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抱拳禮:中國傳統禮節
此禮法是由中國傳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範、統一得來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這是在國內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禮法。
行禮的方法是: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並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麵,左指尖與下頦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麵容舉止自然大方。武術散手在戴拳套練習和比賽時,可模擬似地行抱拳禮,兩關套合抱於胸前即可
抱拳禮的具體涵義是
1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以此來約束、節製勇武的意思。
2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3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4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並出,意思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為反清。
梁實秋先生在一篇散文裏就提過,西方的握手好象起源是騎士比劍,原本決鬥時候騎士要戴手套的,握手表示我沒有帶決鬥的裝備來,表示友好。可是一見麵即伸手來握手,感覺真不好。萬一手上不幹淨,或者濕淋淋的,怎麽辦?還傳染細菌。還是抱拳衛生。
抱拳禮又稱“拱”,是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從衛生角度,握手最不衛生。抱拳又親切又衛生;
從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國的東西,而抱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從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比如男女之間,關係較疏離的人之間;
問卷普查: 你是否曾有過在大小便之後或摳完鼻屎後沒有洗手就與別人熱烈握手的經曆?
附:一 <抱拳禮>具體內涵
1。 左手為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屈拇指表示不自大。
2。 右手為拳,表示勇猛習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勇武的意思。
3。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4。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渴望求知,恭請師友前輩指教。
二 <抱拳禮>應用方法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並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貼右拳麵,左指尖與下顎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活動前後均須先行抱拳禮。
抱拳禮——即國學中的“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文化曆史。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當時作揖就已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抱拳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兇拜”。
[編輯本段]2。道教叩拜禮
道教叩拜禮的一種,用於道士、信徒之間見麵表示禮貌的一種禮儀。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狀,左手抱右手意為懲惡揚善、負陰抱陽。
關於太極: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隻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裏麵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 《抱樸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簽》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理論概述
太極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易緯乾鑿度》和《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太極圖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係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匯編的《醫宗金鑒》則采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係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麵。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太極圖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麵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象。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隻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麵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隻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麽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圖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道生一, 就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 二生三, 就是陰陽;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麵,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這也是含三為一之象。 又天有陰陽, 地有陰陽, 人亦有陰陽, 天之陰陽加上劃界標準, 構成了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地之陰陽加劃界中點構成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人部陰陽,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劃界標準, 所以萬物也各有一太極, 也都是按照含三為一的規律而存在的。宇宙有無限大, 所以稱為太極,
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實質的內容。 按易學的觀點, 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 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 即宇宙在運動, 動則產生陽氣, 動到一定程度, 變出現相對靜止, 靜則產生陰氣, 如此一動一靜, 陰陽之氣互為其根, 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 陰陽寒暑, 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 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陰陽化一, 則化生萬物, 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 故變化無窮。 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綱領,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謂"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
關於太極圖起源的學說。太極圖一般分為兩類,一類為數層組合圖式,一類為陰陽魚互糾圖式。
關於數層組合太極圖淵源,有多種說法:
(1)北宋周敦頤所作。北宋潘興嗣:“(周)尤善談名理,深於易學,作太極圖、易說、易通,數十篇。”(《濂溪先生墓誌銘》)朱熹持此觀點(《周子太極通書後序》)。
(2)傳自陳摶。南宋朱震:“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宋史·朱震傳》)陸九淵:“朱子發謂濂溪得太極圖於穆伯長,伯長之傳出於陳希夷,其必有考。”(《陸九淵集·與朱元晦書》)
(3)來自佛徒壽涯。宋元之際劉因:“而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古同事潤州一浮屠而傳其易書。”(《記太極圖說後》)這個“浮屠”,就是壽涯。
(4)源自陳摶刻於華山石壁的無極圖,經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傳給陳摶,陳刻之華山石壁,後來又通過種放、穆修傳給周敦頤,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極圖。(《太極圖辨》)陳摶刻華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無一人道及,此說可疑。
(5)源於《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清毛奇齡:“或雲其圖在隋唐之間,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竊其圖入《品》中,為太極先天之圖,此即摶之竊之所自始,且稱名有‘無極’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極圖說遺議》)又說:“此在陳摶授圖之前已行世者,是摶所為圖,一本於《道藏·真元品》,一本於圭峰《禪源全集》,而總出於《參同契》,是真髒實據。”(《複馮山公論太極圖說》)《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現代馮友蘭、張岱年、侯外廬等許多學者讚成此說。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乃是周敦頤以後的著作,其後兩品及後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禦製序亦為偽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極圖淵源辨》)所據不一,尚有爭議。
關於陰陽魚互糾太極圖淵源,也有幾說:
(1)得之於蜀之隱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說:“朱熹囑其友蔡季通如荊州,複入峽,始得其三圖焉”。(《謝仲直易三圖序》)後為謝仲直所獲。此三圖傳自彭翁,彭翁傳自武夷君。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最早記載陰陽魚太極圖,趙氏認為:“又天地自然之圖······世傳蔡元定得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熟玩之。”(《六書本義》)清朝渭引宋濂說:“羅端良作陰陽相含之象······言出於青城山隱者。”(《易圖明辨》)
(2)源於《周易參同契》。朱熹:“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語類》一百)胡渭則從陰陽盛衰之數推晦朔弦望之氣而知其理,以證朱熹此說。(《易圖明辨》)尚有另說,此略。
朱熹理學的基礎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周敦頤的“太極”,一方麵迴複到將太極說成是氣,另一方麵又提出 “太極”本於“無極”,“太極”的“有”產生於無極的“無”。周敦頤的宇宙生成論就是一個從無極至太極,至陰陽、天地,至五行、四時,至萬物的發生形成過程。程頤和程顥則將太極等同於無極,“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認為無極、太極、道和理是無二致的。朱熹也將太極說成是理,稱“太極隻是一個理字”;“太極非是別為一物,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隻是一個理而已”。同時,朱熹又稱“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朱熹的“太極”、“理”和“道”,內涵雖然各有側重,但實際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於朱熹的理學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後的儒家哲學中,太極就成為天地萬物的根柢和樞紐,是決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實體。“太極”成了朱熹理學的基礎。
[編輯本段]衍生武術
可參見太極拳,太極劍
空手道中的“太極 ”型
“太極”一詞從字麵上來解釋,即“根本、終極”之意。它意味著把我事物的總綱和完全之體係,而非局促於某一點某一處,它示意練習者要隨時保有初學者的心態與開放的思想。初學者的心,無偏見,不狹隘,它將通往無窮無盡的未知境界。
關於盤古:關於天地開辟的神話。盤古神話﹐始見於《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和清人馬驌《繹史》所引《五運曆年紀》。
盤古神話的內容大概是說﹐遠古時天地渾沌象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個大雞蛋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和地分裂開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天地當中﹐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長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極高了﹐地極厚了﹐盤古的身子也極長了。
盤古臨死時﹐唿出的氣成了風和雲﹐聲音成了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五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膚變成田土﹐頭發和髭須變成天上的星星﹐皮膚上的汗毛變成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頭變成金屬的礦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變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變成雨﹐……盤古用他的身體化成世界萬物。
盤古神話雖未見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經》所記的燭龍神話卻有相似之處﹐或者就是這一神話的演變﹐後來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盤瓠傳說的某些因素﹐才創造出這樣一個開天辟地的神話人物。到明末周遊寫《開辟衍繹》﹐盤古手裏又給加上了斧頭和鑿子這兩件勞動工具﹐故事內容發展為包含勞動開辟天地的觀念。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辟地的人類始祖。“今南海有盤古氏亙三百餘裏,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1。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話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渾沌象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存在中間,後來大雞蛋爆裂了,於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風雲、草木等等是盤古死後身軀分化而成的:“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目、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2。”
這種說法,古籍文獻也有記載。如“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3。桂西一帶,今天還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盤古開天辟地歌》:
盤古開天地,
造山坡河流,
劃洲來住人,
造海來蓄水。
盤古開天地,
分山地平原,
開辟三岔路,
四處有路通。
盤古開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為有盤古,
人才得光明4。
(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注:1梁任昉:《述異記》。2徐整:《五運曆年記》、《絳史》卷一。3梁任昉:《述異記》。》。4七朝榮唱,廖元田、農達奴記錄:壯族文學史調查組搜集。
關於五行: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鑽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義: 是因為天地之性
眾勝寡, 故水勝火。
精勝堅, 故火勝金。
剛勝柔, 故金勝木。
專勝散, 故木勝土。
實勝虛, 故土勝水。
五行生克製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 方挫其鋒。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 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 方泄其勢。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幹; 火弱遇水, 必為熄滅。
水賴金生, 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 方製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棟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 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
分享到搜狐微博
關於遇到強盜:1.遇到歹徒,千萬不要慌張,首先要冷靜地分析一下歹徒的目的。如果他們要的是錢,先給他們,然後找機會立即報警,並詳細向警方講清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及相關情況。報案的目的是通過法律保護自己,是要求公安機關履行保護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職責;同時要為公安機關提供線索。2.小朋友路遇歹徒,最根本的對策應該是可逃便逃,萬一來者懷有殺機,而自己無法逃走,周圍又無人相助,那隻好奮力反抗了,隻有這樣才能爭取機會逃走或爭取被救的機會。3.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反抗時,一定要出其不備,要以最快的速度,用力出擊,還要不斷變化方式,直到可以脫身為止。4.為了防止搶劫事件的發生,中小學生在放學之後最好結伴而行。
百科名片
虎老虎(tiger),貓科動物,也是亞洲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之一,是當今亞洲現存的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之一,老虎擁有貓科動物中最長的犬齒、最大號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於一身,前肢一次揮擊力量達1000kg,爪刺入深度達11厘米,一次跳躍最長可達6米,是最為完美的捕食者。
中文名稱: 老虎
外文名稱: tiger
二名法: 老虎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
亞門: 脊椎動物
綱: 哺乳
亞綱: 獸
目: 食肉
亞目: 貓型
科: 貓
亞種: 8個
目錄[隱藏]
動物釋義
亞種
我國五種虎
虎的變種
虎的保護
虎的起源
虎與文化
工筆虎泰戈作品
老虎(gufu)
相關知識介紹:
保護老虎動物釋義
亞種
我國五種虎
虎的變種
虎的保護
虎的起源
虎與文化
工筆虎泰戈作品
老虎(gufu)相關知識介紹:保護老虎
基本解釋
◎ 老虎 lǎohu [tiger]
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 felis tigris ),在黃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橫紋,尾長而無簇毛,有黑圈,下體大部白色,無鬣。老虎是比獅子、熊類等食肉猛獸更為強大的動物。
詳細解釋
釋義:(1)。獸名。虎的通稱。
【出處】:宋 蘇轍 《湖陰曲》:“老虎穴中臥,獵夫不敢窺。” 元 王惲 《趙邈齪虎圖行》:“耽耽老虎底許來,抱石踞坐何雄哉。”
【示例】:《兒女英雄傳》第二二迴:“我們山裏,可就出來一隻的老虎。”
釋義:(2)。比喻超群出眾的人。
【出處】:宋 何夢桂 《沁園春·壽毅齋思院五十二歲》詞:“是詞林老虎,文場威鳳,人中祥瑞,天下英奇。”
【示例】:《新華月報》1965年第2期:“二十六屆同 匈牙利 團體比賽,重要的是打贏 別爾切克 ,這是一隻老虎。”
釋義:(3)。喻指損害國家和公眾利益的單位或個人。
【出處】:《人民日報》1984。1。11:“群眾先後七次向市委領導揭發 李佐君 多占住房的問題,稱他是房老虎。”
釋義:(4)。喻指對人造成危害的事物。
【出處】:《解放日報》1984。3。26:“如果忽視用電安全,那麽,電老虎不講情麵,一旦釀成事故,後悔莫及!”
【示例】:《文匯報》1984。9。9:“ 北京 人多車多,交通擁塞,要降服汽車喇叭這個聲老虎談何容易。”
釋義:(5)。喻指消
此禮法是由中國傳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範、統一得來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這是在國內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禮法。
行禮的方法是: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並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麵,左指尖與下頦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麵容舉止自然大方。武術散手在戴拳套練習和比賽時,可模擬似地行抱拳禮,兩關套合抱於胸前即可
抱拳禮的具體涵義是
1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以此來約束、節製勇武的意思。
2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3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4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並出,意思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為反清。
梁實秋先生在一篇散文裏就提過,西方的握手好象起源是騎士比劍,原本決鬥時候騎士要戴手套的,握手表示我沒有帶決鬥的裝備來,表示友好。可是一見麵即伸手來握手,感覺真不好。萬一手上不幹淨,或者濕淋淋的,怎麽辦?還傳染細菌。還是抱拳衛生。
抱拳禮又稱“拱”,是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從衛生角度,握手最不衛生。抱拳又親切又衛生;
從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國的東西,而抱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從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比如男女之間,關係較疏離的人之間;
問卷普查: 你是否曾有過在大小便之後或摳完鼻屎後沒有洗手就與別人熱烈握手的經曆?
附:一 <抱拳禮>具體內涵
1。 左手為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屈拇指表示不自大。
2。 右手為拳,表示勇猛習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勇武的意思。
3。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4。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渴望求知,恭請師友前輩指教。
二 <抱拳禮>應用方法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並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貼右拳麵,左指尖與下顎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活動前後均須先行抱拳禮。
抱拳禮——即國學中的“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文化曆史。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當時作揖就已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抱拳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兇拜”。
[編輯本段]2。道教叩拜禮
道教叩拜禮的一種,用於道士、信徒之間見麵表示禮貌的一種禮儀。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狀,左手抱右手意為懲惡揚善、負陰抱陽。
關於太極: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隻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裏麵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 《抱樸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簽》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理論概述
太極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易緯乾鑿度》和《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太極圖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係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匯編的《醫宗金鑒》則采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係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麵。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太極圖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麵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象。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隻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麵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隻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麽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圖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道生一, 就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 二生三, 就是陰陽;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麵,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這也是含三為一之象。 又天有陰陽, 地有陰陽, 人亦有陰陽, 天之陰陽加上劃界標準, 構成了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地之陰陽加劃界中點構成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人部陰陽,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劃界標準, 所以萬物也各有一太極, 也都是按照含三為一的規律而存在的。宇宙有無限大, 所以稱為太極,
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實質的內容。 按易學的觀點, 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 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 即宇宙在運動, 動則產生陽氣, 動到一定程度, 變出現相對靜止, 靜則產生陰氣, 如此一動一靜, 陰陽之氣互為其根, 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 陰陽寒暑, 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 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陰陽化一, 則化生萬物, 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 故變化無窮。 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綱領,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謂"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
關於太極圖起源的學說。太極圖一般分為兩類,一類為數層組合圖式,一類為陰陽魚互糾圖式。
關於數層組合太極圖淵源,有多種說法:
(1)北宋周敦頤所作。北宋潘興嗣:“(周)尤善談名理,深於易學,作太極圖、易說、易通,數十篇。”(《濂溪先生墓誌銘》)朱熹持此觀點(《周子太極通書後序》)。
(2)傳自陳摶。南宋朱震:“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宋史·朱震傳》)陸九淵:“朱子發謂濂溪得太極圖於穆伯長,伯長之傳出於陳希夷,其必有考。”(《陸九淵集·與朱元晦書》)
(3)來自佛徒壽涯。宋元之際劉因:“而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古同事潤州一浮屠而傳其易書。”(《記太極圖說後》)這個“浮屠”,就是壽涯。
(4)源自陳摶刻於華山石壁的無極圖,經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傳給陳摶,陳刻之華山石壁,後來又通過種放、穆修傳給周敦頤,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極圖。(《太極圖辨》)陳摶刻華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無一人道及,此說可疑。
(5)源於《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清毛奇齡:“或雲其圖在隋唐之間,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竊其圖入《品》中,為太極先天之圖,此即摶之竊之所自始,且稱名有‘無極’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極圖說遺議》)又說:“此在陳摶授圖之前已行世者,是摶所為圖,一本於《道藏·真元品》,一本於圭峰《禪源全集》,而總出於《參同契》,是真髒實據。”(《複馮山公論太極圖說》)《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現代馮友蘭、張岱年、侯外廬等許多學者讚成此說。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乃是周敦頤以後的著作,其後兩品及後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禦製序亦為偽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極圖淵源辨》)所據不一,尚有爭議。
關於陰陽魚互糾太極圖淵源,也有幾說:
(1)得之於蜀之隱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說:“朱熹囑其友蔡季通如荊州,複入峽,始得其三圖焉”。(《謝仲直易三圖序》)後為謝仲直所獲。此三圖傳自彭翁,彭翁傳自武夷君。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最早記載陰陽魚太極圖,趙氏認為:“又天地自然之圖······世傳蔡元定得於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熟玩之。”(《六書本義》)清朝渭引宋濂說:“羅端良作陰陽相含之象······言出於青城山隱者。”(《易圖明辨》)
(2)源於《周易參同契》。朱熹:“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語類》一百)胡渭則從陰陽盛衰之數推晦朔弦望之氣而知其理,以證朱熹此說。(《易圖明辨》)尚有另說,此略。
朱熹理學的基礎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周敦頤的“太極”,一方麵迴複到將太極說成是氣,另一方麵又提出 “太極”本於“無極”,“太極”的“有”產生於無極的“無”。周敦頤的宇宙生成論就是一個從無極至太極,至陰陽、天地,至五行、四時,至萬物的發生形成過程。程頤和程顥則將太極等同於無極,“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認為無極、太極、道和理是無二致的。朱熹也將太極說成是理,稱“太極隻是一個理字”;“太極非是別為一物,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隻是一個理而已”。同時,朱熹又稱“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朱熹的“太極”、“理”和“道”,內涵雖然各有側重,但實際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於朱熹的理學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後的儒家哲學中,太極就成為天地萬物的根柢和樞紐,是決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實體。“太極”成了朱熹理學的基礎。
[編輯本段]衍生武術
可參見太極拳,太極劍
空手道中的“太極 ”型
“太極”一詞從字麵上來解釋,即“根本、終極”之意。它意味著把我事物的總綱和完全之體係,而非局促於某一點某一處,它示意練習者要隨時保有初學者的心態與開放的思想。初學者的心,無偏見,不狹隘,它將通往無窮無盡的未知境界。
關於盤古:關於天地開辟的神話。盤古神話﹐始見於《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和清人馬驌《繹史》所引《五運曆年紀》。
盤古神話的內容大概是說﹐遠古時天地渾沌象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個大雞蛋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和地分裂開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天地當中﹐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長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極高了﹐地極厚了﹐盤古的身子也極長了。
盤古臨死時﹐唿出的氣成了風和雲﹐聲音成了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五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膚變成田土﹐頭發和髭須變成天上的星星﹐皮膚上的汗毛變成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頭變成金屬的礦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變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變成雨﹐……盤古用他的身體化成世界萬物。
盤古神話雖未見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經》所記的燭龍神話卻有相似之處﹐或者就是這一神話的演變﹐後來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盤瓠傳說的某些因素﹐才創造出這樣一個開天辟地的神話人物。到明末周遊寫《開辟衍繹》﹐盤古手裏又給加上了斧頭和鑿子這兩件勞動工具﹐故事內容發展為包含勞動開辟天地的觀念。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辟地的人類始祖。“今南海有盤古氏亙三百餘裏,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1。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話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渾沌象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存在中間,後來大雞蛋爆裂了,於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風雲、草木等等是盤古死後身軀分化而成的:“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目、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2。”
這種說法,古籍文獻也有記載。如“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3。桂西一帶,今天還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盤古開天辟地歌》:
盤古開天地,
造山坡河流,
劃洲來住人,
造海來蓄水。
盤古開天地,
分山地平原,
開辟三岔路,
四處有路通。
盤古開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為有盤古,
人才得光明4。
(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注:1梁任昉:《述異記》。2徐整:《五運曆年記》、《絳史》卷一。3梁任昉:《述異記》。》。4七朝榮唱,廖元田、農達奴記錄:壯族文學史調查組搜集。
關於五行: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鑽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義: 是因為天地之性
眾勝寡, 故水勝火。
精勝堅, 故火勝金。
剛勝柔, 故金勝木。
專勝散, 故木勝土。
實勝虛, 故土勝水。
五行生克製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 方挫其鋒。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 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 方泄其勢。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幹; 火弱遇水, 必為熄滅。
水賴金生, 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 方製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棟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 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縮。
分享到搜狐微博
關於遇到強盜:1.遇到歹徒,千萬不要慌張,首先要冷靜地分析一下歹徒的目的。如果他們要的是錢,先給他們,然後找機會立即報警,並詳細向警方講清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及相關情況。報案的目的是通過法律保護自己,是要求公安機關履行保護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職責;同時要為公安機關提供線索。2.小朋友路遇歹徒,最根本的對策應該是可逃便逃,萬一來者懷有殺機,而自己無法逃走,周圍又無人相助,那隻好奮力反抗了,隻有這樣才能爭取機會逃走或爭取被救的機會。3.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反抗時,一定要出其不備,要以最快的速度,用力出擊,還要不斷變化方式,直到可以脫身為止。4.為了防止搶劫事件的發生,中小學生在放學之後最好結伴而行。
百科名片
虎老虎(tiger),貓科動物,也是亞洲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之一,是當今亞洲現存的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之一,老虎擁有貓科動物中最長的犬齒、最大號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於一身,前肢一次揮擊力量達1000kg,爪刺入深度達11厘米,一次跳躍最長可達6米,是最為完美的捕食者。
中文名稱: 老虎
外文名稱: tiger
二名法: 老虎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
亞門: 脊椎動物
綱: 哺乳
亞綱: 獸
目: 食肉
亞目: 貓型
科: 貓
亞種: 8個
目錄[隱藏]
動物釋義
亞種
我國五種虎
虎的變種
虎的保護
虎的起源
虎與文化
工筆虎泰戈作品
老虎(gufu)
相關知識介紹:
保護老虎動物釋義
亞種
我國五種虎
虎的變種
虎的保護
虎的起源
虎與文化
工筆虎泰戈作品
老虎(gufu)相關知識介紹:保護老虎
基本解釋
◎ 老虎 lǎohu [tiger]
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 felis tigris ),在黃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橫紋,尾長而無簇毛,有黑圈,下體大部白色,無鬣。老虎是比獅子、熊類等食肉猛獸更為強大的動物。
詳細解釋
釋義:(1)。獸名。虎的通稱。
【出處】:宋 蘇轍 《湖陰曲》:“老虎穴中臥,獵夫不敢窺。” 元 王惲 《趙邈齪虎圖行》:“耽耽老虎底許來,抱石踞坐何雄哉。”
【示例】:《兒女英雄傳》第二二迴:“我們山裏,可就出來一隻的老虎。”
釋義:(2)。比喻超群出眾的人。
【出處】:宋 何夢桂 《沁園春·壽毅齋思院五十二歲》詞:“是詞林老虎,文場威鳳,人中祥瑞,天下英奇。”
【示例】:《新華月報》1965年第2期:“二十六屆同 匈牙利 團體比賽,重要的是打贏 別爾切克 ,這是一隻老虎。”
釋義:(3)。喻指損害國家和公眾利益的單位或個人。
【出處】:《人民日報》1984。1。11:“群眾先後七次向市委領導揭發 李佐君 多占住房的問題,稱他是房老虎。”
釋義:(4)。喻指對人造成危害的事物。
【出處】:《解放日報》1984。3。26:“如果忽視用電安全,那麽,電老虎不講情麵,一旦釀成事故,後悔莫及!”
【示例】:《文匯報》1984。9。9:“ 北京 人多車多,交通擁塞,要降服汽車喇叭這個聲老虎談何容易。”
釋義:(5)。喻指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