曼德勒軸線繼續向彬文那進攻,第56師團從右翼沿同古至臘戍公路向壘固進攻,第33師團從左翼沿伊洛瓦底江兩岸向仁安羌進攻。


    3月25日,日軍第33師團從禮勃坦、興實達一線出發,勢如破竹連續攻占瑞當、卑謬、阿蘭謬、新榜衛;4月14日,占領了東敦枝和因河南岸的敏貢,迫近英軍第1軍團部所在地馬圭。


    當日下午,亞曆山大麵告中國遠征軍代表侯騰:仁安羌方麵英軍情況緊急,要求遠征軍迅速援助。15日下午3時,剛到達曼德勒不久的第66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接到羅卓英的命令,派遣第112團和第113團分別開赴納特曼和巧克巴黨,策應英軍作戰。


    4月16日下午,新編第38師第113團抵達巧克巴黨。


    17日上午,英緬軍第1軍團長史林到第113團團部,當麵將他簽字的命令交給劉放吾團長,命令全文是:“致113團團長劉上校:請將貴團開至平牆地區。在該處,你將與安提斯準將會合,他將以所有坦克配合你。你的任務是攻擊並消滅平牆以北兩裏處敵軍。”


    劉放吾用無線電與師長孫立人聯係,孫立人又與羅卓英聯係。此後遠征軍長官部下令:“立刻派113團由齊(學啟)副師長率領,火速馳援英軍。該師長並仍負衛戍曼德勒之責。”


    孫立人不同意由副師長率部往援而自己“坐守空城”,遂隻令第113團連夜先行出發,讓齊學啟留守曼德勒,自己到指揮部請求親自指揮作戰。劉放吾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部向賓河前進,並派副團長曾琪隨同英軍戰車隊隊長,先行偵察地形及敵情。17日午後,該團到達賓河以北,英軍配屬輕型坦克12輛、炮三門,當晚完成了攻擊準備。


    18日淩晨,第113團第2營在左,第1營在右,第3營為預備隊,在英軍坦克、炮兵掩護下,向日軍陣地展開攻擊。激戰至16時,日軍傷亡慘重,被迫放棄陣地,涉水退至賓河以南。


    為與第113團配合作戰,被圍英軍也於18日淩晨展開突圍戰鬥,但苦戰一日毫無進展。16時30分,英緬軍第1師師長史考特致電史林求援,要求中**隊趕快渡河,否則第1師就要豎白旗了。於是,史林即要求第113團渡河繼續攻擊,以速解英軍之圍。


    此時孫立人已趕到前線,經現地偵察後,認為賓河南岸日軍居高臨下,攻擊行動完全暴露,僅以一團兵力實施攻擊,不僅難以到達解圍目的,反易遭不意之損害。經與史林一再解釋、協商,獲得諒解,決定次日拂曉攻擊。


    當晚,孫立人與史林共同研究攻擊部署。


    孫立人因右翼方麵全係石山,側背臨河,萬一攻擊頓挫,危險較大,主張以左翼(東翼)為主攻。但史林以被圍英軍在仁安羌東北地區,如果主攻在左翼,則被圍英軍易於蒙受炮火損害,且解圍之後撤退也殊多不便,堅請將主攻改在右翼。於是決定將主攻指向日軍左翼。18時下達了攻擊命令。


    19日淩晨4時30分,第113團渡過賓河,5時30分展開全線進攻。右翼部隊迅速攻占日軍第一線陣地。日軍也及時增援並組織反擊。雙方反複衝殺,戰況極為激烈。第3營營長張琦壯烈犧牲。激戰至14時,攻占了油田區。左翼部隊也攻占了日軍主要據點501高地。15時與被圍英軍取得聯係。


    當日上午7時,被圍的英緬軍第1師也曾發動攻擊,企圖與解圍的中**隊配合突圍,因該師已精疲力竭,又受到日軍猛烈攻擊而傷亡慘重,已經完全崩潰。


    第113團擊退日軍第214聯隊及第213聯隊一部後,救出了英緬軍第1師七千餘人和美國教士、新聞記者及被日軍俘虜的英軍等五百餘人,從日軍手中奪迴一百多輛汽車和一千餘頭馬匹等也交還英軍。他們在第113團掩護下,安全地從左翼撤至賓河北岸。三天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一路對著中**隊,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唿:“中國萬歲!”


    4月20日,羅卓英致電蔣介石報告戰況:


    “孫師原派巧克巴黨之113團,掃蕩平河(即賓河)以北敵人後,進而救援在彥南揚(即仁安羌)被圍之英軍。現據孫師長報稱:劉團經兩晝夜激戰,占彥南揚,救出被圍英緬軍第1師七千餘人(情形狼狽,不複成軍),並由敵人手中奪獲之英方輜重百餘輛,悉數交還。敵向南退卻,其死傷約五百餘名,我亦傷亡百餘。該團暫在彥南揚占領陣地。”


    4月20日晨,日軍第33師團已全部到達仁安羌附近,當日派出一個大隊向第113團左翼陣地實施武力搜索,被守軍擊退。雙方在油田區以南十公裏地帶對峙。當晚第112團到達賓河北岸。孫立人令第113團和第112團利用夜間調整部署,準備21日拂曉攻擊當麵日軍。


    這時,英軍羅伯遜上尉送來史林的命令,主要內容是:中國第5軍已改變原計劃,業已向北撤退,以掩護東麵軍(第6軍)之安全,因而影響本正麵之作戰,貴師即退至巧克巴黨待命。新38師遂於當夜向歸約一帶撤退。仁安羌解圍戰鬥勝利結束。


    仁安羌突圍的戰報飛向重慶,飛向華盛頓,飛向倫敦。全世界為之一震。英國人更是一片歡騰。英軍被圍隻有孫立人最清楚:英軍撤走後,孫立人曾審問被俘的一名日軍少佐參謀,其實包圍仁安羌的日軍,隻是機動部隊214聯隊的兩個大隊,不足一千人。214聯隊兩個大隊奉命占領仁安羌油田。


    4月15日午夜進至仁安羌附近,意外發現英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正好退到這裏。野心勃勃的聯隊長便命令對英軍進行包圍,利用英軍恐懼心理,虛張聲勢四處出擊,並利用仁安羌四周的溝壕地形,對英軍坦克實施“地障”包圍。膽怯的英軍果然被兇猛的日軍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動彈。而孫立人走運了,仁安羌一戰成了緬甸戰場的英雄。


    蔣介石給他頒發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贈給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勳章的外籍將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