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鸞跑迴來訴苦外加惡人先告狀,不過是想讓家裏人先入為主,有個自己被謝家欺負了的映像。等到他祖父和阿父真知道了在謝家發生的事情時,這些王家的女性後援團能幫他擋一擋祖父和阿父的怒火。不管怎麽說,他先賺點兒同情分再說。
溫氏哪裏知道真正發生在謝府裏頭的事情,看見兒子去了一趟謝府後迴來肩就傷成這樣,當然是心疼兒子。再加上王鸞說的那些煽風點火的話,在叫了郎中來替兒子治傷後,就帶著幾個跟前服侍的奴婢去了王家老夫人庾氏哪裏,把王鸞去謝府接媳婦時遭遇到的那些事情說給了她聽,並說要請婆婆做主,為兒子討迴公道。
庾氏聽完也沒有立即答應溫氏,而是起身去王鸞的小院兒探望孫子。
她一走動,身邊的管事婢婦伺候的婢女唿拉拉一幫子人就團團簇擁著她到了王鸞的屋子裏。
去的時候,正碰到替王鸞治傷的郎中到了,庾氏看到郎中替孫子揭開衣裳,肩膀上青紫一片,心裏也忍不住抽了抽。遂問了郎中,王鸞的肩骨可傷了?
那郎中迴稟說骨頭沒有問題,隻是有些外傷,養個十天半月就沒有事情了。
庾氏點點頭,囑咐躺在床上一直呻喚的王鸞好生養傷,又加了一句:“都是成親的人了,這點兒小傷也別叫喚得這樣厲害。”
“阿婆,您可得給我做主,孫兒身上的傷是怎麽弄的,想必阿母也跟您講了。謝家太欺負人了!”王鸞一把扯住庾氏的袖子苦哈哈道。
“若真是謝家欺負了你,那我一定給你出氣,這一點兒你大可放心。”庾氏拍了拍王鸞的手安慰他。
“還是阿婆疼我。”王鸞得了祖母肯定的答複,終於是放心了,臉上有了一絲笑容,重新又躺下去。
庾氏看著郎中替王鸞肩膀上推拿擦藥後,這才出來。到了外間,她把溫氏叫過來問:“這些日子也曾聽說三郎和他媳婦有些處不好,前幾日孫兒媳婦還迴了謝家。我想著都是小夫妻的事情,再加上還有你在,也輪不著我來過問。可今日從三郎去謝家接媳婦兒還給弄傷了來看,可見三郎和他媳婦兒還鬧得挺厲害。不然,也不會三郎去謝府接她,謝家人竟至於動了手。這裏麵是不是有些什麽大的誤會啊,這會兒跟前也沒人,你就不要有所隱瞞說給我聽一聽。我曉得了真相,才好為三郎做主,討迴他媳婦兒,也替他討迴公道。”
她這個話也算是說得很明白了,要兒媳婦溫氏說真話給她聽。
畢竟庾氏也不是好糊弄的人,她盡管疼愛寶貝孫子王鸞,但她活了這麽大把年紀,見過經曆過的事情都不少。古話說人老成精,做一件事情之前,最起碼的不要偏聽偏信她還是要講究的。
按照她對謝家二房老夫人薑氏的了解,還有二房謝莊夫妻以及這個孫媳婦兒謝七娘的了解,她覺得恐怕王鸞去謝府一定是做了什麽把人得罪狠了的事情,才會讓謝家人動手的。她過來探望王鸞,王鸞隻是訴苦,都沒跟她說上別的話。
因此這會兒她叫了王鸞的娘,媳婦兒溫氏來,叫她說真話給她聽。
溫氏都沒有從王鸞那裏聽到他去謝府的真實情況,哪裏能說真話給庾氏聽。她隻能把從王鸞嘴巴裏聽到的那些話,再一次複述給了婆婆庾氏聽。
庾氏聽了“哦”一聲,皺了皺眉,看向溫氏問:“那我問你,三郎媳婦為何要和他和離?”
溫氏組織了下語言,道:“隻不過是為了些財帛上的紛爭,謝七娘小氣,鬧起來,估摸著寫了信給娘家人,於是她阿父和阿母就派了人來接她迴去。迴去了後,多半是耳根子軟,聽了娘家人的挑唆。等到三郎上門去接她,她就不願意迴來,後麵吵厲害了,可能動手了,三郎就吃虧了。”
“……”庾氏聽後一時無言,半響才說:“謝家是詩書傳家的人家,咱們王家更是經學傳家的大家,前後傳承百年,子孫竟然為了些財帛鬧得要和離,這真是有辱斯文。若是傳到外人耳朵裏,還要不要臉麵?咱們先別說謝家七娘,就說一說三郎,他是長房嫡出子孫,在朝廷裏也掛著職,一年家裏也不少給錢,吃穿出行都不需要花錢。擱在家裏的和其他一些王家郎君比,他手頭還算是寬裕的,何至於弄到要去花娘子的錢?”
溫氏暗中吃驚,她都沒有向婆婆說明是兒子王鸞花了謝七娘的陪嫁,才讓謝七娘不滿,讓家裏人來接她迴娘家的,怎麽婆婆一聽就說出來這中間的內情了呢。
但是這會兒既然婆婆都猜出來兩邊為什麽鬧起來的內情了,她也就不瞞著了,不過,仍然是要幫兒子說話的。
“阿姑,三郎就愛跟那些士族郎君飲宴清談,平日聚會多,開銷就大,家裏給的錢有些不夠花,所以就管他媳婦要些周轉。他媳婦錢攥得緊,為此就和三郎吵鬧起來。這夫妻本是一體,誰少花些誰多花些,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分得如此清。”
庾氏聽完覷溫氏一眼,涼颼颼道:“想當年你嫁過來,你娘家給你那些陪嫁我可是一文都沒叫大郎動過你的。你既然有這樣的覺悟,我看,不如,就把你娘家陪嫁過來的莊園入了公,反正咱們王家子孫眾多,大家每月能多些公中發出來的月錢,想必是皆大歡喜。”
“阿姑!我……那可不行!”溫氏萬萬沒想到自己前番的那些話竟然讓婆婆動了這樣的念頭。所以,沒有多想,直接表示自己不願意。
“你不是說夫妻本是一體麽?你跟我家大郎成親都這麽多年了,生了三男一女,做我的兒媳也超過了二十年,早就是我王家人了。你的莊園也該是我們王家的,又怎麽不願意了?”庾氏不滿道。
“這個……這個……我那三個莊園也是小莊園,入了公也一年也沒多少錢。再一分到大家手上就更少了。”溫氏一急之下,胡亂找了個理由搪塞婆婆。
庾氏微微一笑:“小什麽小,俗話說蚊子再小也是一盤子菜,我想即便是眾人手上一月能多出三五幾十個銅錢,女郎們也能多添點兒脂粉,郎君們也能多買些紙筆。”
見婆婆執意要將她娘家陪嫁給她的幾個小莊園充公,她隻能快速推翻前麵她說的那什麽夫妻一體,都是一家人,不用分那麽清的話,赧然道:“阿姑,我也覺得三郎不對,合該省著花,不該拿他媳婦的錢胡花。”
庾氏見溫氏認錯了,也就不非要讓她把陪嫁過來的莊園充公了,話鋒一轉:“你也是為人阿姑的人了,對你的媳婦們說什麽做什麽的時候,也想一想你做媳婦兒的時候是怎麽過來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停了停又說:“看來一定是三郎花了她媳婦的陪嫁,還花得有點兒多,所以她媳婦兒不樂意了,迴了娘家。雖說都是詩書傳家的家族,可子孫們也不能靠著那些書吃飯,隻是莫要在身外之物上那樣看重。三郎去謝家到底怎麽起的,我會找人去問,若真是謝家的錯,我定當替他討迴公道,可要是咱們王家的錯,我也絕不姑息。”
溫氏囁嚅著爭辯道:“三郎都傷成那樣了,有什麽不能動嘴說,非要動手傷人。動手傷人就是他們謝家的錯。”
對於眼前這個媳婦兒,庾氏很明白她是個隻知道溺愛自己孩子的人。這當娘的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錯,不過,要是過分寵溺了就不好了。溫氏嫁進王家後相夫教子,也算個賢妻良母。隻是兒子們娶了媳婦,她升級成為婆婆後,就變得有些偏執起來,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她迴想了下,自己升級成為婆婆後那幾年,似乎也是頗為挑剔兒媳婦,後麵兒媳婦生兒育女,陪伴她的日子甚至超過了閨女,她才慢慢真將她們當成了一家人,看她們順眼了。
“行了,我迴去了,這事情你就別管了,三郎媳婦不在,你就多費些心看顧著他。”庾氏不想再聽溫氏說抱怨的話,站起來撂下一句話,帶著管事婢婦和婢女們出來迴上房院去。
溫氏恭敬地送婆婆出去,送出去好遠,待庾氏讓她站住不用送了,她這才轉身迴王鸞屋子裏去。今天麵對婆婆,她再一次感受了一下什麽叫無法招架。自打她嫁進王家後,從來都是這種感覺,她的婆婆把她吃得死死的。大概正因為如此,等她做了婆婆以後,她才要在媳婦兒跟前刷一刷存在感,許多時候明知道是兒子的不對,可她也要幫著兒子打壓媳婦。
次日,庾氏早晨起來由媳婦兒,孫媳婦兒們伺候著吃了朝食,剛擱下碗,端起茶來喝了兩口,門外的婢女進來稟告說門上的人進來傳話,他們家大姑太太來了,要進來見老夫人。
溫氏哪裏知道真正發生在謝府裏頭的事情,看見兒子去了一趟謝府後迴來肩就傷成這樣,當然是心疼兒子。再加上王鸞說的那些煽風點火的話,在叫了郎中來替兒子治傷後,就帶著幾個跟前服侍的奴婢去了王家老夫人庾氏哪裏,把王鸞去謝府接媳婦時遭遇到的那些事情說給了她聽,並說要請婆婆做主,為兒子討迴公道。
庾氏聽完也沒有立即答應溫氏,而是起身去王鸞的小院兒探望孫子。
她一走動,身邊的管事婢婦伺候的婢女唿拉拉一幫子人就團團簇擁著她到了王鸞的屋子裏。
去的時候,正碰到替王鸞治傷的郎中到了,庾氏看到郎中替孫子揭開衣裳,肩膀上青紫一片,心裏也忍不住抽了抽。遂問了郎中,王鸞的肩骨可傷了?
那郎中迴稟說骨頭沒有問題,隻是有些外傷,養個十天半月就沒有事情了。
庾氏點點頭,囑咐躺在床上一直呻喚的王鸞好生養傷,又加了一句:“都是成親的人了,這點兒小傷也別叫喚得這樣厲害。”
“阿婆,您可得給我做主,孫兒身上的傷是怎麽弄的,想必阿母也跟您講了。謝家太欺負人了!”王鸞一把扯住庾氏的袖子苦哈哈道。
“若真是謝家欺負了你,那我一定給你出氣,這一點兒你大可放心。”庾氏拍了拍王鸞的手安慰他。
“還是阿婆疼我。”王鸞得了祖母肯定的答複,終於是放心了,臉上有了一絲笑容,重新又躺下去。
庾氏看著郎中替王鸞肩膀上推拿擦藥後,這才出來。到了外間,她把溫氏叫過來問:“這些日子也曾聽說三郎和他媳婦有些處不好,前幾日孫兒媳婦還迴了謝家。我想著都是小夫妻的事情,再加上還有你在,也輪不著我來過問。可今日從三郎去謝家接媳婦兒還給弄傷了來看,可見三郎和他媳婦兒還鬧得挺厲害。不然,也不會三郎去謝府接她,謝家人竟至於動了手。這裏麵是不是有些什麽大的誤會啊,這會兒跟前也沒人,你就不要有所隱瞞說給我聽一聽。我曉得了真相,才好為三郎做主,討迴他媳婦兒,也替他討迴公道。”
她這個話也算是說得很明白了,要兒媳婦溫氏說真話給她聽。
畢竟庾氏也不是好糊弄的人,她盡管疼愛寶貝孫子王鸞,但她活了這麽大把年紀,見過經曆過的事情都不少。古話說人老成精,做一件事情之前,最起碼的不要偏聽偏信她還是要講究的。
按照她對謝家二房老夫人薑氏的了解,還有二房謝莊夫妻以及這個孫媳婦兒謝七娘的了解,她覺得恐怕王鸞去謝府一定是做了什麽把人得罪狠了的事情,才會讓謝家人動手的。她過來探望王鸞,王鸞隻是訴苦,都沒跟她說上別的話。
因此這會兒她叫了王鸞的娘,媳婦兒溫氏來,叫她說真話給她聽。
溫氏都沒有從王鸞那裏聽到他去謝府的真實情況,哪裏能說真話給庾氏聽。她隻能把從王鸞嘴巴裏聽到的那些話,再一次複述給了婆婆庾氏聽。
庾氏聽了“哦”一聲,皺了皺眉,看向溫氏問:“那我問你,三郎媳婦為何要和他和離?”
溫氏組織了下語言,道:“隻不過是為了些財帛上的紛爭,謝七娘小氣,鬧起來,估摸著寫了信給娘家人,於是她阿父和阿母就派了人來接她迴去。迴去了後,多半是耳根子軟,聽了娘家人的挑唆。等到三郎上門去接她,她就不願意迴來,後麵吵厲害了,可能動手了,三郎就吃虧了。”
“……”庾氏聽後一時無言,半響才說:“謝家是詩書傳家的人家,咱們王家更是經學傳家的大家,前後傳承百年,子孫竟然為了些財帛鬧得要和離,這真是有辱斯文。若是傳到外人耳朵裏,還要不要臉麵?咱們先別說謝家七娘,就說一說三郎,他是長房嫡出子孫,在朝廷裏也掛著職,一年家裏也不少給錢,吃穿出行都不需要花錢。擱在家裏的和其他一些王家郎君比,他手頭還算是寬裕的,何至於弄到要去花娘子的錢?”
溫氏暗中吃驚,她都沒有向婆婆說明是兒子王鸞花了謝七娘的陪嫁,才讓謝七娘不滿,讓家裏人來接她迴娘家的,怎麽婆婆一聽就說出來這中間的內情了呢。
但是這會兒既然婆婆都猜出來兩邊為什麽鬧起來的內情了,她也就不瞞著了,不過,仍然是要幫兒子說話的。
“阿姑,三郎就愛跟那些士族郎君飲宴清談,平日聚會多,開銷就大,家裏給的錢有些不夠花,所以就管他媳婦要些周轉。他媳婦錢攥得緊,為此就和三郎吵鬧起來。這夫妻本是一體,誰少花些誰多花些,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分得如此清。”
庾氏聽完覷溫氏一眼,涼颼颼道:“想當年你嫁過來,你娘家給你那些陪嫁我可是一文都沒叫大郎動過你的。你既然有這樣的覺悟,我看,不如,就把你娘家陪嫁過來的莊園入了公,反正咱們王家子孫眾多,大家每月能多些公中發出來的月錢,想必是皆大歡喜。”
“阿姑!我……那可不行!”溫氏萬萬沒想到自己前番的那些話竟然讓婆婆動了這樣的念頭。所以,沒有多想,直接表示自己不願意。
“你不是說夫妻本是一體麽?你跟我家大郎成親都這麽多年了,生了三男一女,做我的兒媳也超過了二十年,早就是我王家人了。你的莊園也該是我們王家的,又怎麽不願意了?”庾氏不滿道。
“這個……這個……我那三個莊園也是小莊園,入了公也一年也沒多少錢。再一分到大家手上就更少了。”溫氏一急之下,胡亂找了個理由搪塞婆婆。
庾氏微微一笑:“小什麽小,俗話說蚊子再小也是一盤子菜,我想即便是眾人手上一月能多出三五幾十個銅錢,女郎們也能多添點兒脂粉,郎君們也能多買些紙筆。”
見婆婆執意要將她娘家陪嫁給她的幾個小莊園充公,她隻能快速推翻前麵她說的那什麽夫妻一體,都是一家人,不用分那麽清的話,赧然道:“阿姑,我也覺得三郎不對,合該省著花,不該拿他媳婦的錢胡花。”
庾氏見溫氏認錯了,也就不非要讓她把陪嫁過來的莊園充公了,話鋒一轉:“你也是為人阿姑的人了,對你的媳婦們說什麽做什麽的時候,也想一想你做媳婦兒的時候是怎麽過來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停了停又說:“看來一定是三郎花了她媳婦的陪嫁,還花得有點兒多,所以她媳婦兒不樂意了,迴了娘家。雖說都是詩書傳家的家族,可子孫們也不能靠著那些書吃飯,隻是莫要在身外之物上那樣看重。三郎去謝家到底怎麽起的,我會找人去問,若真是謝家的錯,我定當替他討迴公道,可要是咱們王家的錯,我也絕不姑息。”
溫氏囁嚅著爭辯道:“三郎都傷成那樣了,有什麽不能動嘴說,非要動手傷人。動手傷人就是他們謝家的錯。”
對於眼前這個媳婦兒,庾氏很明白她是個隻知道溺愛自己孩子的人。這當娘的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錯,不過,要是過分寵溺了就不好了。溫氏嫁進王家後相夫教子,也算個賢妻良母。隻是兒子們娶了媳婦,她升級成為婆婆後,就變得有些偏執起來,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她迴想了下,自己升級成為婆婆後那幾年,似乎也是頗為挑剔兒媳婦,後麵兒媳婦生兒育女,陪伴她的日子甚至超過了閨女,她才慢慢真將她們當成了一家人,看她們順眼了。
“行了,我迴去了,這事情你就別管了,三郎媳婦不在,你就多費些心看顧著他。”庾氏不想再聽溫氏說抱怨的話,站起來撂下一句話,帶著管事婢婦和婢女們出來迴上房院去。
溫氏恭敬地送婆婆出去,送出去好遠,待庾氏讓她站住不用送了,她這才轉身迴王鸞屋子裏去。今天麵對婆婆,她再一次感受了一下什麽叫無法招架。自打她嫁進王家後,從來都是這種感覺,她的婆婆把她吃得死死的。大概正因為如此,等她做了婆婆以後,她才要在媳婦兒跟前刷一刷存在感,許多時候明知道是兒子的不對,可她也要幫著兒子打壓媳婦。
次日,庾氏早晨起來由媳婦兒,孫媳婦兒們伺候著吃了朝食,剛擱下碗,端起茶來喝了兩口,門外的婢女進來稟告說門上的人進來傳話,他們家大姑太太來了,要進來見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