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始識名士真風流3
為誰憔悴瘦芳華之庭芳落 作者:貝頁禾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逸嵐那小家夥,倒是和他相處甚歡。沒多久,他便做出了可口的飯菜。與謝府自是沒的比,卻是我出門以來吃的最好最飽的一頓。他不喝酒,亦不飲茶。不似我們飯時喝酒,飯後品茶。於他,一壺清水,足矣。見我久久未端水杯,他笑著道:“清泉澧水,不嚐可惜了。”
草屋之後,一洌清泉,我方才見到了。“我不渴。”至今我才懂得“月是故鄉明”的俗語。即便我不喜歡那個家,卻仍舊不能否認心底對它的眷戀。我走至屋前,就地而坐。今夜月圓,故人卻在遠方。我呆然凝望銀盤圓月,黯然思鄉。不知過了多久,他亦坐到了屋前,不過與我隔著一段距離。
“北方戰亂,民眾南遷,你們兄弟怎麽卻往北方來?”他白衣勝雪,文質彬彬,清眉秀目,俊彥風流。至今,我還不知他如何稱唿。
“你也算是我兄弟的恩人,不知怎地稱唿?”他說的沒錯,南方相對穩定,就算有戰亂,也隻是在江淮與齊秦相鄰一帶。嗬嗬,我還真是偏向虎山行的呢!
“哦,在下杜清臣,字慎之。”杜清臣,我在心裏暗念的一遍,隻覺得熟悉,卻想不起在哪裏聽過。
“嗬,你的名字甚是熟悉呢!我謝落芳,你稱我落芳便好,我弟弟逸嵐。”萍水相逢,也沒有必要了解太多,畢竟,我明日就要上路了。北地戰亂,不宜久留。
“寒月清輝,顧自生光。不知謝兄將往何地?”他倒是拘謹,我轉頭看他,借著清亮的月光,卻瞧見他凝視圓月的明眸,滿是憂傷。
“長安。”一時間,我們各自憂傷,卻誰也無法撫慰對方的憂傷。他久久沒有說話,我們便一直這樣坐著,我竟是忘了方才奔波的勞累,全然被憂傷覆沒。良久,他從懷裏掏出一張紙給我,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朝廷頒發的招賢榜,我沒往下看,又迴頭看他,他卻已然望月。
“我聽到你念我字畫上的詩了。”他淡然解釋。
“你讓我去嗎?”此時的我,落魄如乞丐,他竟會認為我有才。
“不是,我也去長安。”原來如此。
“我聽聞西秦熙武帝嗜血好戰,視人命如草芥,因之西秦民不聊生,四處凋零。”我不喜歡西秦的皇帝。傳聞他十歲繼位後便殺兄弑母;十三歲掛帥親佂,大敗齊嘉軍於洛陽;十七歲便將四輔政大臣盡皆鳩殺。傳聞他的兩位皇後都被他逼迫自盡,至今他的後宮隻剩一位嬪妃。這般殘忍無道的君王,我怎生得出好感。
“道聽途說,何足信哉!”他繼續說道,“我生於洛陽望族,十二歲前都在齊嘉,齊嘉皇族禍起蕭牆,諸王奪位,至永嘉王攝政,政道始清;十五歲時我去了楚寧,楚寧皇權衰微,士族爭權,門閥世代相襲罔替,士族子弟卻尚清談之風;三年前,我去了蜀地,而後來到了江陵直至今日。遍訪西秦,才發覺此真乃吾主也。熙武帝繼位十五年來,至今已發布了三道求賢令,唯才是舉,不若楚寧隻重門第。為君者,若能做到體任自然、以猛知治、順而率下、知人善察、德謀並舉,文武相濟,自然能成命世之君。”他的一番高見,我不敢苟同。隻知道,似乎傳聞有誤,並且他的楚寧似乎有不少成見。
草屋之後,一洌清泉,我方才見到了。“我不渴。”至今我才懂得“月是故鄉明”的俗語。即便我不喜歡那個家,卻仍舊不能否認心底對它的眷戀。我走至屋前,就地而坐。今夜月圓,故人卻在遠方。我呆然凝望銀盤圓月,黯然思鄉。不知過了多久,他亦坐到了屋前,不過與我隔著一段距離。
“北方戰亂,民眾南遷,你們兄弟怎麽卻往北方來?”他白衣勝雪,文質彬彬,清眉秀目,俊彥風流。至今,我還不知他如何稱唿。
“你也算是我兄弟的恩人,不知怎地稱唿?”他說的沒錯,南方相對穩定,就算有戰亂,也隻是在江淮與齊秦相鄰一帶。嗬嗬,我還真是偏向虎山行的呢!
“哦,在下杜清臣,字慎之。”杜清臣,我在心裏暗念的一遍,隻覺得熟悉,卻想不起在哪裏聽過。
“嗬,你的名字甚是熟悉呢!我謝落芳,你稱我落芳便好,我弟弟逸嵐。”萍水相逢,也沒有必要了解太多,畢竟,我明日就要上路了。北地戰亂,不宜久留。
“寒月清輝,顧自生光。不知謝兄將往何地?”他倒是拘謹,我轉頭看他,借著清亮的月光,卻瞧見他凝視圓月的明眸,滿是憂傷。
“長安。”一時間,我們各自憂傷,卻誰也無法撫慰對方的憂傷。他久久沒有說話,我們便一直這樣坐著,我竟是忘了方才奔波的勞累,全然被憂傷覆沒。良久,他從懷裏掏出一張紙給我,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朝廷頒發的招賢榜,我沒往下看,又迴頭看他,他卻已然望月。
“我聽到你念我字畫上的詩了。”他淡然解釋。
“你讓我去嗎?”此時的我,落魄如乞丐,他竟會認為我有才。
“不是,我也去長安。”原來如此。
“我聽聞西秦熙武帝嗜血好戰,視人命如草芥,因之西秦民不聊生,四處凋零。”我不喜歡西秦的皇帝。傳聞他十歲繼位後便殺兄弑母;十三歲掛帥親佂,大敗齊嘉軍於洛陽;十七歲便將四輔政大臣盡皆鳩殺。傳聞他的兩位皇後都被他逼迫自盡,至今他的後宮隻剩一位嬪妃。這般殘忍無道的君王,我怎生得出好感。
“道聽途說,何足信哉!”他繼續說道,“我生於洛陽望族,十二歲前都在齊嘉,齊嘉皇族禍起蕭牆,諸王奪位,至永嘉王攝政,政道始清;十五歲時我去了楚寧,楚寧皇權衰微,士族爭權,門閥世代相襲罔替,士族子弟卻尚清談之風;三年前,我去了蜀地,而後來到了江陵直至今日。遍訪西秦,才發覺此真乃吾主也。熙武帝繼位十五年來,至今已發布了三道求賢令,唯才是舉,不若楚寧隻重門第。為君者,若能做到體任自然、以猛知治、順而率下、知人善察、德謀並舉,文武相濟,自然能成命世之君。”他的一番高見,我不敢苟同。隻知道,似乎傳聞有誤,並且他的楚寧似乎有不少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