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怎麽想都透著古怪
“嗯。”李旭簡單的應了一聲之後就沉默下來。
兩人從小樹林出來,沿著田間小路,朝場部的方向走去。
正走著的時候,林茵突然開口了:“咱們換條路吧,我不想從那邊走。”
李旭好奇的看向她,不明所以:“換一條路就要繞很遠。”
林茵如實說了:“我來的時候走的那條路,在那條路上碰見了宋盈,她對我很敵視……”
李旭了然,應了下來:“那好,那咱換一條路。”
說起來宋盈,李旭突然想起來什麽,問林茵:“楊秀娥是不是你的母親?”
林茵點頭:“是啊。”
然後有些好奇:“你是怎麽知道楊秀娥的?”
李旭:“有次我看到宋盈和楊秀娥一處說話,當時好奇,就找人打聽了一下。”
林茵的腳步不覺停住:“你說什麽?楊秀娥來農場找宋盈說過話?”
這事怎麽想都透著古怪。
楊秀娥和農場場部的一個小領導有私,按道理,楊秀娥為了躲避旁人的目光應該很少來農場,或者很低調的過來,來了之後要找的也應該是那個小領導,如何會找了宋盈,並且還和宋盈說話聊天?
是巧合?還是宋盈又在搗什麽鬼?
林茵略略迴想了一下往事,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宋盈當初就是攛掇了楊秀娥一起來算計她林茵,算計不成砸了自己的腳,這才被下放農場勞動改造的。
說楊秀娥來了農場和旁的人說話聊天,林茵都不會太在意,可是說楊秀娥和宋盈聊天,林茵不知覺的就開始提高警惕……
如此,林茵一邊想著事情一邊和李旭一起走了一段。
眼看著前麵不遠處就能看到場部裏的房子,林茵才想起來今天來找李旭想要問的都問清楚了,似乎沒有多大的必要跟他一起迴場部。
李旭迴場部是為了等著吃午飯,可場部裏的午飯又沒有她的分,於是她向李旭道辭說:“我先走了,你在農場好好表現,等我的消息。”
李旭微微有些不舍:“這就要走?還沒去場部喝口水呢。”
林茵擺手:“不用了,我也得趕迴去吃午飯了。”
從紅星農場離開之後,迴林家村的一路上,林茵都在考慮事情,一會兒考慮著到底在縣裏給李旭安排個什麽樣的工作才比較妥當,一會兒又想著,楊秀娥連自己這個親閨女都不搭理,如何會跑到農場裏找宋盈說話?
楊秀娥和農場裏的那個小幹部有私,宋盈到底在其中充當著什麽樣的角色?
一路琢磨著這些,一路迴來林家村。
林家村的知青點裏,午飯已經快要做好,廚房裏已經有青菜燜米飯的香氣飄出來。
因為今秋稻子豐收,村裏家家戶戶都分到了新稻,所以村裏人的夥食改善不少,不再頓頓吃粗糧,偶爾的也能吃上一頓大米飯了。
林茵迴來知青點的院子之後洗了手,正準備進廚房幫著做飯時,張小翠來了。
林二嬸張小翠手裏提著個菜簍,簍裏裝著大半簍的青菜,很明顯的是來給林茵和兩個知青女娃娃送菜的。
“二嬸,你這是做什麽,我們自己也種的有菜。”林茵知道自己二叔家最近蓋房子,因為要管幾個幫工的飯,所以蔬菜需要很大,不太好意思收張小翠送來的菜。
可是張小翠卻是殷勤的很,非要讓林茵將菜拿進屋才罷休。
林茵無奈,隻得將菜拿進廚房,將菜簍子騰出來還給張小翠,然後請了張小翠屋裏坐。
張小翠進了屋,在大通鋪上一坐,這便開口道:“茵子啊,我們家的房子快蓋好了,你得空了過去坐坐。我還給你支了張床,要是明年再有知青下鄉,這知青點裏住不下了,你就到二嬸家住去。”
林茵這段時間一直忙著這事那事,也沒怎麽去二嬸家幫忙,沒想到二嬸家的房子建的這麽快,居然這就快建好了!
想來土坯房應該比青磚房要好建吧?
這時隻聽二嬸又說了:“當初我家建房子,缺菜,老隊長默許了我家比別家多墾了一塊菜地,眼下房子快建好了,菜還沒吃完,我就給你送了些來。”
林茵了然:“這樣啊。”
林二嬸:“一點菜不算什麽,當初若不是你幫著籌糧,我們今年冬天怕是還要挨凍。”
林茵“噓”了一聲,朝著廚房的方向看了一眼,低聲說:“二嬸,籌糧的事以後就別提了。”
林二嬸忙住了嘴,是啊,這年頭糧食金貴,茵子肯定是冒了不少險才籌到糧食,事情張揚出去,怕是茵子要攤上麻煩。
保險起見,林茵又開口問了張小翠:“二嬸,那幾個幫工當初有沒有問糧食的來處?”
張小翠答:“咋沒問,不過你二叔對他們說糧食都是借來的,再後來村裏稻子豐收,村裏每家都分到新稻,他們就沒怎麽留意糧食的事了。”
林茵點了點頭:“哦。”原來是是新稻給解了圍。
不管怎樣,二叔家有了牢靠的房子住,這就夠了。
廚房裏麵的飯做好了,向玉來叫林茵吃飯,林茵留了張小翠:“二嬸,一起吃一點吧。”
張小翠起身告辭:“不了,你二叔還有小梅他們家裏等著呢。”
送走了張小翠,林茵去廚房盛了碗青菜燜米飯,一邊吃著飯,一邊在心裏合計著。
真要是明年知青下來的多,這個知青點不夠住,那自己怕是得早點打算去城裏的事了。
之前她勸李旭進城去工作,別在農村蹉跎光陰浪費青春,這話放在她自己的身上又何嚐不是,城市化是大趨勢,幾十年後的農村還剩幾個人?即便是現在,城裏人吃著供應糧也過得比農村人舒坦,不是麽。
第二天,林茵去二叔家裏串了個門。
二叔家的房子蓋得還挺寬敞,一排四間房子,一家四口居住是綽綽有餘了!
一間簡單的堂屋待客用,兩間臥房,二叔兩口子住一間,大紅小梅兩孩子住一間,另外還有一間庫房,存放農具和雜物。
“嗯。”李旭簡單的應了一聲之後就沉默下來。
兩人從小樹林出來,沿著田間小路,朝場部的方向走去。
正走著的時候,林茵突然開口了:“咱們換條路吧,我不想從那邊走。”
李旭好奇的看向她,不明所以:“換一條路就要繞很遠。”
林茵如實說了:“我來的時候走的那條路,在那條路上碰見了宋盈,她對我很敵視……”
李旭了然,應了下來:“那好,那咱換一條路。”
說起來宋盈,李旭突然想起來什麽,問林茵:“楊秀娥是不是你的母親?”
林茵點頭:“是啊。”
然後有些好奇:“你是怎麽知道楊秀娥的?”
李旭:“有次我看到宋盈和楊秀娥一處說話,當時好奇,就找人打聽了一下。”
林茵的腳步不覺停住:“你說什麽?楊秀娥來農場找宋盈說過話?”
這事怎麽想都透著古怪。
楊秀娥和農場場部的一個小領導有私,按道理,楊秀娥為了躲避旁人的目光應該很少來農場,或者很低調的過來,來了之後要找的也應該是那個小領導,如何會找了宋盈,並且還和宋盈說話聊天?
是巧合?還是宋盈又在搗什麽鬼?
林茵略略迴想了一下往事,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宋盈當初就是攛掇了楊秀娥一起來算計她林茵,算計不成砸了自己的腳,這才被下放農場勞動改造的。
說楊秀娥來了農場和旁的人說話聊天,林茵都不會太在意,可是說楊秀娥和宋盈聊天,林茵不知覺的就開始提高警惕……
如此,林茵一邊想著事情一邊和李旭一起走了一段。
眼看著前麵不遠處就能看到場部裏的房子,林茵才想起來今天來找李旭想要問的都問清楚了,似乎沒有多大的必要跟他一起迴場部。
李旭迴場部是為了等著吃午飯,可場部裏的午飯又沒有她的分,於是她向李旭道辭說:“我先走了,你在農場好好表現,等我的消息。”
李旭微微有些不舍:“這就要走?還沒去場部喝口水呢。”
林茵擺手:“不用了,我也得趕迴去吃午飯了。”
從紅星農場離開之後,迴林家村的一路上,林茵都在考慮事情,一會兒考慮著到底在縣裏給李旭安排個什麽樣的工作才比較妥當,一會兒又想著,楊秀娥連自己這個親閨女都不搭理,如何會跑到農場裏找宋盈說話?
楊秀娥和農場裏的那個小幹部有私,宋盈到底在其中充當著什麽樣的角色?
一路琢磨著這些,一路迴來林家村。
林家村的知青點裏,午飯已經快要做好,廚房裏已經有青菜燜米飯的香氣飄出來。
因為今秋稻子豐收,村裏家家戶戶都分到了新稻,所以村裏人的夥食改善不少,不再頓頓吃粗糧,偶爾的也能吃上一頓大米飯了。
林茵迴來知青點的院子之後洗了手,正準備進廚房幫著做飯時,張小翠來了。
林二嬸張小翠手裏提著個菜簍,簍裏裝著大半簍的青菜,很明顯的是來給林茵和兩個知青女娃娃送菜的。
“二嬸,你這是做什麽,我們自己也種的有菜。”林茵知道自己二叔家最近蓋房子,因為要管幾個幫工的飯,所以蔬菜需要很大,不太好意思收張小翠送來的菜。
可是張小翠卻是殷勤的很,非要讓林茵將菜拿進屋才罷休。
林茵無奈,隻得將菜拿進廚房,將菜簍子騰出來還給張小翠,然後請了張小翠屋裏坐。
張小翠進了屋,在大通鋪上一坐,這便開口道:“茵子啊,我們家的房子快蓋好了,你得空了過去坐坐。我還給你支了張床,要是明年再有知青下鄉,這知青點裏住不下了,你就到二嬸家住去。”
林茵這段時間一直忙著這事那事,也沒怎麽去二嬸家幫忙,沒想到二嬸家的房子建的這麽快,居然這就快建好了!
想來土坯房應該比青磚房要好建吧?
這時隻聽二嬸又說了:“當初我家建房子,缺菜,老隊長默許了我家比別家多墾了一塊菜地,眼下房子快建好了,菜還沒吃完,我就給你送了些來。”
林茵了然:“這樣啊。”
林二嬸:“一點菜不算什麽,當初若不是你幫著籌糧,我們今年冬天怕是還要挨凍。”
林茵“噓”了一聲,朝著廚房的方向看了一眼,低聲說:“二嬸,籌糧的事以後就別提了。”
林二嬸忙住了嘴,是啊,這年頭糧食金貴,茵子肯定是冒了不少險才籌到糧食,事情張揚出去,怕是茵子要攤上麻煩。
保險起見,林茵又開口問了張小翠:“二嬸,那幾個幫工當初有沒有問糧食的來處?”
張小翠答:“咋沒問,不過你二叔對他們說糧食都是借來的,再後來村裏稻子豐收,村裏每家都分到新稻,他們就沒怎麽留意糧食的事了。”
林茵點了點頭:“哦。”原來是是新稻給解了圍。
不管怎樣,二叔家有了牢靠的房子住,這就夠了。
廚房裏麵的飯做好了,向玉來叫林茵吃飯,林茵留了張小翠:“二嬸,一起吃一點吧。”
張小翠起身告辭:“不了,你二叔還有小梅他們家裏等著呢。”
送走了張小翠,林茵去廚房盛了碗青菜燜米飯,一邊吃著飯,一邊在心裏合計著。
真要是明年知青下來的多,這個知青點不夠住,那自己怕是得早點打算去城裏的事了。
之前她勸李旭進城去工作,別在農村蹉跎光陰浪費青春,這話放在她自己的身上又何嚐不是,城市化是大趨勢,幾十年後的農村還剩幾個人?即便是現在,城裏人吃著供應糧也過得比農村人舒坦,不是麽。
第二天,林茵去二叔家裏串了個門。
二叔家的房子蓋得還挺寬敞,一排四間房子,一家四口居住是綽綽有餘了!
一間簡單的堂屋待客用,兩間臥房,二叔兩口子住一間,大紅小梅兩孩子住一間,另外還有一間庫房,存放農具和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