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風叔所說的邪棺就是水晶鬼棺。”葉榮暗暗想到。
傳說一千多年前,土族的聚集地內時常遭受惡鬼侵襲,加之蠱教肆虐,土族人苦不堪言,他們虔誠祈求梅山娘娘庇佑一方。
梅山娘娘感知後,顯化真身,匯集極海寒冰,耗時三載打造出了這具水晶鬼棺。
極海寒冰千年不化,遇光則明,其內能夠自行演化陰元,尋常鬼物被困棺內,少則三四個時辰,多則兩三日便會化為一灘清水,混作陰元之中。
便是鬼王降臨,也難逃其束縛,隻能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耗去法力,淪為平庸。
當初梅山娘娘鍛造出水晶鬼棺是為了對付惡鬼,卻不料百年過後,有苗疆趕屍法師無意間尋獲鬼棺,又恰巧將僵屍置入鬼棺內。
僵屍不但沒有損傷,反而因此實力大增,其增長速度,比尋常陰地快了百倍不止。
若不是趕屍法師發現的及時,隻怕就命喪黃泉了。
不過這樣一來,水晶鬼棺的秘密也保存不住,漸漸散布開來。
無論是趕屍的,還是蠱教、巫教的法師,總歸有心術不正之輩,他們利用水晶鬼棺煉製邪物,禍害城鎮鄉裏,在當時可謂是屍橫遍野,民不聊生。
若不是最後朝廷降旨,三教聯合鏟除,隻怕今日華夏怕是另一番景象了。
美婦阿珍也不知曉黑龍法師的師傅是如何得知水晶鬼棺的埋藏地的。
她隻知道黑龍用水晶鬼棺煉製的邪物叫做‘金甲屍鬼’,號稱人間閻王。
一旦煉製成功,非但不懼日光,還能日行千裏,來去如風,大成時就是騰雲駕霧也有可能。
更可怕的是,金甲屍鬼以人肉和陽氣為食,生來便是禍害人間的。
美婦阿珍將黑龍目前所在的位置和近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一一道來,不管真假,反正詳細至極。
迴味於此,葉榮便暫時放下,詢問阿珍關於《逆龍冊》的信息。
傳言正道修行三十載,邪魔一朝入乾坤。
說的就是走正道即便是修行三十年也不一定修煉出什麽東西來,但隻要用邪法修煉,所不定一朝兩日的功夫就會有所成就。
這《逆龍冊》不管葉榮是否能夠修煉,觀摩觀摩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我也不知道逆龍冊在哪,需要好好尋找一番。”美婦阿珍不甘的解釋道。
她既憤怒於自己謀劃已久的東西被搶奪,又恐懼於葉榮是否會殺她滅口。
兩相矛盾下,再也沒有先前的勾魂嫵媚,此刻的表現倒是與尋常女子無異。
地下空間並不算很大,有限的幾處機關阿珍似乎都很熟悉。
隻見她時而從牆體的雕刻凹槽處或拉或摁,一道道大小不一的暗格便從牆體中延伸出來。
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倆人終於從一副惡鬼噬人圖的最下方發現了《逆龍冊》。
那是一本淺黃色的書籍,看其字跡和樣式,書寫的年代應該還不是很久遠。
雖有破舊之處,總體而言還算幹淨。
這是一本美婦朝思暮想的書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她直接將《逆龍冊》捧在手心,欣喜若狂的喊道:“我終於找到它,終於找到它了。”
又見一旁的葉榮似笑非笑的冷眼注視,美婦才發覺此時自己行為的不妥。
尷尬的將《逆龍冊》遞到葉榮手中,道:“這就是《逆龍冊》。”
葉榮點點頭,開始翻閱起這本美婦惦記已久的邪典。
文字是標準的小楷,字跡秀麗,像是名女子書寫,不像是雕版印刷或用機器印製的。
內容也是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書籍的開篇並非敘述邪法,反而是講訴著書人的身份和經曆。
著書人名叫林小月,粵東人,生於民國元年,八歲拜茅山道士林九為師,改為林姓,有一名大他兩歲的師兄。
十二歲時道法小成,能夠繪製簡單的驅魔符籙,十六歲開始幫助師傅降妖除魔,名揚鄉裏。
二十二嫁為人婦,褪去道袍,專心相夫教子,二十三歲時誕下一子一女。
或許是從小與屍鬼為伴,戾氣深重,這一子一女命中卻是早夭之體,皆活不過十二歲。
林小月為救孩子,尋遍千山萬水,始終不得其法,師傅林九本領高超,卻也愛莫能助。
生死有命,自有天定,凡是逆天改命之舉都是要遭天譴,死後要下地獄的。
再者,即便替孩子延續壽命,也隻不過享一時之福,待到地府發現端倪,那就是永不超生之禍啊。
林小月不甘心束手待斃,便開始尋找殘留在世間的邪法,並結合自己對茅山道法的研究。
而創造出了這能逆天改命的《逆龍冊》。
首先注明,《逆龍冊》並非殺人煉屍的邪法,而是延年益壽,調理身體,教你如何逃脫陰間鬼差捕捉的方法。
介紹的最後並未說明林小月的子女最後遭遇如何,越過介紹,沒有目錄,在揭開一頁,便是醒目的三個大字——生死咒。
“生死咒者定生死,是生是死誰明了!”
“凡壽元將近,不願離去,心灰意冷者,必死!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死時自有鬼尋,鬼差依冊索命,卻有三點難尋……
一則功德無量,天佑善人,皆能死裏逃生,享常人所不能享之壽元。
二則天煞孤星,命如磐石,鬼亦無策。
三則借屍還魂,非人非鬼,亦陰亦陽。
功德無量者,世間罕有,亦有前世因果,享此福祿,理所當然。
借屍還魂者,倒有不少,皆是自私自利,心腸歹毒之輩所為,便是活著,亦會生不如死。
唯有天煞孤星,命裏多劫,卻又能安然渡過餘生,我之方法便是從這裏入手。
……
尋九名天煞孤星,男女皆可,童男童女最好,取其精血,擺九龍渾天鎮,混淆天機。
而後將受咒者置於陣內,入陣之前,受咒者須靜養三月,心平氣和,精氣神俱佳,樂觀積極,童男童女,十二歲以下父母雙亡最好。
入陣後,取其精血,與其餘九位天煞孤星精血混合,借日月陰陽精華,溫養九九八十一個時辰。
……
我所授之方法,非是意誌力堅定,無牽無掛者勿用,中途若是心浮氣躁,將直接暴斃而亡。”
這一頁的生死咒洋洋灑灑有近四五百字,其中對於施咒過程及結果描述的十分詳細,想來是經過多次驗證。
葉榮對於天煞孤星沒有什麽了解,但也明白,凡是關乎體質的人,都極為難尋。
再翻開《逆龍冊》,葉榮並未仔細觀看,隻是看看咒法名稱,他瞧見後麵還有【固陽咒】、【穩心咒】、【生膚咒】、【化骨咒】等等。
雖然沒有仔細觀察,隨意瞟一眼也能瞧見每種咒法必定和血或者屍有關。
難怪在水婆那裏從未聽說過這本書,看來正道驅魔人是將它歸類為邪法的。
正當葉榮細細品味時,卻忽然聽見美婦阿珍起伏不定的嬌喘聲。
定睛看去,隻見她麵目通紅,嘴泛紫青,眼神萎靡,這幅模樣不正是中毒的模樣嗎?
傳說一千多年前,土族的聚集地內時常遭受惡鬼侵襲,加之蠱教肆虐,土族人苦不堪言,他們虔誠祈求梅山娘娘庇佑一方。
梅山娘娘感知後,顯化真身,匯集極海寒冰,耗時三載打造出了這具水晶鬼棺。
極海寒冰千年不化,遇光則明,其內能夠自行演化陰元,尋常鬼物被困棺內,少則三四個時辰,多則兩三日便會化為一灘清水,混作陰元之中。
便是鬼王降臨,也難逃其束縛,隻能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耗去法力,淪為平庸。
當初梅山娘娘鍛造出水晶鬼棺是為了對付惡鬼,卻不料百年過後,有苗疆趕屍法師無意間尋獲鬼棺,又恰巧將僵屍置入鬼棺內。
僵屍不但沒有損傷,反而因此實力大增,其增長速度,比尋常陰地快了百倍不止。
若不是趕屍法師發現的及時,隻怕就命喪黃泉了。
不過這樣一來,水晶鬼棺的秘密也保存不住,漸漸散布開來。
無論是趕屍的,還是蠱教、巫教的法師,總歸有心術不正之輩,他們利用水晶鬼棺煉製邪物,禍害城鎮鄉裏,在當時可謂是屍橫遍野,民不聊生。
若不是最後朝廷降旨,三教聯合鏟除,隻怕今日華夏怕是另一番景象了。
美婦阿珍也不知曉黑龍法師的師傅是如何得知水晶鬼棺的埋藏地的。
她隻知道黑龍用水晶鬼棺煉製的邪物叫做‘金甲屍鬼’,號稱人間閻王。
一旦煉製成功,非但不懼日光,還能日行千裏,來去如風,大成時就是騰雲駕霧也有可能。
更可怕的是,金甲屍鬼以人肉和陽氣為食,生來便是禍害人間的。
美婦阿珍將黑龍目前所在的位置和近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一一道來,不管真假,反正詳細至極。
迴味於此,葉榮便暫時放下,詢問阿珍關於《逆龍冊》的信息。
傳言正道修行三十載,邪魔一朝入乾坤。
說的就是走正道即便是修行三十年也不一定修煉出什麽東西來,但隻要用邪法修煉,所不定一朝兩日的功夫就會有所成就。
這《逆龍冊》不管葉榮是否能夠修煉,觀摩觀摩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我也不知道逆龍冊在哪,需要好好尋找一番。”美婦阿珍不甘的解釋道。
她既憤怒於自己謀劃已久的東西被搶奪,又恐懼於葉榮是否會殺她滅口。
兩相矛盾下,再也沒有先前的勾魂嫵媚,此刻的表現倒是與尋常女子無異。
地下空間並不算很大,有限的幾處機關阿珍似乎都很熟悉。
隻見她時而從牆體的雕刻凹槽處或拉或摁,一道道大小不一的暗格便從牆體中延伸出來。
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倆人終於從一副惡鬼噬人圖的最下方發現了《逆龍冊》。
那是一本淺黃色的書籍,看其字跡和樣式,書寫的年代應該還不是很久遠。
雖有破舊之處,總體而言還算幹淨。
這是一本美婦朝思暮想的書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她直接將《逆龍冊》捧在手心,欣喜若狂的喊道:“我終於找到它,終於找到它了。”
又見一旁的葉榮似笑非笑的冷眼注視,美婦才發覺此時自己行為的不妥。
尷尬的將《逆龍冊》遞到葉榮手中,道:“這就是《逆龍冊》。”
葉榮點點頭,開始翻閱起這本美婦惦記已久的邪典。
文字是標準的小楷,字跡秀麗,像是名女子書寫,不像是雕版印刷或用機器印製的。
內容也是淺顯易懂的白話文,書籍的開篇並非敘述邪法,反而是講訴著書人的身份和經曆。
著書人名叫林小月,粵東人,生於民國元年,八歲拜茅山道士林九為師,改為林姓,有一名大他兩歲的師兄。
十二歲時道法小成,能夠繪製簡單的驅魔符籙,十六歲開始幫助師傅降妖除魔,名揚鄉裏。
二十二嫁為人婦,褪去道袍,專心相夫教子,二十三歲時誕下一子一女。
或許是從小與屍鬼為伴,戾氣深重,這一子一女命中卻是早夭之體,皆活不過十二歲。
林小月為救孩子,尋遍千山萬水,始終不得其法,師傅林九本領高超,卻也愛莫能助。
生死有命,自有天定,凡是逆天改命之舉都是要遭天譴,死後要下地獄的。
再者,即便替孩子延續壽命,也隻不過享一時之福,待到地府發現端倪,那就是永不超生之禍啊。
林小月不甘心束手待斃,便開始尋找殘留在世間的邪法,並結合自己對茅山道法的研究。
而創造出了這能逆天改命的《逆龍冊》。
首先注明,《逆龍冊》並非殺人煉屍的邪法,而是延年益壽,調理身體,教你如何逃脫陰間鬼差捕捉的方法。
介紹的最後並未說明林小月的子女最後遭遇如何,越過介紹,沒有目錄,在揭開一頁,便是醒目的三個大字——生死咒。
“生死咒者定生死,是生是死誰明了!”
“凡壽元將近,不願離去,心灰意冷者,必死!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死時自有鬼尋,鬼差依冊索命,卻有三點難尋……
一則功德無量,天佑善人,皆能死裏逃生,享常人所不能享之壽元。
二則天煞孤星,命如磐石,鬼亦無策。
三則借屍還魂,非人非鬼,亦陰亦陽。
功德無量者,世間罕有,亦有前世因果,享此福祿,理所當然。
借屍還魂者,倒有不少,皆是自私自利,心腸歹毒之輩所為,便是活著,亦會生不如死。
唯有天煞孤星,命裏多劫,卻又能安然渡過餘生,我之方法便是從這裏入手。
……
尋九名天煞孤星,男女皆可,童男童女最好,取其精血,擺九龍渾天鎮,混淆天機。
而後將受咒者置於陣內,入陣之前,受咒者須靜養三月,心平氣和,精氣神俱佳,樂觀積極,童男童女,十二歲以下父母雙亡最好。
入陣後,取其精血,與其餘九位天煞孤星精血混合,借日月陰陽精華,溫養九九八十一個時辰。
……
我所授之方法,非是意誌力堅定,無牽無掛者勿用,中途若是心浮氣躁,將直接暴斃而亡。”
這一頁的生死咒洋洋灑灑有近四五百字,其中對於施咒過程及結果描述的十分詳細,想來是經過多次驗證。
葉榮對於天煞孤星沒有什麽了解,但也明白,凡是關乎體質的人,都極為難尋。
再翻開《逆龍冊》,葉榮並未仔細觀看,隻是看看咒法名稱,他瞧見後麵還有【固陽咒】、【穩心咒】、【生膚咒】、【化骨咒】等等。
雖然沒有仔細觀察,隨意瞟一眼也能瞧見每種咒法必定和血或者屍有關。
難怪在水婆那裏從未聽說過這本書,看來正道驅魔人是將它歸類為邪法的。
正當葉榮細細品味時,卻忽然聽見美婦阿珍起伏不定的嬌喘聲。
定睛看去,隻見她麵目通紅,嘴泛紫青,眼神萎靡,這幅模樣不正是中毒的模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