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於九江失守當天(7月26日),分別致電第五戰區白崇禧和第九戰區陳誠。


    致白崇禧電報內容是:“(1)敵已於25日陷九江及小池口,有沿長江兩岸突進之企圖。(2)廣濟陣地與田家鎮要塞相聯係,極為重要,應置重點於該地,集結兵力,縱深配備。(3)太湖、宿鬆、黃梅據點,僅以必要各一部守備,為攻勢的支撐即可,應以主力機動使用,由北方向南側擊敵人。(4)劉汝明兩師分散於黃梅、宿鬆、廣濟廣大地域,處處薄弱,殊感危險,希適當集結使用於廣濟陣地為盼。(5)廣濟以東山地萬一發生破綻,亦無關係,惟廣濟陣地必須固守。”


    致陳誠電報內容是:“決在德安、瑞昌一帶與敵決戰,但張家山陣地須固守,掩護大軍開進。”並對薛嶽和張發奎兩兵團的兵力部署作了具體安排。


    7月31日,軍委會調張發奎去武漢受審,電令“南潯方麵自即日起由薛(嶽)吳(奇偉)兩總司令負責”,從此南潯路方麵即歸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指揮。因日軍航空兵基地和前進機場已接近武漢,大批敵機多次轟炸武漢(僅7月19日一天,武漢民眾就傷亡一千餘人),而且武漢大戰迫在眉睫,於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於8月1日明令:中央黨部及政府各院、部、會駐武漢辦事處,限期遷往重慶。8月3日,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政治部又發表文告,勸導武漢民眾疏散,撤離三鎮。


    第九戰區當時判斷:日軍將以一部兵力對南潯路方麵采取攻勢,以主力由九江向瑞昌方麵采取攻勢,目的在於侵占瑞昌、田家鎮、富池口沿江要地,在海、空軍配合下溯江西進,直取武漢。因而決定以一部兵力配置沿江各要點及南潯路,主力控置於德安、瑞昌以西及南昌附近地區,從側翼攻擊深入日軍。以第1兵團擔任南潯路正麵防禦,屏障南昌,側擊西進日軍;第2兵團擔任瑞昌一帶作戰任務,保衛武漢,並掩護南潯正麵的左側翼。據此,8月5日擬訂了《第九戰區武漢會戰作戰計劃》。


    8月6日,****主席**及中央總書記張聞天等,致電在武漢的周恩來、葉劍英等**代表,指出有關保衛武漢的方針。


    電文說:“保衛武漢,重在發動民眾,軍事則重在襲擊敵人側後,遲滯敵進,爭取時間,務須避免不利的決戰,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因目前許多軍隊的戰鬥力遠不如前,若再損失過大,將增加各將領對蔣(介石)之不滿,投降派與割據派起而乘之,有影響蔣的地位及繼續抗戰之虞。在抗戰過程中鞏固蔣之地位,堅持抗戰,堅決打擊投降派,應是我們的總方針。而軍隊力量之保存,是執行此方針之基礎。”


    周恩來等據此向蔣介石等軍委會主要領導人,提出了保衛武漢的建議。


    8月23日,軍委會得到上海發來的情報,知日軍第11軍主力將在攻占瑞昌後溯江西進,並將經陽新進攻鹹寧;其海軍將竭力打通武穴方麵水路,以掩護其陸軍在武穴南北岸登陸。


    8月24日,瑞昌失陷。軍委會根據當時具體情況,決定令第一線部隊竭力遲滯當麵日軍;自後方調集重兵至鄂南地區,以增強該方麵戰鬥力,實施縱深配備,阻遏日軍攻勢。據此擬訂了《保衛武漢作戰計劃》。


    日軍攻占瑞昌後,戰鬥已發展到武漢核心地區,但日本海軍溯江西進部隊,因受沿岸炮火襲擊和江上水雷困擾,進展極為緩慢。軍委會根據當時戰局,於9月上旬,擬訂了《武漢會戰方針目的及策略指導》,經蔣介石批準後,作為今後指導武漢會戰的基本準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