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迴到睿親王府時,洪承疇、範文程還有寧完我早已經等在了東暖閣,建奴的新年祭祀隻有滿洲貴族才能參加,漢臣是沒有資格的。


    洪承疇他們隻能在睿親王府等著給多爾袞拜新年。


    多爾袞和多鐸兩人一進來,洪承疇三人便啪啪甩袖單膝跪倒在地上:“奴才等恭祝兩位主子新年安康,大清國泰民安。”


    “嗬嗬好,看賞。”多爾袞笑著說道。


    侯方域便立刻舉著一隻托盤走了出來。


    隻見托盤上放著三隻木匣,木匣敞開著,


    裏邊裝的赫然是一顆顆幾乎有拇指大的東珠。


    這些東珠在燈火的映襯下,反射出炫目的光輝。


    多爾袞笑著說道:“三位先生去年一年為大清殫精竭慮、出謀劃策,都辛苦了,這是遼東將軍剛進貢的東珠,些許薄禮不成敬意。”


    “主子,這恩賞屬實太過了。”洪承疇等推辭道。


    旁邊的多鐸也不免有些嫉妒,賞賜他的東珠都沒這麽多。


    “拿著。”多爾袞一擺手說道,“三位先生若不收,那便是嫌少。”


    “奴才等惶恐。”見多爾袞如此說,洪承疇三人隻能誠惶誠恐的收下。


    依禮數,給多爾袞拜完了新年之後,洪承疇三人就可以迴家了,但是今年他們剛打算離開卻被多爾袞叫住。


    “三位先生且慢走。”多爾袞招手說,“朕還有要事與爾等相商。”


    洪承疇三人便立刻又折返迴來,一臉恭敬的站在炕前等著多爾袞發話,他們隱約有一種直覺,今天要議的事將直接決定大清國運。


    多爾袞低頭沉吟了片刻,說道:“從南邊傳來的消息都不怎麽好。”


    “崇禎的‘煤山悟道’或者真有其事,因為自從崇禎被逐出京師逃到南京之後,其在軍事政事上的一應舉措與之前簡直判若雲泥。”


    “軍事上,其在徐州大戰中的表現就不說了。”


    “朕剛剛還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就在大清與偽順決戰河套之時,崇禎也帶著二十萬大軍平定了雲南土司之亂,甚至還在湘鄂西、廣西及雲南推行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洪承疇三人聞言一愣,崇禎竟然要推行改土歸流麽?


    範文程說道:“主子,改土歸流此舉乃取亂之道,從此西南邊陲多事矣。”


    寧完我也道:“憲鬥兄所言極是,改土歸流從長遠看確實利國利民,但是短時間內卻隻會導致民心喪亂、國力疲弊,崇禎此舉真鼠目寸光,主子可速遣心腹前往西南邊陲,暗中聯絡西南大小土司,密謀舉事。”


    範文程說道:“如此則西南大亂,南明之國力將嚴重受損,其軍力也會受到西南土司的極大牽製,這就給了我大清可乘之機。”


    “唉,天不遂人願哪。”多爾袞卻輕歎一聲說道,“朕得到的消息是,湘鄂西以及雲南的土司都沒有鬧事,廣西土司雖有鬧事,但也難成氣候,南明之國力並沒有遭到削弱,其軍力也沒有遭到牽製。”


    “啊?”範文程和寧完我愣在那。


    推行改土歸流都沒有導致暴亂嗎?


    崇禎這狗皇帝現在竟有此等能耐?


    洪承疇也是一臉悒鬱,大明隱隱真有了中興之象?


    多爾袞接著說道:“除了對西南用兵以及改土歸流,崇禎於治國理政方麵相比以前也是有了極大的長進,據說眼下的江南市井繁榮、百業興盛,家家戶戶都能吃得起白飯,穿得起棉衣,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這?”洪承疇三人麵麵相覷了。


    江南家家戶戶吃得起白飯,穿得起棉衣?


    多鐸也是不相信,皺眉說:“十四哥,這會不會是駱祚久、駱祚昌那兩個狗奴才故意危言悚聽,以增加用度?”


    多爾袞搖搖頭說:“朕已經派人去核實了。”


    稍稍一頓,多爾袞又說道:“不管駱祚久、駱祚昌有沒有誇大其詞,但有一點卻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南明的國勢已經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勢頭,如果不能遏止這種勢頭,則我大清與南明之間的國力差距隻會變得更加懸殊。”


    洪承疇三人忍不住對視一眼,話題轉到他們期望的議題了。


    當下洪承疇便順著多爾袞的話意說道:“主子所言極是,不說別的,隻說人口數量上我大清與南明之間就不可以道裏計。”


    “根據萬曆間之魚鱗圖冊,北直原有成丁400餘萬,算上婦孺不少於1000萬,然而截止去年底為止,北直算上我大清從關外內遷之旗丁包衣,全部成丁也不過150餘萬,算上婦孺也不過300餘萬口。”


    “人口之損失實在太大了。”


    “長此以往,雙方的人口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說到這一頓,洪承疇又道:“人口差距的懸殊,必然導致雙方國力的巨大差距,屆時南明能調動之人力物力以及軍力,恐十倍於我大清矣。”


    “縱百倍於我大清又如何?”多鐸不以為然道,“昔老汗方舉事時,我建州之總口數不過十萬,八旗勇士更不過四萬,不照樣打敗了擁有上億人口數百萬大軍之大明朝廷?可見人口數多少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洪承疇立刻閉上自己的嘴巴。


    永遠都不要嚐試去說服別人。


    如果多爾袞、多鐸兄弟不認同,說什麽都沒用。


    不過洪承疇隱隱約約有種直覺,多爾袞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人口數不足是真的會導致大清滅國的,所以有希望改變既定國策。


    至少不能再欺壓迫害北直之漢民。


    同時還要對八旗製度做出重大改革。


    “老十五,你這話可說錯了。”多爾袞幽幽說道,“今時不同往日了,老汗在時,可以靠著大稍弓還有巴牙喇兵打遍滿洲,可是現在還能行嗎?”


    “君之津一戰,要不是有湯若望督造之燧發槍以及紅夷大炮,我大清兵就敗了。”


    “今後決定戰爭勝負的已經不再是大稍弓以及大清的巴牙喇,而是變成燧發槍、紅夷大炮以及雙方的炮手、火槍手。”


    “大稍弓再犀利能比得過燧發槍嗎?”


    “甲胃再堅固,能擋得住燧發槍的近距離射擊嗎?”


    “朕知道你會說有楯車,可是楯車能擋住大炮嗎?”


    “老十五,你想過沒有,大清養成一個巴牙喇需要多大代價?然而綠營兵訓練一個火槍手隻需三個月,但是巴牙喇現在有可能打不過火槍手。”


    輕歎一聲,多爾袞又道:“老十五,時代已經變了。”


    多鐸被說得啞口無言,因為多爾袞說的是事實,他無從反駁。


    “今後是火器的時代。”多爾袞道,“除了八旗蒙古保留騎射,我們八旗滿洲也要全麵換裝火器,重甲大稍弓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主子英明!”洪承疇感動得差點想哭。


    多爾袞又道:“重甲大稍弓跟不上時代,八旗製度也同樣跟不上這個時代了,所以必須得加以改革才行,必須學漢人推行中央集權。”


    “如果不能將八旗擰成一股繩,力往一處使,如何與南明爭?”


    說到這一頓,多爾袞又肅然說:“今後大清所有之人力物力及財力必須由內務府統一調配,任何人膽敢反對,一律殺無赦。”


    多鐸聞言愣了下,怎麽成了內務府統一調配?


    內務府是由黃台吉設的一個內廷衙門,掌管宮裏的一應事務。


    讓內務府統一調配大清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那不是拱手將大權送給福臨?老十四你是不是得了失心瘋?又或者被布木布泰給迷暈了頭?


    但是多爾袞的下一句立刻打消了多鐸的顧慮。


    多爾袞接著說道:“老十五,現在開始你就是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


    多鐸便趕緊下炕,啪啪一甩衣袖又單膝跪地:“臣弟領命,十四哥你放心,臣弟定將內務府打理得如臂使指。”


    “步子不要太大,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多爾袞沉吟著說:“第一步,還是先改革軍製,換裝火器。”


    “臣弟明白。”多鐸點頭道,“臣弟迴頭就讓湯若望加大燧發槍的生產力度,在一年內造出五萬支燧發槍,再還有五百門紅衣大炮。”


    多爾袞說道:“更重要的還是軍製改革。”


    “軍製改革?”多鐸皺眉道,“這個怎麽改?”


    多爾袞說道:“將各旗公庫的錢糧軍械收歸國庫,今後凡對外征戰,各旗的旗丁也無需自帶糧草及軍械,而是由朝廷統一提供糧草以及軍械。”


    老奴的八旗製度其實一點都不新鮮,就是原始的狩獵製度。


    就是獵戶自帶幹糧、馬匹還有弓箭,然後合在一起去打獵,打到獵物之後按照各個獵戶的貢獻對獵物進行分配。


    這一套製度,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


    所以說,製度不一定要先進,適用不適用最重要。


    對於像建奴這樣的原始部落,同樣原始的製度才是最合用。


    但是經過了黃台吉、多爾袞的努力,尤其是占領北京之後,再加上洪承疇、範文程等漢臣大量加入,這套原始的狩獵製度就已經不再適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寞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寞劍客並收藏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