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城遊府西街113號坐落著一座看似破敗的院子,院門看著是近十年新翻修的,鍍著銀漆,和周圍磚石的風格不甚搭調,而在這濕潤的江南,即便是這樣一扇門,也在逐年的黃梅天裏漚得鏽跡斑斑,黯然失色。


    繞著院牆走一圈,來到西側牆外,“這裏本來有一顆幾百歲的老榆樹,”徐伯伯指著地上雜草叢生的一處說道,“八幾年的時候老樹漸漸衰敗,死了,政府找人給砍了。”


    我走上前,走到他手指著的地方蹲下細看,那裏確實還殘存著一方圓形的老根,幾十年的日曬雨淋,表層早已朽了,但仍可以看出當年這棵樹的雄偉,足有一米長的直徑,恐怕得兩個人才合抱得過來。老榆樹為什麽突然病死,是沒有守到主人的迴歸嗎?


    “走,我們進去吧。”徐伯伯說道。


    迴到鐵門邊,徐伯伯掏出鑰匙將門打開,邊跟我說道:“原來的大門有這兩個寬,很氣派,解放後政府把牆頭加了一截,你看,”說著指了指一邊的院牆,“裝了扇小點的門,看著樸素點。”說著便嗬嗬笑了起來。


    門就要打開,我的心“怦怦”直跳,這門後究竟是怎樣一副景象?外婆的故居究竟是什麽樣子?


    我睜開眼,那一瞬,淚水奪眶而出。


    我仿佛聽到了當年那名喚作“真紀”的日本女人哼出的晦國小調,仿佛看到了流紅的光影,再往前,我看到了幼時的瑜外婆,看到院子裏成堆的雲錦緞子,看到三麵環著的兩層小樓,雕花的紅木欄杆……我又看到晦國投降後漫天的煙花,看到兩位外婆在這裏生活過的短暫而甜蜜的一段光陰……


    眼前是一座看不出顏色的兩層小樓,二樓的欄杆應該隻是擺設,隱約看出前世的繁華,這是正對著院門的主樓,而東西兩邊則隻剩下一層。


    徐伯伯歎了口氣,“這些年父親和我、我們所有徐家人東奔西走,希望能保住這一處建築,政府撥款有限,畢竟這座城市的文物太多了。我後來開了這個民間博物館,一來一直有這個夙願,希望大家能夠牢記曆史,二來也希望積攢些人氣,將這宅子保下去。”


    “謝謝您,徐伯伯,媽媽說你們兩代人為董家做了很多事情,我現在明白了。”


    “唉,跟你外婆和懷瑾參謀為我們徐家做的一切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麽。”


    說著我們走進了主樓,在這樣一個清晨,打開這座小博物館的門,仿佛觸動了館內的第一縷塵埃,等我的眼睛適應了屋內晦澀的光線,我震驚了。


    仿佛走進了一個年陳世遠的舊夢。


    屋內的一切古樸而又生動,一樓是廳堂,一桌一椅一瓶一燈似乎都保持著原來的模樣,我轉頭看向徐伯伯,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問,解釋道:“六幾年的時候這裏都被砸了,當時這宅子也被封了起來,這裏有些東西是父親後來一片片撿來重新拚起來的,有些東西找不到了,就尋著記憶重新做了件,擺放也都是按著老樣子。”


    我說不上話來,順著這屋子走了一圈,徐伯伯解開隔離繩,示意我走過去,我撫摸著這裏的一切,像是撫摸著外婆們的韶華,又像是撫摸著這個國家曾經的苦難,我說不出話。


    許久,我踏著窄窄的樓梯往二樓走去,樓道做成了一麵巨大的留言牆,供參觀者寫下隻言片語,而此時我已經看到了滿牆的留言,密密匝匝。


    “現在來這個民間博物館參觀的人越來越多,近年來也有不少晦國、德國的民間團體組織來訪,越來越多的人正視並尊重這段曆史,這也是我們辦館的初衷。”


    我們說著話,踩著“咯嘰”響的木質樓梯走了上去,和一樓不同,這裏陳列著各種各樣戰時的紀念品和照片,有新四軍小戰士的鼻煙盒,有大屠殺幸存者的照片,有晦國人撤退時留下來的信號幹擾器……


    我行走在光陰的長河中,體味著每件物品帶給我的震撼,每件物品背後都是鮮活的故事和人物,那個鼻煙盒的主人,也許在最後一次打開它之後便中彈犧牲了,那隻信號幹擾器,曾經擾亂多少地下電台的通訊,讓多少人為國捐軀……


    在一麵展台的盡頭,我的目光被一套英姿挺拔的女式將校呢軍裝所吸引,年代久了,衣服有些褪色,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出軍裝主人那修長端秀的體態與氣質,我心中一動,再去看一旁的介紹,那裏有張照片,照片上的女子我再熟悉不過,那是一張美麗、沉靜的臉,仿佛她什麽也不在意,又仿佛什麽都在她的指掌之中。


    我讀著照片旁的介紹:懷瑾,女,一九一五年生於北京,國民黨高級將領,對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本著廣泛的同情與友好……汪兆明在玄武成立偽國民政府期間,她曾經潛伏在汪氏軍中上層,代號為“闕”,與本館宅院原主人——赤空黨地下黨員董知瑜同誌共同完成“歌闕行動”,並結下深厚的友誼……


    軍裝下的玻璃罩中,我看到一柄華麗的寶槍,那是一柄勃朗寧柯爾特m1903自動型手槍,白色的貝母槍柄,柄上一記前蹄躍起的鋼製駿馬浮雕,仿佛就要自那槍柄上奔躍出來……


    “小年,你應該聽說過這把槍。”


    我拚命點著頭,我的眼中噙滿淚水,我的喉中酸脹不已……我已經說不出話。


    不知在這舊夢中徜徉了多久,臨走時我拿起筆,在樓梯間那麵留言牆上寫道:天佑中華。——董知瑜、懷瑾。孫女董小年代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百八十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百八十寺並收藏破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