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哲的兩周年忌日,藍怡帶著文軒跟隨周老夫人等人一起到墳上祭拜。
「兒啊,娘帶著文軒來看你了。」周老夫人語帶顫抖地說,眼淚如斷線的珠子,但在眾多晚輩麵前,她並未失態。
文軒上前,按照娘親的叮囑,雙膝跪在墳前,三叩首之後,念叨道:「爹,娘,你們是寶寶的親生爹娘,可是,寶寶不記得你們。」
他怎麽會記得,父母死時,他還是繈褓中的未滿周歲的嬰兒。後邊很多人等著,藍怡不想他再說下去,剛想上前,卻被身邊的周老夫人拉住,「讓他們父子說說話吧。」
大周人多認為死者逝去三年之中,每逢忌日會從陰間出來,與親人相會,所以周老夫人認為此時自己的兒子是站在旁邊的。
周老夫人親自點燃紙錢,靜靜地呆在旁邊。
文軒跪在那裏,不知該怎麽辦,抬頭看娘親,藍怡沖他笑笑,「文軒說得對,你的親生父母就睡在這裏,你陪他們說說話吧,他們肯定想你了。」
文軒乖乖點頭,跪坐在墳前,想了想接著說到:「爹,娘,寶寶有兩個娘,一個在寶寶身邊,另外一個,在雲彩裏跟爹在一起看著寶寶。寶寶找到過好幾次呢,哥也是,哥也有兩個。坐船來的,娘說來見爹爹。爹,在哪呢?」
文軒還小,不曉得死亡的含義,他天真地抬頭,看著朵朵白雲,認真尋找,「嘻嘻,爹娘又藏起來了。」
周老夫人聽著他的話,雙肩顫抖哽咽。
文軒見祖母傷心,上去學著自己哭時娘安慰他的動作,伸手抱住周老夫人的頭,輕輕摸著,學著娘的語氣說道,「祖母不哭,祖母不哭啊。」
周老夫人不想嚇到他,勉強止住悲聲,擦著眼淚說道,「好,祖母不哭。」
但是她的眼淚,哪裏是能擦幹淨的。
身後眾人見這樣的場景,都麵帶悲愴,三爺王明深上前攙扶周老夫人,「伯母節哀,大哥見您如此怎能安心。」
周老夫人被攙扶著,王明禮、王明深和王明昭三人三人上前祭拜。藍怡認真觀察王明禮的表情,他也同旁人一樣麵帶憂傷並無絲毫異色。周老夫人見他上前,握緊手裏的帕子,青筋根根暴起,強行忍耐著。
三人祭拜完,便是王家的四個庶子,四人以王田貴年長,他站在最左側,王明禮剛才站過的地方,躬身行禮。王田貴的城府沒有王明禮深,俯首祭拜時他看著墓碑上刻著的字,眼中閃過驚慌和恐懼。
藍怡見他如此,心中一動,悲傷說到:「看,紙灰無風而動,真的是大爺來了。」
王田貴身子一顫,趕緊後退一步,驚恐地看著紙灰,又左右望望,發覺旁人注意到自己的異常時,趕緊上前一步,他身邊的王田柱為他遮掩道:「大哥,小心腳下,莫再被石頭拌住。」
王田貴抹掉頭上的冷汗,踢踢腳下的一顆小石子,「這裏怎會有石子,害得爺被隔到腳,這些護墳的該罰才是。」
藍怡與王承德眼神彼此交換神色。周老夫人冰冷地看了王田貴一眼,對藍怡說道:「桃兒,過來見見你大哥。哲兒,娘認了春桃為義女,文軒這兩年一直是桃兒在精心照料,你該感謝她才是。」
藍怡上前一步,站在墓碑之前,看著上邊刻的「父王明哲、母王姚氏」八個大字,恭敬地彎腰行禮,「小妹王春桃,拜見大哥大嫂。」
藍怡退下後,在旁邊等待的王家其他族人上前,給王明哲行禮。王明哲年輕而逝,王氏家族五福之內比他年紀小的同輩有十幾人,唿啦啦地站了三行,頗為壯觀。
這些人給王明哲見禮後,紛紛上前安慰周老夫人,態度十分恭敬,與去年忌日時的態度有很大差別。去年今日,文軒未尋迴,王承德父子被壓在獄中,王家長房家產被王明禮霸占,周老夫人獨木難支,大勢已去,這些人自然不需再看她的臉色。
誰成想,短短一年時間會發生這樣大的改變。周老夫人見他們這樣,也隻平靜地點頭,她歷經風雨,夫喪子亡,早已明白這人世間的冷暖,不會因此而難受。
王家眾人祭拜之後,張平育和藍俊辰上前祭拜,兩人皆是王明哲生前至交,周老夫人看到他們英俊挺拔的身姿,不免又想起兒子,悲從中來。
當年的梅縣三公子,隻獨缺了她的兒子!
藍俊辰望著墓碑上的「王姚氏」三字,目露複雜之色,張平育給周老夫人行禮,「伯母節哀,逝者已去,咱們當更憐取眼前人。如今能尋迴文軒已是萬幸,子淵後繼有人,當能安心。」
子淵,是王明哲二十歲行冠禮時的加字,大周男子行冠禮加字後平輩之間相交便以字互稱。
周老夫人拉著文軒,露出微微笑意,張平育在兒子去世後對自己多有照料,待文軒也是真心實意的,這份情她一直記在心裏,「平育說的是,哲兒能有你這樣的好友,是他的福氣,也是老身和文軒的福氣。文軒,還不拜見義父。」
文軒好奇地打量張平育,上前恭敬行書生禮,「寶寶拜見義父。」
張平育點頭,親切地扶起文軒,「軒兒定不記得義父了吧,上次咱們父子相見還是去年八月之時。」
見到素來冷情的張平育對文軒如此親近,王家眾人麵色各異,藍俊辰看著文軒與依柔肖似的麵容,俊顏憂傷難描。
文軒笑嘻嘻地說:「寶寶記得義父,娘跟寶寶說過,義父是爹爹最好的朋友,也很喜歡寶寶,寶寶要孝順義父。」
孩童純真之言最是真誠,張平育笑意更濃,衝著藍怡微微點頭示意,周老夫人也慈祥地看著藍怡,旁邊站立的藍俊辰就顯得突兀起來。
王明禮站在旁邊側目打量藍俊辰,單側嘴角微挑。梅縣三公子之中,應是藍俊辰與王明哲更親近才是,不知為何周老夫人待二人的態度有如此大的差別?
</br>
「兒啊,娘帶著文軒來看你了。」周老夫人語帶顫抖地說,眼淚如斷線的珠子,但在眾多晚輩麵前,她並未失態。
文軒上前,按照娘親的叮囑,雙膝跪在墳前,三叩首之後,念叨道:「爹,娘,你們是寶寶的親生爹娘,可是,寶寶不記得你們。」
他怎麽會記得,父母死時,他還是繈褓中的未滿周歲的嬰兒。後邊很多人等著,藍怡不想他再說下去,剛想上前,卻被身邊的周老夫人拉住,「讓他們父子說說話吧。」
大周人多認為死者逝去三年之中,每逢忌日會從陰間出來,與親人相會,所以周老夫人認為此時自己的兒子是站在旁邊的。
周老夫人親自點燃紙錢,靜靜地呆在旁邊。
文軒跪在那裏,不知該怎麽辦,抬頭看娘親,藍怡沖他笑笑,「文軒說得對,你的親生父母就睡在這裏,你陪他們說說話吧,他們肯定想你了。」
文軒乖乖點頭,跪坐在墳前,想了想接著說到:「爹,娘,寶寶有兩個娘,一個在寶寶身邊,另外一個,在雲彩裏跟爹在一起看著寶寶。寶寶找到過好幾次呢,哥也是,哥也有兩個。坐船來的,娘說來見爹爹。爹,在哪呢?」
文軒還小,不曉得死亡的含義,他天真地抬頭,看著朵朵白雲,認真尋找,「嘻嘻,爹娘又藏起來了。」
周老夫人聽著他的話,雙肩顫抖哽咽。
文軒見祖母傷心,上去學著自己哭時娘安慰他的動作,伸手抱住周老夫人的頭,輕輕摸著,學著娘的語氣說道,「祖母不哭,祖母不哭啊。」
周老夫人不想嚇到他,勉強止住悲聲,擦著眼淚說道,「好,祖母不哭。」
但是她的眼淚,哪裏是能擦幹淨的。
身後眾人見這樣的場景,都麵帶悲愴,三爺王明深上前攙扶周老夫人,「伯母節哀,大哥見您如此怎能安心。」
周老夫人被攙扶著,王明禮、王明深和王明昭三人三人上前祭拜。藍怡認真觀察王明禮的表情,他也同旁人一樣麵帶憂傷並無絲毫異色。周老夫人見他上前,握緊手裏的帕子,青筋根根暴起,強行忍耐著。
三人祭拜完,便是王家的四個庶子,四人以王田貴年長,他站在最左側,王明禮剛才站過的地方,躬身行禮。王田貴的城府沒有王明禮深,俯首祭拜時他看著墓碑上刻著的字,眼中閃過驚慌和恐懼。
藍怡見他如此,心中一動,悲傷說到:「看,紙灰無風而動,真的是大爺來了。」
王田貴身子一顫,趕緊後退一步,驚恐地看著紙灰,又左右望望,發覺旁人注意到自己的異常時,趕緊上前一步,他身邊的王田柱為他遮掩道:「大哥,小心腳下,莫再被石頭拌住。」
王田貴抹掉頭上的冷汗,踢踢腳下的一顆小石子,「這裏怎會有石子,害得爺被隔到腳,這些護墳的該罰才是。」
藍怡與王承德眼神彼此交換神色。周老夫人冰冷地看了王田貴一眼,對藍怡說道:「桃兒,過來見見你大哥。哲兒,娘認了春桃為義女,文軒這兩年一直是桃兒在精心照料,你該感謝她才是。」
藍怡上前一步,站在墓碑之前,看著上邊刻的「父王明哲、母王姚氏」八個大字,恭敬地彎腰行禮,「小妹王春桃,拜見大哥大嫂。」
藍怡退下後,在旁邊等待的王家其他族人上前,給王明哲行禮。王明哲年輕而逝,王氏家族五福之內比他年紀小的同輩有十幾人,唿啦啦地站了三行,頗為壯觀。
這些人給王明哲見禮後,紛紛上前安慰周老夫人,態度十分恭敬,與去年忌日時的態度有很大差別。去年今日,文軒未尋迴,王承德父子被壓在獄中,王家長房家產被王明禮霸占,周老夫人獨木難支,大勢已去,這些人自然不需再看她的臉色。
誰成想,短短一年時間會發生這樣大的改變。周老夫人見他們這樣,也隻平靜地點頭,她歷經風雨,夫喪子亡,早已明白這人世間的冷暖,不會因此而難受。
王家眾人祭拜之後,張平育和藍俊辰上前祭拜,兩人皆是王明哲生前至交,周老夫人看到他們英俊挺拔的身姿,不免又想起兒子,悲從中來。
當年的梅縣三公子,隻獨缺了她的兒子!
藍俊辰望著墓碑上的「王姚氏」三字,目露複雜之色,張平育給周老夫人行禮,「伯母節哀,逝者已去,咱們當更憐取眼前人。如今能尋迴文軒已是萬幸,子淵後繼有人,當能安心。」
子淵,是王明哲二十歲行冠禮時的加字,大周男子行冠禮加字後平輩之間相交便以字互稱。
周老夫人拉著文軒,露出微微笑意,張平育在兒子去世後對自己多有照料,待文軒也是真心實意的,這份情她一直記在心裏,「平育說的是,哲兒能有你這樣的好友,是他的福氣,也是老身和文軒的福氣。文軒,還不拜見義父。」
文軒好奇地打量張平育,上前恭敬行書生禮,「寶寶拜見義父。」
張平育點頭,親切地扶起文軒,「軒兒定不記得義父了吧,上次咱們父子相見還是去年八月之時。」
見到素來冷情的張平育對文軒如此親近,王家眾人麵色各異,藍俊辰看著文軒與依柔肖似的麵容,俊顏憂傷難描。
文軒笑嘻嘻地說:「寶寶記得義父,娘跟寶寶說過,義父是爹爹最好的朋友,也很喜歡寶寶,寶寶要孝順義父。」
孩童純真之言最是真誠,張平育笑意更濃,衝著藍怡微微點頭示意,周老夫人也慈祥地看著藍怡,旁邊站立的藍俊辰就顯得突兀起來。
王明禮站在旁邊側目打量藍俊辰,單側嘴角微挑。梅縣三公子之中,應是藍俊辰與王明哲更親近才是,不知為何周老夫人待二人的態度有如此大的差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