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康元七十一年、七月十五、戌時、蘇州城北】
徐恪與欽差李秋同行往南,轉眼就過去了半月辰光……
他此次南行,身邊帶了兩位百戶,正是青鏡司的舒恨天與魏嘉誠。
舒恨天是自告奮勇要與徐恪同行,江南草長鶯飛之地,舒恨天本就心向往之,加之胡依依不放心,力主這位“書仙大人”隨行,舒恨天也就喜滋滋地與徐恪一道前往。
而魏嘉誠則是徐恪特意點將,讓他跟隨自己南下,隻因徐恪心知此次遠赴江南,非但一路上多有危險,就算到了杭州,還要麵對如分水堂之流的江湖匪類,是以他便命魏嘉誠從青鏡司內精挑細選了一百名衛卒,隨同自己一道南下。這一百名衛卒站在一處,也是一大隊精悍人馬,徐恪不擅帶隊,舒恨天本就疏懶,自是需要象魏嘉誠這樣的帶隊之人。
另外,那位新調往青鏡司擔任校尉一職的丁春秋,也被徐恪帶在了身邊。
這邊徐恪引了一百名精健衛卒隨自己同行,而那邊的欽差李秋,隨從卻隻有數十,領隊之人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竟是北安平司的一位百戶,名叫管塘。
徐恪初見管塘之時也是微微一愣,當時他就問道,管鐵頭,怎地是你護送欽差?
依照常理,負責欽差儀仗的隨從護衛,當自禁軍選派而來,這領隊之人也當是禁軍中的將領,不想,此次護送欽差李秋的,竟全是青衣衛的人。
管塘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憨憨笑道,是沈都督特意點將,指名要他帶著四十名北司衛卒護送欽差。
徐恪未曾想到,對於魏王門下的李秋,這沈環竟會如此上心,還特意挑選了一個管塘領隊護送。
而令徐恪更沒想到的是,與他同行的欽差李秋,一路之上極其貪玩,每到一處州府,但凡其中有名勝之地,即叫停留,總要在風景名勝之處大肆賞玩一番,這才接著趕路。
並且,李秋還有一個習慣,平常趕路時,總是呆在馬車中不肯露頭,到了風景勝地下車遊玩時,頭上卻總要戴一個鬥笠,臉上還要蒙一塊頭巾,隻露出兩個眼珠,看上去極為怪異,隻是李秋自己卻絲毫不以為怪,用這位欽差大人的話講,這叫“防暑防曬”,如今的日頭這麽毒,萬一將臉麵曬黑了,將皮膚曬壞了,如何了得?!
遇上這樣一位愛玩又怕曬的欽差,所有人也隻能是無可奈何,誰讓這裏就屬這李秋官最大呢?眾人也隻得跟著欽差一路上走走停停,反正,欽差不急,他們又何必著急?
好在,自長安城一路往南,途徑京兆府、宛平府、許昌府、宿州府、淮陰府……路上頗多景色清麗之地,這些人平素總在京城,此番跟著欽差一路賞景,走走玩玩,自也玩得不亦說乎……
徐恪見這李秋身形雖不高,然看上去儀容瀟灑,也有一番玉樹臨風之態,心下頗有好感,隻是見他終日以頭巾覆麵,隻能看到兩個眼珠,不免也覺得怪異。
隻聽說那些閨閣女子,夏日裏擔心中了暑氣,是以一旦走到外頭就要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曬到一丁點驕陽,哪裏見過堂堂一個須眉,竟也如此害怕陽光?!
要不是他聽過李秋說話的聲音,確是珠圓玉潤的男子聲音,徐恪差點就以為,與他一路同行的這位欽差大人,定是女扮男裝之身。
……
……
到了七月十五這一日,欽差儀仗一行便已到了蘇州城北。
這一日也是乾國上下用以祭祀祖先、緬懷逝者的日子,百姓稱之為“中元節”。
故老相傳,到了中元節的夜晚,陰司鬼判會打開陰陽兩界之門,並命鬼差押送大批死者陰魂來到人間,而那些被送往陽間的鬼魂往往也會來到其出生長大之地,故地重遊一番,見一見自己尚且活在人間的親人,待心願了卻後,於次日天明之前,複又跟著鬼差返迴幽冥地府。
無疑,中元節之夜,對於生人而言,是一個緬懷逝者的夜晚,而對於死者的鬼魂而言,又是一個重迴人間故地,與親人“團圓”的夜晚。
原本,欽差一行於七月十五酉時,已趕到了位於蘇州城北四十裏外的周口鎮,管塘請示了徐恪之後,便打算當晚夜宿於周口,待次日天明之後,再趕往蘇州。
不料,李秋聽後卻命眾人稍作歇息後即行趕路,今晚他要夜宿於蘇州城內。
徐恪隻略略一想,便知這位欽差定是玩興大起,聽聞蘇州城就在眼前,搶著就要進城,今晚還可夜遊一番姑蘇古城,於是點了點頭,便笑著應允。
管塘與魏嘉誠兩位百戶,見欽差與千戶大人皆命不可停留,自不敢有二話,於是號令眾護衛,尋了鎮上最大的一家酒樓,吃過晚飯,喂飽馬匹,隻略事休息後,即刻離了周口鎮,依舊往南奔馳……
一行人趕了四十裏路,將到蘇州城北大門時,已是戌時四刻,眼看著天色漸黑,四周已無半點日光。
幸喜十五月圓之夜,月色明朗,蘇州城北的官道又極為寬闊,是以車隊一路行來,倒也暢行無阻……
欽差車隊路過一片黑鬆林之時,忽然就見前方飄來一片幽暗的燈火之光,其狀星星點點,隨風搖曳於空裏,就如飄忽來去的“鬼火”一般。
緊接著,鬆林內外又傳來“啊嗚……”“嗚嗚……”的哭泣之聲,聲音陰沉淒慘,猶如“鬼哭”。
走在前列的衛卒不由止步,有幾個膽小的衛卒已經嚇得兩腿哆嗦了起來:
“有……有鬼!”
“今晚是中元節,群鬼出動呀!”
“這些都是死者的亡靈,咱們都不要動,切不可招惹他們啊!”
……
魏嘉誠忙騎馬奔到了隊列之前,大聲唿喝道:
“都不要慌!”
“不要講話,隻管往前!”
眾衛卒在魏百戶的節製之下,不敢再發出任何聲響,隻得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隻是,這一處黑鬆林邊的道路突然變得狹窄,衛卒們隻得成兩列並行往前,車隊行進的速度就緩了下來。
隨著“鬼火”越來越近,鬆林內外的哭泣聲也越來越急,哭聲時高時低,時密時疏,猶如海裏的波濤一般湧動起伏,仿佛隨時就要將這一行人盡皆吞沒,又如地底的厲鬼一般淒聲嚎叫,好似即刻就要將這一行人全都拖拽入地底的幽冥世界……
隨行的眾衛卒一個個都聽得頭皮發麻,心想今夜是中元節,陰門大開群鬼出動,咱們什麽時候趕夜路不好,偏生要在這中元節晚上趕夜路,這不,荒山野外遇上群鬼尋人啦!
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風裏好似夾雜著群鬼嗚咽之聲,衛卒們隻覺陰風撲麵,渾身無不汗毛豎立。
前麵的衛卒們左手持著旗仗,右手緊緊握著腰間直刀,可兩隻手均已在不聽話地發抖,他們紛紛眼望著魏嘉誠,期盼著百戶大人能下一聲令:“就地停下!”可魏嘉誠卻縱馬往前,一路高唿:
“速速前進,不可停留,快!”
後頭的管塘身負保衛欽差之責,見狀忙騎馬奔到欽差馬車之旁,稟道:“李大人,前頭有些不尋常,又是‘鬼火’又是‘鬼哭’的,咱們該怎麽辦?”
馬車內坐著的李秋吩咐道:
“你到後麵去壓陣,叫舒恨天在馬車旁守著,讓徐千戶到前方鬆林裏去看看,到底是什麽人在搞鬼?”
“是!”管塘忙應了一聲,一轉身,朝徐恪拱手道:
“徐大人……”可他麵對的畢竟是千戶大人,這下麵的話,管塘還是說不出口。
其實,徐恪與舒恨天原本就騎著馬隨行在李秋的馬車之側,剛剛李秋的一番指令,兩人自然已聽得一清二楚。
徐恪點了點頭,“你去吧!”
“是!”
管塘勒轉了馬頭,自往隊伍末端行去。
徐恪朝舒恨天言道:“書仙老哥,那你就在馬車旁守著,千萬保護好欽差大人,我去前頭看看!”
“好!”
徐恪雙腿一夾馬肚,喝了一聲,胯下青驄馬騰飛而起,越過眾人,直往那鬼火森森處縱馬行去。
未等徐恪騎馬趕到,迎麵忽聞一陣“嗖嗖”破空之音,從鬼火處射來了一排利箭,被徐恪舉劍一一蕩開。
見有冷箭襲來,徐恪身後的魏嘉誠立時大聲喝令道:
“刀盾手舉盾護住欽差馬車!”
“是!”
負責刀盾手的掌旗大聲應了一聲,急忙帶著二十名手下趕到欽差李秋的馬車旁,各自舉起厚厚的盾牌,將馬車團團圍住,不使一隻冷箭射入。
“隊伍散開,各掌旗自帶本部人馬,往鬆林內搜索而前,若遇匪徒,立殺無赦!”
“是!”
“前隊二十人,跟著我往前衝!”
“是!”
此番護衛欽差的衛卒都是訓練有素的健卒,當下,無論是北安平司還是青鏡司的人,都聽魏嘉誠號令,除了分出一隊人馬專門把守在欽差馬車周圍外,其餘衛卒都在各自掌旗與大佐領帶領下,分列散開,各自往兩旁的鬆林內搜索前進,提防樹林中暗藏著弓箭手或其他歹徒。
魏嘉誠則領著二十名衛卒縱馬而前,緊緊跟著徐恪。他一邊縱馬急奔,一邊不忘高聲唿喊:
“徐大人,小心箭簇上有毒!”
而此時立身於最前麵的徐恪,乍見前方有暗箭射來,索性縱身而起,身子猶如一隻孤鶴高飛,離了馬背就往“鬼火”處猛然撲去。
徐恪人在空中,手中昆吾劍已然出鞘,長劍斜揮往前,口裏大喝了一聲“破金勢!”一股淩厲無儔的劍氣透過劍尖打向前方的四處“鬼火”。
劍光一閃,人頭落地。
四顆噴血的人頭“咕嘟嘟”滾落於地,頭上兀自還帶著一張麵具。
那麵具通體雪白,麵目慘淡猙獰,深夜中看來,猶似一個厲鬼。
徐恪腳下不停,見左側前方仍閃爍著四處鬼火,他身子再度躍起,又是一招“破金勢!”罡風四起,劍氣無聲而至!
劍光又是一閃,人頭再次落地……
那離開了人頭的八具屍身,紛紛朝前撲倒,有兩具屍身由於極度的驚嚇,竟至於失去了自己的一顆六陽魁首之後,身子仍未撲倒,而屍身的左手兀自舉著一根瘦竹竿,竹竿末端好似頂著一個藥包,藥包燃燒之時,卻發出深綠詭異的幽光,於暗夜中看來,就跟陣陣“鬼火”相似。
原來,所謂的“厲鬼”就是戴著慘白麵具的人,所謂的“鬼火”就是一根瘦竹竿燃燒所發出的火焰。
自始至終,這一片鬆林內根本就沒有半個鬼,全是人在扮鬼。
隻不過,剛剛還在扮“鬼”的人,此刻卻已然真的成了徐恪劍下之鬼……
“大人小心!”
身後的魏嘉誠再次大喊道。
這時,原本零散於車隊四周的“鬼火”,忽然盡皆朝徐恪立身之處聚攏而來。
“嗖!嗖嗖!……”
幾十隻利箭,分從四麵八方朝徐恪周身射來。
正如魏嘉誠所言,每一隻利箭的箭簇上都淬有劇毒,欽差護衛的隊列中,已有好幾位衛卒不慎中箭,立時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瞬間斃命。
徐恪聽聲辨位,眼見暗箭從四麵八方射來,心知已無處可躲,危急中脫下身上長衫,運氣於臂,使了一個大迴旋,勁風鼓蕩之下,幾十隻利箭紛紛被打落於地。
箭枝甫一打落,徐恪立時縱身往前,尋著前方“鬼火”閃爍之處,一招“蕩火勢”瞬間刺到,劍氣如火燎原一般,四麵開花,霎時間,又有八處“鬼火”應聲而滅。
八顆噴著鮮血的人頭,盡皆滾落於地。
中元之夜,這一處荒山野外,便又多了八個野鬼。
這些人恐怕做夢都未曾想到,自己從裝鬼到成鬼,隻是刹那之間……
徐恪與欽差李秋同行往南,轉眼就過去了半月辰光……
他此次南行,身邊帶了兩位百戶,正是青鏡司的舒恨天與魏嘉誠。
舒恨天是自告奮勇要與徐恪同行,江南草長鶯飛之地,舒恨天本就心向往之,加之胡依依不放心,力主這位“書仙大人”隨行,舒恨天也就喜滋滋地與徐恪一道前往。
而魏嘉誠則是徐恪特意點將,讓他跟隨自己南下,隻因徐恪心知此次遠赴江南,非但一路上多有危險,就算到了杭州,還要麵對如分水堂之流的江湖匪類,是以他便命魏嘉誠從青鏡司內精挑細選了一百名衛卒,隨同自己一道南下。這一百名衛卒站在一處,也是一大隊精悍人馬,徐恪不擅帶隊,舒恨天本就疏懶,自是需要象魏嘉誠這樣的帶隊之人。
另外,那位新調往青鏡司擔任校尉一職的丁春秋,也被徐恪帶在了身邊。
這邊徐恪引了一百名精健衛卒隨自己同行,而那邊的欽差李秋,隨從卻隻有數十,領隊之人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竟是北安平司的一位百戶,名叫管塘。
徐恪初見管塘之時也是微微一愣,當時他就問道,管鐵頭,怎地是你護送欽差?
依照常理,負責欽差儀仗的隨從護衛,當自禁軍選派而來,這領隊之人也當是禁軍中的將領,不想,此次護送欽差李秋的,竟全是青衣衛的人。
管塘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憨憨笑道,是沈都督特意點將,指名要他帶著四十名北司衛卒護送欽差。
徐恪未曾想到,對於魏王門下的李秋,這沈環竟會如此上心,還特意挑選了一個管塘領隊護送。
而令徐恪更沒想到的是,與他同行的欽差李秋,一路之上極其貪玩,每到一處州府,但凡其中有名勝之地,即叫停留,總要在風景名勝之處大肆賞玩一番,這才接著趕路。
並且,李秋還有一個習慣,平常趕路時,總是呆在馬車中不肯露頭,到了風景勝地下車遊玩時,頭上卻總要戴一個鬥笠,臉上還要蒙一塊頭巾,隻露出兩個眼珠,看上去極為怪異,隻是李秋自己卻絲毫不以為怪,用這位欽差大人的話講,這叫“防暑防曬”,如今的日頭這麽毒,萬一將臉麵曬黑了,將皮膚曬壞了,如何了得?!
遇上這樣一位愛玩又怕曬的欽差,所有人也隻能是無可奈何,誰讓這裏就屬這李秋官最大呢?眾人也隻得跟著欽差一路上走走停停,反正,欽差不急,他們又何必著急?
好在,自長安城一路往南,途徑京兆府、宛平府、許昌府、宿州府、淮陰府……路上頗多景色清麗之地,這些人平素總在京城,此番跟著欽差一路賞景,走走玩玩,自也玩得不亦說乎……
徐恪見這李秋身形雖不高,然看上去儀容瀟灑,也有一番玉樹臨風之態,心下頗有好感,隻是見他終日以頭巾覆麵,隻能看到兩個眼珠,不免也覺得怪異。
隻聽說那些閨閣女子,夏日裏擔心中了暑氣,是以一旦走到外頭就要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曬到一丁點驕陽,哪裏見過堂堂一個須眉,竟也如此害怕陽光?!
要不是他聽過李秋說話的聲音,確是珠圓玉潤的男子聲音,徐恪差點就以為,與他一路同行的這位欽差大人,定是女扮男裝之身。
……
……
到了七月十五這一日,欽差儀仗一行便已到了蘇州城北。
這一日也是乾國上下用以祭祀祖先、緬懷逝者的日子,百姓稱之為“中元節”。
故老相傳,到了中元節的夜晚,陰司鬼判會打開陰陽兩界之門,並命鬼差押送大批死者陰魂來到人間,而那些被送往陽間的鬼魂往往也會來到其出生長大之地,故地重遊一番,見一見自己尚且活在人間的親人,待心願了卻後,於次日天明之前,複又跟著鬼差返迴幽冥地府。
無疑,中元節之夜,對於生人而言,是一個緬懷逝者的夜晚,而對於死者的鬼魂而言,又是一個重迴人間故地,與親人“團圓”的夜晚。
原本,欽差一行於七月十五酉時,已趕到了位於蘇州城北四十裏外的周口鎮,管塘請示了徐恪之後,便打算當晚夜宿於周口,待次日天明之後,再趕往蘇州。
不料,李秋聽後卻命眾人稍作歇息後即行趕路,今晚他要夜宿於蘇州城內。
徐恪隻略略一想,便知這位欽差定是玩興大起,聽聞蘇州城就在眼前,搶著就要進城,今晚還可夜遊一番姑蘇古城,於是點了點頭,便笑著應允。
管塘與魏嘉誠兩位百戶,見欽差與千戶大人皆命不可停留,自不敢有二話,於是號令眾護衛,尋了鎮上最大的一家酒樓,吃過晚飯,喂飽馬匹,隻略事休息後,即刻離了周口鎮,依舊往南奔馳……
一行人趕了四十裏路,將到蘇州城北大門時,已是戌時四刻,眼看著天色漸黑,四周已無半點日光。
幸喜十五月圓之夜,月色明朗,蘇州城北的官道又極為寬闊,是以車隊一路行來,倒也暢行無阻……
欽差車隊路過一片黑鬆林之時,忽然就見前方飄來一片幽暗的燈火之光,其狀星星點點,隨風搖曳於空裏,就如飄忽來去的“鬼火”一般。
緊接著,鬆林內外又傳來“啊嗚……”“嗚嗚……”的哭泣之聲,聲音陰沉淒慘,猶如“鬼哭”。
走在前列的衛卒不由止步,有幾個膽小的衛卒已經嚇得兩腿哆嗦了起來:
“有……有鬼!”
“今晚是中元節,群鬼出動呀!”
“這些都是死者的亡靈,咱們都不要動,切不可招惹他們啊!”
……
魏嘉誠忙騎馬奔到了隊列之前,大聲唿喝道:
“都不要慌!”
“不要講話,隻管往前!”
眾衛卒在魏百戶的節製之下,不敢再發出任何聲響,隻得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隻是,這一處黑鬆林邊的道路突然變得狹窄,衛卒們隻得成兩列並行往前,車隊行進的速度就緩了下來。
隨著“鬼火”越來越近,鬆林內外的哭泣聲也越來越急,哭聲時高時低,時密時疏,猶如海裏的波濤一般湧動起伏,仿佛隨時就要將這一行人盡皆吞沒,又如地底的厲鬼一般淒聲嚎叫,好似即刻就要將這一行人全都拖拽入地底的幽冥世界……
隨行的眾衛卒一個個都聽得頭皮發麻,心想今夜是中元節,陰門大開群鬼出動,咱們什麽時候趕夜路不好,偏生要在這中元節晚上趕夜路,這不,荒山野外遇上群鬼尋人啦!
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風裏好似夾雜著群鬼嗚咽之聲,衛卒們隻覺陰風撲麵,渾身無不汗毛豎立。
前麵的衛卒們左手持著旗仗,右手緊緊握著腰間直刀,可兩隻手均已在不聽話地發抖,他們紛紛眼望著魏嘉誠,期盼著百戶大人能下一聲令:“就地停下!”可魏嘉誠卻縱馬往前,一路高唿:
“速速前進,不可停留,快!”
後頭的管塘身負保衛欽差之責,見狀忙騎馬奔到欽差馬車之旁,稟道:“李大人,前頭有些不尋常,又是‘鬼火’又是‘鬼哭’的,咱們該怎麽辦?”
馬車內坐著的李秋吩咐道:
“你到後麵去壓陣,叫舒恨天在馬車旁守著,讓徐千戶到前方鬆林裏去看看,到底是什麽人在搞鬼?”
“是!”管塘忙應了一聲,一轉身,朝徐恪拱手道:
“徐大人……”可他麵對的畢竟是千戶大人,這下麵的話,管塘還是說不出口。
其實,徐恪與舒恨天原本就騎著馬隨行在李秋的馬車之側,剛剛李秋的一番指令,兩人自然已聽得一清二楚。
徐恪點了點頭,“你去吧!”
“是!”
管塘勒轉了馬頭,自往隊伍末端行去。
徐恪朝舒恨天言道:“書仙老哥,那你就在馬車旁守著,千萬保護好欽差大人,我去前頭看看!”
“好!”
徐恪雙腿一夾馬肚,喝了一聲,胯下青驄馬騰飛而起,越過眾人,直往那鬼火森森處縱馬行去。
未等徐恪騎馬趕到,迎麵忽聞一陣“嗖嗖”破空之音,從鬼火處射來了一排利箭,被徐恪舉劍一一蕩開。
見有冷箭襲來,徐恪身後的魏嘉誠立時大聲喝令道:
“刀盾手舉盾護住欽差馬車!”
“是!”
負責刀盾手的掌旗大聲應了一聲,急忙帶著二十名手下趕到欽差李秋的馬車旁,各自舉起厚厚的盾牌,將馬車團團圍住,不使一隻冷箭射入。
“隊伍散開,各掌旗自帶本部人馬,往鬆林內搜索而前,若遇匪徒,立殺無赦!”
“是!”
“前隊二十人,跟著我往前衝!”
“是!”
此番護衛欽差的衛卒都是訓練有素的健卒,當下,無論是北安平司還是青鏡司的人,都聽魏嘉誠號令,除了分出一隊人馬專門把守在欽差馬車周圍外,其餘衛卒都在各自掌旗與大佐領帶領下,分列散開,各自往兩旁的鬆林內搜索前進,提防樹林中暗藏著弓箭手或其他歹徒。
魏嘉誠則領著二十名衛卒縱馬而前,緊緊跟著徐恪。他一邊縱馬急奔,一邊不忘高聲唿喊:
“徐大人,小心箭簇上有毒!”
而此時立身於最前麵的徐恪,乍見前方有暗箭射來,索性縱身而起,身子猶如一隻孤鶴高飛,離了馬背就往“鬼火”處猛然撲去。
徐恪人在空中,手中昆吾劍已然出鞘,長劍斜揮往前,口裏大喝了一聲“破金勢!”一股淩厲無儔的劍氣透過劍尖打向前方的四處“鬼火”。
劍光一閃,人頭落地。
四顆噴血的人頭“咕嘟嘟”滾落於地,頭上兀自還帶著一張麵具。
那麵具通體雪白,麵目慘淡猙獰,深夜中看來,猶似一個厲鬼。
徐恪腳下不停,見左側前方仍閃爍著四處鬼火,他身子再度躍起,又是一招“破金勢!”罡風四起,劍氣無聲而至!
劍光又是一閃,人頭再次落地……
那離開了人頭的八具屍身,紛紛朝前撲倒,有兩具屍身由於極度的驚嚇,竟至於失去了自己的一顆六陽魁首之後,身子仍未撲倒,而屍身的左手兀自舉著一根瘦竹竿,竹竿末端好似頂著一個藥包,藥包燃燒之時,卻發出深綠詭異的幽光,於暗夜中看來,就跟陣陣“鬼火”相似。
原來,所謂的“厲鬼”就是戴著慘白麵具的人,所謂的“鬼火”就是一根瘦竹竿燃燒所發出的火焰。
自始至終,這一片鬆林內根本就沒有半個鬼,全是人在扮鬼。
隻不過,剛剛還在扮“鬼”的人,此刻卻已然真的成了徐恪劍下之鬼……
“大人小心!”
身後的魏嘉誠再次大喊道。
這時,原本零散於車隊四周的“鬼火”,忽然盡皆朝徐恪立身之處聚攏而來。
“嗖!嗖嗖!……”
幾十隻利箭,分從四麵八方朝徐恪周身射來。
正如魏嘉誠所言,每一隻利箭的箭簇上都淬有劇毒,欽差護衛的隊列中,已有好幾位衛卒不慎中箭,立時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瞬間斃命。
徐恪聽聲辨位,眼見暗箭從四麵八方射來,心知已無處可躲,危急中脫下身上長衫,運氣於臂,使了一個大迴旋,勁風鼓蕩之下,幾十隻利箭紛紛被打落於地。
箭枝甫一打落,徐恪立時縱身往前,尋著前方“鬼火”閃爍之處,一招“蕩火勢”瞬間刺到,劍氣如火燎原一般,四麵開花,霎時間,又有八處“鬼火”應聲而滅。
八顆噴著鮮血的人頭,盡皆滾落於地。
中元之夜,這一處荒山野外,便又多了八個野鬼。
這些人恐怕做夢都未曾想到,自己從裝鬼到成鬼,隻是刹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