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妙雲所說的那樣,楊銘身為士大夫,那麽該有的社會地位那是必須的!
即使李嫣然心裏一百個不情願她也必須為丈夫添妻納妾。
這是一個當家主婦必須包容的事情!
畢竟一個家族需要開枝散葉,需要更多的子弟來撐起家族,一個兩個男丁根本就不能把一個偌大的楊家管理起來,這裏麵不僅需要人才還需要女人。
所以站在李嫣然的角度來說為楊銘添一個平妻,而且還是一位朝廷四品大員的千金,這樣的身份無疑會讓楊銘的身份再次上漲,隻要不威脅她的地位她可以說是樂見其成。
當然,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她的地位,所以無論是站在楊家的角度還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似乎夏雨柔已經是妥妥的進楊家門了。
隻是,妙雲兩女卻有些神傷!
夏雨柔因為他爹夏.商的原因自然是好辦,可是她們兩人卻有些難!
妙雲還好說些,雖說是犯官之後,但是因為王公公的原因現在已經解決了出身,但是兩女有著一個相同的汙點,那便是混跡青樓!
所謂女子清白,在如今理學天下的時代裏這無疑是一個人生中根本就不能磨滅的汙點,隻要有了這個汙點哪怕是進入尋常百姓家那也會被人指指點點,然而楊家如今已經不在是百姓家了,成為了真正的書香門第官宦之家。
這樣的家庭更注重的那便是名聲。
在以前,如果楊銘沒有中進士那麽她們進入楊家哪怕是做一個妾也是有希望的,但是如今楊銘已經水漲船高。那麽李嫣然還會同意嗎?楊家還會同意嗎?
要知道士子風流歸風流,逢場作戲那也無所謂。可是關係到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卻格外注重。
因為禮法,因為禮法不容!
就比如一個後世的高官子女突然間去迎娶一個ji女當老婆試問安格家庭會答應?何況在古代對於名聲格外看中的大明朝!
可以說明朝的禮法之嚴遠遠超出了任何時代。其根本原因便是朱熹的聖人論!這個思想幾乎涵蓋了整個大明甚至在周邊國家也有著相當大的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妙雲還是妙音,她們的處境其實非常艱難!不過幸好遇見的是楊銘,對於楊銘的人品還有楊家她們都是非常清楚的,無論是人品還是家世與那些豪門貴族可以說完全就風馬牛不相及,這樣的家庭即使成為了新興的貴族隻要在一兩代人裏不會出現那種陋習。
特別是因為宋朝風氣的影響,一些貴族甚至把妾室當成供賓客玩樂的角色,試問那位女子甘心如此?
而楊銘自然也清楚兩女的想法,但是無論如何兩女對他的心也是真的。甚至把自己後半身的幸福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而他.....
此時楊銘覺得自己的喉嚨幹的厲害,想要說話,每每到了嘴邊卻無從說起。
他覺得自己似乎就是一個遊離在明朝的一個陌生人,雖然某種程度上與明朝有著一絲重合,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看事情的角度還是思考問題的辦法他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大明人。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比如嘉靖或者楊延和以及那些所有哦與他接觸過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感覺到了在楊銘的身上無時無刻不散發著一種另類的高傲!
這種高傲與所謂的貴族不同,他那種高傲似乎生來就與任何人平等、他關心百姓的疾苦。但是卻又有著小肚雞腸,他關心朝政但是又愛著自己的小家,他可以毫無顧忌的麵對朝廷的諸公,也可以理直氣壯的麵對高高在上的帝王甚至根本就沒有一點兒緊張......
這些與眾不同之處幾乎所有人都看的非常明白。隻有楊銘他自己,似乎並未覺察到!
然而現在!
當一切的事情都關係到他自己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被融入到了這個時代,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如此!
看著三女渴望的樣子,雖然她們都表現出一副微笑的樣子。
但是楊銘卻知道。這.....並不是他們的初衷!
或許她們現在緊張之極!
或許他們現在早已經認命!
.......
然而他不能!
“公子,不必為我們擔心!”妙雲算是比較了解李嫣然的,迴想起在光華村的日子她不由的一臉向往之色,看著楊銘眼中露出了幾分愛意,她還記得當初在馬車裏兩人見麵的場景,她還記得當初與楊銘一起坐著漕船前往京城,對於她或者其他兩女來說,這段時間無疑是她們最快樂的時光。
在這裏她們不必披著一張虛偽的麵孔見那些她們根本就不想見的人,在這裏除了楊銘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身份,在這裏她們可以無憂無慮的去街上買點兒小零碎,然後關起門來幻想著種種的一切!
“既然打定主意跟著您,我們其實吃再多的苦也沒什麽的!再說,嫣然姐姐管理後院本就是她的本分,奴婢幾人自然要聽她的差遣!”妙雲小臉一紅,李嫣然的心裏他非常清楚,繼續道:“況且您也是個心善的人,為我們好,而我們......”
說著,說著,幾女臉上都紅潤了起來。
楊銘能夠守住本心,這段時間可以說楊銘但凡想要幹點兒什麽那麽她們都會接受,但是楊銘沒有,他甚至隻要感覺到了有那方麵的需要便立即克製自己,這樣的事情三女都經曆過,在閨房之中三女甚至還為此相互吃醋!
但是楊銘沒有失去本心,他給與了她們所有人尊重。
所以三女便更加的珍惜眼前的人!
其實話說道了這個地步三女的心思楊銘都已經完全懂了!
特別是夏雨柔她是打定主意要去蜀中了!
兩天後。
楊銘拜別了楊延和、龐顏甚至還有那個不是嶽父的嶽父夏.商.這才帶著幾女與履千北登上了字京城前往河南的漕船,當然,一路隨行的還有禮部的一眾官員以及被工部派往蜀中為楊家修繕祠堂的工匠以及一位工部主事。
一行人浩浩蕩蕩,離開了京師,踏上了迴鄉的路!
.......
“楊公,怎麽現在後悔了?”
尚書房,嘉靖一臉好笑的看著楊延和,這裏今天隻有他們兩個人因為這段時間關係的緩和他們說話都相對隨意了一些。
楊延和歎息了一聲道:“這才是真正的天縱之才,有時候老臣都以為他到底是不是上天派來拯救我大明江山的,你不知道,就在昨天楊銘的那幾個隨便上路去了思南,想必陛下你也應該清楚!嗬嗬,迴鄉,政務兩不誤,這樣的人真是國之大幸!隻是老夫還有一點兒不明白,這楊銘為何當初要將履千北這麽一位錦衣衛校尉放在風口浪尖之上?”
“楊師傅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嘉靖並不認為楊延和看不出來,楊延和這麽說其實隻是借他的嘴說出來而已:“鹵肉的事情李千戶已經給朕稟報過了,而且楊銘似乎在下一盤棋,還記得上次授官大典上我們的猜疑嗎?一個小小的錦衣衛校尉居然能坐擁萬貫家產,那麽其他人呢?”
“他這是在樹典型啊!您想想,若是其他人呢?如果有了好的法子那不是也可以擁有如此身家?朕其實這段時間也在琢磨此事,而且京城這段時間不僅是吃食,比如照明用的燈還有其他的東西都悄然發生了變化,就拿琉璃來說,據錦衣衛密報在金水河那邊而且離你的府邸還不遠哪裏就有人曾經燒紙出了半透明的琉璃,成色雖然比不上波斯那邊傳過來的,但是那位匠人似乎已經找到了一些訣竅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來!若是被他研究出來後,你想想到時候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局麵?不隻是如此,還有煤炭,他們也想出了新的用法,那就是煉鐵,而且效率也高的很.......”
君臣兩人談話,最開始還有些顧忌,可是隨著話題的深入漸漸的都放開了許多。
楊銘其實也有擔憂,就是國朝到底是應該以農為本還是以商為本,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困擾了他不知道多少天了。
要知道以前的國朝那便是以農為本,古人便有農以養國,士以治國的話,可是如今的情況卻是商稅逐漸有了代替農稅的趨勢,這不由得讓他非常困惑!而最主要的是他深知,無論什麽時候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必然是不會錯的,可是當人人都成為了商賈之後銀子是多了,可是那時候這千千萬萬的百姓還有人種糧食嗎?沒有糧食的國家如何叫做國家?根本就不用別人用兵,或許那個時候自己便開始內戰了!
嘉靖也陷入了沉思,楊延和的擔憂他也曾經有過,不過當時他也並沒有在意,可是如今楊延和提起來無疑如同醍醐灌頂一般,他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危害性,但是.....商稅又卻是為國朝解決了不少的困難,至少以目前看楊銘的辦法都是可行的,可是如果要放棄那麽朝廷立馬又會陷入以前的尷尬處境,可以說大明朝在這件事情上已經開始了矛盾的激化。
而正在這時候黃錦走了過來,手裏拿著兩張圖紙道:“啟奏陛下,楊銘離開京城之時請李千戶給您帶了兩張圖紙,此時事關國事,老奴不敢耽擱....”
ps:第二章送上,看來第三更是趕不上了,明天吧!可好?
(未完待續。)
即使李嫣然心裏一百個不情願她也必須為丈夫添妻納妾。
這是一個當家主婦必須包容的事情!
畢竟一個家族需要開枝散葉,需要更多的子弟來撐起家族,一個兩個男丁根本就不能把一個偌大的楊家管理起來,這裏麵不僅需要人才還需要女人。
所以站在李嫣然的角度來說為楊銘添一個平妻,而且還是一位朝廷四品大員的千金,這樣的身份無疑會讓楊銘的身份再次上漲,隻要不威脅她的地位她可以說是樂見其成。
當然,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她的地位,所以無論是站在楊家的角度還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似乎夏雨柔已經是妥妥的進楊家門了。
隻是,妙雲兩女卻有些神傷!
夏雨柔因為他爹夏.商的原因自然是好辦,可是她們兩人卻有些難!
妙雲還好說些,雖說是犯官之後,但是因為王公公的原因現在已經解決了出身,但是兩女有著一個相同的汙點,那便是混跡青樓!
所謂女子清白,在如今理學天下的時代裏這無疑是一個人生中根本就不能磨滅的汙點,隻要有了這個汙點哪怕是進入尋常百姓家那也會被人指指點點,然而楊家如今已經不在是百姓家了,成為了真正的書香門第官宦之家。
這樣的家庭更注重的那便是名聲。
在以前,如果楊銘沒有中進士那麽她們進入楊家哪怕是做一個妾也是有希望的,但是如今楊銘已經水漲船高。那麽李嫣然還會同意嗎?楊家還會同意嗎?
要知道士子風流歸風流,逢場作戲那也無所謂。可是關係到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卻格外注重。
因為禮法,因為禮法不容!
就比如一個後世的高官子女突然間去迎娶一個ji女當老婆試問安格家庭會答應?何況在古代對於名聲格外看中的大明朝!
可以說明朝的禮法之嚴遠遠超出了任何時代。其根本原因便是朱熹的聖人論!這個思想幾乎涵蓋了整個大明甚至在周邊國家也有著相當大的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妙雲還是妙音,她們的處境其實非常艱難!不過幸好遇見的是楊銘,對於楊銘的人品還有楊家她們都是非常清楚的,無論是人品還是家世與那些豪門貴族可以說完全就風馬牛不相及,這樣的家庭即使成為了新興的貴族隻要在一兩代人裏不會出現那種陋習。
特別是因為宋朝風氣的影響,一些貴族甚至把妾室當成供賓客玩樂的角色,試問那位女子甘心如此?
而楊銘自然也清楚兩女的想法,但是無論如何兩女對他的心也是真的。甚至把自己後半身的幸福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而他.....
此時楊銘覺得自己的喉嚨幹的厲害,想要說話,每每到了嘴邊卻無從說起。
他覺得自己似乎就是一個遊離在明朝的一個陌生人,雖然某種程度上與明朝有著一絲重合,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看事情的角度還是思考問題的辦法他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大明人。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比如嘉靖或者楊延和以及那些所有哦與他接觸過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感覺到了在楊銘的身上無時無刻不散發著一種另類的高傲!
這種高傲與所謂的貴族不同,他那種高傲似乎生來就與任何人平等、他關心百姓的疾苦。但是卻又有著小肚雞腸,他關心朝政但是又愛著自己的小家,他可以毫無顧忌的麵對朝廷的諸公,也可以理直氣壯的麵對高高在上的帝王甚至根本就沒有一點兒緊張......
這些與眾不同之處幾乎所有人都看的非常明白。隻有楊銘他自己,似乎並未覺察到!
然而現在!
當一切的事情都關係到他自己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被融入到了這個時代,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如此!
看著三女渴望的樣子,雖然她們都表現出一副微笑的樣子。
但是楊銘卻知道。這.....並不是他們的初衷!
或許她們現在緊張之極!
或許他們現在早已經認命!
.......
然而他不能!
“公子,不必為我們擔心!”妙雲算是比較了解李嫣然的,迴想起在光華村的日子她不由的一臉向往之色,看著楊銘眼中露出了幾分愛意,她還記得當初在馬車裏兩人見麵的場景,她還記得當初與楊銘一起坐著漕船前往京城,對於她或者其他兩女來說,這段時間無疑是她們最快樂的時光。
在這裏她們不必披著一張虛偽的麵孔見那些她們根本就不想見的人,在這裏除了楊銘沒有人知道她們的身份,在這裏她們可以無憂無慮的去街上買點兒小零碎,然後關起門來幻想著種種的一切!
“既然打定主意跟著您,我們其實吃再多的苦也沒什麽的!再說,嫣然姐姐管理後院本就是她的本分,奴婢幾人自然要聽她的差遣!”妙雲小臉一紅,李嫣然的心裏他非常清楚,繼續道:“況且您也是個心善的人,為我們好,而我們......”
說著,說著,幾女臉上都紅潤了起來。
楊銘能夠守住本心,這段時間可以說楊銘但凡想要幹點兒什麽那麽她們都會接受,但是楊銘沒有,他甚至隻要感覺到了有那方麵的需要便立即克製自己,這樣的事情三女都經曆過,在閨房之中三女甚至還為此相互吃醋!
但是楊銘沒有失去本心,他給與了她們所有人尊重。
所以三女便更加的珍惜眼前的人!
其實話說道了這個地步三女的心思楊銘都已經完全懂了!
特別是夏雨柔她是打定主意要去蜀中了!
兩天後。
楊銘拜別了楊延和、龐顏甚至還有那個不是嶽父的嶽父夏.商.這才帶著幾女與履千北登上了字京城前往河南的漕船,當然,一路隨行的還有禮部的一眾官員以及被工部派往蜀中為楊家修繕祠堂的工匠以及一位工部主事。
一行人浩浩蕩蕩,離開了京師,踏上了迴鄉的路!
.......
“楊公,怎麽現在後悔了?”
尚書房,嘉靖一臉好笑的看著楊延和,這裏今天隻有他們兩個人因為這段時間關係的緩和他們說話都相對隨意了一些。
楊延和歎息了一聲道:“這才是真正的天縱之才,有時候老臣都以為他到底是不是上天派來拯救我大明江山的,你不知道,就在昨天楊銘的那幾個隨便上路去了思南,想必陛下你也應該清楚!嗬嗬,迴鄉,政務兩不誤,這樣的人真是國之大幸!隻是老夫還有一點兒不明白,這楊銘為何當初要將履千北這麽一位錦衣衛校尉放在風口浪尖之上?”
“楊師傅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嘉靖並不認為楊延和看不出來,楊延和這麽說其實隻是借他的嘴說出來而已:“鹵肉的事情李千戶已經給朕稟報過了,而且楊銘似乎在下一盤棋,還記得上次授官大典上我們的猜疑嗎?一個小小的錦衣衛校尉居然能坐擁萬貫家產,那麽其他人呢?”
“他這是在樹典型啊!您想想,若是其他人呢?如果有了好的法子那不是也可以擁有如此身家?朕其實這段時間也在琢磨此事,而且京城這段時間不僅是吃食,比如照明用的燈還有其他的東西都悄然發生了變化,就拿琉璃來說,據錦衣衛密報在金水河那邊而且離你的府邸還不遠哪裏就有人曾經燒紙出了半透明的琉璃,成色雖然比不上波斯那邊傳過來的,但是那位匠人似乎已經找到了一些訣竅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來!若是被他研究出來後,你想想到時候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局麵?不隻是如此,還有煤炭,他們也想出了新的用法,那就是煉鐵,而且效率也高的很.......”
君臣兩人談話,最開始還有些顧忌,可是隨著話題的深入漸漸的都放開了許多。
楊銘其實也有擔憂,就是國朝到底是應該以農為本還是以商為本,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困擾了他不知道多少天了。
要知道以前的國朝那便是以農為本,古人便有農以養國,士以治國的話,可是如今的情況卻是商稅逐漸有了代替農稅的趨勢,這不由得讓他非常困惑!而最主要的是他深知,無論什麽時候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必然是不會錯的,可是當人人都成為了商賈之後銀子是多了,可是那時候這千千萬萬的百姓還有人種糧食嗎?沒有糧食的國家如何叫做國家?根本就不用別人用兵,或許那個時候自己便開始內戰了!
嘉靖也陷入了沉思,楊延和的擔憂他也曾經有過,不過當時他也並沒有在意,可是如今楊延和提起來無疑如同醍醐灌頂一般,他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危害性,但是.....商稅又卻是為國朝解決了不少的困難,至少以目前看楊銘的辦法都是可行的,可是如果要放棄那麽朝廷立馬又會陷入以前的尷尬處境,可以說大明朝在這件事情上已經開始了矛盾的激化。
而正在這時候黃錦走了過來,手裏拿著兩張圖紙道:“啟奏陛下,楊銘離開京城之時請李千戶給您帶了兩張圖紙,此時事關國事,老奴不敢耽擱....”
ps:第二章送上,看來第三更是趕不上了,明天吧!可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