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六千字的兩更送上,求訂閱,求自動訂閱!)


    “皇帝旨意,要你擔任何職?”


    周分曹莫名有些小激動,他歸隱已久,遠離仕途之惡,但並非本意。讀書人心中的一腔家國熱血,始終未冷。老實說,他一直蟄伏,隻為了一個恰當的複出時機罷了。


    元文昌屢次派人前來拉攏,周分曹都是避而不見;但眼下陳三郎手持皇帝旨意,所代表的意義大是不同。


    “嗬嗬,七品耳。”


    陳三郎知曉周分曹這等老派儒士的信念,決定施展迂迴策略,把人騙上船再說。


    “七品縣令?”


    周分曹猜道,微微感到失望——科舉取士,當考得進士,名次稍差的,基本都是外放任職,或八品,或七品。隻是其中有主官,有副官。一縣之尊,便是主官,屬於新科進士比較優質的選擇。


    問題在於陳三郎不是一般的新科進士,他可是狀元郎呀。準翰林,進入翰林院後擔當修撰,乃是從六品的官。如今外放當個七品縣令,那不是被貶了嗎?


    陳三郎悠然道:“外加一柄劍。”


    周分曹霍然動容,目光閃爍不定:天子賜劍,先斬後奏,這便是欽差大臣的待遇了。


    想深一層,皇帝此意,難不成是要勵精圖治,收拾江山了嗎?


    他心情激動,麵皮漲紅:這一天,期盼已久……隻是單憑陳三郎一人,如何能扭轉乾坤?


    不對,這應該是皇帝的第一步棋,後麵定然還有雷霆手段。怪不得陳三郎要來找自己出山,其勢單力薄,無人臂助如何能成事?


    陳三郎飲一口茶:“話已說得明明白白,不知分曹公意下如何?”


    周分曹離座站立,拱手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老朽但聽差遣。”


    “好!”


    陳三郎拍手道,心中大悅:終於把他給說動了。雖然借著朝廷的虎皮,但潛移默化,不怕不歸心。如此一來,日後走馬上任,便有了施政的班子骨幹。至於基業那邊,依然由老周負責,比較安妥。


    當下雙方約定,三天後,周分曹收拾行裝,帶領隨從奔赴涇縣匯合。


    是夜,宿於陶然莊,陳三郎與周分曹秉燭夜談,甚為投機,頗有忘年交的意味。但周分曹謹遵禮儀,既然答應做陳三郎的客卿幕僚,便有了主次之分,在稱唿上,也如周何之他們一樣,改口稱“公子”。


    第二天,在莊上用過早飯後,陳三郎帶著許珺離開,要返迴涇縣,家裏還有一大堆事務處理,時間緊得很。


    果不其然,三天後,周分曹如約而至。隨行的有十數人,都是陶然莊的門客,另外還有三輛馬車,車上滿載行裝。周分曹決心已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進來,輔助陳三郎任職,辦好皇帝交代的差事。


    由於陳三郎還沒有正式任職,故而周分曹先住下來,不提。


    另一方麵,逍遙富道已開始道兵訓練,那口陰陽葫蘆早淬煉得得心應手,法訣施展開,將數百蝦兵一股腦吸納進入其中,分成數隊,又挑選出個別精壯的蝦妖為隊長。


    所謂道兵,自有優劣高下之分。道士現在訓練,要求不高,隻要練出具備基本戰術素養的道兵即可。更重要的,是通過練兵,同時溫養葫蘆法器,提升其品階。


    逍遙出身嶗山,乃是嫡傳。雖然因為火候問題,他本身修為不咋地,但獲得的傳承都是正統,不容小視。嶗山善符咒,其中亦有道兵練法,還有各種陣法,操練合圍,井井有條。


    這一日,蟹和已把附近流域,以及各路河神情況打探清楚,前來稟告給陳三郎知曉。


    涇江萬裏,流域廣闊,支流無數,涇河隻能算是一根最細小的分支。就近一帶,有一條較大的支流,名叫:“洺水”。洺水有神,乃是一條黃鱔精,修煉得三百年火候,驍勇善戰,練得一門毒辣的遠程術法《陰煞飛刀》,神出鬼沒,很是了得。


    經過一審衡量審視,陳三郎一拍桌子:“就是它了,首戰拿其開刀。”


    “好咧!”


    蟹和興高采烈。


    陳三郎望著他,道:“蟹和,你迴去與雄平厲兵秣馬,養精畜銳,聽我號令。”


    “得令!”


    蟹和歡天喜地出去迴河神廟了。


    他走後,許珺問道:“三郎,你不是不能施展術法了嗎?”


    “不錯。”


    “那這仗怎麽打?”


    陳三郎微微一笑:“你盡管放心,又不是什麽事都得我披掛上陣去搏殺的。那樣的話,我不得忙死。”


    這話說得在理,俗話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陳三郎當前算不上千金之子,不過行兵打仗,也無需事必躬親,披堅執銳。現在下麵,有蟹和雄平兩將,加上一個逍遙富道,以及一葫蘆道兵,不信對付不了黃鱔精。


    此時門子來報,有衙役登門,說盧大人有請。


    “走,去衙門!”


    陳三郎眸子掠過一抹精光。


    許珺作男裝跟隨左右,她現在等於是陳三郎的貼身保鏢了。


    涇縣衙門後院,盧大人背負雙手,不停地踱步,有些坐立不安的樣子。這段時日來,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作為一縣之尊,盧大人這個位置來得湊巧。要知道前麵短短時間內,就換了兩任縣令了。他之所以能夠戴上這頂烏紗帽,離不開元家的點頭同意。這一點,盧大人比任何人都明白,因此在他眼中,隻有元家,沒有朝廷。


    不過作為地方官兒,盧大人自問上不得台麵,距離元家心腹的層次還遠著呢。反正揚州那邊有什麽吩咐指令,一概執行便是。


    例如:當初對陳三郎基業的放任;又例如:那時候揚州來人做事,也是全力配合……


    但其中一些秘密的事情,盧大人注定無從了解。揚州來執行任務的那一批人一夜之間不見人影,他縱然很是疑惑,也不敢詢問。至於對待陳三郎的態度,更是有著不同的變化。


    就在昨天,他接到了一封來自揚州的書信。信是元文昌親筆寫的,還落了大印。


    讀完信後,盧大人霍然明白過來,今天立刻派人去把陳三郎請來。


    “陳翰林來了,本官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盧大人滿臉笑容地將陳三郎迎進客廳,態度甚是恭謹。陳三郎考中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消息是公布了的。


    “盧大人客氣了,這些時日來,多蒙你照拂,早就想來致謝。”


    陳三郎也是笑容滿麵地說道。


    邊上許珺聽得一撇嘴:這些虛套的禮儀,她可做不來。


    一番寒暄,分賓主落座,用過茶後,繼續說閑話。


    陳三郎東一句,西一句,一點都不著急,就等盧大人開口說正題。


    盧大人幹咳一聲:“陳翰林,此番衣錦還鄉,不知盤桓多久?準備何時赴京述職?”


    陳三郎放下杯子,淡然迴答道:“也許兩三個月……”


    盧大人一聽,心中正一喜,忽而又聽對方說道:“也許兩三年……”


    眉頭一挑:“你的意思是?”


    陳三郎一攤手:“沒甚意思,都是實話罷了。”


    盧大人哼一聲:“陳翰林,本官有句話要勸你。”


    “請明示。”


    “家鄉雖好,卻非久留之地。”


    陳三郎“哦”了聲:“若要留呢?”


    盧大人突然一笑,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春風滿麵:“留下亦無妨,刺史大人想請你去揚州一敘。”


    陳三郎歎了口氣:“揚州煙花絢爛,風月無邊,說起來,真是好生懷念。”


    盧大人笑得更加燦爛:“元大人正翹首等待,就看陳翰林何時啟程,前往揚州拜訪了。”


    陳三郎詫異道:“盧大人,我想你理解錯了,我並沒有去揚州的打算。”


    盧大人麵色一變:“陳翰林,本官是好心相勸,莫要不識抬舉。”


    元文昌請陳三郎去揚州的用意,他自是揣測到幾分端倪。主要兩方麵的用意;一是招徠,收為己用;另一方麵,要是陳三郎不願投靠屈服,那這一去,就不用再迴來了。


    陳三郎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盧大人心中來氣,一拍桌子:“陳翰林,請你自重,這裏可是縣衙。如此放肆輕狂,成何體統?”


    這一拍案,聲響驚人。


    唰唰唰!


    早埋伏在兩邊的四名衙役登時現身出來,個個目光兇狠。這些都是安排在縣衙上任職的心腹,手上沾染過血,氣息彪悍,可不是那等混飯吃的老油條子。


    “呦,說不過要開打了嗎?”


    許珺怡然不懼,踏前一步,護在陳三郎身前。


    盧大人大義凜然,高聲喝道:“陳翰林,不要以為你考了狀元,便能持才傲慢,目空一切。這裏是我的衙門,既然你不識好歹,便請出去,不送。”


    陳三郎安然坐著,悠悠喝茶,然後才慢慢說道:“盧大人,我想你搞錯了。這裏的確是衙門,但從現在開始,就不是你的了,而是我的。”


    “什麽?”


    盧大人幾乎跳起來,指著陳三郎的鼻子:“你休得在此胡說八道,是誰給你如此大的膽子!”


    “是它。”


    陳三郎手中亮出一卷黃絹,黃光燦然,映得盧大人臉色一片慘白。r115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朝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朝陳並收藏斬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