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重開科考的詔令一出,天下震驚


    科考肇始於隋,到武則天時期也隻是剛剛成為定製不久,因是時間短,還從未出現過貢生們因為置疑考試結果而鬧事的。(請記住我們的ank十天前唐鬆一手引領出的青衿洪流可謂是開天辟地的第一遭。


    第一次總是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這次的第一遭還鬧出了神都震動,天下震動的效果。


    雖然那天的貢生暴動當天午時就被秋仁傑在宮城門口平息下來,但此事激起的風浪卻遠不會就這麽簡單的平息。看似平靜的水麵下隱藏著無數窺探的目光與躁動的心。


    作為聖神皇帝登基以來的最大規模“群體**件。”參與者又全都的貢生,而且這些貢生還都是天下各道州經過精心選拔的攸佼者,可謂俱都是地方的風流名人。而今卻是這些人聯合起來在神都上演了這麽一出讓人目瞪口呆的大戲。


    所以不僅是那些個要科考的貢生們,這些天來,整個皇城、整個士林,整個神都乃至已經得到消息的地方各道州都在緊盯著宮城,緊盯著這件事情的後續與結局。


    百姓們純是看熱鬧,順便關心一下本地拔解上去的貢生的消息:地方的官員及小吏們則是擔心著朝廷會不會因為這次的事情責怪地方選人不當,如果要責怪處置又該是個什麽章程?


    神都百姓,尤其是當日親眼目睹了青衿洪流的百姓則是更關心那幾個領頭者的結局,尤其是那個悲唿著“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繼而以赤手空拳的血肉之身向禁軍刀刃槍鋒逼去的少年,他會是個什麽結果?


    要知道,當日這些普通百姓們可是因為他那舉動實實在在流了幾行淚水的。對於曾經深深感動過自己的事或者人,人們總是更偏愛也更關注些。


    更別說這少年還是大半年來在整個神都卷起了一片風潮的人物,就不說別的,如今但凡去茶肆、酒肆,甚或是興藝坊的青樓走走逛逛不管是茶肆酒肆裏的歌女還是煙花青樓內的伎家,十個裏至少總有五六個唱的是少年去歲轟動神都,一舉將沈大娘子重新捧迴大花魁寶座的曲子詞。


    不知不覺之間,甚或在唐鬆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情況下他居然就成子名人,而且還是隨著貢生暴動的消息一起流傳,最終必將名播天下的名人。


    是名人就總會有名人效應,這個不僅是後世,古代同樣如此。譬如“天下皆唱謫仙曲”的《將進酒》李白,再譬如“凡有井水飲處,必能歌柳詞”的《雨霖鈴》柳永。


    所謂名人效應就是被人追逐關注,如今的唐鬆就正屬於這神情形。


    至於皇城裏各部寺監的官員小吏們他們看的東西和前麵那些人又自不同。尤其是那些小吏們先關心的就是這迴鬧出這麽大的事情鐵定又有人該要昏大黴了。


    這番有些小陰暗的幸災樂禍過後,便瞅著公事間的空閑三個五個的湊在一起,琢磨此事最終將擴大到什麽程度,又有人能從這次的事件中獲益上位。猜來猜去,評頭論足,不亦樂乎


    唐鬆根本沒意識到,就他那衝關一怒的舉動居然給皇城小吏們了一個大大的“福利。”使得經常是沉悶的各處衙門這幾天都生機活躍了不少。


    吏們一邊緊緊的閉著嘴絕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有上官在場的情況下議論貢生暴亂之事。另一邊則每天都會有意無意的往宮城裏瞟上幾眼,等待裏麵有最新消息傳出。


    他們等待的時間遠比想象中要短的多。


    前些日子看著似半還有些輕微倦政模樣的聖神天子一旦動起來便是九天風雲霹靂而下。幾乎不給人喘息之機的一連三道詔直將整個皇城官員小吏們炸的目眩神迷。


    第一道詔令一下,禮部主司郎中嶽子奇、學士宋之問,乃至貢院所有流內的品秩官都被來俊臣那個戾物一掃而空。外麵的百姓不曉得,皇城裏的人還能不明白來俊臣是個什麽人?還能猜度不出聖神皇帝此舉的意思?


    這可是三十個品秩官哪!能在禮部主司坐穩掌印郎中的位子,嶽子奇在皇城裏好歹也算能提起的人物了。學士宋之問素來得寵,僅僅在去年夏日還曾在隨聖駕龍門之遊中大大的出過一迴風頭。更別說那一被打的幹幹淨淨的貢院了。


    不經大理寺公開審斷,卻交由來俊臣這古往今來都少有的酷吏一舉刑殺三十員朝廷命官。這樣的手段直使小吏們說到這事兒時都自然而然的放低了聲音,每每中夜時偶一想到此事都全身冷。


    第一道詔令剛罷,第二道詔令又出,被流放到山南僻州已有數年,小吏們幾乎都已忘掉這人的廬陵王這遭卻莫名其妙的得了個大彩頭,又是賞錦緞,又是賞錢,賞新羅參,賞女樂。


    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賞賜之下,是小吏,尤其是那些部堂官員們ml的心。他們很自然的由此事想到了武、李繼承人之爭。


    過去這一兩年來眼看著陛下對娘家侄子們恩寵無限,封王的封王,委以重任的委以重任,廬陵王則是越貶越山,皇城官吏們都覺得陛下心意已定,最終是要傳侄不傳子了,不成想又來了這麽一道令人費解,而且還特意強調要遍傳皇城的詔令。


    難倒陛下又變了心意,最終還是要傳子不傳侄?


    似乎就是為印證他們這個想法,緊隨的第三道詔令將李嬌遠貶到了瓊州。大家都知道李嶠很得寵,更知道此人乃是本朝第一寵臣武承嗣的親信。據傳,周王、文昌左相武承嗣有意援引他進入政事堂。


    這樣一位距離相位僅一步之遙的炙手可熱人物卻被遠竄瓊州,這說明了什麽?


    隨後眾人便驚詫的現,文昌左相武承嗣居然沒再來三省料理公務了,隨後便有小道消息傳出,周王殿下已被聖神皇帝禁足於白馬寺中,什麽時候能出來還是未知之數。


    接著又有消息傳出,正在嵩山為陛下賣力修建三陽別宮的武三思也受到訓斥,梁王每天—本的請罪章奏幾乎是流星探馬般往來於嵩山與神都途中。


    至此,即便是皇城裏最笨的人也看明白了,此次聖神皇帝是有意借貢生暴亂之事清理李武繼承人之爭的喧囂,一連串兒褒李而抑武的動作就是想昭告皇城及天下百姓:


    繼承人之爭還遠沒有到出結果的時候,這天下有且隻有一個核心。


    聖神皇帝


    三道詔令一下,這一兩年來天天門庭若市的周王府與梁王府頓時冷清下來。許多個懷著提前燒灶念頭兒的皇城官員們也收攝了火炭一般的心思,老老實實的不再亂串亂走,還是先把聖神皇帝詞候好了再想其它的


    料理了皇城。針對士林與百姓們的重開科考的詔令隨即明天下。


    有了前麵那些霹靂手段打底,皇城官吏們對這遒詔令就好接受多了。前科罷休,重新再考?哎,聖神皇帝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心沒什麽好奇怪的。


    重開科考以蘇味道為主考,直接把禮部主司晾到一邊兒,這也沒什麽!不論官職還是在士林中的聲望,蘇味道都當之無愧。


    唯一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前次那個貢生暴動的領、襄州唐鬆居然被欽定為幫辦考務,赫然成了與蘇味道並列的主考之一。


    過…怎麽可能?陛下究競是怎麽想的?


    若非有前麵那些霹靂雷霆的詔令打底,簡直就有官員小吏要腹誹陛下糊塗了。


    一個貢生暴動的領,一個沒有半點功名的白身士子怎麽能做隻有五品以上官員才能擔任的主考?


    且不論這樣的安排嚴重有違朝廷官製,單說以唐鬆貢生暴動領的身份居然成為主考官,如此安排豈非告訴士林乃至整個天下,貢生們之前的那一場暴動鬧得好,鬧的對?


    如此,禮部體麵何在?朝廷體麵何在?天子的體麵何在?


    皇城內如此,神都之中卻全然是另一番模樣。對於這道內容很快就風傳開的詔令,百姓們口口相傳,很是熱鬧高興。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遒詔令真是再聖明不過了,這一則是因為心裏對唐鬆的親近感。更重要的是唐鬆以被欺淩弱者的身份敢於奮而抗暴,不僅改變了本該是不可撼動的科舉結果,更一連扳倒三十位貪官,最後又一舉入了天子法眼,被賜予如此顯職。


    想想唐鬆與洛陽百姓們一樣的白身人身份,再看他折騰出的結果,這簡直就是最能刺激起百姓們的代入感,最讓他們喜歡的大團圓故事啊。如果這時候天子要是再能來個親口賜婚,許唐鬆一個美貌嫻淑的大家閨小姐,那簡直就是完美了


    洛陽百姓如此,夫抵天下間知道此事的百姓也都如此,一時間,民間讚揚天子聖明之聲處處可聞。


    百姓們津津樂遒。以貢生們為主流的士林卻跟百姓們的看法截然不一。


    最初自然是狂喜,畢競對於絕大多數未曾考上的貢生們而言,他們之前熱血冒險的付出有了迴報,而且他們還多了一次科考的機會,多了一次考中的機會,使本已絕望的他們又有了憧憬的新希望。


    更別說遷延時間的柴米花費還是由朝廷供給,是以最初得到消息的士子跟百姓們一樣,對天子的聖明稱讚不已。


    但狂喜過後,稱許天子聖明過後。眾多要參加科舉的士子們卻紛紛起了擔心。


    他們跟那些普通百姓們不一樣,知道的消息更多,知道蘇味道雖然詩名滿天下,但其卻是個不做事的“模棱手”。


    至於唐鬆嗮他們大多數人自然是相信唐鬆的,但問題是唐鬆實在太年輕了。十嚴六歲,幾乎就是沒做過什麽事的,而今卻要來做這堪稱天下第一難的事情,他怎麽可能做得好?


    前次弊情深重,天子聖明給重考了。但重考的兩個負責人卻一個是模棱手,一個是從沒有做過官的主考官,這…這讓人如何放心?


    畢竟是利益切身相關的夫事,這種擔心很快就如瘟疫一般散播開來,本就沒有平靜下來的士林又開始醞釀起新的躁動。


    僅僅十天之後,唐鬆再次成為神都注目的焦點,也順理成章的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隨著這一道詔令的下達,在嵩山度日如年的梁王武三思十天來第一次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隨即片刻不多耽擱的向神都趕去。


    梁王畢競是梁王,即便最近觸了聖神皇帝的黴頭兒,依然能力極大。就連皇城中人人聞名色變的來俊臣聽說他到了,也要快步迎出去。


    梁王一則是不喜歡眼前這個以殺人為樂,分明站在陽光下卻依舊不停往外冒冷氣的人;再則也實在是沒心情。是以兩人僅僅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便入了常年見不到半點陽光的重獄。


    一下重獄,梁王抽抽鼻子後,含笑的看了親自陪下來的來俊臣一眼。


    來俊臣知機,扯皮不動肉的笑了笑,隨即指明宋之問的關押之所後,一並連下麵幾個看守也都帶走了。


    來俊臣幾人走後,梁王膾上的笑容頓時就沒了,再次厭惡的抽了抽鼻子後向重獄深處走去。


    走不兩步,腳麵上突然一陣兒蠕動,低頭一看,卻是一隻肥大的老鼠剛剛爬過,梁王又驚又惡心,忙重重的跺了跺腳。


    那碩鼠卻沒有如想象般倉惶而逃,跑開幾步後又轉過身子來看他。


    昏暗的光線下,武三思分明看到這隻肥老鼠有著一對泛紅的眼睛。再聯想到隻有吃過人肉的老鼠眼睛才會泛紅的傳言,梁王頓時便覺肚子裏翻江倒海起來。


    抬起腳狠狠踢了一下,那隻老鼠才搖擺著肥胖的身子跑了,梁王扭頭間剛舒了一口氣,卻又看到身前僅僅幾步之隔的柵欄內有一個人幾乎隻剩下上半個身子,下麵兩條腿上的肉似乎都被鐵耙子一樣的東西給耙掉了,最深處甚至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森森白骨。


    偏偏那人還不曾就死,嘴裏如離水的魚般翕張個不停。


    嶽子奇居然成了這個樣子!偶見這一幕,武三思再也壓不住肚子裏的惡心,彎腰就是一陣兒猛吐。


    吐過之後,梁王目不斜視的向重獄最深處走去。


    走著走著,想到那宋之問如今就被枸押在這樣的重獄中,梁王武三思的心情頓時好了很多。


    十多天前,天子使臣到了嵩山見到他後劈麵就問該如何處置宋之問,絲毫不給他一點考慮思索的時間。


    武三思張口就要說殺,卻在話要臨出口的時候又變成了替宋之問求情。


    那天使聽完他的話後什麽都沒說,並堅拒了他設下的飲宴轉身趕迴了洛陽宮城。隨後這事兒就沒了下文兒,就連姑母身邊侍候的人也探不出半絲風聲。


    這十天裏他每天總會想到這事兒,但直到現在他也不清楚當初替宋之問求情的舉動到底是對還是錯,姑母天子又會怎麽看待他的這一舉動,以至於到後來他每一想到此事時心情都會很煩躁。


    越是如此他就越恨宋之問,當初真是瞎了眼,怎麽會看上這麽個蠢貨?


    自前唐開始就有科考,誰都知道科考免不了人情關說,要不哪兒有那麽多行卷的?問題是前麵那些個禮部主司的郎官們負責這事時好歹還知道要把握個分寸。


    一方麵是人情歸人情,考卷總不能做的太差;另一方麵是在錄取的人中總會留下一定的份額給那些個詩名頗著卻出身寒微的士子,這樣一旦放榜總會好看許多。


    偏偏宋之問是個蠢到家的人,愣是把這次的榜單做成了權貴榜,明、明算什麽的還好,進士、明經和明法三科卻幾乎都是權貴子弟,甚至還有一個連《論語嫠都讀不全的尚子弟競然也上了明經榜。要知道這人可是神都權貴圈子裏有名的蠢貨。


    更讓武三思憤怒的是當初嶽子奇分明是反對這樣安排的,偏生宋之問從自己這裏騙了一封信去,並憑借這封信壓服了嶽子奇,最終整出了那樣一份皇榜,並引了一場震動天下的貢生暴動。


    天地良心,他武三思這次是給了宋之問名單,但名單裏的人不過隻有十七個,即便加上後來的金宗慶和黃繼來兩人,也隻有十九個。


    十九個裏他注明是進士科的其實隻有七人,另外十二個則是八明經四明法。若是宋之問老老實實按他的這個安排來即便嶽子奇也有要安排的,那也還能剩下一半的名額給那些個各地赴京的寒微士子。


    有一半貨真價實的知名寒微士子裝點門麵,這樣的榜單即便也會有人不平,但總算說得過去也斷然出不了夫事。


    偏生宋之問利欲熏心,借著這次機會夫肆勾連權貴賣人情,隻把那張權貴子弟名錄越拉越長,最終弄成了一份權貴榜。


    一朝事,弄出這樣不可收拾的動靜,他死也就死了。卻使自己也深陷其中,不得安生。


    原本想借此次科舉之機籠絡的那十七人再不消說了,據宮中傳出的消息聖神皇帝已給蘇模棱下了嚴令凡是在上次榜單中取中之人這次重考一律不得取中且是這嚴令最少要維持三載以上。


    放下這十七人不說,更讓武三思揪心的是因為這次的事情深深的得罪了堂兄武承嗣。


    想必武承嗣是被榜單上的權貴子弟之多嚇壞了,以為他武三思暗自培植勢力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卻不曾想到他是真冤枉啊,那榜單涉及到的許多權貴真是跟他半點關係都沒有。


    武三思幾乎是從小跟這位堂兄一起長大的,深知那不是個好得罪的主兒啊!他這次迴京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前往白馬寺請罪解釋,至於堂兄會不會相信他的解角…


    想到這裏,武三思皺眉長歎了一口氣。


    這還不算在聖神皇帝那裏落下的壞印象。


    因為宋之問在梁王府做算的水磨工夫武三思這迴相信了這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卻因為這個利欲熏心的蠢貨詩人引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貢生暴亂,進而引了朝堂的震動。最終把他給辜連進去並給他留下了無盡的的後患與麻煩。


    武三思那裏是想保宋之問?依他的本心,真恨不得一個窩心腳踢死這蠢貨。


    滿懷心思的腳步聲在重獄中迴響,武三思終於走到了宋之問的管押處。


    不過是月餘時間不見,昔日風流儒雅的宋之問幾乎已經認不出了,襤褸的衣衫,蓬亂的頭,更重要的是他那張極瘦下去的臉上甚至看不到一點人氣兒。


    聽見有腳步聲走近,呆傻了一般的宋之問蜷緊身子哆嗦個不停,由此可知他的恐懼已經到了什麽程度。


    看到他這個樣子,武三思又是解恨又是厭惡。


    自己當初怎麽就看上了這麽個膽小如鼠的蠢貨,這蠢貨分明如此膽小,卻怎麽敢幹出那麽利欲熏心的事情來。


    重獄中的氣味實在不好,宋之問又是這麽個完全跨了的樣子。武三思真連打擊他的心思都沒了。


    不想再多呆,武三思徑直問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日你在天子駕前到底說了些什麽?”


    那天小堂裏的事情自然是有人給他傳話的,但事涉重大,他又已迴到京城。若不親口問問總還是有些不放心。


    聽到梁王的聲音,宋之問這才從緊蜷如球的狀態慢慢探出了頭,又等了好一會兒後,他才完全反應過來,繼而便奮力爬到了柵欄邊。


    武三思不等他說什麽,直接低喝了一聲,“說”


    宋之問抽泣著將那日小堂中的應答又說了一遍,與武三思得到的消息一致。


    這蠢貨畢競還沒有膽子把自己給他名錄的事情說出來,那十九人的弊情他自己一瘠扛了。


    問完這個,武三思又問了一個在他看來同樣重要的事情,“此次領著貢生們鬧事的那個襄州唐鬆,你知道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葉子並收藏隱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