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徐君來視為己出,因為她曉得,自己這輩子是不會生育了。
直到年前收拾行李待動身去渝陪,一麵自然是要見到懷瑾的喜悅,另一麵卻舍不得起來。
等火車“哐哧哐哧”地停下來,又乘了老半天的客船,這才到了渝陪的碼頭上,懷瑾早早便在這裏等她,年來了,瑜兒也來了,這在她是不多的喜事。
“每次都讓你行李從簡,每次卻都帶這麽大箱小箱,路途遙遠,又是火車又是輪船的,讓我如何放心?”見董知瑜單薄的身影卻拖著這麽多行李,久別重逢體己話也忘了說,懷瑾就這麽嘮叨起來,又或許,這就是她們之間最為體己的話了。
好像她來了很多趟似的,玄武到重慶,豈是一段好走的路?
“碧青和老徐非讓我給你捎了這麽多東西,怕你一個人在渝陪餓著凍著似的,”董知瑜觸著了懷瑾的眼睛,又不好意思了,好像七、八年前剛在一起時一樣,垂著眸小聲道:“要不是怕拆散人家三口人,小君來我都帶來了。”
懷瑾笑了出來,一手接過她最大的那隻箱子,一手牽起她的手,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小別勝新婚”的俗語,這兩年每次見麵,都覺得董知瑜更加標致了,“我去玄武多好,都能看到了,也不用背這麽多的年貨。”
“我想來渝陪走走。”董知瑜嘴上這麽說,其實心疼懷瑾,不想她短短兩月來迴奔波,更不忍她迴到玄武觸景生情。
“姑姑一家在美國怎麽樣?”
“好是挺好的,就是總想讓我過去……你要是看到海寧就好了,長得可俊了!”
懷瑾聽她左一個君來右一個海寧,想想她可不是到了做媽媽的年歲了,自己是從未想過這些,但能感覺到,董知瑜還是很想有這麽個體驗的,而她和自己在一起,也就意味著這個願望終究無法實現,不免惆悵。
“等……”懷瑾提了個頭,卻又猶豫了一下,“等時局穩定些了,咱們抱養個孩子吧?戰爭讓好多孩子淪為了孤兒。”
董知瑜沒想到她會突然作此提議,愣了一愣。
“走吧,車就停在那邊。”懷瑾牽著她的手。
晚上傅秋生做東,請這兩個曾經最為親密的戰友喝酒,也給董知瑜接風。
兩人從懷瑾的住所步行往酒樓走,慢慢悠悠,隻當散步。嘉陵江的江風吹了過來,帶來了一陣傍晚山城的煙火氣。而渝陪就像一口參差錯落的獒齒,不管大街還是小巷,不是在向上爬,就是在往下順,想看到十米之外的風景,你得再往前走個五米,路還不是直的,停停轉轉,尋尋覓覓,這一番情巧萬端,欲語又還休。
就想一直這麽走下去,忘了身份,忘了時局,忘了責任,有的隻是腳下這一丈寬的青石路和觸手可及的溫度。
“在想什麽?”懷瑾問。
“我有一個奇怪的心理習慣。”
“嗯?說說,有什麽我尚未發覺的怪癖。”懷瑾將她的手臂挽得更緊了些。
“說起來有些太過多愁善感……總會有一些平淡卻踏實的場景,當時不曾留意,可在我往後的生命中,卻常常憶起,憶起當時當地的氣味、聲音、感覺……突然會很想迴到那個場景裏去,見到當時的那個人、那些物。”
懷瑾停了下來,街巷邊不知誰家的矮凳忘了收迴去,抑或本就是讓行人休息的,她拉董知瑜坐了下去,西天邊的紅霞從幾座吊腳樓的間隙中呈現出來,美得像一幅畫兒。
“跟我說說,你都懷念哪些過往的場景?”
董知瑜望著天邊那尚還滾燙的霞光,“小時候,爹娘還活著,有天下午,其實還蠻冷的,我娘在前堂和董叔絮叨著什麽,我是不會管的,我在院子裏看蘭媽曬綢緞,手裏還拿著個桔子……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隻剩我,每次周碧青他們一提搬走,我就不肯,我也不曉得是不是沒有勇氣一個人在那宅子裏生活。”
懷瑾將她攬過,讓她靠在自己肩上。
“還有一年夏天,我已經在滬都姑姑家生活,那天忘了因著什麽事,她罰我練了一下午鋼琴,卻任表姐玩,我覺得姑姑偏心,一個人悶悶地惱了一下午,直到傍晚姑父迴來,問清了事由,笑嗬嗬地給了我一些零錢,讓我去買冰激淩吃,那時候街上有家意國人開的店鋪,奶油冰激淩特別好吃,表姐也饞了,跟姑父要錢,姑父不給,說知瑜用功了一下午才能有冰激淩吃,我一下子氣消了,便帶她去買,我們兩個手裏拿著冰激淩,在那個夏天的傍晚邊走邊吃。現在想來,姑姑是真把我視為己出,才有底氣厚此薄彼。”
“還有呢……?”懷瑾輕聲問了一句,她成了這個“怪癖”的忠實聽眾。
“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有一天教課的那位先生沒有到,我們就在草地上讀詩,青草的清香在陽光裏升騰,多情的詩歌喚起每個青年學生心中的悸動,那一年我尚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麽、和什麽人去做,懵懵懂懂,隻覺未來有很多很多可能。不過是個平淡無奇的午後,現在卻常常憶起,當時一起讀詩的同學們,現在早已‘雲深不知處’。”
“瑜兒,你很懷念小時候嗎?”
“你再聽我說,八年前,也是過新年的時候,我和舊時的同學去禮拜堂,迴家的路上居然在城隍廟看見了你,就像……心心念念想著一個人結果那個人突然就在你麵前出現了。後來你認出了我,可那太過濃烈,我卻想念那天禮拜堂的彌撒,想念後來的那頓年夜飯……”
“那這幾天我們可以把每天的飯都吃成年夜飯。”懷瑾輕聲說著,卻突然意識到,彼時飯桌上的人,除了自己,都已天各一方。
她心疼起來,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些迴不去的過往,而幸運是什麽呢?幸運是當你出奇思念一段過往和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立即找到他,敘一敘往事,聊一聊當下。可董知瑜所思念的人,都已觸不可及。
董知瑜聽見懷瑾剛才的那句話,領情地笑了一笑,她順著懷瑾的臉龐看去,傍晚的霞光瞬息萬變,天與地接壤的地帶此時已變成了深灰色,紅霞落在了那裏,很快便沒了溫度。
待她將視線收迴,卻看見懷瑾的雙眸染上了一層悲,她伸出手,撫著她的臉,像要借此去溫暖她的雙眸,不讓她們隨著天邊的紅霞跌入深淵。
“瑜兒,”懷瑾的眼眸果然迴了溫,衝她閃著點點星光,“你並沒有太過想念和我的某個片段,因為我還在你身邊,即便我們相隔千裏,你也知道,隻消你一個電話,我就可以來到你麵前。”
她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安慰董知瑜。
董知瑜聽了這話,拚命地點了點頭。
“你看,這個傍晚縱使多麽美麗。”懷瑾像是沒頭沒腦地說了這麽一句,卻收住了音。
“也不會成為將來的我拚命思念的某個片段。”董知瑜接道。
“你們倆,怎麽在這兒坐著呢?”不遠處忽然傳來響亮亮的一聲。
兩人抬起頭,原來是今晚的東家,傅秋生。
“怎麽?怕我今晚招待的飯菜不可口,不敢去了嗎?”傅秋生笑道。
懷瑾站起身來,“走到這兒,剛巧看見吊腳樓間的日落,便欣賞了一會兒。”
“好有雅興,”傅秋生笑嗬嗬的,看到了董知瑜格外高興,“小董什麽時候到的?累了吧?”
“下午到了,還好,一路都是坐過來,就當遊山玩水了。”
“哎呀,我們三人聚到一起,就是我現在最開心的事了!”傅秋生感歎著,一邊隨兩人往酒樓走,“我知道小董是吃得西餐的,可那玩意兒太矜持,我啊,帶你們去當地人最為推舉的一家川渝菜酒樓,我訂了包間,咱們喝個痛快!”
懷瑾和董知瑜相視一笑,想起上次傅秋生喝多的窘態來。董知瑜隻要來趟渝陪,傅秋生都搞得像過年一樣。
他平生最為珍惜這兩個昔日同條戰壕裏的戰友,有些話,也隻能對她倆一吐為快,玄武承載著他的青春和信仰,苦熬到了抗戰勝利,他卻被發配到了渝陪。
“那家酒樓確實不錯,上次陪老傅來喝酒,覺得菜肴都挺可口。”
“傅老板還是少喝些酒吧,傷身。”
傅秋生對董知瑜一擺手,“怎麽還沒開喝就勸上了,掃興!今天我高興,你們誰都不能掃我的興!”
說著就到了酒樓門口,到年關了,酒樓裏也張燈結彩,一片喜慶。
剛踏進門,小二便小跑了上來,“傅爺新春吉祥!包間給您準備好了!”
原來傅秋生在這渝陪城中也混出了點名堂,董知瑜衝懷瑾看了看,懷瑾也對她眨了眨眼。
包間設在二樓,傅秋生對董知瑜做了個“請”的姿勢,“今天給你接風,你自然是上座。”
“有你倆在,我怎麽敢上坐?還是傅老板請吧。”
“你跟我這麽客氣,我還真不高興,這麽些年了,也隻有看到你和阿瑾,我才覺得這個世界上尚有親情可言。”
“好好好,那我恭敬不如從命。”董知瑜對傅秋生的傷春悲秋已經有了思想準備,聽他這麽一說,立馬妥協。
待三人坐定,傅秋生邊給董知瑜斟茶邊敘道:“聽說前兩年這裏原是個茶樓,還有個戲台子,卻因戲台子上抓著了一個女赤空黨,戲班子散了,原先的茶樓也做不下去了,改成了現在的這個酒樓。”
直到年前收拾行李待動身去渝陪,一麵自然是要見到懷瑾的喜悅,另一麵卻舍不得起來。
等火車“哐哧哐哧”地停下來,又乘了老半天的客船,這才到了渝陪的碼頭上,懷瑾早早便在這裏等她,年來了,瑜兒也來了,這在她是不多的喜事。
“每次都讓你行李從簡,每次卻都帶這麽大箱小箱,路途遙遠,又是火車又是輪船的,讓我如何放心?”見董知瑜單薄的身影卻拖著這麽多行李,久別重逢體己話也忘了說,懷瑾就這麽嘮叨起來,又或許,這就是她們之間最為體己的話了。
好像她來了很多趟似的,玄武到重慶,豈是一段好走的路?
“碧青和老徐非讓我給你捎了這麽多東西,怕你一個人在渝陪餓著凍著似的,”董知瑜觸著了懷瑾的眼睛,又不好意思了,好像七、八年前剛在一起時一樣,垂著眸小聲道:“要不是怕拆散人家三口人,小君來我都帶來了。”
懷瑾笑了出來,一手接過她最大的那隻箱子,一手牽起她的手,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小別勝新婚”的俗語,這兩年每次見麵,都覺得董知瑜更加標致了,“我去玄武多好,都能看到了,也不用背這麽多的年貨。”
“我想來渝陪走走。”董知瑜嘴上這麽說,其實心疼懷瑾,不想她短短兩月來迴奔波,更不忍她迴到玄武觸景生情。
“姑姑一家在美國怎麽樣?”
“好是挺好的,就是總想讓我過去……你要是看到海寧就好了,長得可俊了!”
懷瑾聽她左一個君來右一個海寧,想想她可不是到了做媽媽的年歲了,自己是從未想過這些,但能感覺到,董知瑜還是很想有這麽個體驗的,而她和自己在一起,也就意味著這個願望終究無法實現,不免惆悵。
“等……”懷瑾提了個頭,卻又猶豫了一下,“等時局穩定些了,咱們抱養個孩子吧?戰爭讓好多孩子淪為了孤兒。”
董知瑜沒想到她會突然作此提議,愣了一愣。
“走吧,車就停在那邊。”懷瑾牽著她的手。
晚上傅秋生做東,請這兩個曾經最為親密的戰友喝酒,也給董知瑜接風。
兩人從懷瑾的住所步行往酒樓走,慢慢悠悠,隻當散步。嘉陵江的江風吹了過來,帶來了一陣傍晚山城的煙火氣。而渝陪就像一口參差錯落的獒齒,不管大街還是小巷,不是在向上爬,就是在往下順,想看到十米之外的風景,你得再往前走個五米,路還不是直的,停停轉轉,尋尋覓覓,這一番情巧萬端,欲語又還休。
就想一直這麽走下去,忘了身份,忘了時局,忘了責任,有的隻是腳下這一丈寬的青石路和觸手可及的溫度。
“在想什麽?”懷瑾問。
“我有一個奇怪的心理習慣。”
“嗯?說說,有什麽我尚未發覺的怪癖。”懷瑾將她的手臂挽得更緊了些。
“說起來有些太過多愁善感……總會有一些平淡卻踏實的場景,當時不曾留意,可在我往後的生命中,卻常常憶起,憶起當時當地的氣味、聲音、感覺……突然會很想迴到那個場景裏去,見到當時的那個人、那些物。”
懷瑾停了下來,街巷邊不知誰家的矮凳忘了收迴去,抑或本就是讓行人休息的,她拉董知瑜坐了下去,西天邊的紅霞從幾座吊腳樓的間隙中呈現出來,美得像一幅畫兒。
“跟我說說,你都懷念哪些過往的場景?”
董知瑜望著天邊那尚還滾燙的霞光,“小時候,爹娘還活著,有天下午,其實還蠻冷的,我娘在前堂和董叔絮叨著什麽,我是不會管的,我在院子裏看蘭媽曬綢緞,手裏還拿著個桔子……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隻剩我,每次周碧青他們一提搬走,我就不肯,我也不曉得是不是沒有勇氣一個人在那宅子裏生活。”
懷瑾將她攬過,讓她靠在自己肩上。
“還有一年夏天,我已經在滬都姑姑家生活,那天忘了因著什麽事,她罰我練了一下午鋼琴,卻任表姐玩,我覺得姑姑偏心,一個人悶悶地惱了一下午,直到傍晚姑父迴來,問清了事由,笑嗬嗬地給了我一些零錢,讓我去買冰激淩吃,那時候街上有家意國人開的店鋪,奶油冰激淩特別好吃,表姐也饞了,跟姑父要錢,姑父不給,說知瑜用功了一下午才能有冰激淩吃,我一下子氣消了,便帶她去買,我們兩個手裏拿著冰激淩,在那個夏天的傍晚邊走邊吃。現在想來,姑姑是真把我視為己出,才有底氣厚此薄彼。”
“還有呢……?”懷瑾輕聲問了一句,她成了這個“怪癖”的忠實聽眾。
“我上大學的第一年,有一天教課的那位先生沒有到,我們就在草地上讀詩,青草的清香在陽光裏升騰,多情的詩歌喚起每個青年學生心中的悸動,那一年我尚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麽、和什麽人去做,懵懵懂懂,隻覺未來有很多很多可能。不過是個平淡無奇的午後,現在卻常常憶起,當時一起讀詩的同學們,現在早已‘雲深不知處’。”
“瑜兒,你很懷念小時候嗎?”
“你再聽我說,八年前,也是過新年的時候,我和舊時的同學去禮拜堂,迴家的路上居然在城隍廟看見了你,就像……心心念念想著一個人結果那個人突然就在你麵前出現了。後來你認出了我,可那太過濃烈,我卻想念那天禮拜堂的彌撒,想念後來的那頓年夜飯……”
“那這幾天我們可以把每天的飯都吃成年夜飯。”懷瑾輕聲說著,卻突然意識到,彼時飯桌上的人,除了自己,都已天各一方。
她心疼起來,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些迴不去的過往,而幸運是什麽呢?幸運是當你出奇思念一段過往和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立即找到他,敘一敘往事,聊一聊當下。可董知瑜所思念的人,都已觸不可及。
董知瑜聽見懷瑾剛才的那句話,領情地笑了一笑,她順著懷瑾的臉龐看去,傍晚的霞光瞬息萬變,天與地接壤的地帶此時已變成了深灰色,紅霞落在了那裏,很快便沒了溫度。
待她將視線收迴,卻看見懷瑾的雙眸染上了一層悲,她伸出手,撫著她的臉,像要借此去溫暖她的雙眸,不讓她們隨著天邊的紅霞跌入深淵。
“瑜兒,”懷瑾的眼眸果然迴了溫,衝她閃著點點星光,“你並沒有太過想念和我的某個片段,因為我還在你身邊,即便我們相隔千裏,你也知道,隻消你一個電話,我就可以來到你麵前。”
她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安慰董知瑜。
董知瑜聽了這話,拚命地點了點頭。
“你看,這個傍晚縱使多麽美麗。”懷瑾像是沒頭沒腦地說了這麽一句,卻收住了音。
“也不會成為將來的我拚命思念的某個片段。”董知瑜接道。
“你們倆,怎麽在這兒坐著呢?”不遠處忽然傳來響亮亮的一聲。
兩人抬起頭,原來是今晚的東家,傅秋生。
“怎麽?怕我今晚招待的飯菜不可口,不敢去了嗎?”傅秋生笑道。
懷瑾站起身來,“走到這兒,剛巧看見吊腳樓間的日落,便欣賞了一會兒。”
“好有雅興,”傅秋生笑嗬嗬的,看到了董知瑜格外高興,“小董什麽時候到的?累了吧?”
“下午到了,還好,一路都是坐過來,就當遊山玩水了。”
“哎呀,我們三人聚到一起,就是我現在最開心的事了!”傅秋生感歎著,一邊隨兩人往酒樓走,“我知道小董是吃得西餐的,可那玩意兒太矜持,我啊,帶你們去當地人最為推舉的一家川渝菜酒樓,我訂了包間,咱們喝個痛快!”
懷瑾和董知瑜相視一笑,想起上次傅秋生喝多的窘態來。董知瑜隻要來趟渝陪,傅秋生都搞得像過年一樣。
他平生最為珍惜這兩個昔日同條戰壕裏的戰友,有些話,也隻能對她倆一吐為快,玄武承載著他的青春和信仰,苦熬到了抗戰勝利,他卻被發配到了渝陪。
“那家酒樓確實不錯,上次陪老傅來喝酒,覺得菜肴都挺可口。”
“傅老板還是少喝些酒吧,傷身。”
傅秋生對董知瑜一擺手,“怎麽還沒開喝就勸上了,掃興!今天我高興,你們誰都不能掃我的興!”
說著就到了酒樓門口,到年關了,酒樓裏也張燈結彩,一片喜慶。
剛踏進門,小二便小跑了上來,“傅爺新春吉祥!包間給您準備好了!”
原來傅秋生在這渝陪城中也混出了點名堂,董知瑜衝懷瑾看了看,懷瑾也對她眨了眨眼。
包間設在二樓,傅秋生對董知瑜做了個“請”的姿勢,“今天給你接風,你自然是上座。”
“有你倆在,我怎麽敢上坐?還是傅老板請吧。”
“你跟我這麽客氣,我還真不高興,這麽些年了,也隻有看到你和阿瑾,我才覺得這個世界上尚有親情可言。”
“好好好,那我恭敬不如從命。”董知瑜對傅秋生的傷春悲秋已經有了思想準備,聽他這麽一說,立馬妥協。
待三人坐定,傅秋生邊給董知瑜斟茶邊敘道:“聽說前兩年這裏原是個茶樓,還有個戲台子,卻因戲台子上抓著了一個女赤空黨,戲班子散了,原先的茶樓也做不下去了,改成了現在的這個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