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建奴南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作者:寂寞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清州以北十餘裏,一支清軍正沿著運河東岸逶迤南下。
為首武將身材高大,滿臉虯髯,身穿鑲紅邊的明黃棉甲,頭戴一頂缽胄,盔頂的纓槍足有兩尺高,猩紅色的流蘇在風中微微搖曳,看著頗有些拉風。
這個武將不是別人,正是建奴鑲黃旗巴牙喇纛章京鼇拜。
現在的情況跟曆史上略有不同,曆史上協同王鼇永招撫山東的是鑲紅旗,領軍的是固山額真葉臣,可是現在換成了鑲黃旗,領軍主將也成了拜音圖。
不過動用的兵力數量還是不多,隻有鑲黃旗的兩個甲喇以及正黃旗漢軍的十個牛錄,此外還有三千多包衣以及三千明朝降軍。
總兵力也隻有一萬兩千。
其中建奴隻有三千餘人。
從德州進入山東地界之後便兵分兩路,一路由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率領經由平原、禹城從陸路直撲山東首府濟南,另一路則以巴牙喇纛章京鼇拜為主將,正黃旗漢軍固山額真祖澤潤為副將,繼續沿著大運河南下兗州府。
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多爾袞的野心並不大。
至少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沒想過一統華夏。
要不然,他就不會隻是派出一支不足兩萬人的偏師南下,這完全就是一種政治投機,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有就占一點,沒有就拉倒。
用多爾袞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但得一寸是一寸,得之一分是一分。
所以鼇拜也就沒什麽緊迫感,隻是沿著京杭大運河優哉遊哉南下。
然而讓鼇拜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路上竟然異常順利,兵鋒所向,運河沿岸的故城、武城諸縣都望風而降。
其實這個時候,取消剃發令的詔令已經傳遍整個北直,也已經傳到緊鄰北直的故城、武城諸縣,各縣官紳百姓聞訊之後便毫不猶豫的歸降了建奴。
沒有理由頑抗,大明朝都已經爛透了,換個朝廷難道不好嗎?
所以這一路上,好幾座縣城望風歸降,而且建奴還受到了當地官紳百姓的隆重歡迎,鼇拜遵照多爾袞的吩咐也沒有進行燒殺擄掠。
這種情形,就給了鼇拜一種強烈的錯覺。
隻要大清兵到,東昌府乃至兗州府也會跟著聞風歸降。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當夜不收突然傳迴消息,說某地的官紳百姓不肯歸降,鼇拜就會格外的暴怒。
前方驟然響起馬蹄聲。
隨即一小隊夜不收疾馳而迴。
為首的正是剛晉升白甲兵不久的雅布蘭,棉甲上還插著一支箭矢。
鼇拜見狀一下蹙緊眉頭,問道:“雅布蘭,怎麽迴事?遇到賊兵了?”
在鼇拜甚至所有建奴的想象中,陝西、山西、山東以及河南都是流賊的地盤,所以雅布蘭遭遇的隻能是賊兵。
至於大明,早已經龜縮到江南。
然而雅布蘭的迴答卻讓鼇拜愣了一下。
“迴大人,不是賊兵。”雅布蘭道,“是明軍!”
“什麽,明軍?”鼇拜錯愕的說道,“王鼇永和前明的那些降臣降將不是說,明軍已經龜縮到江南,山東怎麽還會有明軍存在?”
“末將不清楚。”雅布蘭道,“但真的是明軍。”
鼇拜略一沉吟,便派人把祖澤潤還有高第叫到了跟前。
高第是原山海關總兵,跟著吳三桂一起降清,降清之後他的一萬軍隊被多爾袞剔除了空額以及老弱,隻剩三千人。
這次高第也是跟著來了山東。
說白了,就是來給建奴充當炮灰的。
“祖澤潤。”鼇拜一貫就看不起漢人,所以對祖澤潤也是直唿其名,“你們漢軍旗護著輜重,行動速度太慢,就坐船慢慢跟進吧,我們要先行一步。”
祖澤潤不敢攔,隻是勸諫道:“大人千萬小心。”
“管好你自己。”鼇拜哼一聲,即打馬揚長而去。
不到半個時辰,鼇拜便帶著1500多八旗兵,1500多包衣奴才以及3000多降軍趕到臨清城下。
隻見城頭上飄揚的果然是大明朝的日月旗,很好辯認,鼇拜在遼西與明軍打了十多年的仗,對大明的日月旗可是印象深刻。
鼇拜對高第道:“你去勸他們投降。”
高第無奈,隻能打馬來到臨清城關之下。
“敢問城上是哪位大人?”高第拱手道。
“大明臨清州知州淩駉在此。”城頭上出現一位頭戴烏紗、身穿青袍的年輕官員,揖了一揖後反問道,“敢問足下是哪位?”
高第便呐呐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好半晌後,高第才道:“大清天兵已至,淩大人何不早降?”
淩駉哂然:“本官隻知關外有建奴,獨不知有所謂的大清,敢問足下大清是何物?”
高第皺了下眉頭,道:“淩大人若識相,就趕緊舉城納降,否則大清兵驅師攻城,臨清就要玉石俱焚,還望三思。”
“不必了。”淩駉哂然道。
“盡管讓建奴放馬過來吧。”
“臨清城不是他們想打就能打下的。”
“我大明隻有戰死的知州,沒有投降的懦夫。”
高第無奈,隻能迴報鼇拜:“大人,城內的明軍不肯投降。”
“他們這是找死。”鼇拜頓時大怒,“高第你去搜集木料,準備搭梯子蟻附攻城。”
“嗻!”高第雖然滿心不願,卻也隻能應允,不應允不行,不應允鼇拜真會殺人,這廝對漢人可是極度仇視。
……
與此同時在徐州。
崇禎已經向堵胤錫講述完了關於黃淮防線的整個戰略構想。
看著麵前的沙盤,堵胤錫也是難掩心中震撼,一是震撼整個黃淮防線構想的宏偉,二是震撼崇禎的遠見卓識。
沒想到聖上不僅知兵,而且有如此遠見卓識。
守住江南半壁有望矣。
堵胤堵平素自詡也是個有遠見的,但是在黃淮防線構想上,卻不及崇禎看得深遠,尤其是對建奴的威脅認知上存在嚴重不足。
但讓堵胤錫困惑的是,崇禎為何跟他說這個?
“因為朕不可能一直都呆在徐州。”崇禎說道,“在頂住了建奴的第一波進攻之後,朕就必須趕迴南京去籌措糧餉並調集援兵。”
“要不然絕頂不住建奴的第二波進攻。”
“建奴的第一波進攻僅僅隻是試探性進攻。”
“但是第二波次進攻,建奴就一定會全力以赴。”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萬一朕來不及趕迴徐州,就得靠你主持大局。”
“聖上!”堵胤錫瞬間便感到熱血上湧,同時又有些惶恐,“臣恐擔不起這個重任,是否另外甄選一位重臣來坐鎮?”
“不,你擔得起。”崇禎拍了拍堵胤錫。
“你在北新鈔關及長沙知府任人都表現出了卓著的能力。”
“另外你也不要有太大壓力,因為朕不會馬上離開徐州。”
頓了頓,崇禎又道:“而且現階段你隻需要負責屯田事務。”
堵胤錫聞言頓時間鬆了口氣,如果隻是屯田,那就毫無壓力。
君臣兩個正說話間,王承恩進來稟報道:“萬歲爺,南京的漕船到了。”
“南京的漕船到了?”崇禎大喜過望道,“在哪裏?負責押船的是誰?”
“是新任左都禦史劉宗周老大人。”王承恩恭聲道,“就候在轅門外呢。”
“左都禦史劉宗周?”崇禎聞言輕輕頷首,心說劉宗周這個理學宗師還是不出所料的被東林黨重新請進了朝堂。
這是為了給他施加壓力吧?
當下崇禎一肅手道:“請他進來吧。”
不一會,一個清瘦老者便被領進來。
劉宗周已經六十七,已是風燭殘年。
事實上,劉宗周也是活不了幾年了。
崇禎沒敢讓他下拜,早早就攙住道:“蕺山先生一路辛苦了。”
“老臣不辛苦。”劉宗周擺擺手說道,“隻是有一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聖上乃是一國之君,而非邊鎮督師,怎可長時間逗留徐州?”
果然,東林黨抬出劉宗周是為了給他施壓。
東林黨還是希望他迴到南京當個乖乖皇帝。
其中道理並不複雜,因為有他崇禎在徐州,有許多事情就不太好操作,比如漕運漂沒之事,直接就沒辦法隱瞞。
所以崇禎並沒有接這個茬。
崇禎直接問道:“蕺山先生,朕叮囑內閣搜集的虎蹲炮、佛朗機炮以及各式火銃,這次總共送了多少過來?還有戶部給漕運總督衙門的180萬兩銀子可曾給足?剩下的180萬兩銀子都送來徐州了嗎?”
“有這麽多嗎?”劉宗周聞言便愣了一下。
“據老臣所知,解送給漕運總督衙門的銀子隻有100萬兩,另外還有80萬兩委托老臣解來徐州供聖上用度。”
崇禎的臉色瞬間就垮下來。
360萬兩變成了180萬兩?
這是漂沉了五成,委實過分了!
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搞官場潛規則?
這可是前線邊鎮將士的軍餉,竟也敢漂沒?
崇禎感到有一等莫名的怒火正在胸中醞釀。
難怪有人說大明非亡於天災、流賊或建奴,實亡於漂沒,這話其實也有一定道理,按這個搞法,再強大的財政也扛不住。
何況大明財政已然極度枯竭。
為首武將身材高大,滿臉虯髯,身穿鑲紅邊的明黃棉甲,頭戴一頂缽胄,盔頂的纓槍足有兩尺高,猩紅色的流蘇在風中微微搖曳,看著頗有些拉風。
這個武將不是別人,正是建奴鑲黃旗巴牙喇纛章京鼇拜。
現在的情況跟曆史上略有不同,曆史上協同王鼇永招撫山東的是鑲紅旗,領軍的是固山額真葉臣,可是現在換成了鑲黃旗,領軍主將也成了拜音圖。
不過動用的兵力數量還是不多,隻有鑲黃旗的兩個甲喇以及正黃旗漢軍的十個牛錄,此外還有三千多包衣以及三千明朝降軍。
總兵力也隻有一萬兩千。
其中建奴隻有三千餘人。
從德州進入山東地界之後便兵分兩路,一路由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率領經由平原、禹城從陸路直撲山東首府濟南,另一路則以巴牙喇纛章京鼇拜為主將,正黃旗漢軍固山額真祖澤潤為副將,繼續沿著大運河南下兗州府。
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多爾袞的野心並不大。
至少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沒想過一統華夏。
要不然,他就不會隻是派出一支不足兩萬人的偏師南下,這完全就是一種政治投機,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有就占一點,沒有就拉倒。
用多爾袞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但得一寸是一寸,得之一分是一分。
所以鼇拜也就沒什麽緊迫感,隻是沿著京杭大運河優哉遊哉南下。
然而讓鼇拜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路上竟然異常順利,兵鋒所向,運河沿岸的故城、武城諸縣都望風而降。
其實這個時候,取消剃發令的詔令已經傳遍整個北直,也已經傳到緊鄰北直的故城、武城諸縣,各縣官紳百姓聞訊之後便毫不猶豫的歸降了建奴。
沒有理由頑抗,大明朝都已經爛透了,換個朝廷難道不好嗎?
所以這一路上,好幾座縣城望風歸降,而且建奴還受到了當地官紳百姓的隆重歡迎,鼇拜遵照多爾袞的吩咐也沒有進行燒殺擄掠。
這種情形,就給了鼇拜一種強烈的錯覺。
隻要大清兵到,東昌府乃至兗州府也會跟著聞風歸降。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當夜不收突然傳迴消息,說某地的官紳百姓不肯歸降,鼇拜就會格外的暴怒。
前方驟然響起馬蹄聲。
隨即一小隊夜不收疾馳而迴。
為首的正是剛晉升白甲兵不久的雅布蘭,棉甲上還插著一支箭矢。
鼇拜見狀一下蹙緊眉頭,問道:“雅布蘭,怎麽迴事?遇到賊兵了?”
在鼇拜甚至所有建奴的想象中,陝西、山西、山東以及河南都是流賊的地盤,所以雅布蘭遭遇的隻能是賊兵。
至於大明,早已經龜縮到江南。
然而雅布蘭的迴答卻讓鼇拜愣了一下。
“迴大人,不是賊兵。”雅布蘭道,“是明軍!”
“什麽,明軍?”鼇拜錯愕的說道,“王鼇永和前明的那些降臣降將不是說,明軍已經龜縮到江南,山東怎麽還會有明軍存在?”
“末將不清楚。”雅布蘭道,“但真的是明軍。”
鼇拜略一沉吟,便派人把祖澤潤還有高第叫到了跟前。
高第是原山海關總兵,跟著吳三桂一起降清,降清之後他的一萬軍隊被多爾袞剔除了空額以及老弱,隻剩三千人。
這次高第也是跟著來了山東。
說白了,就是來給建奴充當炮灰的。
“祖澤潤。”鼇拜一貫就看不起漢人,所以對祖澤潤也是直唿其名,“你們漢軍旗護著輜重,行動速度太慢,就坐船慢慢跟進吧,我們要先行一步。”
祖澤潤不敢攔,隻是勸諫道:“大人千萬小心。”
“管好你自己。”鼇拜哼一聲,即打馬揚長而去。
不到半個時辰,鼇拜便帶著1500多八旗兵,1500多包衣奴才以及3000多降軍趕到臨清城下。
隻見城頭上飄揚的果然是大明朝的日月旗,很好辯認,鼇拜在遼西與明軍打了十多年的仗,對大明的日月旗可是印象深刻。
鼇拜對高第道:“你去勸他們投降。”
高第無奈,隻能打馬來到臨清城關之下。
“敢問城上是哪位大人?”高第拱手道。
“大明臨清州知州淩駉在此。”城頭上出現一位頭戴烏紗、身穿青袍的年輕官員,揖了一揖後反問道,“敢問足下是哪位?”
高第便呐呐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好半晌後,高第才道:“大清天兵已至,淩大人何不早降?”
淩駉哂然:“本官隻知關外有建奴,獨不知有所謂的大清,敢問足下大清是何物?”
高第皺了下眉頭,道:“淩大人若識相,就趕緊舉城納降,否則大清兵驅師攻城,臨清就要玉石俱焚,還望三思。”
“不必了。”淩駉哂然道。
“盡管讓建奴放馬過來吧。”
“臨清城不是他們想打就能打下的。”
“我大明隻有戰死的知州,沒有投降的懦夫。”
高第無奈,隻能迴報鼇拜:“大人,城內的明軍不肯投降。”
“他們這是找死。”鼇拜頓時大怒,“高第你去搜集木料,準備搭梯子蟻附攻城。”
“嗻!”高第雖然滿心不願,卻也隻能應允,不應允不行,不應允鼇拜真會殺人,這廝對漢人可是極度仇視。
……
與此同時在徐州。
崇禎已經向堵胤錫講述完了關於黃淮防線的整個戰略構想。
看著麵前的沙盤,堵胤錫也是難掩心中震撼,一是震撼整個黃淮防線構想的宏偉,二是震撼崇禎的遠見卓識。
沒想到聖上不僅知兵,而且有如此遠見卓識。
守住江南半壁有望矣。
堵胤堵平素自詡也是個有遠見的,但是在黃淮防線構想上,卻不及崇禎看得深遠,尤其是對建奴的威脅認知上存在嚴重不足。
但讓堵胤錫困惑的是,崇禎為何跟他說這個?
“因為朕不可能一直都呆在徐州。”崇禎說道,“在頂住了建奴的第一波進攻之後,朕就必須趕迴南京去籌措糧餉並調集援兵。”
“要不然絕頂不住建奴的第二波進攻。”
“建奴的第一波進攻僅僅隻是試探性進攻。”
“但是第二波次進攻,建奴就一定會全力以赴。”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萬一朕來不及趕迴徐州,就得靠你主持大局。”
“聖上!”堵胤錫瞬間便感到熱血上湧,同時又有些惶恐,“臣恐擔不起這個重任,是否另外甄選一位重臣來坐鎮?”
“不,你擔得起。”崇禎拍了拍堵胤錫。
“你在北新鈔關及長沙知府任人都表現出了卓著的能力。”
“另外你也不要有太大壓力,因為朕不會馬上離開徐州。”
頓了頓,崇禎又道:“而且現階段你隻需要負責屯田事務。”
堵胤錫聞言頓時間鬆了口氣,如果隻是屯田,那就毫無壓力。
君臣兩個正說話間,王承恩進來稟報道:“萬歲爺,南京的漕船到了。”
“南京的漕船到了?”崇禎大喜過望道,“在哪裏?負責押船的是誰?”
“是新任左都禦史劉宗周老大人。”王承恩恭聲道,“就候在轅門外呢。”
“左都禦史劉宗周?”崇禎聞言輕輕頷首,心說劉宗周這個理學宗師還是不出所料的被東林黨重新請進了朝堂。
這是為了給他施加壓力吧?
當下崇禎一肅手道:“請他進來吧。”
不一會,一個清瘦老者便被領進來。
劉宗周已經六十七,已是風燭殘年。
事實上,劉宗周也是活不了幾年了。
崇禎沒敢讓他下拜,早早就攙住道:“蕺山先生一路辛苦了。”
“老臣不辛苦。”劉宗周擺擺手說道,“隻是有一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聖上乃是一國之君,而非邊鎮督師,怎可長時間逗留徐州?”
果然,東林黨抬出劉宗周是為了給他施壓。
東林黨還是希望他迴到南京當個乖乖皇帝。
其中道理並不複雜,因為有他崇禎在徐州,有許多事情就不太好操作,比如漕運漂沒之事,直接就沒辦法隱瞞。
所以崇禎並沒有接這個茬。
崇禎直接問道:“蕺山先生,朕叮囑內閣搜集的虎蹲炮、佛朗機炮以及各式火銃,這次總共送了多少過來?還有戶部給漕運總督衙門的180萬兩銀子可曾給足?剩下的180萬兩銀子都送來徐州了嗎?”
“有這麽多嗎?”劉宗周聞言便愣了一下。
“據老臣所知,解送給漕運總督衙門的銀子隻有100萬兩,另外還有80萬兩委托老臣解來徐州供聖上用度。”
崇禎的臉色瞬間就垮下來。
360萬兩變成了180萬兩?
這是漂沉了五成,委實過分了!
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搞官場潛規則?
這可是前線邊鎮將士的軍餉,竟也敢漂沒?
崇禎感到有一等莫名的怒火正在胸中醞釀。
難怪有人說大明非亡於天災、流賊或建奴,實亡於漂沒,這話其實也有一定道理,按這個搞法,再強大的財政也扛不住。
何況大明財政已然極度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