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子令至後,謝琰召左明、常飛、顧羽三人議事,並交代幾人他離開以後的北疆諸事。
待謝琰交代完畢,左明、顧羽兩人都麵色沉重。八年前,他們跟隨謝琰來到北疆抵禦北狄侵犯。他們已然習慣了沙場上的刀光劍影。不過,他們仍是想著終有一天天下太平,他們可以迴歸故裏。如今,北狄與大周暫時休戰。這期間,會有短暫的太平。而無天子令,他們不得離開。故而,隨軍來北疆者,隻謝琰才能迴去。
常飛倒是謝琰來北疆後一路提拔上來的,此行可作隨侍,與謝琰一道迴天都。
不過,上次謝琰上奏迴天都,卻被駁了迴來。可見天都並非表麵那般風平浪靜。亂世之時,萬事猶可不計較。而戰亂之後,卻會有更多的紛爭。
左明等人是怕謝琰八年未歸,今番一人迴去,會有閃失。
左明道:“左家誓死效忠殿下。殿下若有吩咐,盡可以找我爺爺。”
左明之祖父——左齊乃大周太傅,天子之師。左明之父——左尚,年輕時與當時還是太子的當今天子、如今的丞相伍鄴交好。不過,左尚在左明年僅十歲時便因病去世了。
顧羽也表示顧家亦能助謝琰一臂之力。顧家世代都是武將。
謝琰隻點了點頭,囑咐他們要好生守衛北疆。
議完事後,謝琰便去了偃珺遲的營帳。謝琰道,此番迴天都,他們輕車簡從,問她是否要將越貞帶上。
偃珺遲狡黠一笑,“四哥想要帶上阿貞麽?”
謝琰哪能不知她在胡思亂想?他淡道:“你若要帶便帶上。一路上也好有人照顧。”
他倒仍是正經地與她說。偃珺遲也不再玩笑,亦是一本正經地道:“我從前一人出宮也無人照顧,從楚國至北疆時亦我一人。我非是時時刻刻要人照顧的。”
謝琰便不再多言。
-----
翌日一早,謝琰、偃珺遲、常飛、偃珺遲的四名護衛及謝琰的數十名隨行士兵便出發迴天都。除偃珺遲一人乘馬車外,其餘眾人皆是騎馬。
至天都,須出北疆,經穆國、宋國、晉國、魯國、宣國諸國。謝琰未打算驚動各侯國,一路快行。
而天子召迴四殿下、珺玉公主之令,天下皆知。即使謝琰不大張旗鼓,諸侯國卻沒有不知的。
至宋國境,宋王及其親衛早便等在了必經路口。待謝琰一行人車馬現,宋王便站在路口中央,其親衛都跪地行禮。
常飛走在前頭,謝琰隨後,偃珺遲的馬車再後。常飛見有人擋在路中央,便喝問。得到迴應,稱是宋王,常飛便後退數步,請示謝琰。
謝琰打馬越過常飛,走近宋王,淡道:“宋王有何事?”
宋王對謝琰拱手,恭敬道:“月前,珺玉公主為柳氏治病,如今柳氏已大好,我甚是感激公主。而那日,公主卻因勞累過度而昏迷,我深感愧疚。聽聞四殿下與珺玉公主迴天都,今日特來為四殿下與珺玉公主送行。”
謝琰道:“宋王有心了。”
宋王送上幹糧、水袋。謝琰命人收下。見宋王仍未讓開,謝琰淡淡地看著他。宋王立時躬身,道:“不知我可否見見珺玉公主,以當麵致謝?”
宋王乃諸侯王,大周公主可見可不見。謝琰迴馬,敲了敲偃珺遲的馬車。偃珺遲撩開車簾下了車。宋王之言,她是聽到了的。她走到宋王跟前,宋王連忙恭聲稱謝。偃珺遲點頭,道:“多年以來,宋國對北疆駐軍多有支助,宋王大義。正所謂,智者多憂,能者多勞。我能治好柳氏之疾,亦隻是能者爾。”
從前,要宋國援助北疆駐軍,宋王心中頗有不願,而今聽得珺玉公主這般言語,宋王多多少少有些汗顏,實覺不敢當。
宋王道:“要說智者,四殿下才當得。我亦不過是能者多勞罷了。日後,北疆再有所需,宋國定當竭盡所能相幫。”
偃珺遲點頭,迴身上了馬車。謝琰則與宋王再言語了幾句。之後,宋王與一眾親衛讓路,目送謝琰等人而去。
行出不遠後,常飛騎著馬,跑到偃珺遲的馬車旁,笑嗬嗬地道:“公主之言讓宋王汗顏,又讓宋王心胸開闊,答應日後助北疆。公主之智,我不能及也。”
偃珺遲撩開窗簾,笑道:“常將軍繆讚。”她的言行計策,多承自二哥。不過,方才那番話倒是因為看了四哥給她的那本兵法而有所悟的,是四哥的智慧。
說罷,她抬頭看了看謝琰,謝琰亦朝她看來。她衝他笑。謝琰微點了點頭,似對她方才之言行的肯定。偃珺遲已然習慣了清冷淡然的四哥。見狀,她笑得更是眉眼彎彎。
—————
晉國晉王、魯國魯王知曉了謝琰的行蹤,皆問下臣,“孤是否要像宋王那樣,為四殿下送行?”
臣下皆道:“此番天子令四殿下與珺玉公主迴天都,隻怕是太子殿下病危。太子殿下若是薨了,太子之位便空缺了。”
晉王道:“太子之後,自有二殿下。”
魯王道:“言外之意便是太子之位無定數?而二殿下雄韜偉略,領聯軍抗楚,又削弱衛國、宣國,驚世之才無以他讓,太子之位理應由二殿下擔當。”
晉國、魯國臣子皆道:“四殿下領軍北疆,抵禦狄蠻,定國安邦亦是功不可沒。雖說大周奉行長幼有序,而有史以來,又有多少君王是處於年長的?不說遠的,當今天子不也是越了兩位兄長而被立為太子,繼而成為天子的?”
晉王、魯王皆認為有理。更何況,宋王為四殿下送行有先例,他們隻是效仿罷了。雖說宋王還有感激珺玉公主救治之恩,但這事於晉國、魯國而言可忽略。
故而,謝琰等人經晉國、魯國時,晉王、魯王亦來見禮送行。
出了晉國、魯國,偃珺遲下了馬車,走到謝琰跟前,道:“我還是騎馬吧。”
謝琰道:“長途跋涉,你不宜騎馬。”
偃珺遲當然知曉自己的身子還經不得一路縱馬,隻是……
她道:“我們每到一個侯國,諸王皆要來見。以如此腳程計,至天都至少得是冬天了。我騎馬總比馬車快。皇上詔令,我們應盡早迴天都。”
她說得沒錯,謝琰當初決定輕車簡從,不大張旗鼓,悄然迴天都亦是此理。不過,這兩年來,她的身子好不容易養好了些,若是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不知又得養多久。
偃珺遲似知曉他心中所想,睨著他道:“事有緩急。我非廢人,更不願成為四哥的包袱。”
謝琰從未認為她是包袱。他看著她,良久,終是點了點頭,命人再牽一匹馬來。
見過宣王,出宣國境後,偃珺遲便同眾人一樣騎馬而行。
夜裏,謝琰命就地歇息。偃珺遲下了馬,錘了錘自己快散架的腰,靠著一顆樹坐下。
常飛取了幹糧來遞給謝琰,又給了給偃珺遲,然後在偃珺遲不遠處坐下。謝琰則走到偃珺遲身邊坐下。
那幹糧有些硬,偃珺遲使了很大的勁才咬下一口,又花了極大的力氣才嚼碎咽下去。之後,她側頭朝謝琰笑,“味道還不錯。”
謝琰默。
他不言語,偃珺遲便一邊吃一邊望著天上的星星。隻是,她確實累了,吃著吃著,看著看著眼皮子便開始打架。
謝琰見一個幹餅掉落,他抬頭,她的身子正緩緩朝另一邊倒去。他大手一撈,將她扶著,她又朝他倒下,靠在了他的肩上。他低頭,她雙眼緊閉。他挺直腰杆,不動。
夜,漸漸深了,謝琰亦合了眼。
忽然,有響動傳來,謝琰霎時睜眼。一柄劍正朝他刺來。他抱著偃珺遲疾身一閃,躲過一劫。
然而,一劍之後,又是一劍,且在常飛及士兵們那處,亦有人偷襲!
謝琰與刺客搏鬥時,偃珺遲已醒。借著星光,她看到約有三四十個黑衣蒙麵刺客。
這些蒙麵刺客身手不凡,招招狠辣。她在謝琰懷中,謝琰要顧及她,與一名刺客過了數招才將那名刺客擊倒。而另有幾名刺客又圍上來。
刺客知他顧及懷中之人,便紛紛朝偃珺遲襲去。
謝琰本欲留活口,以問出幕後之人,因而未下狠招。而幾名刺客咄咄逼人,他便下了殺心。
隻是,他狠招一出,刺客知曉不能活命,便在一瞬間狼狽撤退了。
謝琰再看常飛及侍衛們那邊,刺客們亦已一哄而散。他鬆開偃珺遲,“無事吧?”
“嗯。四哥可有受傷?”
“沒有。”
常飛等人向謝琰走來。偃珺遲卻忽然發現地上有個令牌。而那令牌令她心中一凝。她用餘光瞥了瞥謝琰,蹲下身子,悄然將那令牌拾起,放在袖中。
“怎麽了?”
謝琰忽見她蹲下,詢問出聲。
偃珺遲駭了一跳,忙站起身來,“無事。”
天子令至後,謝琰召左明、常飛、顧羽三人議事,並交代幾人他離開以後的北疆諸事。
待謝琰交代完畢,左明、顧羽兩人都麵色沉重。八年前,他們跟隨謝琰來到北疆抵禦北狄侵犯。他們已然習慣了沙場上的刀光劍影。不過,他們仍是想著終有一天天下太平,他們可以迴歸故裏。如今,北狄與大周暫時休戰。這期間,會有短暫的太平。而無天子令,他們不得離開。故而,隨軍來北疆者,隻謝琰才能迴去。
常飛倒是謝琰來北疆後一路提拔上來的,此行可作隨侍,與謝琰一道迴天都。
不過,上次謝琰上奏迴天都,卻被駁了迴來。可見天都並非表麵那般風平浪靜。亂世之時,萬事猶可不計較。而戰亂之後,卻會有更多的紛爭。
左明等人是怕謝琰八年未歸,今番一人迴去,會有閃失。
左明道:“左家誓死效忠殿下。殿下若有吩咐,盡可以找我爺爺。”
左明之祖父——左齊乃大周太傅,天子之師。左明之父——左尚,年輕時與當時還是太子的當今天子、如今的丞相伍鄴交好。不過,左尚在左明年僅十歲時便因病去世了。
顧羽也表示顧家亦能助謝琰一臂之力。顧家世代都是武將。
謝琰隻點了點頭,囑咐他們要好生守衛北疆。
議完事後,謝琰便去了偃珺遲的營帳。謝琰道,此番迴天都,他們輕車簡從,問她是否要將越貞帶上。
偃珺遲狡黠一笑,“四哥想要帶上阿貞麽?”
謝琰哪能不知她在胡思亂想?他淡道:“你若要帶便帶上。一路上也好有人照顧。”
他倒仍是正經地與她說。偃珺遲也不再玩笑,亦是一本正經地道:“我從前一人出宮也無人照顧,從楚國至北疆時亦我一人。我非是時時刻刻要人照顧的。”
謝琰便不再多言。
-----
翌日一早,謝琰、偃珺遲、常飛、偃珺遲的四名護衛及謝琰的數十名隨行士兵便出發迴天都。除偃珺遲一人乘馬車外,其餘眾人皆是騎馬。
至天都,須出北疆,經穆國、宋國、晉國、魯國、宣國諸國。謝琰未打算驚動各侯國,一路快行。
而天子召迴四殿下、珺玉公主之令,天下皆知。即使謝琰不大張旗鼓,諸侯國卻沒有不知的。
至宋國境,宋王及其親衛早便等在了必經路口。待謝琰一行人車馬現,宋王便站在路口中央,其親衛都跪地行禮。
常飛走在前頭,謝琰隨後,偃珺遲的馬車再後。常飛見有人擋在路中央,便喝問。得到迴應,稱是宋王,常飛便後退數步,請示謝琰。
謝琰打馬越過常飛,走近宋王,淡道:“宋王有何事?”
宋王對謝琰拱手,恭敬道:“月前,珺玉公主為柳氏治病,如今柳氏已大好,我甚是感激公主。而那日,公主卻因勞累過度而昏迷,我深感愧疚。聽聞四殿下與珺玉公主迴天都,今日特來為四殿下與珺玉公主送行。”
謝琰道:“宋王有心了。”
宋王送上幹糧、水袋。謝琰命人收下。見宋王仍未讓開,謝琰淡淡地看著他。宋王立時躬身,道:“不知我可否見見珺玉公主,以當麵致謝?”
宋王乃諸侯王,大周公主可見可不見。謝琰迴馬,敲了敲偃珺遲的馬車。偃珺遲撩開車簾下了車。宋王之言,她是聽到了的。她走到宋王跟前,宋王連忙恭聲稱謝。偃珺遲點頭,道:“多年以來,宋國對北疆駐軍多有支助,宋王大義。正所謂,智者多憂,能者多勞。我能治好柳氏之疾,亦隻是能者爾。”
從前,要宋國援助北疆駐軍,宋王心中頗有不願,而今聽得珺玉公主這般言語,宋王多多少少有些汗顏,實覺不敢當。
宋王道:“要說智者,四殿下才當得。我亦不過是能者多勞罷了。日後,北疆再有所需,宋國定當竭盡所能相幫。”
偃珺遲點頭,迴身上了馬車。謝琰則與宋王再言語了幾句。之後,宋王與一眾親衛讓路,目送謝琰等人而去。
行出不遠後,常飛騎著馬,跑到偃珺遲的馬車旁,笑嗬嗬地道:“公主之言讓宋王汗顏,又讓宋王心胸開闊,答應日後助北疆。公主之智,我不能及也。”
偃珺遲撩開窗簾,笑道:“常將軍繆讚。”她的言行計策,多承自二哥。不過,方才那番話倒是因為看了四哥給她的那本兵法而有所悟的,是四哥的智慧。
說罷,她抬頭看了看謝琰,謝琰亦朝她看來。她衝他笑。謝琰微點了點頭,似對她方才之言行的肯定。偃珺遲已然習慣了清冷淡然的四哥。見狀,她笑得更是眉眼彎彎。
—————
晉國晉王、魯國魯王知曉了謝琰的行蹤,皆問下臣,“孤是否要像宋王那樣,為四殿下送行?”
臣下皆道:“此番天子令四殿下與珺玉公主迴天都,隻怕是太子殿下病危。太子殿下若是薨了,太子之位便空缺了。”
晉王道:“太子之後,自有二殿下。”
魯王道:“言外之意便是太子之位無定數?而二殿下雄韜偉略,領聯軍抗楚,又削弱衛國、宣國,驚世之才無以他讓,太子之位理應由二殿下擔當。”
晉國、魯國臣子皆道:“四殿下領軍北疆,抵禦狄蠻,定國安邦亦是功不可沒。雖說大周奉行長幼有序,而有史以來,又有多少君王是處於年長的?不說遠的,當今天子不也是越了兩位兄長而被立為太子,繼而成為天子的?”
晉王、魯王皆認為有理。更何況,宋王為四殿下送行有先例,他們隻是效仿罷了。雖說宋王還有感激珺玉公主救治之恩,但這事於晉國、魯國而言可忽略。
故而,謝琰等人經晉國、魯國時,晉王、魯王亦來見禮送行。
出了晉國、魯國,偃珺遲下了馬車,走到謝琰跟前,道:“我還是騎馬吧。”
謝琰道:“長途跋涉,你不宜騎馬。”
偃珺遲當然知曉自己的身子還經不得一路縱馬,隻是……
她道:“我們每到一個侯國,諸王皆要來見。以如此腳程計,至天都至少得是冬天了。我騎馬總比馬車快。皇上詔令,我們應盡早迴天都。”
她說得沒錯,謝琰當初決定輕車簡從,不大張旗鼓,悄然迴天都亦是此理。不過,這兩年來,她的身子好不容易養好了些,若是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不知又得養多久。
偃珺遲似知曉他心中所想,睨著他道:“事有緩急。我非廢人,更不願成為四哥的包袱。”
謝琰從未認為她是包袱。他看著她,良久,終是點了點頭,命人再牽一匹馬來。
見過宣王,出宣國境後,偃珺遲便同眾人一樣騎馬而行。
夜裏,謝琰命就地歇息。偃珺遲下了馬,錘了錘自己快散架的腰,靠著一顆樹坐下。
常飛取了幹糧來遞給謝琰,又給了給偃珺遲,然後在偃珺遲不遠處坐下。謝琰則走到偃珺遲身邊坐下。
那幹糧有些硬,偃珺遲使了很大的勁才咬下一口,又花了極大的力氣才嚼碎咽下去。之後,她側頭朝謝琰笑,“味道還不錯。”
謝琰默。
他不言語,偃珺遲便一邊吃一邊望著天上的星星。隻是,她確實累了,吃著吃著,看著看著眼皮子便開始打架。
謝琰見一個幹餅掉落,他抬頭,她的身子正緩緩朝另一邊倒去。他大手一撈,將她扶著,她又朝他倒下,靠在了他的肩上。他低頭,她雙眼緊閉。他挺直腰杆,不動。
夜,漸漸深了,謝琰亦合了眼。
忽然,有響動傳來,謝琰霎時睜眼。一柄劍正朝他刺來。他抱著偃珺遲疾身一閃,躲過一劫。
然而,一劍之後,又是一劍,且在常飛及士兵們那處,亦有人偷襲!
謝琰與刺客搏鬥時,偃珺遲已醒。借著星光,她看到約有三四十個黑衣蒙麵刺客。
這些蒙麵刺客身手不凡,招招狠辣。她在謝琰懷中,謝琰要顧及她,與一名刺客過了數招才將那名刺客擊倒。而另有幾名刺客又圍上來。
刺客知他顧及懷中之人,便紛紛朝偃珺遲襲去。
謝琰本欲留活口,以問出幕後之人,因而未下狠招。而幾名刺客咄咄逼人,他便下了殺心。
隻是,他狠招一出,刺客知曉不能活命,便在一瞬間狼狽撤退了。
謝琰再看常飛及侍衛們那邊,刺客們亦已一哄而散。他鬆開偃珺遲,“無事吧?”
“嗯。四哥可有受傷?”
“沒有。”
常飛等人向謝琰走來。偃珺遲卻忽然發現地上有個令牌。而那令牌令她心中一凝。她用餘光瞥了瞥謝琰,蹲下身子,悄然將那令牌拾起,放在袖中。
“怎麽了?”
謝琰忽見她蹲下,詢問出聲。
偃珺遲駭了一跳,忙站起身來,“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