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天繼續兩更,三千章節,算冬至小禮,請各位看官查收!)


    今科金榜,早通過快馬捷報傳達天下,陳三郎高中狀元的消息猶如平地一聲雷,震得涇縣塵土飛揚。


    涇縣乃是古城,曆經滄桑,又隸屬江南,筆墨繁盛,出了不少才子名人。然而翻閱縣誌文獻,還不曾出過一位狀元。


    現在,陳三郎做到了。


    涇縣是小城,數條街道,街坊鄰居,大都熟悉。在不少人心目中,還清晰地記得陳三郎當初考不得試,甚至交白卷的糗事。不過一年光陰,金榜題名,赫然已是狀元郎。


    如斯巨大的變化,實在讓人接受不能。


    上升的速度太快了,一考秀才,再考解元,隨之會元,再到狀元,堪稱青雲直上,沒有半點阻滯停留。


    即使不算連中三元,這般一帆風順的科舉之路也是罕見。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神童天才級別的人,他們在考科舉的時候,往往一波三折,要麽卡在鄉試一關,要麽卡在會試一關。


    陳三郎倒好,一騎絕塵。


    地方上出了狀元,光環籠罩,鄉土沾光,與有榮焉,處處張燈結彩,就等著陳三郎衣錦還鄉。


    暮色蒼茫,船隻泊岸,兩個人影出現在涇縣碼頭上。一個儒衫方巾,眉清目秀,隻是眉宇間帶著一股風塵仆仆的疲倦和憂慮;另一個作男裝打扮,但唇紅齒白,身段婀娜,沒有束胸,峰巒挺拔,瞎子都能看出她是位俏佳人。


    不用說,這自是迴鄉的陳三郎和許珺了。


    陳三郎背負書筪,許珺則挽著個碎花包袱。當腳踏實地,她忍不住伸了伸懶腰,盡顯無限美好的身姿,喃喃道:“終於到了。”


    這副慵懶的模樣,竟比女裝猶勝幾分。


    陳三郎自問不是柳下惠,朝夕相對,礙於準嶽父的囑咐,始終不能捅破那一層窗紙,心中難免憋著邪火,此刻瞧得眼睛有些發直,一隻手很不老實地攬上少女彈性驚人的腰肢,幹咳一聲:“珺兒,你看為夫已經金榜題名,那個什麽,是否也該提上日程了?”


    “那個什麽?”


    許珺裝傻。


    “咳,人生四大樂事呀,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許珺忽而眼圈一紅,卻是想到了父親。


    見狀,陳三郎黯然歎息,知道這個心結非得許念娘才能解開。問題在於,許念娘陷在龍城了呀。


    陳三郎不是沒想過去將準嶽父營救出來,隻是無計施展,洞庭浩淼,連龍城在哪兒都不知道,去哪兒救去?又缺乏基本的實力手段,隻得按耐住。好在根據夢境所見,許念娘雖然被困在石頭陣中,但至少是安全的,龍城方麵沒有下殺手的意思。


    這個消息,他不敢告訴許珺。說了的話,許珺肯定就留在洞庭,不可能跟著迴涇縣了。以她的性子,隻怕會天天往湖裏跳,撈都要撈父親出來。


    但這些,注定是無用功。


    便開口安慰道:“珺兒,伯父藝高人膽大,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事的。”


    許珺點一點頭,她尋找父親久矣,知道此事急不得。


    “咦,那不是三郎嗎?”


    “對,就是他。”


    “狀元郎迴鄉啦!”


    突如其來一聲幹嚎,驚得水邊一些迴巢的水鳥撲騰騰亂飛,“呱呱”鳴叫。原來是兩個打魚的漢子正在附近,他們認出了人。其中一個,赫然是曾經把紅鯉魚賣給陳三郎的魚販子。那時候,他欺陳三郎不懂行情價格,便使出了宰客手段,把竹簍裏最小的兩條魚高價賣給了陳三郎。


    時過境遷,他還在河裏一天到晚打魚為生,而陳三郎卻高中狀元,成為了人們口中神聖不可冒犯的“文曲星”。


    時也命也,隻在一瞬。


    狀元郎迴來了,聽聞消息的涇縣百姓紛紛步子邁開,也不管老幼,走得一個快呀,蜂擁著跑出城來看。這番情景,仿佛陳三郎考了狀元,就搖身一變,脫離凡塵,成了仙人一般。


    功名的作用,足見一斑。


    以前人們看考不得試,一介白丁的陳三郎,那是抱著看熱鬧看笑話的心態;而如今來看,卻是滿含仰慕,甚至敬畏之心。


    燈火亮起,彩帶飛揚,今晚的涇縣,注定無眠。


    ……


    揚州繁華,光芒璀璨,好像大地上的一顆明珠;十裏秦淮,便是圍繞著明珠的一條玉帶。


    刺史府的燈籠早早點起,照得四下光亮,各處要害地帶,都站著身形彪悍的甲士,目光警惕地掃視周圍。


    這是明崗,在暗處,還不知有多少高手潛伏著,守護府邸安全。


    刺史府占地極大,院落重重,能住在核心地帶的,都是嫡係。


    忙完了一天的公務後,揚州刺史元文昌龍行虎步地迴來。在他身後,侍衛拱護,將他保護著。


    “明月照人,清風見靜,知行者也,在乎懂事……”


    琅琅的讀書聲在一個院落中傳出。


    聽見了讀書聲,元文昌站立住,微微點頭,表示嘉許。


    後麵一位謀士打扮的中年人低聲道:“大人,要不要進去看看公子?”


    元文昌淡然道:“不用去打擾,舒兒能潛心讀書,是好事。”


    “諾。”


    “走吧。”


    隊伍離開,轉向內宅去。


    “誌存高遠,心性歸真,能知事物分合,辨聚散禍福……”


    燈光下,元哥舒掩卷,目光熠熠。他瘦了些,更顯精神。相比以前,氣質有所變化,比起那時的誌得意滿,深沉內斂了許多,城府漸成。而外示人,卻又是溫和圓潤的態度。


    正陽道長失手,元哥舒可謂遭受重大打擊,更是受到了父親的猜疑。不過他畢竟不是那些繡花枕頭的紈絝,心性堅毅,迅速調整反應過來,主動跪在父親麵前請罪,並自請禁足一年,在府中潛心讀書,不理事務。


    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也是表忠孝的心思。


    元文昌當然明白,當即準了。說實話,對於此子,他期望甚高,自幼栽培。可惜後來元哥舒發展太順,慢慢養出了些驕奢的氣息來。經此一事,或許不壞。能讓得元哥舒養氣歸元,沉下心來。


    果不其然,幾個月來,元哥舒的表現很讓人滿意。


    元哥舒雖然自請禁足在府中,倒非完全封閉。不通外界的話,那和囚禁有甚分別?讀書是好事,但兩耳不聞窗外事,那就是迂腐了,是埋頭考科舉的士子才會那樣幹。


    他乃將門之後,豪強子弟,自有誌向,因此並不需要通過科舉往上爬。去考試的話,反而跌了身份,受到約束。


    不過科舉取士,自古乃是朝廷選拔人才的製度,要想挖掘拉攏人才,還得關注科舉。


    今科金榜發布,元哥舒得到名單的時間甚快,早就獲悉了。


    現在,這份名單便整整齊齊地抄寫著,放在書案上,抬頭一看,便能看到。入目處,最為醒目的第一個名字:陳原!


    “陳原!”


    元哥舒念叨著這個名字,原本平和的神態變得猙獰,有殺機迸發。


    讀書靜心,但有些事注定無法安靜。


    正陽道長圈養資糧,把人當豬,都是為了元哥舒。然而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岔子,他殺豬不成,反而身死道消。不管怎麽說,在其中陳三郎定然脫不開關係。


    道父一死,元哥舒便等於斷了一臂,這口憋屈氣,無論如何都平息不住。


    正陽道長死得冤枉,陳三郎卻是春風得意,連中三元,絕對是鴻運當頭才具備的成就。


    不用說,他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氣運,和之前正陽對其的放養促肥密不可分。


    痛心的是,養豬成虎,使得事態變得不受控製。


    每想到此,元哥舒便咬牙徹齒,夜不能寐。


    “這筆賬,不會一筆勾銷;道父之仇,必要雪恨!”


    元哥舒握緊了拳頭,他目前最為顧忌的,就是父親的態度,不知父親對於這位新科狀元是甚立場……


    書房中,用過晚膳的元文昌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審閱一些機要文件。書案上,赫然也擺放著一份金榜名單,上麵陳三郎的名字還用紅筆圈住,非常突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手裏拿著的,便是一篇抄寫下來的《嶽陽樓記》。


    讀著文章,元文昌不動喜怒,看不出是甚態度。半餉,讀完之後,放下文卷,目光隱晦,自言自語道:“龍君請飲,是甚意思?莫非真要應和皇帝的那道密旨不成?”


    作為封疆大吏,手握重權,元文昌手眼廣泛,在京城中不知埋下多少眼線,情報發達,許多事情根本瞞不過。


    “如此,便是造勢了。哼,不過一介寒門士子,無兵無力,那勢豈是憑空造得起來的?”


    “不亢不卑,胸懷高遠,倒是個人才。更難得年紀輕輕,便養氣有所成,若能羅致麾下,當為助力。”


    對於陳三郎,元文昌確實動了愛才之心。上次鄉試的鹿鳴宴,他帶甲前往,出對子考陳三郎,便存著這份心思。


    “心向明月,希望明月能照吾。否則的話,莫怪老夫雷霆轟擊,烏雲掃月了。”


    人才固然難得,但若不能為之所用,便是礙手礙腳的荊棘,當除之。r115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朝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朝陳並收藏斬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