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起秋雨,這一場比上一場來得大了些,風雨交加,寒氣重了幾分,人坐在府衙廳堂上,都不由自主地拉緊了衣物。


    濟濟一堂,坐得很滿。陳三郎居上首,左邊周分曹,右邊江草齊,下麵兩排開來,張博、郭楚、周何之等皆在列。甚至雷威都撈了個末座,小心翼翼地坐在那兒,很是端正的樣子。


    嶗山府的頭目人物,基本都在這裏了。


    既是大會,必有大事,目前還有什麽事比元文昌造反更大的呢?


    當消息傳來,府城嘩然,這般反應,恐怕在天下任何的城池,都是如此。


    即使朝野,也不例外。


    對此陳三郎倒顯得淡然,心想元文昌終於反了!


    元文昌虎狼之心,揚州路人皆知,隻是許多人仍是心存僥幸,不願意去接受罷了。


    但陳三郎知道,此人一定會反的,不過一直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而已。


    這天下亂世,石破軍開了個頭,可注定不能成事,如果中州大戰能勝,旁邊虎視眈眈的元文昌定然不會任由蠻軍長驅直入,去往名州京城之地,那樣的話,元文昌便會失去先機;若是石破軍敗了,元文昌也不會坐視不理,要是朝廷順利鎮壓此亂,平複雍蠻二地,便能挽迴頹勢,恢複生機,再想起兵就難了。


    繼續等下去?


    他的年紀已經等不起了,培養的兒子也沒了。


    算來算去,隻有反一條路。


    那什麽時候反呢?


    李恆威大軍鎮守在中州,聲勢正隆,不好正麵硬撼,隻有這支軍隊離開後,揚州起兵,才是最佳時機。


    仿佛天賜良機,就在這時候,李恆威接到內閣軍令,不得不拔營進兵雍州。當消息傳到等待多時的元文昌耳朵裏,簡直欣喜若狂,立刻立旗出兵。


    誰也不知道內閣中是否有元文昌的人在,也不知他撒了多少銀子買通大臣,事實已無法改變。


    相信此刻的朝野,已經亂成一鍋粥。


    京城,一直便是漩渦地。


    當初陳三郎高中,毫不猶豫地接受欽命離開,他寧願迴到涇縣被架著火燒,也不願留在京城。


    火是慢火,還能有喘息之機,但掉進漩渦裏,可能眨眼就被吞噬得屍骨無存了。


    聖人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危牆,也有高危和低危之分。若不是皇帝發病,其實涇縣還是能保住的。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哪輪得到你任意選擇?


    而今,元文昌的反,卻反而給陳三郎創造了極好的發展機會。


    因為,這時候的雍州,朝廷根本顧不上了。


    在堂上,陳三郎輕輕一咳,開口說道:“大家不必胡思亂想,嶗山無事。好了,現在開會!”


    說這話時,腦海莫名有些陌生又熟悉的景象出現,那是怪夢所帶來的後遺症,說玄乎點,便是前世記憶吧。


    嶗山無事,


    這四字聽著,倍感舒服,眾人都是會心一笑:時局維艱,最難求的是平安,最難得的是,無事!


    ……


    雍州州郡,城外殺聲震天,一場大戰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卻是蔣震聽聞元文昌反了,李恆威率部返迴中州的消息,心神大震,失了方寸。而撤入州郡的石破軍同樣知曉了這個天大的事情,他立刻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能夠扭轉形勢的大好機會,於是聚集所有人馬出城與蔣震大戰。


    這一戰,蔣震大敗被殺,部眾潰逃,死傷無數。與此同時,趕來參戰的眾多義軍隊伍也是傷亡慘重,四散逃竄,潰不成軍。


    此戰大勝後,石破軍終於穩定住了局麵,決定留在雍州,不迴蠻州先。他進軍京城之心未死,想著在雍州州郡整頓,休息生養,大肆招兵買馬,要再組建一支大軍,等待機會,再謀大事。


    ……


    是年之秋,天下蕭蕭。


    元文昌兵出揚州,打著“清君側,平天下”的旗號,號稱大軍五十萬,浩浩蕩蕩,進發中州。


    十一月初,急撤迴軍的鎮國大將軍李恆威在蜈蚣山中伏,大敗,李恆威戰死沙場,所率聯軍傷亡慘重。


    中州破矣!


    元文昌率大軍路經洞庭,秋毫不犯,其則下令齊備三牲等祭品,登嶽陽樓,設案拜祭龍君,並親筆寫下祭文,其中有“秋波橫溢,壯誌未酬;西風蕭煞,馬踏北山”之句。


    三日後,揮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最後進入名州之地,直抵五陵關之下。


    朝野震動,驚慌失措!


    幸好五陵關守將謝餘杯早有準備,堅壁清野,堅守不出,堪堪抵擋住了潮水般的攻擊,守了下來。


    五陵關乃雄關,又被稱為天下第一關,是通往京城長安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此關破了,那麽京城門戶大開,便再無扼守之地。


    當年皇帝下令讓謝餘杯鎮守此關不無道理,謝餘杯雖年過花甲,個人武力也不算特別出眾,但他的特點是一個字:“穩”!


    穩如泰山的“穩”。


    他忠於國事,領兵打仗數十年,經驗豐富,尤其善於攻防之事。在他的經營下,五陵關固若金湯,堅不可摧。


    五陵關擋住了元文昌大軍的腳步,總算讓朝野稍微安心,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策,商議之下,七王爺發手諭去涼州,調涼州鐵騎十萬迴援。


    涼州乃國之邊境,越過去,便是蒙元了。一直以來,蒙元遊牧騎兵不斷騷擾掠奪,從未停息。七王爺鎮守邊境,厲兵秣馬,卻把蒙元壓得死死的,亂不起來。但現在他早已進京,又把十萬鐵騎調了迴來,涼州頓時變得空虛,容易被人趁虛而入。


    隻是當下形勢危急,顧不得那麽多了,挖肉補瘡,不得已而為之。


    當十萬鐵騎馳援而至,足以讓元文昌忌憚三分,至少可解京城之困了。


    然而不出所料的是,這邊鐵騎剛走不久,那邊蒙元就開始發難,遊騎兵不斷衝擊邊防之地,興風作浪,一日之間,便有三個城鎮被打破,被燒殺擄掠,狀況慘烈。


    有關心時局的有識之士聞訊,黯然感歎:原來這個亂世,才剛剛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朝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朝陳並收藏斬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