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交貨日期定在三周後,葉銘添的父母則在十日後抵玄。天津那邊,董知瑜並不急著要這些武器彈藥,與馬修商量之後決定給出三周時間,如此他有充分的時間調集與準備,另一方麵董知瑜也希望交貨前可以安心陪葉銘添的父母去滬都見姑姑。
十天一晃也就過去,對葉銘添的派遣終究沒有如他所願而改變絲毫,若說他心中沒有半點不快肯定是假的,說起來他是軍人,如果不是定親的事迫在眉睫,被派上戰場他也並無怨言,按道理講,這些個人私事與戰事比起來,統統應該往後排,可他自覺與懷瑾私交甚好,在此關頭居然沒有受到一點照應,真正的是讓他有絲絲的不滿和埋怨。
無論如何,眼下接待好父母並將這門親事定下為大,如此,他即便上了戰場,也覺心安。
父母親輾轉乘火車來到玄武,這天他早早便攜了董知瑜在下關車站等候。南下的這趟列車到了站便湧出一批批疲憊不堪的旅客,長途顛簸的折磨不說,這一路上還幾次停車,有偽軍的士兵上來盤問檢查,搞得大家疲憊之餘又是緊張與惶恐。
“爹,娘!”葉銘添遠遠地衝一對五十歲上下的老夫妻揮著手,他憑著自己偽軍軍官的身份才得以和董知瑜來到月台等候,如此,二老也省去出關口檢查的麻煩。
董知瑜隨葉銘添迎上了近前,隻見麵前站著一對稍顯拘謹的老夫妻,身上的衣服嶄新得很,像是剛剛完工便穿了來,老伯的大褂是新,可頭上還戴著頂有些褪色的瓜皮帽,快五月底的天,雖不甚炎熱,看著卻也有些格格不入。
“葉伯父,葉伯母,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玄武。”董知瑜倒也大方,畢竟不是心上人的父母親人,除了對陌生人本有的那股矜持,她並無緊張之感。
“喲,這閨女,”葉銘添的母親喜滋滋地瞅著她,又轉頭瞅了老伴一眼,“比照片上還俊!”
瓜皮帽下那張臉,隻迅速將董知瑜看了眼便閃開眼神,想必是極顧忌傳統禮數的,即便是未來的兒媳,眼對眼地看人家也不成體統,不過是臉上掛著若有若無、恰如其分的一絲笑容,這笑容,增一分則輕佻了,沒了男性家長的威儀,少一分又兇悍了,缺了初次見麵的尊重。
董知瑜邊陪著二老往站外走去,邊也觀察著他們,這葉伯母,像是典型的山東女人,長得高大魁梧,聲音洪亮,很容易便和自己親昵上,葉伯父呢,反而不苟言笑,聽葉銘添說他家是祖傳的中醫世家,父親繼承衣缽,而到了自己這裏,卻不感興趣,正逢亂世,便隨了軍,至於中醫,便由二弟繼承了去。
單看這對老夫妻,是本分人家不錯,若說家底,並不是沒見過世麵的平頭百姓,但也並不富裕就是了,董知瑜希望,自己準備的兩根金條能夠給這個家庭彌補些什麽,畢竟一根大黃魚在眼下的玄武城就能換來一座房院了。
葉銘添在玄武和另一個外地軍官合住,家中安排不了父母,便在這幾日包下了旅館中的一間房,和董知瑜說定,安頓下來之後,兩人先帶二老遊玩一番,看看古都風韻,嚐嚐這裏的美食,畢竟在玄武逗留時日不長,三四天後便又要動身赴滬,在玄武,一來先會一會董知瑜,了解一下董家的情況,二來也歇歇腳。
葉家老夫婦此次大包小包,帶的東西恐怕比人還要重,本是禮數周全之人,這一趟前來,要見未來的兒媳,要上門求親,另外對於長子的上級懷參謀,他們也是久聞其名,知道葉銘添一直跟著她,受到不少照顧,也想著借此機會登門拜訪一下。
安頓好之後,四人又在事先安排好的飯店包房裏吃了頓飯,席間葉母自是對董知瑜讚不絕口,並將當年婆婆傳給她的一對老玉手鐲當著麵給了董知瑜。董知瑜早料到這次見葉銘添的父母會牽涉到諸如此類的事情,她也想好了,暫且就先收下,畢竟都是規矩,等將來再還給人家便罷,於是作勢推托了兩下也就收了下來。
飯後董知瑜和葉銘添將二老送迴旅館,路上董知瑜悄悄拉過葉母,遞給她一隻錦帕包起的物件,但稱是孝敬二老的見麵禮,請她笑納。葉母心中納悶,這見麵禮剛才飯桌上怎麽沒提,像自己,當著大家麵把那一對鐲子拿出來這麽一送,送的人有麵子,收的人有光彩,這姑娘倒是有意思,之前提也不提,這會兒獨獨拉了自己遞上來,轉念一想,許是年輕姑娘家不好意思,客氣一番也就收了去。
晚上迴了旅館,和老伴打開這錦帕,一時以為看走了眼,直把那兩根金條放在手裏左看右看,甚至拿牙咬了,這才信了眼前所見,老兩口大眼瞪著小眼,這見麵禮怎麽收?哪有頭迴見兒媳就收人家姑娘十兩黃金之說?
“老頭子,你聽過這樣的規矩風俗不?”
葉父邊琢磨,邊直搖頭。
“大銘跟咱說過,這姑娘家原本是殷實人家,後來沒落了,難不成這點東西在人家看來確實就是小意思?”
葉父想了想,又是搖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話不假,可人家再有錢,是人家的,這禮咱不能收,明兒讓大銘拿去還給人家。”
翌日早晨葉銘添來接父母親,看到這金條也嚇了一跳,隻聽董知瑜說過準備了見麵禮給二老,原想可能是些衣料藥材之類,這十兩黃金,拿迴老家足可以幫兄弟三人每人置所宅子娶媳婦了,不要說見麵禮,就算是嫁妝,縣上也沒兩家出手如此闊氣的。
葉銘添包了這金條,尋了個單獨的機會便向董知瑜問起,“知瑜,你看這禮太重,我爹娘不敢收呢。”
“銘添,原是我唐突了,應該當麵和伯父伯母說清楚,這是我母親生前攢下的私房錢,臨走前曾經交予我,讓我將來轉送給未來的……婆婆,也算她的托付。這事連姑姑都不知道,昨天私下裏交給了伯母,也算完成母親生前的遺願,這禮物請伯母隻管拿去,將來無論怎樣都是她和伯父的便是。”
葉銘添一聽這話,心中大喜,喜的不是得了這錢,而是她這番話不正是表示和自己永結伉儷的決心嗎?這麽一來,他也不再推托,滿心歡喜地又把這金條連同錦帕一起拿迴去交給了父母。
這晚懷瑾正在書房研究那兩個赤空黨人的口供,這本不是她的工作,然而她卻異常的緊張。
這對夫妻原本被分開刑審,牢牢地扛了三天,懷瑾見識過塗掌櫃當初的意誌力,這在她已不足為奇,但後來晦國人變換了思路,將兩人放在一起,這對恩愛夫妻,見不得對方受那樣的痛苦和折磨,前功盡棄,道出了秘密。
兩人交代了這次行動的任務、電報密碼,交代了天津那邊送貨的地址和聯絡人代號,晦國人按照這些線索尋找,可對方似乎已經覺察到了什麽,密碼已經改了,送貨地址是個廢棄的貨倉,安排了人二十四小時盯梢,幾天下來也一點動靜都沒有。
顯然,狡猾的赤空黨人已經得到了二人被捕的消息,並且及時作出了調整,懷瑾不知不覺鎖緊了眉頭。這二人近期的任務就是幫華北和東北的部隊搞武器彈藥,據他們說,之前已經運出一車,被繳獲的這是第二車,而赤空黨組織原本的計劃是搞到三車武器,所以也許他們會重新安排人員,調整計劃,再次行動。
正想著,劉媽來報,說董小姐和葉中尉在門口求見,原來葉銘添的委派令正式啟動後,被提升做了中尉,一同前來的還有葉中尉的父母。
葉銘添父母這兩天在玄,懷瑾是知道的,可如此專程來拜訪,想必隻是欲盡禮數,可她這一次徇了私,將葉銘添送上戰場,雖說對方是偽軍的人,說到底是自己的敵人,可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軍官,內心裏還是有些自責與不忍,如今他的父母又來拜訪,著實感到些尷尬,可人家都來了家門口了,也不能不見,隻得讓劉媽將客人引進,“我稍後便下去,問問客人愛喝什麽茶,隻管去拿家裏最好的給沏上。”
懷瑾換上軍裝,邊扣上扣子邊側耳聽著樓下的動靜,她的心中充斥著尷尬的感覺,安排董知瑜與葉銘添相好,本是潛伏行動中再正常不過的一步棋,誰知自己會愛上她,誰知她也愛著自己,那麽好吧,本想靜靜地等待晦軍投降的一天,等待自由,等待和她退隱江湖,可偏偏他倆要假戲真做,要訂婚,也許這是報應?如今葉銘添的父母登門拜訪,敬自己是上級,而自己該如何麵對?你們一心想娶進門的這個媳婦,其實是自己的……媳婦,你們所敬畏的這個上級,其實是幕後策劃操縱這樁假戀愛的……黑手。
然而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唯有直麵,難道自己這些年來為之奮鬥的,不是正義,不是國家的民主,不是人民的自由?難道,愛有錯?難道,迴避與不忍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懷瑾扣好最後一粒紐扣,走下樓去。
十天一晃也就過去,對葉銘添的派遣終究沒有如他所願而改變絲毫,若說他心中沒有半點不快肯定是假的,說起來他是軍人,如果不是定親的事迫在眉睫,被派上戰場他也並無怨言,按道理講,這些個人私事與戰事比起來,統統應該往後排,可他自覺與懷瑾私交甚好,在此關頭居然沒有受到一點照應,真正的是讓他有絲絲的不滿和埋怨。
無論如何,眼下接待好父母並將這門親事定下為大,如此,他即便上了戰場,也覺心安。
父母親輾轉乘火車來到玄武,這天他早早便攜了董知瑜在下關車站等候。南下的這趟列車到了站便湧出一批批疲憊不堪的旅客,長途顛簸的折磨不說,這一路上還幾次停車,有偽軍的士兵上來盤問檢查,搞得大家疲憊之餘又是緊張與惶恐。
“爹,娘!”葉銘添遠遠地衝一對五十歲上下的老夫妻揮著手,他憑著自己偽軍軍官的身份才得以和董知瑜來到月台等候,如此,二老也省去出關口檢查的麻煩。
董知瑜隨葉銘添迎上了近前,隻見麵前站著一對稍顯拘謹的老夫妻,身上的衣服嶄新得很,像是剛剛完工便穿了來,老伯的大褂是新,可頭上還戴著頂有些褪色的瓜皮帽,快五月底的天,雖不甚炎熱,看著卻也有些格格不入。
“葉伯父,葉伯母,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玄武。”董知瑜倒也大方,畢竟不是心上人的父母親人,除了對陌生人本有的那股矜持,她並無緊張之感。
“喲,這閨女,”葉銘添的母親喜滋滋地瞅著她,又轉頭瞅了老伴一眼,“比照片上還俊!”
瓜皮帽下那張臉,隻迅速將董知瑜看了眼便閃開眼神,想必是極顧忌傳統禮數的,即便是未來的兒媳,眼對眼地看人家也不成體統,不過是臉上掛著若有若無、恰如其分的一絲笑容,這笑容,增一分則輕佻了,沒了男性家長的威儀,少一分又兇悍了,缺了初次見麵的尊重。
董知瑜邊陪著二老往站外走去,邊也觀察著他們,這葉伯母,像是典型的山東女人,長得高大魁梧,聲音洪亮,很容易便和自己親昵上,葉伯父呢,反而不苟言笑,聽葉銘添說他家是祖傳的中醫世家,父親繼承衣缽,而到了自己這裏,卻不感興趣,正逢亂世,便隨了軍,至於中醫,便由二弟繼承了去。
單看這對老夫妻,是本分人家不錯,若說家底,並不是沒見過世麵的平頭百姓,但也並不富裕就是了,董知瑜希望,自己準備的兩根金條能夠給這個家庭彌補些什麽,畢竟一根大黃魚在眼下的玄武城就能換來一座房院了。
葉銘添在玄武和另一個外地軍官合住,家中安排不了父母,便在這幾日包下了旅館中的一間房,和董知瑜說定,安頓下來之後,兩人先帶二老遊玩一番,看看古都風韻,嚐嚐這裏的美食,畢竟在玄武逗留時日不長,三四天後便又要動身赴滬,在玄武,一來先會一會董知瑜,了解一下董家的情況,二來也歇歇腳。
葉家老夫婦此次大包小包,帶的東西恐怕比人還要重,本是禮數周全之人,這一趟前來,要見未來的兒媳,要上門求親,另外對於長子的上級懷參謀,他們也是久聞其名,知道葉銘添一直跟著她,受到不少照顧,也想著借此機會登門拜訪一下。
安頓好之後,四人又在事先安排好的飯店包房裏吃了頓飯,席間葉母自是對董知瑜讚不絕口,並將當年婆婆傳給她的一對老玉手鐲當著麵給了董知瑜。董知瑜早料到這次見葉銘添的父母會牽涉到諸如此類的事情,她也想好了,暫且就先收下,畢竟都是規矩,等將來再還給人家便罷,於是作勢推托了兩下也就收了下來。
飯後董知瑜和葉銘添將二老送迴旅館,路上董知瑜悄悄拉過葉母,遞給她一隻錦帕包起的物件,但稱是孝敬二老的見麵禮,請她笑納。葉母心中納悶,這見麵禮剛才飯桌上怎麽沒提,像自己,當著大家麵把那一對鐲子拿出來這麽一送,送的人有麵子,收的人有光彩,這姑娘倒是有意思,之前提也不提,這會兒獨獨拉了自己遞上來,轉念一想,許是年輕姑娘家不好意思,客氣一番也就收了去。
晚上迴了旅館,和老伴打開這錦帕,一時以為看走了眼,直把那兩根金條放在手裏左看右看,甚至拿牙咬了,這才信了眼前所見,老兩口大眼瞪著小眼,這見麵禮怎麽收?哪有頭迴見兒媳就收人家姑娘十兩黃金之說?
“老頭子,你聽過這樣的規矩風俗不?”
葉父邊琢磨,邊直搖頭。
“大銘跟咱說過,這姑娘家原本是殷實人家,後來沒落了,難不成這點東西在人家看來確實就是小意思?”
葉父想了想,又是搖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話不假,可人家再有錢,是人家的,這禮咱不能收,明兒讓大銘拿去還給人家。”
翌日早晨葉銘添來接父母親,看到這金條也嚇了一跳,隻聽董知瑜說過準備了見麵禮給二老,原想可能是些衣料藥材之類,這十兩黃金,拿迴老家足可以幫兄弟三人每人置所宅子娶媳婦了,不要說見麵禮,就算是嫁妝,縣上也沒兩家出手如此闊氣的。
葉銘添包了這金條,尋了個單獨的機會便向董知瑜問起,“知瑜,你看這禮太重,我爹娘不敢收呢。”
“銘添,原是我唐突了,應該當麵和伯父伯母說清楚,這是我母親生前攢下的私房錢,臨走前曾經交予我,讓我將來轉送給未來的……婆婆,也算她的托付。這事連姑姑都不知道,昨天私下裏交給了伯母,也算完成母親生前的遺願,這禮物請伯母隻管拿去,將來無論怎樣都是她和伯父的便是。”
葉銘添一聽這話,心中大喜,喜的不是得了這錢,而是她這番話不正是表示和自己永結伉儷的決心嗎?這麽一來,他也不再推托,滿心歡喜地又把這金條連同錦帕一起拿迴去交給了父母。
這晚懷瑾正在書房研究那兩個赤空黨人的口供,這本不是她的工作,然而她卻異常的緊張。
這對夫妻原本被分開刑審,牢牢地扛了三天,懷瑾見識過塗掌櫃當初的意誌力,這在她已不足為奇,但後來晦國人變換了思路,將兩人放在一起,這對恩愛夫妻,見不得對方受那樣的痛苦和折磨,前功盡棄,道出了秘密。
兩人交代了這次行動的任務、電報密碼,交代了天津那邊送貨的地址和聯絡人代號,晦國人按照這些線索尋找,可對方似乎已經覺察到了什麽,密碼已經改了,送貨地址是個廢棄的貨倉,安排了人二十四小時盯梢,幾天下來也一點動靜都沒有。
顯然,狡猾的赤空黨人已經得到了二人被捕的消息,並且及時作出了調整,懷瑾不知不覺鎖緊了眉頭。這二人近期的任務就是幫華北和東北的部隊搞武器彈藥,據他們說,之前已經運出一車,被繳獲的這是第二車,而赤空黨組織原本的計劃是搞到三車武器,所以也許他們會重新安排人員,調整計劃,再次行動。
正想著,劉媽來報,說董小姐和葉中尉在門口求見,原來葉銘添的委派令正式啟動後,被提升做了中尉,一同前來的還有葉中尉的父母。
葉銘添父母這兩天在玄,懷瑾是知道的,可如此專程來拜訪,想必隻是欲盡禮數,可她這一次徇了私,將葉銘添送上戰場,雖說對方是偽軍的人,說到底是自己的敵人,可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軍官,內心裏還是有些自責與不忍,如今他的父母又來拜訪,著實感到些尷尬,可人家都來了家門口了,也不能不見,隻得讓劉媽將客人引進,“我稍後便下去,問問客人愛喝什麽茶,隻管去拿家裏最好的給沏上。”
懷瑾換上軍裝,邊扣上扣子邊側耳聽著樓下的動靜,她的心中充斥著尷尬的感覺,安排董知瑜與葉銘添相好,本是潛伏行動中再正常不過的一步棋,誰知自己會愛上她,誰知她也愛著自己,那麽好吧,本想靜靜地等待晦軍投降的一天,等待自由,等待和她退隱江湖,可偏偏他倆要假戲真做,要訂婚,也許這是報應?如今葉銘添的父母登門拜訪,敬自己是上級,而自己該如何麵對?你們一心想娶進門的這個媳婦,其實是自己的……媳婦,你們所敬畏的這個上級,其實是幕後策劃操縱這樁假戀愛的……黑手。
然而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唯有直麵,難道自己這些年來為之奮鬥的,不是正義,不是國家的民主,不是人民的自由?難道,愛有錯?難道,迴避與不忍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懷瑾扣好最後一粒紐扣,走下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