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覺劫持趙玉這件事,其中固然有趙玉過於大意,不重視自身護衛的原因,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陰差陽錯。</p>
也許是時遷跟鄧元覺他們不熟,也可能是時遷覺得同趙玉關係密切,想著通過一己之力將人救出來,然後好在眾人麵前顯擺一番...</p>
不管什麽原因,事情已經發生,就要按照鄧元覺之前設計的劇本走下去。</p>
辦這麽大一件事,當然不可能是鄧元覺自己來的,在他劫持趙玉成功後,就命他手下帶著趙玉的玉佩和條件去官府送信,但他手下對朝廷的職能部門也不熟悉,於是就有了周景隆收到信物的一幕。</p>
這件事當即就以最快速度報告給了徽宗皇帝。</p>
其實鄧元覺的這個條件根本就不算什麽,一個蟊賊而已,如何能同金枝玉葉的皇子相提並論。</p>
要不是他們自己做賊心虛,一個楊詡就把人撈出來了,現在弄出這麽大場麵,徽宗皇帝是第一時間要求換人了,但這個龐萬春的身份卻還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p>
時間太短,可能是調查不出什麽來,但沒有什麽事是經查的。</p>
而且萬一這個龐萬春突然死在押送途中呢?到時候誰會倒黴?</p>
徽宗皇帝命令刑部和開封府立刻製定換迴益王的辦法,而與此同時,兩路殺手也悄無聲息地出了京城。</p>
是夜,益王府花廳。</p>
楊詡、魯智深、林衝、時遷,以及被鄧元覺打成重傷、隻能躺臥的段飛鶴,</p>
段飛鶴的任務就是再次敘述一下當時的場景,之後就隻能聽其他人說什麽了。</p>
在段飛鶴斷斷續續地說完經過,幾個人略帶憤怒的目光都轉向時遷。</p>
時遷也蒙了,他那曾想還有另外一夥人在營救龐萬春?剛剛他已經對幾個人說了,除了龐萬春,他根本不認識龐萬春的其他同夥。</p>
可事情是由他而起,眾人不找他找誰?此刻他的心中可說是充滿了愧疚。</p>
魯智深和林衝也是剛到,重逢的喜悅也因這件事不翼而飛。</p>
“諸位放心,如果殿下真的出什麽意外,時遷一定自殺謝罪”</p>
“你死有個屁用!棫哥就能迴來了?”</p>
被魯智深搶白,時遷卻不敢有絲毫怨言,皺眉道:“那依哥哥之見該如何?”</p>
楊詡突然擺了擺手,道:“二位好漢先不要吵了,我剛才在開封府得到消息,押解龐萬春的隊伍已經到了應天府,按照劫匪的要求,雙方在陳留換人,所以我想請求大師前去應天府,務必保證龐萬春的安全,起碼是在確定殿下安全之前”</p>
聽了楊詡的話,在場人的神情都一下變得凝重起來。</p>
楊詡苦笑一下道:“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咱們這位殿下太不消停了,而且專挑顯貴下手,平時這些人不敢把殿下怎麽樣,現在殿下落入賊手,事情就複雜多了”</p>
魯智深二話不說,起身拎起禪杖就走。</p>
“楊大人,我們接下來做什麽?”</p>
林衝已經看出來,目前益王府能主事的人,隻有這位楊大人。</p>
楊詡沒有立刻迴答林衝,目光轉向時遷,沉聲道:“好漢看看能不能聯係到龐萬春的朋友?我和林教頭就等在府中”</p>
時遷心中苦笑,自己一心救人,卻怎麽也沒想到會把殿下給搭進去,找找看吧!答應一聲,轉身大步而出。</p>
其實整個京城現在都已經風聲鶴唳,胖虎、宋忠、劉黑子、薑老大等趙玉的手下們,都已經發動起來,對京城各個角落進行著地毯似的搜索。</p>
趙玉手下多為街頭混混,找人這種事,甚至比官府差役還在行,可惜一天時間過去了,仍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p>
楊詡身邊沒有可用之人,聽趙玉說過林衝武藝高強,遂把他留在府中作為機動。</p>
安排完任務,剩下的也隻有等了,命人把段飛鶴抬下去。</p>
見廳中隻有自己和楊詡兩人了,林衝終於忍不住問道:“楊大人,在下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京城這麽多權貴,這些人為何獨獨劫持了殿下?”</p>
聽了林衝的問題,楊詡也深深地皺起了眉頭,因為這也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朝堂上的兇險,其實是遠超江湖的,因為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誰是敵人,隻不過趙玉的敵人實在是多了點...</p>
仍是城外那座破敗的山神廟,不過此刻卻已經不再是隻有趙玉和鄧元覺兩人,還有兩個神情彪悍的壯漢也在入夜前找了上來。</p>
趙玉和鄧元覺相對而坐,在他們麵前點燃了一堆篝火,用以驅趕蚊蟲。</p>
此時鄧元覺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雖然還沒說放人,但言語中卻客氣多了。</p>
“不瞞殿下說,貧僧萬萬沒想到皇族竟然也有同道中人,不知殿下接下來有何打算?”</p>
白天趙玉對他說的那些話,他已經飛書方臘,事關重大,他必須得到方臘的確切指令再行事。</p>
其實說謊話的人,也是挺可憐的,因為他在說了一個謊話後,必須再編出無數個謊話來圓謊,絕對是一件費心費力又不討好的活。</p>
好在趙玉有兩世經曆,臉皮已經練得爐火純青,胡說八道都不帶眨眼的,而撒謊的最高境界,就是連自己都得相信說出的是真話。</p>
趙玉心想,我能有個屁打算?雖然說官逼民反,但最遭罪的還是百姓,所以要能將你們造反的念頭掐滅,那才是最好不過的。</p>
想歸想,臉上卻是一副矜持的神態,道:“本王其實很想跟方教主見一麵”</p>
鄧元覺一愣,頓時明白趙玉是不想跟他說太多,心中頓時有幾分不悅,淡淡道:“是貧僧多言了,殿下放心,隻要我兄弟平安無事,貧僧一定不會難為你,隻是貧僧還有些不解,殿下這般年紀,是如何知悉我教中事物的?”</p>
“明教即摩尼教,前朝延載元年由波斯人傳入中土,並在多處建立寺院,到了我朝,教勢日微,幾有斷絕之勢,後有懷安人李延裕從京城請迴一尊摩尼神像,明教才逐漸在江南開枝散葉,如果小王沒猜錯的話,那尊摩尼神像,目前就供奉在方教主那裏吧?”</p>
趙玉這番話有些是百度來的,有些則是他信口胡編,他的目的很明確,別管對錯,能唬人就行。</p>
果然不出趙玉所料,鄧元覺在聽過他的話後,臉上看似波瀾不驚,震驚的眼神卻出賣了他心中的想法,因為方臘確實是繼承了李延裕的衣缽,然後才以傳教的方式暗中招攬信徒的,而那尊神像也的確供奉在方臘的密室中,隻是這件事除了他們幾個心腹,外人根本無從得知,這小子又是怎麽知道的?</p>
這時就見趙玉忽地神秘一笑,道:“小王不知方教主同京城那位顯貴有聯係,但你最好還是轉告方教主同那人盡早撇清關係”...</p>
</p>
也許是時遷跟鄧元覺他們不熟,也可能是時遷覺得同趙玉關係密切,想著通過一己之力將人救出來,然後好在眾人麵前顯擺一番...</p>
不管什麽原因,事情已經發生,就要按照鄧元覺之前設計的劇本走下去。</p>
辦這麽大一件事,當然不可能是鄧元覺自己來的,在他劫持趙玉成功後,就命他手下帶著趙玉的玉佩和條件去官府送信,但他手下對朝廷的職能部門也不熟悉,於是就有了周景隆收到信物的一幕。</p>
這件事當即就以最快速度報告給了徽宗皇帝。</p>
其實鄧元覺的這個條件根本就不算什麽,一個蟊賊而已,如何能同金枝玉葉的皇子相提並論。</p>
要不是他們自己做賊心虛,一個楊詡就把人撈出來了,現在弄出這麽大場麵,徽宗皇帝是第一時間要求換人了,但這個龐萬春的身份卻還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p>
時間太短,可能是調查不出什麽來,但沒有什麽事是經查的。</p>
而且萬一這個龐萬春突然死在押送途中呢?到時候誰會倒黴?</p>
徽宗皇帝命令刑部和開封府立刻製定換迴益王的辦法,而與此同時,兩路殺手也悄無聲息地出了京城。</p>
是夜,益王府花廳。</p>
楊詡、魯智深、林衝、時遷,以及被鄧元覺打成重傷、隻能躺臥的段飛鶴,</p>
段飛鶴的任務就是再次敘述一下當時的場景,之後就隻能聽其他人說什麽了。</p>
在段飛鶴斷斷續續地說完經過,幾個人略帶憤怒的目光都轉向時遷。</p>
時遷也蒙了,他那曾想還有另外一夥人在營救龐萬春?剛剛他已經對幾個人說了,除了龐萬春,他根本不認識龐萬春的其他同夥。</p>
可事情是由他而起,眾人不找他找誰?此刻他的心中可說是充滿了愧疚。</p>
魯智深和林衝也是剛到,重逢的喜悅也因這件事不翼而飛。</p>
“諸位放心,如果殿下真的出什麽意外,時遷一定自殺謝罪”</p>
“你死有個屁用!棫哥就能迴來了?”</p>
被魯智深搶白,時遷卻不敢有絲毫怨言,皺眉道:“那依哥哥之見該如何?”</p>
楊詡突然擺了擺手,道:“二位好漢先不要吵了,我剛才在開封府得到消息,押解龐萬春的隊伍已經到了應天府,按照劫匪的要求,雙方在陳留換人,所以我想請求大師前去應天府,務必保證龐萬春的安全,起碼是在確定殿下安全之前”</p>
聽了楊詡的話,在場人的神情都一下變得凝重起來。</p>
楊詡苦笑一下道:“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咱們這位殿下太不消停了,而且專挑顯貴下手,平時這些人不敢把殿下怎麽樣,現在殿下落入賊手,事情就複雜多了”</p>
魯智深二話不說,起身拎起禪杖就走。</p>
“楊大人,我們接下來做什麽?”</p>
林衝已經看出來,目前益王府能主事的人,隻有這位楊大人。</p>
楊詡沒有立刻迴答林衝,目光轉向時遷,沉聲道:“好漢看看能不能聯係到龐萬春的朋友?我和林教頭就等在府中”</p>
時遷心中苦笑,自己一心救人,卻怎麽也沒想到會把殿下給搭進去,找找看吧!答應一聲,轉身大步而出。</p>
其實整個京城現在都已經風聲鶴唳,胖虎、宋忠、劉黑子、薑老大等趙玉的手下們,都已經發動起來,對京城各個角落進行著地毯似的搜索。</p>
趙玉手下多為街頭混混,找人這種事,甚至比官府差役還在行,可惜一天時間過去了,仍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p>
楊詡身邊沒有可用之人,聽趙玉說過林衝武藝高強,遂把他留在府中作為機動。</p>
安排完任務,剩下的也隻有等了,命人把段飛鶴抬下去。</p>
見廳中隻有自己和楊詡兩人了,林衝終於忍不住問道:“楊大人,在下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京城這麽多權貴,這些人為何獨獨劫持了殿下?”</p>
聽了林衝的問題,楊詡也深深地皺起了眉頭,因為這也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朝堂上的兇險,其實是遠超江湖的,因為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誰是敵人,隻不過趙玉的敵人實在是多了點...</p>
仍是城外那座破敗的山神廟,不過此刻卻已經不再是隻有趙玉和鄧元覺兩人,還有兩個神情彪悍的壯漢也在入夜前找了上來。</p>
趙玉和鄧元覺相對而坐,在他們麵前點燃了一堆篝火,用以驅趕蚊蟲。</p>
此時鄧元覺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雖然還沒說放人,但言語中卻客氣多了。</p>
“不瞞殿下說,貧僧萬萬沒想到皇族竟然也有同道中人,不知殿下接下來有何打算?”</p>
白天趙玉對他說的那些話,他已經飛書方臘,事關重大,他必須得到方臘的確切指令再行事。</p>
其實說謊話的人,也是挺可憐的,因為他在說了一個謊話後,必須再編出無數個謊話來圓謊,絕對是一件費心費力又不討好的活。</p>
好在趙玉有兩世經曆,臉皮已經練得爐火純青,胡說八道都不帶眨眼的,而撒謊的最高境界,就是連自己都得相信說出的是真話。</p>
趙玉心想,我能有個屁打算?雖然說官逼民反,但最遭罪的還是百姓,所以要能將你們造反的念頭掐滅,那才是最好不過的。</p>
想歸想,臉上卻是一副矜持的神態,道:“本王其實很想跟方教主見一麵”</p>
鄧元覺一愣,頓時明白趙玉是不想跟他說太多,心中頓時有幾分不悅,淡淡道:“是貧僧多言了,殿下放心,隻要我兄弟平安無事,貧僧一定不會難為你,隻是貧僧還有些不解,殿下這般年紀,是如何知悉我教中事物的?”</p>
“明教即摩尼教,前朝延載元年由波斯人傳入中土,並在多處建立寺院,到了我朝,教勢日微,幾有斷絕之勢,後有懷安人李延裕從京城請迴一尊摩尼神像,明教才逐漸在江南開枝散葉,如果小王沒猜錯的話,那尊摩尼神像,目前就供奉在方教主那裏吧?”</p>
趙玉這番話有些是百度來的,有些則是他信口胡編,他的目的很明確,別管對錯,能唬人就行。</p>
果然不出趙玉所料,鄧元覺在聽過他的話後,臉上看似波瀾不驚,震驚的眼神卻出賣了他心中的想法,因為方臘確實是繼承了李延裕的衣缽,然後才以傳教的方式暗中招攬信徒的,而那尊神像也的確供奉在方臘的密室中,隻是這件事除了他們幾個心腹,外人根本無從得知,這小子又是怎麽知道的?</p>
這時就見趙玉忽地神秘一笑,道:“小王不知方教主同京城那位顯貴有聯係,但你最好還是轉告方教主同那人盡早撇清關係”...</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