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暫時休戰,都利用這件事情大做文章。李襄陽和姚青雲之間的淵源被傳的沸沸揚揚。


    朱敦儒迴西楚之後果然受到猜疑。他一身傲骨,不肯屈就,斷然辭去官職重抄舊業,創立太一學宮,教書授課。


    太一學宮上牌匾剪彩的這一天,李襄陽和姚青雲不約而同的登門道賀。授業恩師朱敦儒非常驚喜,邀請兩位弟子聯袂題寫一副楹聯,說要掛在太一學宮的正殿上。


    上聯是姚青雲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所者久。


    下聯是李襄陽寫的:立言、正行、合德、定乾坤。死而不亡者壽。


    朱敦儒門下既然出了李襄陽和姚青雲這樣的青年俊傑,天下士子趨之若鶩。不出幾年,太一學宮賢士雲集,成為遊學聖地。這是後話。


    卻說李襄陽和姚青雲題字之後,迴憶起少年時一同讀書習武的情景,想到如今的敵對立場,都是黯然無言。各自找地方喝花酒,喝的酩酊大醉。


    這無巧不成書,倆人醉後留給紅粉佳人的墨寶,湊到一起還是珠聯璧合。


    姚青雲在西楚的紅袖招是這樣寫的——十方世界,大抵浮生若夢。


    李襄陽在大庸的顰翠樓是這樣寫的——一寸柔腸,姑從此處**。


    真不愧是一個先生教出來的,這逛青樓都如此的有默契。


    西楚的拓跋皇帝派欽差質問大將軍姚青雲——太一學宮在西楚的地盤上,為什麽不趁著剪彩的機會除去李襄陽?難道還念著故舊之情?


    姚青雲沒給欽差好臉色看,他說:“我和李襄陽會分出勝負生死,但是要在戰場上,而不是在某個書院裏!”


    太宗皇帝知道了李襄陽輕騎簡從去西楚的事,斥責李襄陽身為謀臣,卻罔顧三軍將士去參加什麽書院剪彩儀式,不知輕重。將他召迴洛京,指派了其他人接任軍師。


    此時,姚青雲表麵上還是西楚大將軍,但是拓跋皇帝已經對他心生猜忌。要求姚青雲將妹妹送入宮中為妃,姚青雲礙於形勢勉強答應,但是難免心生怨恨。


    一邊換了個狗頭軍師,一邊消極應戰,一連數月,大庸和西楚相攻不下,隔江對峙。


    ——————————


    李襄陽當年逃出姚府之後,在李氏祖宅中找到了家中世代相傳的極品劍訣千江不流。這套劍法威力奇大,隻是不知道什麽原因,從李翦往上數三輩,李家都沒有一個人能練成千江不流的。


    李襄陽的武功原本有些根基,此時急於求成,日夜苦練,卻犯了習武的大忌。


    須知越是高深的武學,越要循序漸進。武者忌諱偷師,也不全是因為門戶之見。實在是因為強身健體的法門如果修煉不得當,反而會嚴重損傷身體。尤其是內家功夫,無人引導練起來兇險之極,甚至有偷師自學造成雙腿癱瘓、雙目失明的。


    李襄陽無人指點,修煉時身體不適,還以為是自己練功太勤,勞累過度,待到發覺不對,為時已晚。好好的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就此一蹶不振,終日病怏怏的。


    如今李襄陽病骨支離,被太宗有意疏遠,又聽說自己傾慕多年的姚家明珠被拓跋皇帝收入深宮。心灰意冷之下,稱病辭官還鄉。離京時恰逢庸軍久攻西楚不下,雙方休戰簽署和平協議。韓琦父子南歸。


    韓琦在仙鶴樓為李襄陽設宴踐行。又送到洛京城北門。


    分別前,李襄陽對韓琦父子說:“陛下鷹嘴長頸,刀眉橫飛,聲如虎豹,主反噬功臣。鬥膽勸大帥一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將軍亡。願君早謀後路。”


    庸軍一退,姚青雲就被召迴西楚白玉京,西楚拓跋皇帝削弱了他手上的兵權。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吃,封姚婉容為皇貴妃。


    世事無常,譬如棋局,大起大落,局局翻新。不出幾年,韓琦果然獲罪身死。狡兔死那幾句話被藝人編成歌謠,在西楚各地傳唱,胡琴羌笛,倍增幽怨。


    話說李襄陽賦閑在家,有幸得到天機宮神仙的指點,武功一日千裏。將李氏祖上傳下來的劍訣千江不流練得出神入化,之前因為練功練岔了氣導致的傷病也漸漸不藥而愈。


    不久太宗駕崩,仁宗繼位,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處。李襄陽又被重用,授兵部尚書銜,擔任太子太傅。機緣巧合,正趕上仁宗墜馬崩殂,太子遇害,九王奪嫡,朝廷亂成一鍋粥。


    同年九月西楚入侵,姚青雲連下江北十四州。十一月,大庸三軍統帥大將軍衛階戰死,副帥程國安領了二十萬大軍投降,搖身一變,成了西楚的程君侯。


    風雲際會,李襄陽竟然得以擁立新君登基,受命統帥三軍。


    朱敦儒的這兩個弟子可以說是一時瑜亮,可惜命中注定既是知己,也是宿敵。


    姚青雲麾下兵多將廣,但是派係複雜,各方勢力互相牽製,時常陽奉陰違。比如投降的程君侯,他抵擋庸軍是真心的,因為一旦西楚被大庸攻破,他這個叛徒的下場不會好到哪裏去。


    但是程君侯不願意拚命的心思更真,他是降臣,處境尷尬,仗著手上有二十萬大軍才受到西楚的重視,要是兵力折損過多,豈不是更受同僚排擠?


    再比如拓跋將軍,他出生西楚皇室,就是來軍中混資曆分功勞的,因為在拓跋皇帝看來,姚青雲已經賞無可賞,再立大功就隻能裂土封王了。


    李襄陽麾下缺乏能夠獨當一麵的大將,那些老將比如韓琦之流,死的死,老的老。但是好在上下齊心,對李襄陽唯命是從。兩軍對峙多日,旗鼓相當。


    李襄陽派奸細散布謠言,說姚青雲擁兵自重,有心自立。否則以西楚五十萬大軍對抗大庸二十萬大軍外加十萬臨時征召的散兵遊勇,明明勝券在握,姚青雲為什麽按兵不動?


    事實上軍隊超過一定數量,已經很難單憑人數來判斷實力,難道你還能一次把五十萬人都領上同一個戰場?可惜拓跋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揣著明白裝糊塗。


    拓跋老兒也夠聽話的,連下五道聖旨催促姚青雲出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姚青雲怎麽肯因為聖旨自亂陣腳。拓跋老兒不懂這些,認為姚青雲果然有二心,就這麽撤換了三軍統帥,讓姚青雲退守西北苦寒之地。


    這迴可稱了李襄陽的心意,一麵繼續製造事端挑撥拓跋皇帝和姚青雲的關係,一麵領著三十萬大軍打過江北,一直打到崐俞山山口,加上一路招降的西楚軍隊,足足有五十萬之眾。


    這時天機宮的神仙來訪,帶給李襄陽一張圖紙,讓幫忙修建一座城池。世間從沒有人會把城池規劃成這副模樣——那麽宏大的格局,那麽堅固的城牆塔樓,那麽寬的街道房屋,那麽繁複的防禦陣法,似乎大多數布置都是多餘的。


    李襄陽和神仙密談了一炷香時間,力排眾議,下令建城。這神仙非常能耐,一炷香時間將東琨俞的巨石搬的幹幹淨淨。每一塊山石都削的平平整整,還刻上符文,連夜起了新城。


    因為仙人搬山建城的傳言,百姓議論紛紛,都說俞陽城有神仙護佑,邊塞許多經常遭到兵禍洗劫的村落都舉族遷進俞陽城定居。


    這個當口,姚青雲的父親病逝,姚妃返鄉拜祭,途經肴關的時候遭遇悍匪,被便裝出行的大將軍李襄陽所救。兩人郎才女貌,又恰好是英雄救美,最容易俘獲芳心。姚婉容下車拜謝,含情脈脈,欲語還休。


    李襄陽欣喜若狂,多年癡心終於有了一線希望,豈能白白放過?他暗暗在心中發誓,要是此番大難不死,必殺拓跋老兒。當下死皮賴臉的要求護送姚婉容迴家,懇請在姚老靈前拜祭。


    悍匪也不是真的悍匪,不知是宮中哪位主子要除去姚貴妃,一路上驚險不斷。李襄陽出手的地方當時還屬於西楚地界,惡鬥引起了西楚官兵的關注,姚婉容替李襄陽隱瞞身份,被兄長姚青雲識破。


    收留敵軍統帥,是死罪。姚青雲不敢當眾揭發,生怕妹妹丟了性命,一路隱忍,迴到家中吃過晚飯,等前來拜祭的賓客散去,這才發作。


    兄妹二人各持己見,相爭不下。姚青雲時常恨自己無能,害的妹妹如花紅顏相伴拓跋老兒左右,受盡委屈。不肯對妹妹采取強硬手段。他知道事態嚴重,走漏一絲風聲勢必滿門遭殃,下令禁止姚府任何人外出,未經允許同府外之人接觸的殺無赦。


    誰知姚府有拓跋皇帝安插的眼線,身手不錯,當場就避開姚府家將,逃的無影無蹤。姚青雲也是個明白人,他原指望謹言慎行,能和拓跋皇帝消除嫌隙。誰知拓跋老兒心病如此嚴重,西楚形勢危在旦夕,自己非但沒有機會和庸軍交鋒,反而處處受製,說話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禍從天降。


    越想越是憤憤不平,這眼線聽了個一知半解,跑去皇帝麵前添油加醋的這麽一說,姚青雲百口莫辯,姚家必定無幸。


    其實姚青雲心頭雪亮,李襄陽來姚府拜祭,九成九還是挑撥西楚君臣關係的連環計中的一環。可惜事已至此,又能怎麽樣?殺了李襄陽或許能解一時之厄,可是又能安穩多久?韓琦就是個很好的前車之鑒。


    謀士都是能言善辯之人。有句話怎麽說的,寧可相信母豬能上天,也別相信謀臣的一張嘴,這類人都是巧舌如簧之輩,死人也能說活了,何況姚青雲本來心存怨恨?


    但是這次,李襄陽沒有煽風點火,而是默默的取下腰間寶劍遞給姚青雲,跪在姚老靈位前一言不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醫鬼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斜月七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斜月七星並收藏仙醫鬼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