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我居北海君南海[重生] 作者:林暮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鑾為何在四年前選擇了攻打看似最難攻克的芪國?因為他們前三戰雖是攻勢猛烈, 卻也因這猛烈而付出了不少代價。
諸國紛紛因自身難保而擔憂, 卻忽略了大鑾在這三戰中的損耗。
兵力再強,那也是人組成的軍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乃是常事。大鑾經歷三戰之後,雖是表現得依舊強勢, 內裏卻已是不可避免的疲軟, 他們也需要時間喘息。
但是,若是就此停戰, 便會令諸國察覺到這份疲軟,一旦幾國聯手趁虛而入,大鑾也會因此亂了分寸。
所以,他們沒有停手,他們選擇了芪國。
諸國皆知芪國那天然屏障十分難破,大鑾自然不會不知。他們佯裝被叢林瘴沼所困難以前行,暗地裏卻隻以極小一部分老弱殘兵在芪國邊境不斷騷擾挑釁,而主力則聚集於後方駐紮,韜光養晦,恢復元氣。
諸國每接一次大鑾無功而返的探報便會暗自竊喜一次,隻要大鑾一直糾纏於芪國,便無力騰出手來對付他們,他們自然喜聞樂見。
但他們會因此懷疑大鑾實力嗎?
不會。
因為大鑾不是在與芪國兵刃相接時落於下風,而是被那特殊的地形所擾,無法發揮全力罷了。
這便是大鑾想讓諸國產生的誤會。
四年,大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佯攻芪國屢攻屢敗瞞天過海,高枕無憂地厲兵秣馬了四年。
時機一到,磨好的尖刀再次出鞘,虞國便是此次試刀的結果。
但是這一次,大鑾雖是戰勝虞國,卻並未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虞國本身並不強大,但虞國所掌握的海鹽精純之術卻十分純熟,大鑾攻打虞國並不僅僅為了開疆擴土,更重要的便是想要奪取這海鹽精純之術。
其實,海鹽的曬製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如何去除其中的雜質,使其成為精鹽,而這精純之術,至今隻有虞國最為精通。
大鑾本以為以虞國國主那庸軟的性子,想從其口中得出此法必是易如反掌,卻不料那國主雖是無甚霸氣,卻有著寧折不彎的性子,任憑大鑾威逼利誘卻不為所動。
然而,曬製海鹽本就不是單憑一人可為之事,國主咬牙不說,大鑾便向虞國那些參與曬製海鹽的工匠百姓下手,誰知他們許財許利,恐嚇威脅,軟硬兼施卻硬是沒能套出話來。
大鑾這下算是啃到了一塊硬骨頭,國主寧死不屈,工匠三緘其口,大鑾最終也未能從虞國得到海鹽精純之法。
最讓大鑾感到憋悶的是,這一戰未能得到最想要的東西也就罷了,還折了一員大將,丟了數十俘虜。
不過好在雖有損失,到底還是奪下了這片土地,來日方長,海鹽精純之法日後大可慢慢拷問。
大鑾接下來首要的問題是,蘭兆、鍾靈與芪國應當如何處置。
大鑾朝堂之上對此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大鑾既然已經與鍾靈有過約定,令其送來質子,就不應自毀承諾。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在餘下三國之中,蘭兆地域廣袤,怕是要經歷一場曠日持久之戰,應放在最後,而芪國因自然條件不易攻打,唯有鍾靈是上佳的選擇。
就在這紛爭不下之時,蘭兆倒是主動為他們剔除了一個選擇。
蘭兆國主遣使求和。
不同於白赫進獻神鳥,蘭兆幹脆直接俯首稱臣,甘願自降身份成為大鑾屬國,就連每年進貢之法都已條條明列。
蘭兆國主親自修書一封令使者送往大鑾,主動為大鑾分析兩國戰和利弊,言辭懇切,卻又鞭辟入裏。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鑾百姓慣於耕種定居,不善遊牧,即便大鑾將蘭兆占為己有,想要從這片土地上獲益還需仰仗蘭兆國民,而現如今蘭兆自請成為大鑾屬國,等於是免去了大鑾征戰勞碌,往後年年進貢,大鑾等於是坐收其利。
隨即呈上的進貢詳單上列明了所有蘭兆將要進貢之物,隻需大鑾點頭,這些東西從來年開始便會年年如數奉上。
戰馬。
這是蘭兆最大的利器,也是最誘人的貢品。
蘭兆國主書信之中所言種種的確正中要害,經虞國一戰,大鑾也意識到光是將領土占有並不足夠,他們需要廣闊的疆域是為了擁有更多的人口和資源,而不是一幅華而不實的輿圖。
收到蘭兆這封書信和進貢禮單,大鑾皇帝與眾臣相視一笑,他們還未爭論出接下來的進攻方向,蘭兆倒是已經替他們解決了心頭大患,這時機把握的何其恰當。
蘭兆國主的心思其實也並不難看透,他這一舉動看似軟弱,實則卻對他本人最為有利。雖是俯首稱臣,但實權並未交付,他依舊是他的國主,蘭兆依舊在他的掌控之中,進貢戰馬也不過是削弱了以往的收益,卻免去了鏖戰之苦。
現如今的大鑾兵鋒正勁,蘭兆卻選擇了避其鋒芒,坐山觀虎鬥,若是大鑾在接下來的攻伐中損兵折戟,與別國戰個兩敗俱傷,他便坐收漁翁之利。若是大鑾一路暢行無阻攻城拔寨,他也尚可偏安一隅。進可攻退可守,他也算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大鑾幾乎毫不猶豫便將此事應承下來,但同時也提出條件,進貢之事從今年便要開始,不得延至來年。
蘭兆也十分清楚,此時的大鑾對蘭兆請和求之不得,恨不能立即將蘭兆進貢的精良戰馬投入軍中,好一舉蕩平鍾靈和芪國,而此時就是他展現誠意的時候了。
</br>
諸國紛紛因自身難保而擔憂, 卻忽略了大鑾在這三戰中的損耗。
兵力再強,那也是人組成的軍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乃是常事。大鑾經歷三戰之後,雖是表現得依舊強勢, 內裏卻已是不可避免的疲軟, 他們也需要時間喘息。
但是,若是就此停戰, 便會令諸國察覺到這份疲軟,一旦幾國聯手趁虛而入,大鑾也會因此亂了分寸。
所以,他們沒有停手,他們選擇了芪國。
諸國皆知芪國那天然屏障十分難破,大鑾自然不會不知。他們佯裝被叢林瘴沼所困難以前行,暗地裏卻隻以極小一部分老弱殘兵在芪國邊境不斷騷擾挑釁,而主力則聚集於後方駐紮,韜光養晦,恢復元氣。
諸國每接一次大鑾無功而返的探報便會暗自竊喜一次,隻要大鑾一直糾纏於芪國,便無力騰出手來對付他們,他們自然喜聞樂見。
但他們會因此懷疑大鑾實力嗎?
不會。
因為大鑾不是在與芪國兵刃相接時落於下風,而是被那特殊的地形所擾,無法發揮全力罷了。
這便是大鑾想讓諸國產生的誤會。
四年,大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佯攻芪國屢攻屢敗瞞天過海,高枕無憂地厲兵秣馬了四年。
時機一到,磨好的尖刀再次出鞘,虞國便是此次試刀的結果。
但是這一次,大鑾雖是戰勝虞國,卻並未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虞國本身並不強大,但虞國所掌握的海鹽精純之術卻十分純熟,大鑾攻打虞國並不僅僅為了開疆擴土,更重要的便是想要奪取這海鹽精純之術。
其實,海鹽的曬製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如何去除其中的雜質,使其成為精鹽,而這精純之術,至今隻有虞國最為精通。
大鑾本以為以虞國國主那庸軟的性子,想從其口中得出此法必是易如反掌,卻不料那國主雖是無甚霸氣,卻有著寧折不彎的性子,任憑大鑾威逼利誘卻不為所動。
然而,曬製海鹽本就不是單憑一人可為之事,國主咬牙不說,大鑾便向虞國那些參與曬製海鹽的工匠百姓下手,誰知他們許財許利,恐嚇威脅,軟硬兼施卻硬是沒能套出話來。
大鑾這下算是啃到了一塊硬骨頭,國主寧死不屈,工匠三緘其口,大鑾最終也未能從虞國得到海鹽精純之法。
最讓大鑾感到憋悶的是,這一戰未能得到最想要的東西也就罷了,還折了一員大將,丟了數十俘虜。
不過好在雖有損失,到底還是奪下了這片土地,來日方長,海鹽精純之法日後大可慢慢拷問。
大鑾接下來首要的問題是,蘭兆、鍾靈與芪國應當如何處置。
大鑾朝堂之上對此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大鑾既然已經與鍾靈有過約定,令其送來質子,就不應自毀承諾。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在餘下三國之中,蘭兆地域廣袤,怕是要經歷一場曠日持久之戰,應放在最後,而芪國因自然條件不易攻打,唯有鍾靈是上佳的選擇。
就在這紛爭不下之時,蘭兆倒是主動為他們剔除了一個選擇。
蘭兆國主遣使求和。
不同於白赫進獻神鳥,蘭兆幹脆直接俯首稱臣,甘願自降身份成為大鑾屬國,就連每年進貢之法都已條條明列。
蘭兆國主親自修書一封令使者送往大鑾,主動為大鑾分析兩國戰和利弊,言辭懇切,卻又鞭辟入裏。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鑾百姓慣於耕種定居,不善遊牧,即便大鑾將蘭兆占為己有,想要從這片土地上獲益還需仰仗蘭兆國民,而現如今蘭兆自請成為大鑾屬國,等於是免去了大鑾征戰勞碌,往後年年進貢,大鑾等於是坐收其利。
隨即呈上的進貢詳單上列明了所有蘭兆將要進貢之物,隻需大鑾點頭,這些東西從來年開始便會年年如數奉上。
戰馬。
這是蘭兆最大的利器,也是最誘人的貢品。
蘭兆國主書信之中所言種種的確正中要害,經虞國一戰,大鑾也意識到光是將領土占有並不足夠,他們需要廣闊的疆域是為了擁有更多的人口和資源,而不是一幅華而不實的輿圖。
收到蘭兆這封書信和進貢禮單,大鑾皇帝與眾臣相視一笑,他們還未爭論出接下來的進攻方向,蘭兆倒是已經替他們解決了心頭大患,這時機把握的何其恰當。
蘭兆國主的心思其實也並不難看透,他這一舉動看似軟弱,實則卻對他本人最為有利。雖是俯首稱臣,但實權並未交付,他依舊是他的國主,蘭兆依舊在他的掌控之中,進貢戰馬也不過是削弱了以往的收益,卻免去了鏖戰之苦。
現如今的大鑾兵鋒正勁,蘭兆卻選擇了避其鋒芒,坐山觀虎鬥,若是大鑾在接下來的攻伐中損兵折戟,與別國戰個兩敗俱傷,他便坐收漁翁之利。若是大鑾一路暢行無阻攻城拔寨,他也尚可偏安一隅。進可攻退可守,他也算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大鑾幾乎毫不猶豫便將此事應承下來,但同時也提出條件,進貢之事從今年便要開始,不得延至來年。
蘭兆也十分清楚,此時的大鑾對蘭兆請和求之不得,恨不能立即將蘭兆進貢的精良戰馬投入軍中,好一舉蕩平鍾靈和芪國,而此時就是他展現誠意的時候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