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我居北海君南海[重生] 作者:林暮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赫。
水鏡暗自想了想,如果此次桑國未能求得援兵,大鑾攻下桑國後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與瓊國接壤的鍾靈。畢竟從位置而言, 若能將鍾靈征服, 與瓊、桑連成一片,整個東部能就連為一體。
可偏偏白赫插了這麽一腳,大鑾為了立威,恐怕接下來就要暫且將鍾靈放到一旁, 轉頭先對付白赫了。
嘖, 白赫這可真是引火燒身。
在桑國逗留了幾日,不久後便有傳聞自大鑾而來, 說是白赫遣使往大鑾送了一對被稱為萬鷹之王的白赫神鳥海東青,示好之意不言而喻。
水鏡坐在茶館中,饒有興趣地聽著周圍的桑國百姓紛紛義憤填膺地斥責白赫,說的無非就是什麽「前一刻還是盟友,轉頭就成了敵人眼前的諂媚走狗」。
好吧,能理解。
水鏡心想,雖然你們前一刻還死皮賴臉地拉著人家大鑾兵士幫忙修宅搬瓦挑水劈柴,轉頭就又把人家罵成了敵人。
水鏡放下杯盞,起身走出嘈雜的茶館,沿路向城外走去。
海東青。
往日隻見過天上飛的,還真沒近看過,左右也不知何處好去,不如就先去鑾宮一窺這萬鷹之王的風采吧。
桑國與大鑾本就接壤,如今也再無甚邊境可言,一路都算得上是通途。
橫穿桑國國境時,水鏡忍不住感慨,桑國這些年的變化實在太大。
誰能想到這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所謂天賜寶地,在多年前曾是被沼澤覆蓋的荒蕪所在?
他還記得最初到達這裏的那一群人,麵對著滿目沼澤,卻立誌要將此處變為農耕之地,一代不行便交託給下一代,以愚公移山的勇氣和毅力一點點將沼澤化為沃土,最終達成所願。
那時的他們或許並不懂得所謂的「人定勝天」,卻以自身渺小之力聚沙成塔,將這四個字盡數詮釋。
那是水鏡第一次為人間之事所震撼,也是第一次明白為何人類既無虎狼之兇猛也無草木之長壽,卻得以在世間占據一席之地,且綿延不息,代代相傳。
水鏡走在阡陌縱橫的田野間,思緒肆意遊蕩。
不知那位伏姓開荒之人的後代現在如何了。
桑國歷代國主對伏家一向倚重,現如今桑國已滅,伏氏子孫又將何去何從?
……
無須吃喝果腹,也無須借宿安眠,水鏡前行的速度向來要比尋常人迅捷不少,從桑國啟程直至到達大鑾京城,耗時也不過短短十餘日。
入了京城,水鏡閑庭信步走過長街,往鑾宮方向行去。
鑾都與他上迴來時相比並無太大變化,京中百姓或忙於生計碌碌奔走,或走街串巷尋歡作樂,仿佛瓊桑覆滅隻是天外傳聞,而他們安居在這銅牆鐵壁鑄起的桃花源中,不知金戈鐵馬,隻知春秋冬夏。
到達午門附近時,忽見前方有不少百姓圍聚一處,交頭接耳指指點點,水鏡腳步頓了頓,而後便加快了步子往那處走去。
未及走到近前他便已經看清,眾人聚集之處是告示欄所在,那裏似乎剛剛貼上一張新的告示,欄邊還有幾名尚未離開的官兵。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遺以猛禽,戕害皇儲……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故今興兵奮怒,誅夷逆暴……」
水鏡將那告示默念了一遍,這才發現這竟是一紙檄文,大抵是說大鑾不計白赫相助桑國與大鑾敵對之前嫌,對白赫以禮相待,而白赫卻恩將仇報,借著贈禮的由頭馴養猛禽送往大鑾加害太子,此舉令人心寒,更令人髮指,所以如今大鑾要替天行道,出兵討伐這等卑鄙小人。
念完之後,水鏡沒忍住輕笑了一聲,引得身旁圍觀之人紛紛側目,而他隻是搖頭擺了擺手,轉身離開了人群。
如他先前所料,大鑾果然不會對白赫兵援桑國之事善罷甘休,必是要尋機生事藉機發難,隻是他沒料到大鑾竟然會用白赫送來的海東青大做文章。
這篇檄文辭藻之華麗,文采之斐然,用情之飽滿簡直讓水鏡大開眼界,若不是他早知大鑾的野心,說不定都能被這檄文引出幾分同仇敵愾的義憤填膺來。
不知白赫國主看見這紙檄文會作何感想,反正在水鏡看來,這可真是足以令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千古奇冤,示好不成反遭討伐,怎一個欲哭無淚了得。
那麽,大鑾會如何處置那對作為「罪魁禍首」的「猛禽」呢?是要將它們斬首示眾,還是拔毛剜骨?
嘖,那若是去晚了,是不是就見不著這一對兒苦命神鷹了?
水鏡抬頭看了看,此時天色尚早,鑾宮裏大約還很熱鬧,不過後宮那幾處閑置的殿院應該還是清淨的,不如先去那處待一會兒,等天黑了再去找找那兩隻海東青的下落。
決定好後,水鏡便再不停留,直接往後宮高牆處行去。
潛入後宮這件事,水鏡做起來真可謂輕車熟路,幾個起落之間,他便已飛身立上了後宮偏僻處的一堵院牆。
這是整個後宮最為僻靜的地方,冷宮就在附近,所有大鑾宮闈秘聞中的鬧鬼傳說也大多都與此處有關。
據傳說所言,這裏有井中溺死鬼,樑上吊死鬼,含冤屈死鬼……
反正處處都是鬼。
既然被鬼占滿了,人自然也就不來了,所以此處人跡罕至,荒草叢生。
水鏡沿著牆頂輕飄飄地踮足前行,假裝自己也是鬼中一員,享受著與同類共處的悠然時光。
</br>
水鏡暗自想了想,如果此次桑國未能求得援兵,大鑾攻下桑國後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與瓊國接壤的鍾靈。畢竟從位置而言, 若能將鍾靈征服, 與瓊、桑連成一片,整個東部能就連為一體。
可偏偏白赫插了這麽一腳,大鑾為了立威,恐怕接下來就要暫且將鍾靈放到一旁, 轉頭先對付白赫了。
嘖, 白赫這可真是引火燒身。
在桑國逗留了幾日,不久後便有傳聞自大鑾而來, 說是白赫遣使往大鑾送了一對被稱為萬鷹之王的白赫神鳥海東青,示好之意不言而喻。
水鏡坐在茶館中,饒有興趣地聽著周圍的桑國百姓紛紛義憤填膺地斥責白赫,說的無非就是什麽「前一刻還是盟友,轉頭就成了敵人眼前的諂媚走狗」。
好吧,能理解。
水鏡心想,雖然你們前一刻還死皮賴臉地拉著人家大鑾兵士幫忙修宅搬瓦挑水劈柴,轉頭就又把人家罵成了敵人。
水鏡放下杯盞,起身走出嘈雜的茶館,沿路向城外走去。
海東青。
往日隻見過天上飛的,還真沒近看過,左右也不知何處好去,不如就先去鑾宮一窺這萬鷹之王的風采吧。
桑國與大鑾本就接壤,如今也再無甚邊境可言,一路都算得上是通途。
橫穿桑國國境時,水鏡忍不住感慨,桑國這些年的變化實在太大。
誰能想到這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所謂天賜寶地,在多年前曾是被沼澤覆蓋的荒蕪所在?
他還記得最初到達這裏的那一群人,麵對著滿目沼澤,卻立誌要將此處變為農耕之地,一代不行便交託給下一代,以愚公移山的勇氣和毅力一點點將沼澤化為沃土,最終達成所願。
那時的他們或許並不懂得所謂的「人定勝天」,卻以自身渺小之力聚沙成塔,將這四個字盡數詮釋。
那是水鏡第一次為人間之事所震撼,也是第一次明白為何人類既無虎狼之兇猛也無草木之長壽,卻得以在世間占據一席之地,且綿延不息,代代相傳。
水鏡走在阡陌縱橫的田野間,思緒肆意遊蕩。
不知那位伏姓開荒之人的後代現在如何了。
桑國歷代國主對伏家一向倚重,現如今桑國已滅,伏氏子孫又將何去何從?
……
無須吃喝果腹,也無須借宿安眠,水鏡前行的速度向來要比尋常人迅捷不少,從桑國啟程直至到達大鑾京城,耗時也不過短短十餘日。
入了京城,水鏡閑庭信步走過長街,往鑾宮方向行去。
鑾都與他上迴來時相比並無太大變化,京中百姓或忙於生計碌碌奔走,或走街串巷尋歡作樂,仿佛瓊桑覆滅隻是天外傳聞,而他們安居在這銅牆鐵壁鑄起的桃花源中,不知金戈鐵馬,隻知春秋冬夏。
到達午門附近時,忽見前方有不少百姓圍聚一處,交頭接耳指指點點,水鏡腳步頓了頓,而後便加快了步子往那處走去。
未及走到近前他便已經看清,眾人聚集之處是告示欄所在,那裏似乎剛剛貼上一張新的告示,欄邊還有幾名尚未離開的官兵。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遺以猛禽,戕害皇儲……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故今興兵奮怒,誅夷逆暴……」
水鏡將那告示默念了一遍,這才發現這竟是一紙檄文,大抵是說大鑾不計白赫相助桑國與大鑾敵對之前嫌,對白赫以禮相待,而白赫卻恩將仇報,借著贈禮的由頭馴養猛禽送往大鑾加害太子,此舉令人心寒,更令人髮指,所以如今大鑾要替天行道,出兵討伐這等卑鄙小人。
念完之後,水鏡沒忍住輕笑了一聲,引得身旁圍觀之人紛紛側目,而他隻是搖頭擺了擺手,轉身離開了人群。
如他先前所料,大鑾果然不會對白赫兵援桑國之事善罷甘休,必是要尋機生事藉機發難,隻是他沒料到大鑾竟然會用白赫送來的海東青大做文章。
這篇檄文辭藻之華麗,文采之斐然,用情之飽滿簡直讓水鏡大開眼界,若不是他早知大鑾的野心,說不定都能被這檄文引出幾分同仇敵愾的義憤填膺來。
不知白赫國主看見這紙檄文會作何感想,反正在水鏡看來,這可真是足以令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千古奇冤,示好不成反遭討伐,怎一個欲哭無淚了得。
那麽,大鑾會如何處置那對作為「罪魁禍首」的「猛禽」呢?是要將它們斬首示眾,還是拔毛剜骨?
嘖,那若是去晚了,是不是就見不著這一對兒苦命神鷹了?
水鏡抬頭看了看,此時天色尚早,鑾宮裏大約還很熱鬧,不過後宮那幾處閑置的殿院應該還是清淨的,不如先去那處待一會兒,等天黑了再去找找那兩隻海東青的下落。
決定好後,水鏡便再不停留,直接往後宮高牆處行去。
潛入後宮這件事,水鏡做起來真可謂輕車熟路,幾個起落之間,他便已飛身立上了後宮偏僻處的一堵院牆。
這是整個後宮最為僻靜的地方,冷宮就在附近,所有大鑾宮闈秘聞中的鬧鬼傳說也大多都與此處有關。
據傳說所言,這裏有井中溺死鬼,樑上吊死鬼,含冤屈死鬼……
反正處處都是鬼。
既然被鬼占滿了,人自然也就不來了,所以此處人跡罕至,荒草叢生。
水鏡沿著牆頂輕飄飄地踮足前行,假裝自己也是鬼中一員,享受著與同類共處的悠然時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