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拳,震龍掌,身輕如燕,行如風。一襲白袍武錦繡,浩然正氣蕩乾坤。
蘇玉首於長城之上,著一身輕袍,雙手背於其後,麵容凝重,向遠眺望。
喟然長歎:想一生,幾經闖蕩,幾番戰爭,反清之誌寄於蒼穹,卻始終不能得。而今清政府終被推翻,中國卻陷入了軍閥混戰、四分五裂的境況中。想我泱泱大國,若要展英姿、現雄風,唯有在武學的發展上找出路了。
城下,群山相接,樹木茂盛,蔥蘢的枝葉折射著光的力量。蘇玉首目光深邃,他眼中,時間仿佛迴到了了那個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的時代。
清朝末年,戰火連天,又縫災旱,人民生活疾苦難熬。
太平天國運動給了清政府重重一擊。
在湘軍的鎮壓下,太平天國運動雖以失敗告終,卻拉開了迴民起義的序幕。迴民起義表麵上看上去是與清政府為敵,實際上屠殺漢人不在少數。
夜半,漢民村莊八女井,哭聲震天,橫屍遍野。一部分迴民起義軍在村一裏外挖大坑。一部分正在肆無忌憚的屠殺手無縛雞之力的漢族農民。
八旬老太抱著兒子的屍體泣不成聲,“不用哭了,那麽傷心,就一同隨他去吧。”說罷,此人揮刀砍下了老太的頭顱,頓時血流成河。此人收刀的瞬間就有人將老太連同她兒子的屍體一起扔到了坑裏。動作十分嫻熟,似乎是一種本能反應。
八女井共一萬餘口人,無一生還,全部死在迴人刀下。
漢人為了自保,紛紛以村寨為單位成立了團練。
陝西知府得知民間成立團練的事情,對此表示大力支持,並積極的上報了朝廷。他深知,團練的成立,不僅是漢人自保的堡壘,也能成為清政府平定迴亂的武器。
清政府為了表示對團練的認可和鼓勵,特地派遣大臣體恤民情,以團結團練隊伍。
“閃開,閃開,閃開。”吆喝聲陣陣,市上民眾在官兵的推擋下紛紛迴避兩旁。
清兵持矛林立成兩排,威武之勢不亞於兵臨疆場。一台頂花大轎威嚴的向前移動。最後在蘇宅停下。
一名官員,身著官袍,頭頂烏紗,邁著四方步,來到蘇三榮家裏。
蘇三榮,乃姬塬鎮蘇南灣子村團練組織人。
慈眉善目,為人敦厚、坦誠,深受族人愛戴。
“聖旨到,蘇三榮聽旨。”此官員一到蘇三榮家便頒出聖旨,眾人跪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我大清用人在即,念滿漢原為一家,為鼓舞士氣,特封姬塬鎮蘇南灣子村團練為姬塬團練。務必修繕隊伍,自保同時輔助我大清剿滅叛逆迴軍。欽賜,領旨謝恩。”
“謝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蘇三榮領旨謝了恩。清官麵魘堆笑,一手捋須,一手端茶:“據說蘇老在此地威信很高啊,能召集眾人成立如此龐大之團練,實乃我大清之幸,萬民之福啊,還望蘇老能多多輔助朝廷,早日平定反賊,到時候你可是功德無量啊!啊!哈哈……”
蘇三榮聽罷,附和著笑了起來。
朝廷的一道聖旨將漢迴兩族之間本來就有鴻溝越拉越大。
蘇南灣子村後場地寬闊,蘇三榮經常帶領大家在此習武保身。蘇三榮規定,為了鼓舞士氣,每次練兵之前,都要集體唱一首陝西民歌。
()
蘇三榮的次子蘇玉首,常常趁人不注意的時候跑到練兵場上來跟著大火一起習武,當年他才幾歲而已。
“二孩,你咋又跑來了?小心你爹把你抓迴去念書。”趁休息,一個人跟他打趣的說。蘇玉首從小長得眉清目秀,生了一副人見人愛的好模樣,他衝那個人擠擠眼說:“我也要去打迴軍。”正在這時,他的小表妹李雲鳳也跑了過來,“哥,不是說好陪我放風箏的,咋又跑著來了?”一邊說著一邊把蘇玉首拉走了。
孩童在家無憂慮,戰場烽火連天地。
迴軍的隊伍日益壯大,以同洲一帶為根據地,大舉向西進攻。
朝廷派出精兵良將,卻在與迴戰爭中屢屢受挫,久攻不下。這樣的情形威脅著清王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迴軍主要以矛為兵器,頭領白彥虎更是用矛高手。他矛長十二尺,身高八丈,自恃武功高強,創了一套用矛之法,驍勇善戰,雖是文盲粗夫,卻能讓清軍聞聲膽寒。
慈禧太後更是坐立難安,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僵持不下,加上侵華戰爭帶來的心智上的摧殘,內憂外患之下,下令將大將多隆阿派到陝西平定迴亂。
同洲關隘狼煙四起,馬蹄聲接踵而至。迴軍探子以為清軍又有大舉進攻,連忙傳話給白彥虎和馬化龍。
白彥虎位於城上觀望,見大批軍隊正向東移動,煙塵騰騰,但仍能確認那服飾的穿著定時清軍。“傳令下去,加緊西北方向防禦。”白彥虎說。馬化龍性情稟直,欲直接將清軍截下,對白彥虎的行為甚是不解:“大哥何以隻令防禦?何不主動出擊,截下清軍的財糧?”白彥虎遙望著清軍去向說:“以往清兵進攻,直接兵臨城下,今向東行進,不知為何。我等還是先查清楚的好!”
多隆阿來到同洲,並沒有任何軍事上的行動,而是以“招撫”為由以達到分裂迴軍內部的目的。
多隆阿先後到王閣村和羌白鎮做“招撫”工作,體恤迴民的生活,並說,被“招撫”之後,朝廷不僅不會殺頭而且還會有封賞。聽到這樣的允諾很多迴民都動了心。
“聽說了嗎?朝廷要‘招撫’我們,不僅不殺頭,還能給個封賞。”一個迴軍以另一個迴軍小聲嘀咕,正巧被正在巡查的韓誌遠的手下韓牛聽見。
韓牛緊了緊手裏的鞭子說:“你剛才說什麽?再給我重複一遍!”說著一鞭子朝剛才說話的迴軍抽來,“我叫你亂說話,我叫你亂說話……”他一邊打,一邊咬牙切齒的罵著。被打得人在地上來迴翻滾,不停的喊著救命,旁人卻隻看不管。直至這個人被打死,韓牛才停了手。“看見了嗎?這就是例子,以後看你們誰還敢替敵人說話?!”說罷,他捋了捋袖子毫無顧忌的走了。
韓牛打死族人的事很快就在王閣村和羌白鎮之間傳開了。一群本來就對“招撫”一事動了心的人打著替被打死者報仇的旗號,私自將韓牛抓來,用火刑處死了。
這樣一來迴軍內部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分爭。內訌的掀起,正中了多隆阿德下懷。未等白彥虎查明清軍此次來意,多隆阿就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攻下了王閣村和羌白鎮。
次日晨,多隆阿與白彥虎疆場對峙。白彥虎氣急敗壞,恨不得將多隆阿碎屍萬段。隻見他跨下馬騰空跳起,一躍五米,揮矛直指多隆阿咽部。
未料多隆阿左將擅用暗器,隻見他縱身一躍,騰空七尺,頓時眾人驚呆。此將一揮手,一道寒光直線劃出,不見聲勢浩大,隻見白彥虎墜馬落地。
清軍兵士趁勢衝殺,馬蹄南去,塵飛揚,硝煙過後,屍首遍地。
在多隆阿的威逼之下,白彥虎、馬化龍率領眾將向西撤退,想到西安與其他義軍一同作戰。
白彥虎負傷率軍奔逃,至賀蘭山下,遇一襤褸道人攔路。
此道人化名扶殤,氣度不凡,望岩壁一行字而語:“將軍可見這岩上字?看來你傷勢不輕,想必剛經曆過風霜雪雨,但將軍此傷乃小傷。若將軍不棄,小人願與將軍補上一卦。”
白彥虎傷及肋骨,雖已包紮,仍血滲不停,疼痛難忍,騎於馬上已算難得,哪裏還有心思聽道士多言。
他眉頭一皺,嘴唇微翻,吐出幾個字:“我不信天不信地,隻信我自己。”
兵士見狀,推開道士,牽著白彥虎的馬繼續行進。
道士迴首贈語:“既是有緣,便送將軍忠言一句:此生切莫縫‘首’字,縫‘首’字時必是絕處。”
語罷,道士唱歌而去,歌詞如雲:心如雲縷常自在,身似流水任西東。
白彥虎雖聽不懂此人的話語,但根據直覺察覺此道士的確不煩,待道士走後,忍痛下馬,走到附字岩壁下,望岩驚歎:“真的有字在這裏。”
迴民自小在粗放的環境中生長,可以說是目不識丁,白彥虎望岩上有字便驚歎,卻不知是何字。正值這時,被編入迴軍的漢人毛遂自薦,念出了岩上的幾排字。
原來岩壁上的四句詩正如白彥虎其人其名:一身素白來人間,人之彥聖賦其名。氣勢如虎騁疆場,唯見“首”字枉此生。
感慨之餘,白彥虎挎長矛騎白馬率軍繼續往西進發。
與此同時分布在洋縣的李永和等義軍以遊擊戰的形式對清軍發起攻擊。
清軍顧此失彼,趁清軍無力兼顧之隙,另一支迴軍,大局攻占了甘肅省之寧州、正寧、喝水、合水和陝西省的大部分地區。
這支迴軍由董福祥率領,聲勢異常浩大,號稱勁旅。
麵對著西北迴民的動亂,清政府坐立難安,皇帝十萬火急的將鎮守邊關的大將劉厚基等人召迴,並派遣到陝西鎮壓以董福祥為首的迴軍。
董福祥,性資果敢,桀驁不馴,知人善任而又謀略超群,可謂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
其父乃當地一個很有勢力的哥老會的首領,哥老會經常在一起聚賭。他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看慣了勾心鬥角,但也深知仗義之理。這次起義,首先響應他的也是哥老會的會員們。
董福祥趁著勝勢,繼續向三邊地區進發。他與張福滿、扈正喜等地的團練聯手,準備進掠甘泉。
大軍浩浩蕩蕩的向甘泉駛進。當時甘泉的守城人是(),在勁軍兵臨城下之時就慌忙的逃走了。群龍無首勁軍很容易的將甘泉納入了囊中。
第二年秋天,在董福祥的英明作戰計劃下,鹽池、安邊、定邊、靖邊也相繼據他所有。
此時,白彥虎已經在靈州駐軍。
董福祥為鞏固後方,決定以三邊(定邊、安邊、靖邊)為根據地。並在()建了府。
穩定了大軍,他又派人速送信到靈州於白彥虎。
白彥虎見信的內容,細細思量之下,覺得對自己有益無害,便同意與董福祥互為策應,結為聯防。
董福祥立府之日請來了白彥虎等人一同觀獅慶賀。
“幸會,幸會,久聞白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德才兼備啊!”白彥虎一行人一到,董福祥就立刻參拳作揖著出來迎接。白彥虎先是粗放一笑:“不用跟我客氣了,俺們陝北弟兄本來就是一家人。”“說的有理,來情上坐。”董福祥做了個請的手勢,與白彥虎一同歸了座。
“聽說白兄想來與三邊有通商,不知是做何生意啊?”懂福祥牽了個話頭。“我沒事就倒賣倒賣糧食,賺點養兵費。”白彥虎豪爽地說。“那這麽說來,以後我們兩家的關係是更加的密切了啊。哈哈……”董福祥語罷大笑。
宴會散去,董福祥,白彥虎心裏都各有伎倆,表麵上相濡以沫,暗地裏互相猜防。
因怕奸細混入三邊,董福祥製定了非常嚴格的入關政策。
往日都是白彥虎親自與三邊通商,一日,因其痼疾犯了歇息在家,三邊上的主戶急需糧食。故派其部下馬鞍前往通商。
馬鞍來到城前,以白軍的證物相示。
守城將士不肯放其進入,一定要其出示通商證件方可。
馬鞍生性粗曠,長了一對立眉。見將士不肯放行便要動粗。
劍拔出殼,掀開馬車上蓋糧食的杉布,大罵道:“他奶奶的,爺爺是正經商人,你把我當什麽了?把你們董將軍叫來!”
守城將士見此人口無遮攔,敢直喚董將軍,便也來了氣。義正言辭的說道:“要見我們將軍的人多得去了,能使隨便誰都能見的嗎?”
馬鞍被氣的臉色發青,一怒之下揮劍砍下一隻守城將士的胳膊。
頓時鮮血飛濺,將士痛暈過去。
其他守城將士懼怕之下將守城官請來,守城官認法不認人,下令要將馬鞍抓起來。
馬鞍一個箭步上前,一刀將守城官斃命。
來往民眾被嚇得四處逃竄。
馬鞍大搖大擺的駕著糧車來到主戶家。
主戶聽說馬鞍殺了人,堅決拒收糧食,“我們上一批的糧食已經運走了,你來晚了,這樣吧,等下一批你在押過來吧!”主戶擺出一副厭惡的態度,“其實,你們這幾批運來的糧食我都是不願意要的,糧食的質量實在是說不過去,隻是看在我們多年的生意來往上,不好意思推脫罷了。”
這一番話氣得馬鞍臉色發青,怒眼圓瞪。嘴裏怒哼著,一手扶劍一手扶殼地朝主戶走過來,似乎一出手主戶就會死於非命。
馬鞍剛拔出半個劍來,後麵就擁擁簇簇的擠進來一群官兵。
原來糧商早已做了防備。
馬鞍乃一介武夫,與官兵大動起幹戈來。
此人力大無窮,揮劍如柳。官兵將他們團團圍住。
他手下與官兵廝打起來,因都是匹夫之輩,傷亡慘重。
隻剩馬鞍一人坐鎮中央,官兵將他團團圍住。
馬鞍向來是虎膽雄心,唐唐三尺彪漢,豈能畏懼區區幾個官差衙役?
他翹腳跳起,雙手持劍,朝其中一名清兵橫空劈去,頓時一個人分成了兩半。見狀,清兵被嚇得魂飛魄散。馬鞍心想:“他們人多勢眾,三十六計走為上。”說時遲那時快,趁眾人在驚悚中未迴過神來,他一個箭步,借以各清兵的腦袋為梯飛走了。此人雖體型彪悍,但輕功確實了得。
逃到幾十裏外的野樹林裏,馬鞍已經精疲力竭。“奶奶的,狗娘養的,押趟糧食能押出這麽大的禍來。這下完了,我在定邊殺了人,迴去了也沒辦法跟白將軍他們交代,不如……也好,從此之後,我便一個人走江湖好了。”自言自語過後,便一個跳躍消失在林際間。
馬鞍押糧不慎,闖下殺人之禍,得知消息之後,白彥虎不僅沒有絲毫像董福祥道歉之意,反而像借此為由與其反目。皆因白彥虎早垂涎三邊,又妒忌董福祥。早就有不合之意。此時董福祥見白彥虎對其部下殺人一事沒有任何擔負責任的跡象,便覺此人實在是目中無人,也下定決心要與其斷絕任何往來。
白彥虎狼子野心,但僅憑現在實力根本不是董福祥的對手。於是他私下派馬朝元四處招兵買馬,甚至是燒殺搶掠。
“白軍又來了,趕緊把門窗關好。”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相提醒。
“不要啊,不能把他帶走啊,我這把老骨頭跟你拚了。”一個老叟舉起拐杖向一名白軍打去,白軍擋也不擋直接將老叟刺死。老叟之子,被白軍捆住了手,像個被困的動物一樣,麵對親娘的死,隻能發出無助的嘶吼:“娘,娘……”迴聲響徹了整個街道。“別喊了,你們漢人現在就得為我們服務。”一個迴兵厲聲喝道。
董福祥的崛起,成了清政府的心腹大患。1868年,在陝的清軍遂北上向董福祥發起大規模的絞殺,戰爭日趨激烈。當時董福祥企圖攻下綏德,但不幸失敗。其部下悍將高萬鎰戰死,並損失了四五萬人,使得董福祥的軍隊元氣大傷。
不久其另一部下扈彰在清廷的誘惑下又率數萬之眾投降清軍。
接著其部將張登亦率眾萬餘降清。待至是年12月間,清軍北路招討統帥、廣東陸路提督劉鬆山率軍自山西渡黃河進抵綏德,統一子陝北清軍的指揮,開始大舉進攻。雖然當時董部尚擁眾20萬餘,但仍被劉鬆山出乎董意料之外地偷襲成功,並長驅直入閃擊董部。
遭受重創後,董福祥的軍隊開始出現人心渙散的跡象,軍隊指揮不一,因而也不斷遭受慘敗。最後,董福祥之父董世猷力主:“揆度形勢,惟有降清是上策。”當降清主張為大家所同意之後,又顧慮在大敗之際投降,可能反遭殺害。董世猷說:“這樣辦,你們先把主力帶走,躲進山去,我在這裏向清軍乞降,看看動靜。反正我已老了,要殺他就殺。他們如果誠意招降,我再派人叫你們來投。”這樣決定以後,董福祥即率餘部轉往洛珠川一帶隱蔽起來,繼續收容潰部。
2月中旬,劉鬆山軍逼近鎮靖堡,董世猷出鎮乞降,劉召納之,並叫召董福祥等來投。董福祥率眾10萬餘人投降了清軍,經劉鬆山整編,從中選留了一萬多精銳編成三營,號“董字三營”。授封董為五品軍功,統領三營,張俊、李雙良副之。另為張俊編留一營,歸董節製。
而此時白彥虎已兵強馬壯,董福祥的投降更加強了他攻打三邊的決心。於是白彥虎整兵大舉向三邊所在的清軍進攻。
蘇玉首於長城之上,著一身輕袍,雙手背於其後,麵容凝重,向遠眺望。
喟然長歎:想一生,幾經闖蕩,幾番戰爭,反清之誌寄於蒼穹,卻始終不能得。而今清政府終被推翻,中國卻陷入了軍閥混戰、四分五裂的境況中。想我泱泱大國,若要展英姿、現雄風,唯有在武學的發展上找出路了。
城下,群山相接,樹木茂盛,蔥蘢的枝葉折射著光的力量。蘇玉首目光深邃,他眼中,時間仿佛迴到了了那個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的時代。
清朝末年,戰火連天,又縫災旱,人民生活疾苦難熬。
太平天國運動給了清政府重重一擊。
在湘軍的鎮壓下,太平天國運動雖以失敗告終,卻拉開了迴民起義的序幕。迴民起義表麵上看上去是與清政府為敵,實際上屠殺漢人不在少數。
夜半,漢民村莊八女井,哭聲震天,橫屍遍野。一部分迴民起義軍在村一裏外挖大坑。一部分正在肆無忌憚的屠殺手無縛雞之力的漢族農民。
八旬老太抱著兒子的屍體泣不成聲,“不用哭了,那麽傷心,就一同隨他去吧。”說罷,此人揮刀砍下了老太的頭顱,頓時血流成河。此人收刀的瞬間就有人將老太連同她兒子的屍體一起扔到了坑裏。動作十分嫻熟,似乎是一種本能反應。
八女井共一萬餘口人,無一生還,全部死在迴人刀下。
漢人為了自保,紛紛以村寨為單位成立了團練。
陝西知府得知民間成立團練的事情,對此表示大力支持,並積極的上報了朝廷。他深知,團練的成立,不僅是漢人自保的堡壘,也能成為清政府平定迴亂的武器。
清政府為了表示對團練的認可和鼓勵,特地派遣大臣體恤民情,以團結團練隊伍。
“閃開,閃開,閃開。”吆喝聲陣陣,市上民眾在官兵的推擋下紛紛迴避兩旁。
清兵持矛林立成兩排,威武之勢不亞於兵臨疆場。一台頂花大轎威嚴的向前移動。最後在蘇宅停下。
一名官員,身著官袍,頭頂烏紗,邁著四方步,來到蘇三榮家裏。
蘇三榮,乃姬塬鎮蘇南灣子村團練組織人。
慈眉善目,為人敦厚、坦誠,深受族人愛戴。
“聖旨到,蘇三榮聽旨。”此官員一到蘇三榮家便頒出聖旨,眾人跪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我大清用人在即,念滿漢原為一家,為鼓舞士氣,特封姬塬鎮蘇南灣子村團練為姬塬團練。務必修繕隊伍,自保同時輔助我大清剿滅叛逆迴軍。欽賜,領旨謝恩。”
“謝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蘇三榮領旨謝了恩。清官麵魘堆笑,一手捋須,一手端茶:“據說蘇老在此地威信很高啊,能召集眾人成立如此龐大之團練,實乃我大清之幸,萬民之福啊,還望蘇老能多多輔助朝廷,早日平定反賊,到時候你可是功德無量啊!啊!哈哈……”
蘇三榮聽罷,附和著笑了起來。
朝廷的一道聖旨將漢迴兩族之間本來就有鴻溝越拉越大。
蘇南灣子村後場地寬闊,蘇三榮經常帶領大家在此習武保身。蘇三榮規定,為了鼓舞士氣,每次練兵之前,都要集體唱一首陝西民歌。
()
蘇三榮的次子蘇玉首,常常趁人不注意的時候跑到練兵場上來跟著大火一起習武,當年他才幾歲而已。
“二孩,你咋又跑來了?小心你爹把你抓迴去念書。”趁休息,一個人跟他打趣的說。蘇玉首從小長得眉清目秀,生了一副人見人愛的好模樣,他衝那個人擠擠眼說:“我也要去打迴軍。”正在這時,他的小表妹李雲鳳也跑了過來,“哥,不是說好陪我放風箏的,咋又跑著來了?”一邊說著一邊把蘇玉首拉走了。
孩童在家無憂慮,戰場烽火連天地。
迴軍的隊伍日益壯大,以同洲一帶為根據地,大舉向西進攻。
朝廷派出精兵良將,卻在與迴戰爭中屢屢受挫,久攻不下。這樣的情形威脅著清王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
迴軍主要以矛為兵器,頭領白彥虎更是用矛高手。他矛長十二尺,身高八丈,自恃武功高強,創了一套用矛之法,驍勇善戰,雖是文盲粗夫,卻能讓清軍聞聲膽寒。
慈禧太後更是坐立難安,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僵持不下,加上侵華戰爭帶來的心智上的摧殘,內憂外患之下,下令將大將多隆阿派到陝西平定迴亂。
同洲關隘狼煙四起,馬蹄聲接踵而至。迴軍探子以為清軍又有大舉進攻,連忙傳話給白彥虎和馬化龍。
白彥虎位於城上觀望,見大批軍隊正向東移動,煙塵騰騰,但仍能確認那服飾的穿著定時清軍。“傳令下去,加緊西北方向防禦。”白彥虎說。馬化龍性情稟直,欲直接將清軍截下,對白彥虎的行為甚是不解:“大哥何以隻令防禦?何不主動出擊,截下清軍的財糧?”白彥虎遙望著清軍去向說:“以往清兵進攻,直接兵臨城下,今向東行進,不知為何。我等還是先查清楚的好!”
多隆阿來到同洲,並沒有任何軍事上的行動,而是以“招撫”為由以達到分裂迴軍內部的目的。
多隆阿先後到王閣村和羌白鎮做“招撫”工作,體恤迴民的生活,並說,被“招撫”之後,朝廷不僅不會殺頭而且還會有封賞。聽到這樣的允諾很多迴民都動了心。
“聽說了嗎?朝廷要‘招撫’我們,不僅不殺頭,還能給個封賞。”一個迴軍以另一個迴軍小聲嘀咕,正巧被正在巡查的韓誌遠的手下韓牛聽見。
韓牛緊了緊手裏的鞭子說:“你剛才說什麽?再給我重複一遍!”說著一鞭子朝剛才說話的迴軍抽來,“我叫你亂說話,我叫你亂說話……”他一邊打,一邊咬牙切齒的罵著。被打得人在地上來迴翻滾,不停的喊著救命,旁人卻隻看不管。直至這個人被打死,韓牛才停了手。“看見了嗎?這就是例子,以後看你們誰還敢替敵人說話?!”說罷,他捋了捋袖子毫無顧忌的走了。
韓牛打死族人的事很快就在王閣村和羌白鎮之間傳開了。一群本來就對“招撫”一事動了心的人打著替被打死者報仇的旗號,私自將韓牛抓來,用火刑處死了。
這樣一來迴軍內部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分爭。內訌的掀起,正中了多隆阿德下懷。未等白彥虎查明清軍此次來意,多隆阿就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攻下了王閣村和羌白鎮。
次日晨,多隆阿與白彥虎疆場對峙。白彥虎氣急敗壞,恨不得將多隆阿碎屍萬段。隻見他跨下馬騰空跳起,一躍五米,揮矛直指多隆阿咽部。
未料多隆阿左將擅用暗器,隻見他縱身一躍,騰空七尺,頓時眾人驚呆。此將一揮手,一道寒光直線劃出,不見聲勢浩大,隻見白彥虎墜馬落地。
清軍兵士趁勢衝殺,馬蹄南去,塵飛揚,硝煙過後,屍首遍地。
在多隆阿的威逼之下,白彥虎、馬化龍率領眾將向西撤退,想到西安與其他義軍一同作戰。
白彥虎負傷率軍奔逃,至賀蘭山下,遇一襤褸道人攔路。
此道人化名扶殤,氣度不凡,望岩壁一行字而語:“將軍可見這岩上字?看來你傷勢不輕,想必剛經曆過風霜雪雨,但將軍此傷乃小傷。若將軍不棄,小人願與將軍補上一卦。”
白彥虎傷及肋骨,雖已包紮,仍血滲不停,疼痛難忍,騎於馬上已算難得,哪裏還有心思聽道士多言。
他眉頭一皺,嘴唇微翻,吐出幾個字:“我不信天不信地,隻信我自己。”
兵士見狀,推開道士,牽著白彥虎的馬繼續行進。
道士迴首贈語:“既是有緣,便送將軍忠言一句:此生切莫縫‘首’字,縫‘首’字時必是絕處。”
語罷,道士唱歌而去,歌詞如雲:心如雲縷常自在,身似流水任西東。
白彥虎雖聽不懂此人的話語,但根據直覺察覺此道士的確不煩,待道士走後,忍痛下馬,走到附字岩壁下,望岩驚歎:“真的有字在這裏。”
迴民自小在粗放的環境中生長,可以說是目不識丁,白彥虎望岩上有字便驚歎,卻不知是何字。正值這時,被編入迴軍的漢人毛遂自薦,念出了岩上的幾排字。
原來岩壁上的四句詩正如白彥虎其人其名:一身素白來人間,人之彥聖賦其名。氣勢如虎騁疆場,唯見“首”字枉此生。
感慨之餘,白彥虎挎長矛騎白馬率軍繼續往西進發。
與此同時分布在洋縣的李永和等義軍以遊擊戰的形式對清軍發起攻擊。
清軍顧此失彼,趁清軍無力兼顧之隙,另一支迴軍,大局攻占了甘肅省之寧州、正寧、喝水、合水和陝西省的大部分地區。
這支迴軍由董福祥率領,聲勢異常浩大,號稱勁旅。
麵對著西北迴民的動亂,清政府坐立難安,皇帝十萬火急的將鎮守邊關的大將劉厚基等人召迴,並派遣到陝西鎮壓以董福祥為首的迴軍。
董福祥,性資果敢,桀驁不馴,知人善任而又謀略超群,可謂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
其父乃當地一個很有勢力的哥老會的首領,哥老會經常在一起聚賭。他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看慣了勾心鬥角,但也深知仗義之理。這次起義,首先響應他的也是哥老會的會員們。
董福祥趁著勝勢,繼續向三邊地區進發。他與張福滿、扈正喜等地的團練聯手,準備進掠甘泉。
大軍浩浩蕩蕩的向甘泉駛進。當時甘泉的守城人是(),在勁軍兵臨城下之時就慌忙的逃走了。群龍無首勁軍很容易的將甘泉納入了囊中。
第二年秋天,在董福祥的英明作戰計劃下,鹽池、安邊、定邊、靖邊也相繼據他所有。
此時,白彥虎已經在靈州駐軍。
董福祥為鞏固後方,決定以三邊(定邊、安邊、靖邊)為根據地。並在()建了府。
穩定了大軍,他又派人速送信到靈州於白彥虎。
白彥虎見信的內容,細細思量之下,覺得對自己有益無害,便同意與董福祥互為策應,結為聯防。
董福祥立府之日請來了白彥虎等人一同觀獅慶賀。
“幸會,幸會,久聞白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德才兼備啊!”白彥虎一行人一到,董福祥就立刻參拳作揖著出來迎接。白彥虎先是粗放一笑:“不用跟我客氣了,俺們陝北弟兄本來就是一家人。”“說的有理,來情上坐。”董福祥做了個請的手勢,與白彥虎一同歸了座。
“聽說白兄想來與三邊有通商,不知是做何生意啊?”懂福祥牽了個話頭。“我沒事就倒賣倒賣糧食,賺點養兵費。”白彥虎豪爽地說。“那這麽說來,以後我們兩家的關係是更加的密切了啊。哈哈……”董福祥語罷大笑。
宴會散去,董福祥,白彥虎心裏都各有伎倆,表麵上相濡以沫,暗地裏互相猜防。
因怕奸細混入三邊,董福祥製定了非常嚴格的入關政策。
往日都是白彥虎親自與三邊通商,一日,因其痼疾犯了歇息在家,三邊上的主戶急需糧食。故派其部下馬鞍前往通商。
馬鞍來到城前,以白軍的證物相示。
守城將士不肯放其進入,一定要其出示通商證件方可。
馬鞍生性粗曠,長了一對立眉。見將士不肯放行便要動粗。
劍拔出殼,掀開馬車上蓋糧食的杉布,大罵道:“他奶奶的,爺爺是正經商人,你把我當什麽了?把你們董將軍叫來!”
守城將士見此人口無遮攔,敢直喚董將軍,便也來了氣。義正言辭的說道:“要見我們將軍的人多得去了,能使隨便誰都能見的嗎?”
馬鞍被氣的臉色發青,一怒之下揮劍砍下一隻守城將士的胳膊。
頓時鮮血飛濺,將士痛暈過去。
其他守城將士懼怕之下將守城官請來,守城官認法不認人,下令要將馬鞍抓起來。
馬鞍一個箭步上前,一刀將守城官斃命。
來往民眾被嚇得四處逃竄。
馬鞍大搖大擺的駕著糧車來到主戶家。
主戶聽說馬鞍殺了人,堅決拒收糧食,“我們上一批的糧食已經運走了,你來晚了,這樣吧,等下一批你在押過來吧!”主戶擺出一副厭惡的態度,“其實,你們這幾批運來的糧食我都是不願意要的,糧食的質量實在是說不過去,隻是看在我們多年的生意來往上,不好意思推脫罷了。”
這一番話氣得馬鞍臉色發青,怒眼圓瞪。嘴裏怒哼著,一手扶劍一手扶殼地朝主戶走過來,似乎一出手主戶就會死於非命。
馬鞍剛拔出半個劍來,後麵就擁擁簇簇的擠進來一群官兵。
原來糧商早已做了防備。
馬鞍乃一介武夫,與官兵大動起幹戈來。
此人力大無窮,揮劍如柳。官兵將他們團團圍住。
他手下與官兵廝打起來,因都是匹夫之輩,傷亡慘重。
隻剩馬鞍一人坐鎮中央,官兵將他團團圍住。
馬鞍向來是虎膽雄心,唐唐三尺彪漢,豈能畏懼區區幾個官差衙役?
他翹腳跳起,雙手持劍,朝其中一名清兵橫空劈去,頓時一個人分成了兩半。見狀,清兵被嚇得魂飛魄散。馬鞍心想:“他們人多勢眾,三十六計走為上。”說時遲那時快,趁眾人在驚悚中未迴過神來,他一個箭步,借以各清兵的腦袋為梯飛走了。此人雖體型彪悍,但輕功確實了得。
逃到幾十裏外的野樹林裏,馬鞍已經精疲力竭。“奶奶的,狗娘養的,押趟糧食能押出這麽大的禍來。這下完了,我在定邊殺了人,迴去了也沒辦法跟白將軍他們交代,不如……也好,從此之後,我便一個人走江湖好了。”自言自語過後,便一個跳躍消失在林際間。
馬鞍押糧不慎,闖下殺人之禍,得知消息之後,白彥虎不僅沒有絲毫像董福祥道歉之意,反而像借此為由與其反目。皆因白彥虎早垂涎三邊,又妒忌董福祥。早就有不合之意。此時董福祥見白彥虎對其部下殺人一事沒有任何擔負責任的跡象,便覺此人實在是目中無人,也下定決心要與其斷絕任何往來。
白彥虎狼子野心,但僅憑現在實力根本不是董福祥的對手。於是他私下派馬朝元四處招兵買馬,甚至是燒殺搶掠。
“白軍又來了,趕緊把門窗關好。”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相提醒。
“不要啊,不能把他帶走啊,我這把老骨頭跟你拚了。”一個老叟舉起拐杖向一名白軍打去,白軍擋也不擋直接將老叟刺死。老叟之子,被白軍捆住了手,像個被困的動物一樣,麵對親娘的死,隻能發出無助的嘶吼:“娘,娘……”迴聲響徹了整個街道。“別喊了,你們漢人現在就得為我們服務。”一個迴兵厲聲喝道。
董福祥的崛起,成了清政府的心腹大患。1868年,在陝的清軍遂北上向董福祥發起大規模的絞殺,戰爭日趨激烈。當時董福祥企圖攻下綏德,但不幸失敗。其部下悍將高萬鎰戰死,並損失了四五萬人,使得董福祥的軍隊元氣大傷。
不久其另一部下扈彰在清廷的誘惑下又率數萬之眾投降清軍。
接著其部將張登亦率眾萬餘降清。待至是年12月間,清軍北路招討統帥、廣東陸路提督劉鬆山率軍自山西渡黃河進抵綏德,統一子陝北清軍的指揮,開始大舉進攻。雖然當時董部尚擁眾20萬餘,但仍被劉鬆山出乎董意料之外地偷襲成功,並長驅直入閃擊董部。
遭受重創後,董福祥的軍隊開始出現人心渙散的跡象,軍隊指揮不一,因而也不斷遭受慘敗。最後,董福祥之父董世猷力主:“揆度形勢,惟有降清是上策。”當降清主張為大家所同意之後,又顧慮在大敗之際投降,可能反遭殺害。董世猷說:“這樣辦,你們先把主力帶走,躲進山去,我在這裏向清軍乞降,看看動靜。反正我已老了,要殺他就殺。他們如果誠意招降,我再派人叫你們來投。”這樣決定以後,董福祥即率餘部轉往洛珠川一帶隱蔽起來,繼續收容潰部。
2月中旬,劉鬆山軍逼近鎮靖堡,董世猷出鎮乞降,劉召納之,並叫召董福祥等來投。董福祥率眾10萬餘人投降了清軍,經劉鬆山整編,從中選留了一萬多精銳編成三營,號“董字三營”。授封董為五品軍功,統領三營,張俊、李雙良副之。另為張俊編留一營,歸董節製。
而此時白彥虎已兵強馬壯,董福祥的投降更加強了他攻打三邊的決心。於是白彥虎整兵大舉向三邊所在的清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