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父皇必定也不希望他摻和。


    他所謂的「善後」事宜真的就是善後事宜,其他的,他還是別插手的好。


    果然,延和帝得到親信秘密稟報之後,看到太子如此明白他心意的識趣,老懷大慰,這兩天對他的態度都好了許多,並且表示他在禮部歷練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可以去戶部或者吏部轉轉,見識見識了。


    於是秦朗非常誠懇的表示了謝恩,並且選擇了戶部。


    雖然戶部和吏部相比較起來,自然吏部要顯得更加重要、更加值得去一些,但是秦朗心裏比誰都明白,自己這位父皇是在跟自己玩兒心眼、是在試探自己呢。


    他如果真的想讓自己去吏部,根本就不會拉上一個戶部這麽說來讓自己選,而是直接就下旨讓自己去吏部了。


    之所以拋出兩部讓自己選,隻能說明實際上他想讓自己去的是戶部,但是想要自己親口說出來。


    或者說,想試探試探自己是否得意忘形了。


    雖然即便選了去吏部,他金口玉牙也不得更改,而秦朗真進去了,也自有法子站穩腳跟,但眼下武王府剛被一鍋端了,父皇很快就會迴過神來,掣肘自己的那一股強大的勢力沒有了,他很快就會看自己更加不順眼,這種時候,能不惹他盡量先別惹他的好。


    果然,對於秦朗不假思索、絲毫不做考慮的便選擇了戶部,延和帝龍顏大悅,是真的非常高興的!


    這一高興,便將查抄得武王府的其中一小部分珍玩珠寶等物件賞賜給了他。


    秦朗再次感激零涕的謝恩,行政無比諷刺。


    武王父子發動這場叛亂,直接目標直指東宮,是衝著自己的命來的。


    自己是這場叛亂中最大的、最直接的受害者。


    父皇如果有心安撫安慰,早在第一時間便該有所賞賜。然而並沒有,等到這會兒,看到他非常「識趣」才有,可想而知他對自己涼薄到了什麽地步。


    幸好,秦朗對他也早已沒了半點希望。


    沒希望便不會失望,從他那裏得到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看做是意外驚喜,這種感覺其實也挺好的......


    明麵上秦朗沒有插手武王府任何別的事,暗地裏早已派出一撥撥人徹查武王府的暗勢力。


    武王那樣的老狐狸,秦朗絕對相信他就算死也不會讓人安心省事,必定有所布置安排。


    武王府靠著軍功起家,昔年積累了多麽龐大的財富根本無人得知。


    哪怕是先帝也不可能清楚。


    通過戰爭攫取的財富,隻要當事人不說,旁人想要查清楚根本不可能!


    但秦朗根據武王父子打過的那麽多仗估算,所餘絕對不止查抄到的這些。


    有財富,自然也有人。


    那些人隱藏在暗處,誰也不知道會什麽時候突然竄出來,冷不丁的狠狠咬人一口。


    哪怕不致命,也著實夠麻煩的。


    寧王病了。


    是真的病了,發著高燒、說著胡話,好容易漸漸清醒過來了、迴過神來了,卻依然有氣無力、形容憔悴,臥床不起。


    據太醫說,寧王殿下這是受了驚嚇、加上風寒侵體,最少得養上兩三個月方可痊癒。


    也有可能需要更久......


    作為武王府禍害的府邸之一,延和帝聞言少不了下旨安撫,給與賞賜,安慰他好好養傷,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無需再為此擔驚受怕雲雲。


    寧王命人一左一右攙扶著,強撐著病體起身領旨謝恩,感動得紅了眼眶差點沒給哭出來。


    對皇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恭恭敬敬。


    延和帝得到太監迴稟,心下十分欣慰,且得意。


    心說現在知道了吧?誰是包藏禍心的奸人、誰才是兄弟!


    隻要你們不鬧事,不折騰,朕自然都會好好的對待你們......


    誰也不知道,寧王的病一半一半,主要是心病,嚇的。


    東宮與武王府的恩怨他看明白了一半,連蒙帶猜猜出了一小半,拚湊起來七七八八基本上差不多就是全部真相了,想通了這些,他怎麽能不害怕?


    趙明修的死,秦朗做的很謹慎,除了武王父子,哪怕宮裏的延和帝都沒往秦朗身上想過。


    畢竟秦朗自河南迴京之後,立刻迫不及待的便找了武王府的麻煩,光明正大的下了戰書。


    那一場「切磋」武王府損失慘重。


    在幾乎所有人、包括延和帝眼中,秦朗這是已經找迴了場子、已經報復迴來了。


    那麽,那一段恩怨,自然也就了結了。


    出京剿匪這事兒,是趙明修自己樂意去的,並且雄心勃勃,滿心盼著能夠立下大功勞重奪世子之位,順便一洗皇家校場之恥。


    而那一陣子,秦朗一直在京沒有任何異動。


    趙明修死於匪徒之手,那是他自己本事不夠——他本事若是夠的話,也不會被太子身邊三四個侍衛便遛得團團轉了!


    對於他如此遭遇和結果,眾人吃驚是吃驚,吃驚過後很快也就覺得並不奇怪了。


    可寧王想的多了一點,覺得這是東宮的手筆。


    東宮那位太子爺,甚至那位太子妃,那兩口子哪一個都不好惹!武王府那般膽大妄為,太子爺僅僅找茬一場便放過了?


    怎麽想都不可能。


    當然,之前,寧王也隻是懷疑,並不敢確定。


    直到那天夜裏,武王府突然造反,圍攻東宮。


    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絕路,沒有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幹這種一旦失敗註定遭受天下人唾棄、遺臭萬年的事。


    自己那位大皇兄雖然是個莽夫,但絕對不是糊塗蟲。脾氣火爆是一迴事,暴躁起來不管不顧什麽都敢幹那是另一迴事兒。


    他們父子冒這麽大的險做出這等舉動,隻能說明,他們不得不這麽做!


    誰在逼他們?


    不是寧王看不起人,說句實打實的心裏話,皇位上坐著的那位,還真沒有這個本事!


    隻能是太子。


    太子一直安靜度日平平淡淡看似什麽都沒做,怎麽就把人逼迫到了這地步?


    趙明修!


    一定是趙明修的死!


    太子爺既然連趙明修的命都收了,又怎麽可能會放過武王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農人家:山裏漢,俏娘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依依蘭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依依蘭兮並收藏耕農人家:山裏漢,俏娘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