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軍,議事廳。
雷少軒第一次參加高級軍事會議。
議事廳內本沒有他的位置,相對其他軍官,他的軍階還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會議。
馮紫英讓雷少軒作為兩名親兵之一,肅立身旁。
所有進入議事廳的將領抬頭看去,都覺得詫異。
往日,議事廳帥位後的兩名親兵應該是高大威猛,衣甲鮮亮的武士,以示軍威,今天卻站著一個不甚高大的青年。不過能站在馮紫英身後的都是心腹之人,是可以絕對信任的死士。
議事廳為軍中重地,沒有絕對信任的死士值守,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因此看到一個青年站立,卻也無人質疑。這青年看來並非來自軍中,而是勳貴之後或者馮紫英子侄之類。
董文海心裏有些誹謗吃味。
自己原來還打算審查雷少軒,畢竟雷少軒從胡地迴來,全憑自己一麵之詞,如今卻能站在大帥身邊,多半是雷少軒拿出的那封信。
董文海很想知道到底是誰的信,可惜馮紫英已經當著他的麵燒了那封信,如今信的內容就隻有馮紫英和雷少軒知道了。
董文海倒不是質疑馮紫英的決定有什麽問題,畢竟雷少軒實實在在是唯一參加刺殺單於二王子的行動活著迴來的人。
董文海相信,沒人會策反並放過刺殺王子的人,審查隻是例行公事,卻是一種規則。
董文海是個文人,比較討厭破壞規則的人。
馮紫英擺擺手,議事廳靜下來,目光所到之處,每個人都正襟危坐。
馮紫英素以治軍嚴厲著稱,多年沙場生死搏殺,自然有一番氣勢。
議事廳靜得似乎一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彌漫著肅殺、威嚴的氣氛。
今天的決定是最後決戰的安排,大戰細節已經討論甚至爭論了許久,今天做最後的確定。
“雷少軒,上前,跟眾人見禮!”馮紫英擺手,讓雷少軒上前。
雷少軒上前行軍禮,靜立。
馮紫英看了看眾人,聲音高起來,肅道:“兩年前西北線戰事不利,我軍被迫實施一個冒險計劃。蔣青蔣司馬親自挑選一隊軍中精英,深入敵後,刺殺單於二王子耶律代良,導致西胡內亂,大大減緩西北線戰事壓力,我軍因此少死多少將士,此乃大功。雷少軒是唯一活下來的勇士!”
議事廳裏頓時活躍起來。這裏的軍官大半都是當年前鋒營裏的將領,多少都知道這件事。
“不是全軍覆沒了嗎?竟然有活下來的……”
“可惜了蔣司馬……”
“要不是他們,咱們前鋒營估計剩不下幾個人……當年耶律楚天可是兵強馬壯……”
“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
眾人議論著,忽然掌聲紛紛響起。
雷少軒臉漲通紅,心裏滿是驕傲的感覺。
馮紫英舉手,止住掌聲。
“正是西胡內亂,皇上英明,趁機整編我西北各軍,前鋒營得以擴展為西北南軍。可以說此次刺殺事件,改變了西北戰線形勢,功莫大焉!”
眾人看著雷少軒的目光更是熱切,前鋒營整編為南軍,人人皆得利。
馮紫英擺擺手,感慨道:“當年此事影響極大。為了讓西胡內亂,我軍對此事嚴格保密,以致犧牲的勇士默默無名,奇功不彰,其名不顯。哪怕今後多年,此事仍須保密,讓胡人繼續相互猜忌。”
馮紫英昂然道:“為國捐軀是我輩宿命,亦是我輩之所願。雖不能彰勇士之功,卻需牢記為國捐軀勇士之名。作為唯一活下來的勇士代表,我特晉升其為軍情司巡校及中軍護衛營校尉!雷少軒,你要好好活下去,並適時到犧牲的烈士家中,代表我軍探望其親屬!”
“是!”雷少軒一陣激動,沉聲道。
雷少軒從沒有把自己當成前鋒營的人,時時刻刻夢想著離開。
腦子裏充滿一個念頭:離開前鋒營,解救師父女兒,找到母親、弟弟和妹妹。
此刻心頭跌宕起伏,似乎每一個死去的參與刺殺的軍士都注視著自己。是啊,他們是戰友,曾生死與共,雷少軒突然有一種歸屬感。
平時軍營裏也許沒有什麽交集,有些還有矛盾,打架、搶東西,互相看不起對方,可真正離開軍營,卻突然發現,心裏全是他們。
雷少軒曾偷偷跑到集市,看過那些被折磨致死,屍體釘在木樁上的軍士。
每一具屍體衣衫襤褸,血痕斑斑,麵目猙獰,死狀淒慘,甚至死不瞑目,眼眶裏空洞洞的,當時雷少軒隻覺得慶幸,如今卻深深刺痛。
“雷少軒在胡地潛伏得以逃脫,帶迴胡人詳細軍情,對此次大戰的布置作用極大,記為大功一件!”馮紫英說道。
雷少軒一聽,臉微紅。
此番迴營,雷少軒並沒有帶迴什麽軍情,馮紫英這是chiluo裸地憑空為自己冒領軍功。
雷少軒奸詐狡猾,卻習慣自己爭取一切,如今憑空得來一個大功,頓時局促不安,如同做錯事的孩子。
眾將領卻不作他想。
馮紫英出身軍中底層,曆來對謊報軍情、冒領軍功等軍中惡習深惡痛絕,絕不會有人想到馮紫英為他人冒功說謊。
董文海心裏一驚,雷少軒憑借刺殺之功,升為校尉不算過分,但是為何還要繼續給雷少軒增加軍功?要知道,剛剛任命的職位,短時間內不可能升遷。
董文海身為南軍司馬,有監督軍功之職,雷少軒絕沒有帶迴什麽詳細軍情。
今日會議乃是軍事部署會議,言行須記錄在案,並送兵部備考。
也就是說,馮紫英說雷少軒帶迴軍情,會被記錄。
由於是大戰前記錄在案的功勞,事後應當論功,這種程序十分正規,任何人都無法剝奪。
而且此功勞,絕不像其他殺敵破軍之功,由主將自報,上級核查。這種功勞弊端多多,隻要買通核查之人,功勞就會被落實,大小由人定,水分極大。
難道為了送雷少軒離開?隻有這一種可能。董文海嚇了一跳,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董文海長了個心眼,沒有出聲,默認了馮紫英的話。
為這點小事得罪馮紫英,非常不值得,他與馮紫英共事還算融洽。
馮紫英是個大度之人,對自己很尊重,沒有老軍頭那種傲慢及看不起文人。
在軍事部署會議上鄭重提出,本身也有獨斷的味道,容不得董文海反駁。
……
大戰在一片開闊的河穀空地展開。
草原之上,沒有多少高山,全是平原,並不利大規模軍隊對決。
北魏以步兵為主,胡人以騎兵稱雄。
北魏若想與胡人對決,必須采取偷襲的形式,或者誘敵深入,引入特定地形,讓騎兵無法發揮優勢。
草原之上,這樣的地形很少,因此隻能找些地形起伏,騎兵很難保持齊整的隊形衝擊,讓步兵稍微找迴些優勢。
即便如此,草原之上,步兵仍然無法阻擋騎兵。
隨著北魏國力增強,逐步改進及增強軍隊裝備,發明了一些大型拒馬裝備,才讓步兵勉強能抵擋騎兵衝擊。
決定戰爭的天時對雙方是均等的,地利卻在騎兵一方。
力量優勢不對等,以至於以往作戰大多遊擊戰為主,今天是少有的陣地決戰。大概是征戰多年後,北魏西軍實力和信心也逐漸增強,試圖通過決戰,確定西線局勢。
作為中軍護衛,雷少軒站在一處高坡上。
如鉛般沉重黑雲沉下來,氣氛緊張、壓抑令人發抖。
山坡下,密密麻麻士兵方隊緊緊靠在一起,尖利據馬樁閃著死亡寒光,一排排插在地上,這是生與死的分界線。
長槍如林,鋒利的槍頭,碎光閃動,刺破長空;刀隊,寒光閃閃,讓人肝膽俱寒,煞氣衝天;一把把強弩,對準前方,準備撕裂任何擋在前麵的敵人。
旌旗招展,萬馬齊喑,肅殺的氣氛,如驚濤駭浪,覆蓋大地。
胡人厚重的騎兵戰陣層層堆砌,烈馬聲聲嘶吼,鐵蹄轟鳴,踏碎蒼天,澎湃著排山倒海氣勢,讓人熱血沸騰。
雷少軒第一次參加高級軍事會議。
議事廳內本沒有他的位置,相對其他軍官,他的軍階還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會議。
馮紫英讓雷少軒作為兩名親兵之一,肅立身旁。
所有進入議事廳的將領抬頭看去,都覺得詫異。
往日,議事廳帥位後的兩名親兵應該是高大威猛,衣甲鮮亮的武士,以示軍威,今天卻站著一個不甚高大的青年。不過能站在馮紫英身後的都是心腹之人,是可以絕對信任的死士。
議事廳為軍中重地,沒有絕對信任的死士值守,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因此看到一個青年站立,卻也無人質疑。這青年看來並非來自軍中,而是勳貴之後或者馮紫英子侄之類。
董文海心裏有些誹謗吃味。
自己原來還打算審查雷少軒,畢竟雷少軒從胡地迴來,全憑自己一麵之詞,如今卻能站在大帥身邊,多半是雷少軒拿出的那封信。
董文海很想知道到底是誰的信,可惜馮紫英已經當著他的麵燒了那封信,如今信的內容就隻有馮紫英和雷少軒知道了。
董文海倒不是質疑馮紫英的決定有什麽問題,畢竟雷少軒實實在在是唯一參加刺殺單於二王子的行動活著迴來的人。
董文海相信,沒人會策反並放過刺殺王子的人,審查隻是例行公事,卻是一種規則。
董文海是個文人,比較討厭破壞規則的人。
馮紫英擺擺手,議事廳靜下來,目光所到之處,每個人都正襟危坐。
馮紫英素以治軍嚴厲著稱,多年沙場生死搏殺,自然有一番氣勢。
議事廳靜得似乎一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彌漫著肅殺、威嚴的氣氛。
今天的決定是最後決戰的安排,大戰細節已經討論甚至爭論了許久,今天做最後的確定。
“雷少軒,上前,跟眾人見禮!”馮紫英擺手,讓雷少軒上前。
雷少軒上前行軍禮,靜立。
馮紫英看了看眾人,聲音高起來,肅道:“兩年前西北線戰事不利,我軍被迫實施一個冒險計劃。蔣青蔣司馬親自挑選一隊軍中精英,深入敵後,刺殺單於二王子耶律代良,導致西胡內亂,大大減緩西北線戰事壓力,我軍因此少死多少將士,此乃大功。雷少軒是唯一活下來的勇士!”
議事廳裏頓時活躍起來。這裏的軍官大半都是當年前鋒營裏的將領,多少都知道這件事。
“不是全軍覆沒了嗎?竟然有活下來的……”
“可惜了蔣司馬……”
“要不是他們,咱們前鋒營估計剩不下幾個人……當年耶律楚天可是兵強馬壯……”
“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
眾人議論著,忽然掌聲紛紛響起。
雷少軒臉漲通紅,心裏滿是驕傲的感覺。
馮紫英舉手,止住掌聲。
“正是西胡內亂,皇上英明,趁機整編我西北各軍,前鋒營得以擴展為西北南軍。可以說此次刺殺事件,改變了西北戰線形勢,功莫大焉!”
眾人看著雷少軒的目光更是熱切,前鋒營整編為南軍,人人皆得利。
馮紫英擺擺手,感慨道:“當年此事影響極大。為了讓西胡內亂,我軍對此事嚴格保密,以致犧牲的勇士默默無名,奇功不彰,其名不顯。哪怕今後多年,此事仍須保密,讓胡人繼續相互猜忌。”
馮紫英昂然道:“為國捐軀是我輩宿命,亦是我輩之所願。雖不能彰勇士之功,卻需牢記為國捐軀勇士之名。作為唯一活下來的勇士代表,我特晉升其為軍情司巡校及中軍護衛營校尉!雷少軒,你要好好活下去,並適時到犧牲的烈士家中,代表我軍探望其親屬!”
“是!”雷少軒一陣激動,沉聲道。
雷少軒從沒有把自己當成前鋒營的人,時時刻刻夢想著離開。
腦子裏充滿一個念頭:離開前鋒營,解救師父女兒,找到母親、弟弟和妹妹。
此刻心頭跌宕起伏,似乎每一個死去的參與刺殺的軍士都注視著自己。是啊,他們是戰友,曾生死與共,雷少軒突然有一種歸屬感。
平時軍營裏也許沒有什麽交集,有些還有矛盾,打架、搶東西,互相看不起對方,可真正離開軍營,卻突然發現,心裏全是他們。
雷少軒曾偷偷跑到集市,看過那些被折磨致死,屍體釘在木樁上的軍士。
每一具屍體衣衫襤褸,血痕斑斑,麵目猙獰,死狀淒慘,甚至死不瞑目,眼眶裏空洞洞的,當時雷少軒隻覺得慶幸,如今卻深深刺痛。
“雷少軒在胡地潛伏得以逃脫,帶迴胡人詳細軍情,對此次大戰的布置作用極大,記為大功一件!”馮紫英說道。
雷少軒一聽,臉微紅。
此番迴營,雷少軒並沒有帶迴什麽軍情,馮紫英這是chiluo裸地憑空為自己冒領軍功。
雷少軒奸詐狡猾,卻習慣自己爭取一切,如今憑空得來一個大功,頓時局促不安,如同做錯事的孩子。
眾將領卻不作他想。
馮紫英出身軍中底層,曆來對謊報軍情、冒領軍功等軍中惡習深惡痛絕,絕不會有人想到馮紫英為他人冒功說謊。
董文海心裏一驚,雷少軒憑借刺殺之功,升為校尉不算過分,但是為何還要繼續給雷少軒增加軍功?要知道,剛剛任命的職位,短時間內不可能升遷。
董文海身為南軍司馬,有監督軍功之職,雷少軒絕沒有帶迴什麽詳細軍情。
今日會議乃是軍事部署會議,言行須記錄在案,並送兵部備考。
也就是說,馮紫英說雷少軒帶迴軍情,會被記錄。
由於是大戰前記錄在案的功勞,事後應當論功,這種程序十分正規,任何人都無法剝奪。
而且此功勞,絕不像其他殺敵破軍之功,由主將自報,上級核查。這種功勞弊端多多,隻要買通核查之人,功勞就會被落實,大小由人定,水分極大。
難道為了送雷少軒離開?隻有這一種可能。董文海嚇了一跳,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董文海長了個心眼,沒有出聲,默認了馮紫英的話。
為這點小事得罪馮紫英,非常不值得,他與馮紫英共事還算融洽。
馮紫英是個大度之人,對自己很尊重,沒有老軍頭那種傲慢及看不起文人。
在軍事部署會議上鄭重提出,本身也有獨斷的味道,容不得董文海反駁。
……
大戰在一片開闊的河穀空地展開。
草原之上,沒有多少高山,全是平原,並不利大規模軍隊對決。
北魏以步兵為主,胡人以騎兵稱雄。
北魏若想與胡人對決,必須采取偷襲的形式,或者誘敵深入,引入特定地形,讓騎兵無法發揮優勢。
草原之上,這樣的地形很少,因此隻能找些地形起伏,騎兵很難保持齊整的隊形衝擊,讓步兵稍微找迴些優勢。
即便如此,草原之上,步兵仍然無法阻擋騎兵。
隨著北魏國力增強,逐步改進及增強軍隊裝備,發明了一些大型拒馬裝備,才讓步兵勉強能抵擋騎兵衝擊。
決定戰爭的天時對雙方是均等的,地利卻在騎兵一方。
力量優勢不對等,以至於以往作戰大多遊擊戰為主,今天是少有的陣地決戰。大概是征戰多年後,北魏西軍實力和信心也逐漸增強,試圖通過決戰,確定西線局勢。
作為中軍護衛,雷少軒站在一處高坡上。
如鉛般沉重黑雲沉下來,氣氛緊張、壓抑令人發抖。
山坡下,密密麻麻士兵方隊緊緊靠在一起,尖利據馬樁閃著死亡寒光,一排排插在地上,這是生與死的分界線。
長槍如林,鋒利的槍頭,碎光閃動,刺破長空;刀隊,寒光閃閃,讓人肝膽俱寒,煞氣衝天;一把把強弩,對準前方,準備撕裂任何擋在前麵的敵人。
旌旗招展,萬馬齊喑,肅殺的氣氛,如驚濤駭浪,覆蓋大地。
胡人厚重的騎兵戰陣層層堆砌,烈馬聲聲嘶吼,鐵蹄轟鳴,踏碎蒼天,澎湃著排山倒海氣勢,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