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段澤濤還是第一次到名貿市,在完全了解情況之前也不便發表什麽意見,就點點頭道:“那就請海濱同誌介紹一下名貿市的情況吧……”。
不忿歸不忿,官大一級壓死人,羅海濱憤憤地瞟了謝淑珍一眼後,隻得開始匯報,“我們名貿市人口數在粵西省排第3位;是全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農業、糧食、水果、豬肉總產值和油料作物總產量均排第一,全市“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也享譽盛名,有“華夏羅非魚之都”之稱,同時名貿市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為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粵西省能源基地……”。
“雖然和圳西市、莞東市等粵江三角州經濟發達地區不能比,但我們名貿市在粵西省東西北地區還是首屈一指的,經濟總量連續多年排在粵東西北首位,gdp也連續多年超千億,保持了14.1%的高增長,去年受國際經濟局勢及多方麵影響,但gdp同比仍實現了10.8%的增長……”。
段澤濤聽得頗認真,不時微微點頭,看來名貿市的情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些,經濟特點也很鮮明,一旁的謝淑珍卻聽著聽著,臉色越來越不好看了,這裏麵涉及謝淑珍和羅海濱對於名貿市經濟發展思路的分歧。
羅海濱認為名貿市地處多山地丘陵地區,常住人口也以農業人口為主,特別是名貿市的‘三高農業’、水果生產、漁業養殖都已經在全國做出了名氣,那麽名貿市應該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做大做強。
謝淑珍則認為名貿市要上新台階,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名貿市有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這塊牌子,就應該要借著這條大船,全力發展工業,這樣才能出政績。
正因為有這樣的分歧,所以羅海濱和謝淑珍一直是貌合神離,而以謝淑珍強勢的工作作風,自然也經常對市政府的工作進行幹預,也使得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如今見羅海濱向段澤濤匯報的時候,大談特談名貿市農業經濟取得的輝煌成績,對工業卻隻是寥寥數語帶過,謝淑珍心裏自然很不高興,耐著性子聽羅海濱介紹完,就迫不及待地道:“段省長,剛才海濱市長已經做了匯報,我再補充幾點他遺漏的地方,我們名貿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是‘抓工業,促發展’,特別是我們抓住了粵江三角州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不少工業企業內遷的契機,專門建立了‘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有多家原粵江三角州地區企業落戶我們名貿市,我們名貿市也正由農業經濟時代大跨步進入工業經濟時代……”。
段澤濤又皺了皺眉頭,這名貿市的一、二把手連經濟發展思路都存在這麽大分歧,看來名貿市的領導班子團結還真是個大問題,不過他現在不了解具體情況,也不好做評判,點點頭道:“無論是農業經濟還是工業經濟都隻是我們經濟體係中的一部分,沒有誰優誰劣之分,關鍵是要因地製宜,結合地方特色,走適合地方發展的道路,這樣吧,你們就各選兩個點,我們到實地去看看再說吧……”。
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是謝淑珍的得意之作,也是她的一項政績工程,自然就被她列為了第一個調研點,‘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離名貿市不遠,道路也全都鋪上了瀝青路麵,汽車跑起來又快又穩,不到一會兒就到了,遠遠就看到工業園區氣派十足的大門,及門頂‘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幾個碩大的鈦金大字,看起來倒是挺像那麽迴事。
下了車,謝淑珍就有些得意地指著那幾個鈦金大字介紹道:“這個字還是束省長親自題的字,束省長對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很重視,不僅先後多次親自到這裏指導工作,好幾家落戶工業園的原粵江三角州企業還是他親自牽的線,束省長說他從不給人題字,而且特別反感領導幹部到處題字,但為了我們名貿市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他願意破這個例,……”。
謝淑珍左一個束省長說,又一個束省長指示,無非也是想借束丹明的勢向段澤濤施壓,連束省長都大力肯定了的事,你這個常務副省長總不好唱反調吧。
對於謝淑珍的這些小心思,段澤濤自然心裏跟明鏡似的,不過他也隻是微微笑笑,並沒有因此而惱怒,工業園區顯然也早做了精心準備,門口掛著寫著歡迎標語的大紅橫幅,圍牆上也是彩旗招展,工業園區主任帶著工作人員及入駐企業的代表在大門口列隊歡迎。
段澤濤最不喜歡這種迎來送往的場麵,轉頭對謝淑珍道“讓工業園區負責人和企業代表陪我一起走走看看就行了,其他同誌就讓他們去忙自己的工作吧……”。
進入工業園區,裏麵廠房林立,布局整齊,還有的地方正在施工,一副熱火朝天的場麵,倒不像某些地方的工業園區,野草叢生,純粹是充門麵的,謝淑珍介紹說,為了給入駐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工業園區的三通四平都是由政府負責的,甚至連廠房建設,政府也可以代建,為的就是能讓招商企業做到‘拎包入駐’,給他們最大的便利。
段澤濤點了點頭,看來謝淑珍這種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意識還是不錯的,不過當他抬頭看到前麵聳立的幾根大煙囪,段澤濤就皺起了眉頭,再仔細一了解情況,他心裏就更不是滋味了,原來那幾家新入駐的原粵江三角州地區工業企業都是因為汙染嚴重,環保不達標,被當地政府趕出來,如今到了貿名市卻又被當成了財神給供起來了,不僅在稅收上繳、土地征用等政策上給予了很大優惠,謝淑珍還專門跟環保部門打了招唿,要一切開綠燈,不能把這些好不容易請來的‘財神爺’給趕跑了。
不忿歸不忿,官大一級壓死人,羅海濱憤憤地瞟了謝淑珍一眼後,隻得開始匯報,“我們名貿市人口數在粵西省排第3位;是全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農業、糧食、水果、豬肉總產值和油料作物總產量均排第一,全市“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也享譽盛名,有“華夏羅非魚之都”之稱,同時名貿市也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為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粵西省能源基地……”。
“雖然和圳西市、莞東市等粵江三角州經濟發達地區不能比,但我們名貿市在粵西省東西北地區還是首屈一指的,經濟總量連續多年排在粵東西北首位,gdp也連續多年超千億,保持了14.1%的高增長,去年受國際經濟局勢及多方麵影響,但gdp同比仍實現了10.8%的增長……”。
段澤濤聽得頗認真,不時微微點頭,看來名貿市的情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好些,經濟特點也很鮮明,一旁的謝淑珍卻聽著聽著,臉色越來越不好看了,這裏麵涉及謝淑珍和羅海濱對於名貿市經濟發展思路的分歧。
羅海濱認為名貿市地處多山地丘陵地區,常住人口也以農業人口為主,特別是名貿市的‘三高農業’、水果生產、漁業養殖都已經在全國做出了名氣,那麽名貿市應該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做大做強。
謝淑珍則認為名貿市要上新台階,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名貿市有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這塊牌子,就應該要借著這條大船,全力發展工業,這樣才能出政績。
正因為有這樣的分歧,所以羅海濱和謝淑珍一直是貌合神離,而以謝淑珍強勢的工作作風,自然也經常對市政府的工作進行幹預,也使得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如今見羅海濱向段澤濤匯報的時候,大談特談名貿市農業經濟取得的輝煌成績,對工業卻隻是寥寥數語帶過,謝淑珍心裏自然很不高興,耐著性子聽羅海濱介紹完,就迫不及待地道:“段省長,剛才海濱市長已經做了匯報,我再補充幾點他遺漏的地方,我們名貿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是‘抓工業,促發展’,特別是我們抓住了粵江三角州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不少工業企業內遷的契機,專門建立了‘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有多家原粵江三角州地區企業落戶我們名貿市,我們名貿市也正由農業經濟時代大跨步進入工業經濟時代……”。
段澤濤又皺了皺眉頭,這名貿市的一、二把手連經濟發展思路都存在這麽大分歧,看來名貿市的領導班子團結還真是個大問題,不過他現在不了解具體情況,也不好做評判,點點頭道:“無論是農業經濟還是工業經濟都隻是我們經濟體係中的一部分,沒有誰優誰劣之分,關鍵是要因地製宜,結合地方特色,走適合地方發展的道路,這樣吧,你們就各選兩個點,我們到實地去看看再說吧……”。
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是謝淑珍的得意之作,也是她的一項政績工程,自然就被她列為了第一個調研點,‘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離名貿市不遠,道路也全都鋪上了瀝青路麵,汽車跑起來又快又穩,不到一會兒就到了,遠遠就看到工業園區氣派十足的大門,及門頂‘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幾個碩大的鈦金大字,看起來倒是挺像那麽迴事。
下了車,謝淑珍就有些得意地指著那幾個鈦金大字介紹道:“這個字還是束省長親自題的字,束省長對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很重視,不僅先後多次親自到這裏指導工作,好幾家落戶工業園的原粵江三角州企業還是他親自牽的線,束省長說他從不給人題字,而且特別反感領導幹部到處題字,但為了我們名貿市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他願意破這個例,……”。
謝淑珍左一個束省長說,又一個束省長指示,無非也是想借束丹明的勢向段澤濤施壓,連束省長都大力肯定了的事,你這個常務副省長總不好唱反調吧。
對於謝淑珍的這些小心思,段澤濤自然心裏跟明鏡似的,不過他也隻是微微笑笑,並沒有因此而惱怒,工業園區顯然也早做了精心準備,門口掛著寫著歡迎標語的大紅橫幅,圍牆上也是彩旗招展,工業園區主任帶著工作人員及入駐企業的代表在大門口列隊歡迎。
段澤濤最不喜歡這種迎來送往的場麵,轉頭對謝淑珍道“讓工業園區負責人和企業代表陪我一起走走看看就行了,其他同誌就讓他們去忙自己的工作吧……”。
進入工業園區,裏麵廠房林立,布局整齊,還有的地方正在施工,一副熱火朝天的場麵,倒不像某些地方的工業園區,野草叢生,純粹是充門麵的,謝淑珍介紹說,為了給入駐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工業園區的三通四平都是由政府負責的,甚至連廠房建設,政府也可以代建,為的就是能讓招商企業做到‘拎包入駐’,給他們最大的便利。
段澤濤點了點頭,看來謝淑珍這種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意識還是不錯的,不過當他抬頭看到前麵聳立的幾根大煙囪,段澤濤就皺起了眉頭,再仔細一了解情況,他心裏就更不是滋味了,原來那幾家新入駐的原粵江三角州地區工業企業都是因為汙染嚴重,環保不達標,被當地政府趕出來,如今到了貿名市卻又被當成了財神給供起來了,不僅在稅收上繳、土地征用等政策上給予了很大優惠,謝淑珍還專門跟環保部門打了招唿,要一切開綠燈,不能把這些好不容易請來的‘財神爺’給趕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