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有人都能夠吃飽的糧食之後,建設的熱情就更加熱烈。
無論是燒製水泥的內陸地區,還是建設鹽田的黃金海岸,甚至是其他的海域都忙碌著一個個愉悅的身影。
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在惠州境內水泥的產量已經超過了每天八十噸,除此之外鹽田也修建了足足二十裏。如果不是因為水泥供應不上,以惠東縣的輕壯甚至可以一口氣修滿計劃的五十裏。
即便是隻有二十裏鹽田,而且還是在冬季,每三天左右就可以收取一次海鹽,而數量絕對可觀。
在這
“紅秀真的跟著楊探花去了廣東?”蔣太後臉色有些發黑,對於永淳公主的事情是由嘉靖處理的,可是現在.....現在似乎已經偏離了她們預計的軌道。
永淳公主並沒有跟著兩人的想法迴京,而是選擇了隨楊銘前往廣東,到了現在幾乎就成了一個公眾的秘密,即便是嘉靖以永淳公主去東海為蔣太後祈福為由,但是似乎這位永淳公主並沒有去海南,一直在惠州府和楊銘的夫人呆在一起。
所以,所謂的為皇太後祈福,似乎成了一個笑話,近來這樣的風聲已然越演越烈,都已經傳到了蔣太後的耳邊。
“母後,朕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嘉靖有些無奈,對於朱紅秀,這個親妹妹嘉靖一直是寵愛的,他這個人最重感情,特別是親近之人最是希望其能在自己的羽翼下幸福,可是這一次永淳公主做的實在是太不顧及皇家的威嚴了。
與一個有婦之夫瓜田李下,這顏麵.....
想到這兒,嘉靖就是一臉鬱悶,可是偏偏朝廷還離不開楊銘,若非如此他甚至.....可是,似乎紅秀對楊銘卻又是陳香暗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黃伴伴,你來說說,這事朕如何處理為好?”想不通,正所謂當局者迷,嘉靖覺得還是找個旁觀人來問問比較合適,至少在他看來黃錦對於這些事情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經驗,畢竟身為太監,特別是對於這樣的事情應該最為拿手。
黃錦一聽,心裏微微發苦。
嘉靖這一問他卻是不好說,就像耗子鑽風箱,兩頭都是氣,一句話指不定又得罪了楊銘又得罪公主,可是....如果成全兩人那麽嘉靖和蔣太後二人的態度如何?
想了想,黃錦才朝兩人一拜,小心翼翼的道:“其實這件事乃是皇上的家事,奴才本不該多嘴,不過既然皇上已經發話,那奴才就說說!”
“黃錦,說正事吧!既然皇帝已經發了話,你就照心裏想的說,不用顧忌我們的想法!”蔣太後在一旁插嘴。
看的出來,這兩位大明朝身份最尊貴的兩個人其實心裏早就亂了,正因為亂所以才拿不定注意,否則的話以為嘉靖的才智武功怎麽可能連一件小小的家事都還需要問旁人?
作為與嘉靖從小長大的人,黃錦知道嘉靖內心中的掙紮!
楊銘的出現讓大明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僅如此,在楊銘無聲無息的變法之下,現在的大明似乎已經騎上了一匹脫韁的野馬,稍有閃失就很有可能萬劫不複。
因此楊銘是無論如何都動不得的。
而永淳公主.....她的意思難道還不明白?
堂堂國朝公主,居然屈尊和一個有婦之夫混在一起,甚至不遠千裏私出皇宮.....說是兩人沒點兒貓膩鬼都不信。
當下,黃錦便道:“據錦衣衛密報,永淳公主現在住的地方乃是楊李氏所居住的庭院!”
他沒有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黃錦知道,其實嘉靖早已經有了想法,所缺乏的不過是一個理由或者說一個足以說服他的理由罷了。
所以,他說出了這句話。
“大膽!”蔣太後頓時怒了,指著黃錦怒喝道:“你也是陪伴皇上一起長大的舊人了,你可知道你這一句話傳將出去,地紅秀來說意味著什麽?”
“奴才有罪!”黃錦趕緊跪下,不過卻沒有繼續說話,兩隻眼睛看向了嘉靖。
嘉靖這時候卻沒有開口,而是略有所思的皺了皺眉,他現在在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楊銘對這件事的看法,從李嫣然哪裏來看,她與紅秀之間感情應該是非常和睦才對.....最總要的還有一點,如果皇家能與楊銘結親,那麽楊銘就算是自己人了,如此一來楊銘還能不為皇家辦事?
他在思索這件事的可能性!
最是無情帝王家!
雖然大明朝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王朝,但是身為皇家公主,其實每個人都明白,在他們享受無比榮光的同時,也肩負著不同的使命。
而使命就是為皇家以結親的方式拉攏國朝重臣或者武將。
“母後,你說將紅秀下嫁給楊銘如何?”嘉靖思索了一會兒,朝蔣太後問道。
聽到嘉靖說話,黃錦那張苦澀的臉終於舒展開來,其實身為帝王就不應該有太多的感情,至少站在他的觀點上認為嘉靖的這個決定就做的很好。
“皇帝這是什麽意思?紅秀可是你親妹妹!”蔣太後一聽,不禁驚訝出聲,朝嘉靖道:“別忘了,楊探花那可是有家室的人了!”
她以為楊銘打算讓楊銘休妻,其實她也有這樣的想法。楊銘如同天之驕子,一個秀才之女怎麽可能配得上如此人物?在她的心裏雖然這樣做對永淳公主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理智又告訴她,如果嘉靖真的這麽做卻又不妥。
“朕的意思是將紅秀下嫁給楊銘!”嘉靖想通了,心情自然舒暢了許多,當下對蔣太後道:“既然紅秀的事情已經無法解釋依朕看不如讓她下嫁給楊銘算了!反正兩人早已經郎情妾意,不妨成全兩人好事,如此以來楊銘感念朕的恩德,自然辦事更為上心才是!”
“可是,皇上!那楊李氏如何處理?”蔣太後看嘉靖已經做了決定,自然不好再勸告,不過對於李嫣然的事情她還是有些擔憂。
姑且不說李嫣然願不願意合離,就算合離如此一來對楊銘聲望上的打擊也足以讓他抬不起頭來。
要知道,明朝與其他朝代一樣,對於官員的德行看的非常之重,私德有虧更是為官的一大重要的考核要點,隻要李嫣然無七出之條,無論是合離還是休妻,都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拋棄糟糠的罪名絕對能讓他永世抬不起頭來!!
“朕的意思是讓紅秀以平妻之身下嫁楊銘!”嘉靖解釋道,不過語氣卻不容人辯解。
“以平妻之身下嫁?”蔣太後一驚,皇家公主隻是當個平妻,而正妻隻不過是一個秀才之女?
這讓她有些難以接受。
在她看來,這樣做不僅委屈了永淳公主,更是對皇權的一種褻瀆。
“母後,你知不知道楊銘對我大明朝來說意味著什麽?”看到蔣太後不悅,嘉靖解釋道:“如果說現在大明朝的臣子當中誰都可以缺少的話就隻有楊銘不能缺!您知不知道,自從楊銘出世以來,整個大明朝就因為他已經完全的發生了變化.
官員、軍隊,甚至百姓,誰不對他感恩戴德?以前一旦發生天災**,咱們第一時間考慮的就是從哪兒挪用點兒錢財和糧食救災,或者立馬派兵鎮壓!可是現在,無論是國庫還是內庫都充盈不少,即使前段時間貴州再次斷糧,也不過是夏.商帶著糧食前往而已!
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以前指不定就民亂了!而且這還不是關鍵,您知不知道,當初楊銘去的那個地方,乃是咱們大明數一數二的窮地方,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那邊已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甚至哪兒的百姓都以在哪裏為榮,不少的百姓蜂擁進入思南,為的就是在哪兒發財!商賈雲集,民有事可做,有衣食可食,這樣的改變您覺得是一般的臣子能辦到的嗎?”
蔣太後被嘉靖的一席話說的有些呆滯,這樣的人才已經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皇家必須拉攏的人物,雖然她依然覺得這麽做有些對不住紅秀,但是.....她根本無力反駁,更何況那妮子似乎也太不爭氣了些。
“楊銘去廣東兩個月,據說那邊已經被楊銘又幹出了一番大事情,現在不僅僅是他所管轄的惠州府,現在整個廣東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甚至軍方都圍繞著他轉!”嘉靖又繼續道:“兩個月時間,他已經給朝廷帶來了八萬石海鹽!”
最後這一句話才是重點!
這也是嘉靖下定決心將永淳公主下嫁給楊銘的決心!
八萬石海鹽還隻是惠東鹽田尚未修建完畢的結果,可以想象,如果五十裏鹽田一旦修建完畢,那個時候沒月所生產出來的海鹽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海鹽已經讓整個廣東振奮,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楊銘還會幹出一係列的大事出來。
其實不用將來,即便是現在楊銘為大明所作出的貢獻來看,就已經不下於想楊延和那樣的三朝老臣的貢獻低。
賑災彩票讓大明朝的國庫瞬間填滿,新式犁的出現讓京城周邊三府木料貴了將近五成.....紅薯引進蜀中也開始進行、驛站發行的驛票和貨運業務真子啊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地的商業稅每時每刻賭在增長......
而這一切都是楊銘帶來的改變!
嘉靖這一想,才發現,原來大明朝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
雖然心有不甘,蔣太後還是不得不點了點頭。
其實她自己也非常明白,嘉靖這樣做其實就是最合理也是最好的做法,而她根本就無力反駁......
翌日朝會,嘉靖宣布將永淳公主下嫁給楊銘的事情根本就沒人反駁。
甚至很多人更本就是樂見其成。
楊銘娶了公主就意味著楊銘從此之後必然不能進入中樞,而這正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
楊銘太強勢了,也太聰明了,與這樣的人同朝為官他們顯得比豬好不了多少,隻要能讓楊銘繼續在地方上幹事不迴京城這樣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甚至蔣冕還以為楊銘請了個侯爵,蜀光候,這既是楊銘的新封號。
整個朝堂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封號才配得上身為天潢貴胄的永淳公主......
於是在楊銘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兩隊浩浩蕩蕩的隊伍便由京城出發一隊去了楊銘的老家洪城,另一對人馬便是去往了惠東,並且還為他們帶去了一封迴蜀中成親的旨意。
“蔣公,你對於楊銘娶公主這件事為何如此積極?”楊延和坐在值房裏笑嗬嗬的問向一旁的蔣冕。
在他的印象中,蔣冕應該是非常支持楊銘入朝的人之一,可是就從他全力支持楊銘娶永淳公主來看,似乎他有了其他的想法。
“哎!老夫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對,還是錯啊!”蔣冕歎了口氣,滿滿的喝了一大口茶水才對楊延和道:“楊公,難道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次抗議楊銘將海鹽低價賣給官府,以至於他們現在都跟著虧本!
他們可沒有楊銘就憑著一條鹽田就白收
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
ps:今日章節送上!煙頭新書《俠武世界》已經簽約,喜歡武俠的朋友可以去收藏一下,有推薦的投個推薦,沒有收藏的也請幫忙收藏一下,謝謝!(未完待續。)
無論是燒製水泥的內陸地區,還是建設鹽田的黃金海岸,甚至是其他的海域都忙碌著一個個愉悅的身影。
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在惠州境內水泥的產量已經超過了每天八十噸,除此之外鹽田也修建了足足二十裏。如果不是因為水泥供應不上,以惠東縣的輕壯甚至可以一口氣修滿計劃的五十裏。
即便是隻有二十裏鹽田,而且還是在冬季,每三天左右就可以收取一次海鹽,而數量絕對可觀。
在這
“紅秀真的跟著楊探花去了廣東?”蔣太後臉色有些發黑,對於永淳公主的事情是由嘉靖處理的,可是現在.....現在似乎已經偏離了她們預計的軌道。
永淳公主並沒有跟著兩人的想法迴京,而是選擇了隨楊銘前往廣東,到了現在幾乎就成了一個公眾的秘密,即便是嘉靖以永淳公主去東海為蔣太後祈福為由,但是似乎這位永淳公主並沒有去海南,一直在惠州府和楊銘的夫人呆在一起。
所以,所謂的為皇太後祈福,似乎成了一個笑話,近來這樣的風聲已然越演越烈,都已經傳到了蔣太後的耳邊。
“母後,朕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嘉靖有些無奈,對於朱紅秀,這個親妹妹嘉靖一直是寵愛的,他這個人最重感情,特別是親近之人最是希望其能在自己的羽翼下幸福,可是這一次永淳公主做的實在是太不顧及皇家的威嚴了。
與一個有婦之夫瓜田李下,這顏麵.....
想到這兒,嘉靖就是一臉鬱悶,可是偏偏朝廷還離不開楊銘,若非如此他甚至.....可是,似乎紅秀對楊銘卻又是陳香暗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黃伴伴,你來說說,這事朕如何處理為好?”想不通,正所謂當局者迷,嘉靖覺得還是找個旁觀人來問問比較合適,至少在他看來黃錦對於這些事情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經驗,畢竟身為太監,特別是對於這樣的事情應該最為拿手。
黃錦一聽,心裏微微發苦。
嘉靖這一問他卻是不好說,就像耗子鑽風箱,兩頭都是氣,一句話指不定又得罪了楊銘又得罪公主,可是....如果成全兩人那麽嘉靖和蔣太後二人的態度如何?
想了想,黃錦才朝兩人一拜,小心翼翼的道:“其實這件事乃是皇上的家事,奴才本不該多嘴,不過既然皇上已經發話,那奴才就說說!”
“黃錦,說正事吧!既然皇帝已經發了話,你就照心裏想的說,不用顧忌我們的想法!”蔣太後在一旁插嘴。
看的出來,這兩位大明朝身份最尊貴的兩個人其實心裏早就亂了,正因為亂所以才拿不定注意,否則的話以為嘉靖的才智武功怎麽可能連一件小小的家事都還需要問旁人?
作為與嘉靖從小長大的人,黃錦知道嘉靖內心中的掙紮!
楊銘的出現讓大明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僅如此,在楊銘無聲無息的變法之下,現在的大明似乎已經騎上了一匹脫韁的野馬,稍有閃失就很有可能萬劫不複。
因此楊銘是無論如何都動不得的。
而永淳公主.....她的意思難道還不明白?
堂堂國朝公主,居然屈尊和一個有婦之夫混在一起,甚至不遠千裏私出皇宮.....說是兩人沒點兒貓膩鬼都不信。
當下,黃錦便道:“據錦衣衛密報,永淳公主現在住的地方乃是楊李氏所居住的庭院!”
他沒有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黃錦知道,其實嘉靖早已經有了想法,所缺乏的不過是一個理由或者說一個足以說服他的理由罷了。
所以,他說出了這句話。
“大膽!”蔣太後頓時怒了,指著黃錦怒喝道:“你也是陪伴皇上一起長大的舊人了,你可知道你這一句話傳將出去,地紅秀來說意味著什麽?”
“奴才有罪!”黃錦趕緊跪下,不過卻沒有繼續說話,兩隻眼睛看向了嘉靖。
嘉靖這時候卻沒有開口,而是略有所思的皺了皺眉,他現在在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楊銘對這件事的看法,從李嫣然哪裏來看,她與紅秀之間感情應該是非常和睦才對.....最總要的還有一點,如果皇家能與楊銘結親,那麽楊銘就算是自己人了,如此一來楊銘還能不為皇家辦事?
他在思索這件事的可能性!
最是無情帝王家!
雖然大明朝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的王朝,但是身為皇家公主,其實每個人都明白,在他們享受無比榮光的同時,也肩負著不同的使命。
而使命就是為皇家以結親的方式拉攏國朝重臣或者武將。
“母後,你說將紅秀下嫁給楊銘如何?”嘉靖思索了一會兒,朝蔣太後問道。
聽到嘉靖說話,黃錦那張苦澀的臉終於舒展開來,其實身為帝王就不應該有太多的感情,至少站在他的觀點上認為嘉靖的這個決定就做的很好。
“皇帝這是什麽意思?紅秀可是你親妹妹!”蔣太後一聽,不禁驚訝出聲,朝嘉靖道:“別忘了,楊探花那可是有家室的人了!”
她以為楊銘打算讓楊銘休妻,其實她也有這樣的想法。楊銘如同天之驕子,一個秀才之女怎麽可能配得上如此人物?在她的心裏雖然這樣做對永淳公主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理智又告訴她,如果嘉靖真的這麽做卻又不妥。
“朕的意思是將紅秀下嫁給楊銘!”嘉靖想通了,心情自然舒暢了許多,當下對蔣太後道:“既然紅秀的事情已經無法解釋依朕看不如讓她下嫁給楊銘算了!反正兩人早已經郎情妾意,不妨成全兩人好事,如此以來楊銘感念朕的恩德,自然辦事更為上心才是!”
“可是,皇上!那楊李氏如何處理?”蔣太後看嘉靖已經做了決定,自然不好再勸告,不過對於李嫣然的事情她還是有些擔憂。
姑且不說李嫣然願不願意合離,就算合離如此一來對楊銘聲望上的打擊也足以讓他抬不起頭來。
要知道,明朝與其他朝代一樣,對於官員的德行看的非常之重,私德有虧更是為官的一大重要的考核要點,隻要李嫣然無七出之條,無論是合離還是休妻,都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拋棄糟糠的罪名絕對能讓他永世抬不起頭來!!
“朕的意思是讓紅秀以平妻之身下嫁楊銘!”嘉靖解釋道,不過語氣卻不容人辯解。
“以平妻之身下嫁?”蔣太後一驚,皇家公主隻是當個平妻,而正妻隻不過是一個秀才之女?
這讓她有些難以接受。
在她看來,這樣做不僅委屈了永淳公主,更是對皇權的一種褻瀆。
“母後,你知不知道楊銘對我大明朝來說意味著什麽?”看到蔣太後不悅,嘉靖解釋道:“如果說現在大明朝的臣子當中誰都可以缺少的話就隻有楊銘不能缺!您知不知道,自從楊銘出世以來,整個大明朝就因為他已經完全的發生了變化.
官員、軍隊,甚至百姓,誰不對他感恩戴德?以前一旦發生天災**,咱們第一時間考慮的就是從哪兒挪用點兒錢財和糧食救災,或者立馬派兵鎮壓!可是現在,無論是國庫還是內庫都充盈不少,即使前段時間貴州再次斷糧,也不過是夏.商帶著糧食前往而已!
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以前指不定就民亂了!而且這還不是關鍵,您知不知道,當初楊銘去的那個地方,乃是咱們大明數一數二的窮地方,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那邊已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甚至哪兒的百姓都以在哪裏為榮,不少的百姓蜂擁進入思南,為的就是在哪兒發財!商賈雲集,民有事可做,有衣食可食,這樣的改變您覺得是一般的臣子能辦到的嗎?”
蔣太後被嘉靖的一席話說的有些呆滯,這樣的人才已經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皇家必須拉攏的人物,雖然她依然覺得這麽做有些對不住紅秀,但是.....她根本無力反駁,更何況那妮子似乎也太不爭氣了些。
“楊銘去廣東兩個月,據說那邊已經被楊銘又幹出了一番大事情,現在不僅僅是他所管轄的惠州府,現在整個廣東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甚至軍方都圍繞著他轉!”嘉靖又繼續道:“兩個月時間,他已經給朝廷帶來了八萬石海鹽!”
最後這一句話才是重點!
這也是嘉靖下定決心將永淳公主下嫁給楊銘的決心!
八萬石海鹽還隻是惠東鹽田尚未修建完畢的結果,可以想象,如果五十裏鹽田一旦修建完畢,那個時候沒月所生產出來的海鹽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海鹽已經讓整個廣東振奮,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楊銘還會幹出一係列的大事出來。
其實不用將來,即便是現在楊銘為大明所作出的貢獻來看,就已經不下於想楊延和那樣的三朝老臣的貢獻低。
賑災彩票讓大明朝的國庫瞬間填滿,新式犁的出現讓京城周邊三府木料貴了將近五成.....紅薯引進蜀中也開始進行、驛站發行的驛票和貨運業務真子啊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地的商業稅每時每刻賭在增長......
而這一切都是楊銘帶來的改變!
嘉靖這一想,才發現,原來大明朝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
雖然心有不甘,蔣太後還是不得不點了點頭。
其實她自己也非常明白,嘉靖這樣做其實就是最合理也是最好的做法,而她根本就無力反駁......
翌日朝會,嘉靖宣布將永淳公主下嫁給楊銘的事情根本就沒人反駁。
甚至很多人更本就是樂見其成。
楊銘娶了公主就意味著楊銘從此之後必然不能進入中樞,而這正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
楊銘太強勢了,也太聰明了,與這樣的人同朝為官他們顯得比豬好不了多少,隻要能讓楊銘繼續在地方上幹事不迴京城這樣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甚至蔣冕還以為楊銘請了個侯爵,蜀光候,這既是楊銘的新封號。
整個朝堂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封號才配得上身為天潢貴胄的永淳公主......
於是在楊銘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兩隊浩浩蕩蕩的隊伍便由京城出發一隊去了楊銘的老家洪城,另一對人馬便是去往了惠東,並且還為他們帶去了一封迴蜀中成親的旨意。
“蔣公,你對於楊銘娶公主這件事為何如此積極?”楊延和坐在值房裏笑嗬嗬的問向一旁的蔣冕。
在他的印象中,蔣冕應該是非常支持楊銘入朝的人之一,可是就從他全力支持楊銘娶永淳公主來看,似乎他有了其他的想法。
“哎!老夫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對,還是錯啊!”蔣冕歎了口氣,滿滿的喝了一大口茶水才對楊延和道:“楊公,難道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次抗議楊銘將海鹽低價賣給官府,以至於他們現在都跟著虧本!
他們可沒有楊銘就憑著一條鹽田就白收
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你不覺得取海鹽的本事啊!”現在咱們大明朝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嗎?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你我還有毛公三人還在為開春的春耕發愁,可是你看看現在,似乎春耕的事情遠遠已經比不上海鹽兩個字重要!八萬石海鹽啊,嗬嗬!兩淮那邊的官員和商賈已經不隻一
ps:今日章節送上!煙頭新書《俠武世界》已經簽約,喜歡武俠的朋友可以去收藏一下,有推薦的投個推薦,沒有收藏的也請幫忙收藏一下,謝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