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娘子關失陷,晉東中國守軍被迫潰退,日軍沿正太路兩側迅速逼近太原,山西戰局急轉直下。娘子關失陷,忻口已失去防守價值。閻錫山在萬般無奈之際,作出撤退忻口守軍,執行“依城野戰”守衛太原的決定。


    10月31日,衛立煌接到閻錫山令忻口守軍向太原附近撤退的命令,對參謀長郭寄嶠說:“本來這裏可以不撤,但是東麵娘子關失陷了,日軍沿著正太路快速逼近太原,抄了我們的後路,不撤不行了。”


    衛立煌頓了頓,又說:“堅守二十多天,犧牲了郝夢齡軍長、劉家琪師長以及數千名將士,沒能將已陷入困境的板垣師團殲滅,實在令人終生遺憾!”


    稍頃,衛立煌又說:“寄嶠,一定要督促各部,越是撤退,越要沉著,越不能亂,不然,敵人放開手腳追擊,我們損失更大。”


    郭寄嶠:“我在考慮,閻長官命令我們向太原以北既設陣地後撤,依城野戰,保衛太原,結果會怎麽樣?”


    衛立煌:“我也在考慮,忻口和晉東撤下來的疲憊之師,在太原周圍與強敵決戰,不會有好結果,部隊能否掌握住都難說。”


    11月2日晚9時,忻口前線部隊按照衛立煌命令,各派出小部隊向當麵之敵發動短暫出擊後,主力開始撤離。被外國輿論譽為“華北抗戰**的標誌”的忻口戰役,就此結束。


    閻錫山曾向蔣介石致電,陳述其決定撤軍的理由:“我東路軍黃部退至壽陽以東附近地區後,連日被敵猛攻,仍不能支持,不得不準其逐次向西撤退。在此千鈞一發時機,若不速令西路軍衛部向南轉進,一旦敵突至陽曲城下,不特該城防部隊陷於孤立、難以固守,即衛部後方亦感莫大脅迫,攻守兩難。為萬全之策,已擬以依城野戰之目的,令衛部於今(2日)晚向蔡水塢、青龍鎮、天門關之線轉進,占領陣地,與敵決戰。”


    11月1日上午,閻錫山在太原召集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戰區參謀長楚溪春、高級秘書梁化之等少數親信,商討戰區參謀長朱綬光起草的守衛太原“依城野戰”作戰計劃,並議定了太原軍政機關撤退方案及物資轉運、城內市民疏散等重大事項。


    作戰方針是:“本會戰旨在利用太原四周既設陣地線,實行依城野戰,以阻敵前進,消滅其兵力,待我後續兵團到達,再施行反攻夾擊而聚殲之。”


    朱綬光說:“我提兩個方案供選擇。第一、以忻口撤下來的第14集團軍為主,配以王靖國第19軍和陳長捷第61軍,在衛立煌指揮下布置太原城防;以晉東正太線撤下來的部隊,在太原附近準備依城野戰,仍由黃紹竑指揮,以傅作義第35軍和晉北撤迴的其餘部隊,在忻口、石嶺關、黃寨等線抗擊南下日軍,掩護衛立煌由忻口南撤,完成掩護任務後,作為預備軍到太原城西集結。第二,由傅作義指揮所屬第35軍,再配屬晉綏軍一部守太原城;以晉北、晉東撤下來的部隊,歸衛立煌指揮,分別在太原城北、城東依城野戰。”


    朱綬光講完後,高級秘書梁化之說:“我不懂軍事,但我覺得第一方案好,其好處是,能夠保留傅總司令指揮下的預備隊,可作機動。”


    參謀處長楚溪春說:“第一方案固然全麵,但正太線日軍進攻速度很快,我軍沒有充足時間在北線節節抗擊敵人進攻,掩護衛軍南撤。特別是衛軍進入太原占領新陣地,一切生疏,地形不熟悉,更怕這時東麵敵人不待我守城部隊入城,整個計劃自然全被破壞。”


    “我覺得,還是第二方案可取。”趙戴文說:“百川,還是由你來決定。”


    閻錫山說:“我想來想去,還是由咱們的部隊守城為好。因為丟了太原,中央軍不心疼,咱可心疼。咱的部隊誰守為好?當然是有守城經驗的傅宜生了。守太原嘛,誰也不願幹;讓宜生守,衛立煌、黃紹竑也就無話可說了。另外,我決定讓衛立煌擔任戰區前敵總指揮,除八路軍和楊愛源第6集團軍以外的部隊,不管中央軍、晉綏軍、陝軍、川軍等等,都歸他指揮,依城野戰。這麽辦,蔣介石高興,我閻百川把軍權都交給中央軍了嘛!”


    朱綬光:“今日討論的作戰計劃,可否通報衛、傅兩總司令?”


    閻錫山:“暫且不必,因為作戰計劃尚需召開軍事會議正式決定。今日咱們內定的事,都不能泄露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