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裏正點頭,表示錢已到帳。


    眾人又是掌聲雷動,對藍怡的讚美之詞不絕於耳。


    藍怡微笑著全都收下,然後接著道,「水接過來後,我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先緊著我家用水,無論是澆田還是客棧裏。」


    「那當然,錢是周二嫂出的,當然得先緊著你家用。」胖子第一個贊同。


    周老摳也贊同,「就是,應當的。」


    「……」眾人七嘴八舌的附議。


    王林喜站起來,「口說無憑,咱們還是立個字據吧。周二嫂出銀子、用水的事情都要寫清楚,就算以後水開始收錢了,也不能朝周二嫂要一文錢。」


    藍怡點頭,王林喜考慮的的確周到。


    「收錢?」周滿囤茫然問道,「喝水還收錢?」


    王林喜解釋道,「現在不收,大家想一想,若是再旱得厲害,別處沒水喝,會不會到咱們這裏來找水,到時候咱們若不限製著,讓他們敞開了打,多少水能夠?意思意思的收點錢,也是為了節製,為了咱們自己有水喝,隻要能護住水,咱們就不用愁。」


    眾人反應過來,眼睛越睜越大,是啊,是啊,別處水斷了,隻這裏有水,就是錢啊!


    趙裏正看著不再像以前一樣沉默的王林喜,暗暗點頭,這兩年下來,他真是出息了,想事情也越來越周到,「對,要立字據,照著林喜說的立下來!大夥放心,水接通了,若是收上錢來,算村裏的,留著應急用。」


    胡得壽也站起來,「天旱了,有水就有活路。咱們把水引過來種上莊稼,秋裏就能有糧食,不管糧價多貴,咱們起碼不用餓肚子,這比啥都強!」


    趙老摳站起來,嘿嘿笑著問道,「裏正,僱人的話,咱們本村的能上不?我家四個小子,都能當壯勞力用了。」


    大家鬧笑。


    「你家大和二和可以,倆小的不成,二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算壯勞力,一天四十文。大夥帶好被褥和衣裳,修水渠這段日子就在山裏過夜,另外,為了節約功夫,咱們帶著鍋進去,在山裏吃飯,先說好了,雖然管飽,但也不能甩開腮幫子胡吃撐壞了……」趙裏正一件件的吩咐下去,眾人認真聽了,不時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


    會議,很圓滿。


    劉氏出了門,扶住藍怡的胳膊,小聲問道,「嫂子,咋拿出那麽多錢來修水渠啊,各家湊湊多好,讓你一個人出,我覺得不得勁。」


    跟在她們身後的王二叔聽了小兒媳婦的話,頗感欣慰地點頭。


    藍怡狡猾一笑,轉眼見周圍沒外人,低聲道,「這錢不是我出的,是飛霞觀。」


    劉氏知道藍怡從金成子那裏得了滅瘟鈴的事兒,驚訝問道,「一個破鈴鐺,就這麽多錢?」


    「不止這個數。」藍怡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劉氏驚訝地嘴巴都合不上了,左右瞧瞧,趕緊扶著藍怡迴家,關上家門,「這事兒,都誰知道?」


    「二叔,裏正叔,再來就是你了。」藍怡見她小心的樣子,嗬嗬笑了。


    劉氏眼珠子轉了三圈,也狡詐地笑道,「難怪周家老爺子臉色兒那麽難看,嗬嗬,嫂子,這事兒咱們自己知道就成,你別再往外說了,客棧賺了銀子,有不少眼紅的,正好讓他們當是你自己出的,消消他們的眼病!」


    「隻要你不說,旁人就不會知道。」藍怡看她這幅全盤為自己打算的模樣,開始揭她的短。


    劉氏嘴是快,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她分得清楚的,「嫂子,這些年都過來了,你還不放心我麽?隻要你一句話,我嘴馬上沾結實了,連風都漏不出去。」


    藍怡點頭,進屋裏坐下,賈氏忙送上溫水讓她喝下,又拿了靠調半靠坐著,瞧她熱得臉紅,拿過扇子給她打扇。劉氏見了,搖頭又羨慕。


    藍怡接過扇子自己扇著,又問起劉氏娘家的事兒。劉氏斂了笑,「我娘和二弟過來嚷嚷著硬拉我們娘仨迴去,本來村裏沒多少人知道,他們這一鬧,連洞裏的耗子都知道了!就是為了點銀子,一點也不給我做臉!」


    攤上這樣的娘家人,的確鬧心。藍怡安慰道,「是假的真不了,隻要你和三弟一條心,外人說什麽都別管,現在水道開修,風頭就算過去了。」


    劉氏也知道這個理兒,經過這件事,她與丈夫的之間的情意,沒冷反熱了幾分,這也多虧了有嫂子和二嫂勸著,家裏的公婆又明事理,擺明了站在她這邊,有這麽多人支持她,劉氏覺得自己該知足了,「嫂子,放心吧,我沒事兒,好著呢,說就說唄,又不會少塊肉。」


    藍怡認同地點頭,「就該這樣才是。」若是在意旁人的閑話,她這幾年就不可能這麽自在。


    又聊了兩句,便見林喜拿著寫好的字據來給藍怡過目。藍怡看上邊寫得清楚明白,便提筆寫下自己的名字,交給林喜,問道,「二弟,城裏那處宅子,你看著怎麽樣?」


    聽高趙氏說了她家隔壁的房子要賣,藍怡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林喜。王二叔從去年秋裏準備蓋房,直到現在也沒蓋成,村裏人說閑話的不少,他心裏憋著一口氣,臉一直黑著,林喜等人勸也勸不動,隻得請藍怡出馬。藍怡的話,王二叔還是多少能聽進去些的。言談話語間,藍怡聽他有在城裏置辦房子的想法。這倒不是王二叔想搬到城裏去常住,在他的心裏,能在城裏有處宅子落腳,是身份的象徵。


    林喜和林遠兩兄弟都是孝順的,雖然他們沒有搬到城裏去住的想法,不過為父親在城裏置辦一處宅院讓父親開心,他們也願意,家裏現在不缺這點銀子。


    「那處房子挺好,就是太大了。」林喜老實道,「價錢也不便宜,要五百貫。我打聽過,這段日子城裏賣宅子的不少,打算再找找。」


    藍怡點頭,「天再旱下去,賣宅子離開的人還會多,再等等也好。」


    劉氏倒有點不同意見,「嫂子,二哥,我覺得那三進的院子挺好。那條街買賣店鋪雖不多,但是來往的人可不少,若買下來,五間倒座房開個迎街的門就能做生意,第二進的院子,東廂房給二哥二嫂住,西廂房我們住,正房爹娘住,後罩房留作庫房,也可以隔開租出去,那處地方也不差,肯定有人租。我算過,正常年頭,後罩房加倒座都租出去,一年的租金就能有一百五十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寡婦丫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藍並收藏穿越之寡婦丫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