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之後,一日冷過一日,藍怡家菜園裏的蔬菜都已經開始發黃變枯,漸漸沒有了能吃的新鮮蔬菜,水果更是除了存下的幹果,便再無其他。藍怡生在現在,由於現代農業養殖技術和運輸發達,蔬菜都是四季供應的,但是在這大周朝,就連香蕉、蘋果、土豆、番茄、辣椒、紅薯等這些平常的水果蔬菜都沒有。春夏秋三季有時令蔬菜瓜果,隻冬日著實難熬了些。現在還沒有入冬,藍怡就感受到了這股子寒意和蕭條。
藍怡每日做菜開始以家裏的存貨為主,蘿蔔、白菜、南瓜、晾曬存放的野菜、蘑菇、木耳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菜色。
好在,進入九月中旬後,藍怡家養的十隻母雞終於開始生蛋。雖說雞蛋的個子小小的,每日也隻能撿到兩三個,但一家人還是十分開心。寶寶和宇兒每天都花不少時間蹲在雞窩前,等著母雞生蛋後撿起來放到廚房的小竹簍裏,盤算著讓娘親給他們做什麽樣的好吃的。
除了這十隻買來的母雞,他們在樹林裏挖的陷阱共得了十隻山雞和五隻野兔,這已經是完全超過了別人家的陷阱,藍怡隻得感嘆自己運氣太好。藍怡留下六隻山雞,剪去翅膀上的羽翎後與自家的柴雞養在一處。剩下的山雞、野兔以及自家養大的四隻公雞,或是自家吃掉,或是送給二叔家、王林山的姥娘家,雞鴨這等禮物還是比較受村裏人歡迎的。
六隻山雞三公三母,本來按著藍怡的意思雄山雞留下一隻,可是宇兒和寶寶看著這雄山雞顏色艷麗實在漂亮,所以強烈要求留下的,六隻山雞在家裏養了半月後也漸漸安生下來,三隻雌山雞也開始生蛋。山雞蛋與家裏的母雞不同,雌山雞的蛋是淺褐色或灰藍色的,看起來十分不同,雖說口感和家養的母雞蛋差不多,但每次煮了山雞蛋兩個孩子都搶著要吃,偶爾還會拿著雞蛋到小朋友麵前去炫耀一番,讓藍怡覺得十分可愛。
宇兒因為經常邀請小朋友到家中吃飯,而且帶吃食出去與大家分著吃,所以願意同他一起玩的小孩子很多,宇兒人緣也越來越好。這讓藍怡想起自己小時候一塊玩的小朋友中有一個是家裏開超市的,所以包包裏總是有很多零食,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玩,甚至幫他背書包,隻為分點好吃的,童年的歲月,永遠是這麽的直接、單純、可愛啊。
九月下旬地時候,一隻母鵝鬼鬼祟祟地從柴房出來,被藍怡發現。藍怡覺得這隻鬼祟的母鵝是偷摸生蛋去了,隻是她進去卻並未發現鵝蛋,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又過了兩日,母子三人偷偷摸摸地跟蹤這隻鬼祟的白鵝,扒著窗子找到它的位置,發現這白鵝下蛋後竟用嘴扒拉稻草把蛋埋起來,然後小心謹慎地左右悄悄才若無其事地走出柴房。
趁白鵝出去玩水時跑進柴房扒開草堆,居然撿到五隻鵝蛋,母子三人抱著大大的鵝蛋傻笑,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自此之後三隻母鵝隔天都會生蛋,加上十三隻生蛋的母雞,藍怡再也不用去集市上買雞蛋,甚至還有剩下的可以給二嬸家或者用來做蛋糕。
天冷之後,藍怡在家呆著的日子便多了起來,除去看書和給孩子們做做衣服,她發現日子變得有些無聊,便開始琢磨著改善口食的事情,首先想到的便是現代的溫室大棚技術。
建造溫室,並沒有什麽難的技術,關鍵是覆蓋在溫室上的塑料布或玻璃,現在是無法尋找到的。
大周雖說跟藍怡熟悉的歷史發生了些偏差,但是各方麵的差距並不大,這裏沒有塑料布和玻璃,糊在窗格子上的是白紙或白紗,富貴人家奢侈些,會將透明的雲母石磨薄之後裝飾窗戶或屏風,這在唐宋詩詞裏屢見不鮮。藍怡家裏的窗子上剛剛換了白色油紙,透光度不錯,還能防潮防風,隻是不夠結實,不小心便會被戳破。
藍怡經過幾番考察和實驗,決定選擇白色油布作為塑料布的替代品。因溫室建好之後內外的溫度和濕度有很大差別,溫室的頂部經常是經常有水珠的,油紙易破、白紗不能保溫,也隻有白色油布能符合藍怡的要求。油布是在大周是用來製作油傘和車棚一種防水過油布料,常見的油布是黑色的,但是白色油布也是尋得到的,且白色油布透光度與糊窗子的油紙相當,比起現代用在溫室大棚用的塑料布要差些,但也能接受,關鍵是它防水,防風,且結實奈磨。
解決這一問題後,藍怡在自家的菜園北側建造溫室。首先是下挖種菜的防凍坑,然後把挖出來的土和泥壘在東西北三麵用來防風保溫,然後用竹竿搭架子支撐頂部和防凍坑南麵的油布,油布上再蓋可捲起的草柵子,用來在夜間或更加寒冷的數九天氣保溫。
谘詢了二叔的意見,曉得這裏冬日凍土層有半米多厚,藍怡設計的防凍坑便是長十米、寬五米、深度為半米多,再深的話影響溫室的採光效果,那種出來的就不是綠色蔬菜,該是黃色的韭黃、蒜黃了。
藍怡現在的院子十分寬敞。王林山家圈院子時是按照六間正房的大小圈定的,整個院落四十多米寬近六十米長,但是最終家裏隻在靠東牆處建了三間正方,所以西側一直空著,藍怡建了一間地下室和廂房,也並沒占去多少地方,這麽大的院落足夠她發揮自己的想像。
藍怡請了二叔過來幫著建造溫室,種完小麥之後二叔便閑了下來,聽說藍怡要建造「溫室」,便興致勃勃地帶著王林喜來了。他對藍怡不斷冒出的新點子十分感興趣,而這些新點子往往會起到好的作用。
王二叔估算工程量的大小,又請村裏的兩個泥瓦匠、一個木匠和一個篾匠過來,七人用了五天時間把溫室建造完成。篾匠用細竹竿編製成漁形狀的頂子,固定了幾根粗大的竹子做支撐,把頂子安置加在竹子頂上,並在溫室正中做了六根頂樑柱好讓竹子頂棚能夠承受一些壓力。
頂子上鋪蓋的便是一層嚴嚴實實的油布。花去一兩銀子買來五匹油布,她考慮了通風性,讓木匠在把南麵的開了四扇可以打開的窗子,通風透氣用。隨後,藍怡從村裏請人用稻草編成柵子,柵子用繩子和竹竿就可以放下和捲起,這是她在現代社會裏的溫室大棚上常見到的。
溫室內,在溫室裏邊的東西北三麵牆內壘了一條一尺半的土炕,木柴放進裏燃燒保證溫室內能達到作物生長的溫度。牆東邊開有小門,並按照藍怡的要求多壘出一間小小的屋子用來做溫度緩衝間,以防冷風寒氣吹入,讓人從溫室內出來時也能在小屋內暫呆片刻適應溫度差避免感冒。
這般樣子,溫室也就蓋成了。
藍怡把裏邊的土地分為十壟,撒上肥料用鐵鍬翻過後種下四種蔬菜:靠西邊的菜畦是一畦黃瓜,接著是一畦萵苣,兩畦小蔥,菠菜和韭菜各三畦,這些蔬菜足能滿足一家三口的需求。
宇兒和寶寶開始時對溫室比較好奇,每日隨著藍怡進進出出,看著娘親灑下菜籽,一起蹲在菜畦便見證蔬菜發芽的奇蹟,隨後便是間苗除草,十分快樂。
</br>
藍怡每日做菜開始以家裏的存貨為主,蘿蔔、白菜、南瓜、晾曬存放的野菜、蘑菇、木耳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菜色。
好在,進入九月中旬後,藍怡家養的十隻母雞終於開始生蛋。雖說雞蛋的個子小小的,每日也隻能撿到兩三個,但一家人還是十分開心。寶寶和宇兒每天都花不少時間蹲在雞窩前,等著母雞生蛋後撿起來放到廚房的小竹簍裏,盤算著讓娘親給他們做什麽樣的好吃的。
除了這十隻買來的母雞,他們在樹林裏挖的陷阱共得了十隻山雞和五隻野兔,這已經是完全超過了別人家的陷阱,藍怡隻得感嘆自己運氣太好。藍怡留下六隻山雞,剪去翅膀上的羽翎後與自家的柴雞養在一處。剩下的山雞、野兔以及自家養大的四隻公雞,或是自家吃掉,或是送給二叔家、王林山的姥娘家,雞鴨這等禮物還是比較受村裏人歡迎的。
六隻山雞三公三母,本來按著藍怡的意思雄山雞留下一隻,可是宇兒和寶寶看著這雄山雞顏色艷麗實在漂亮,所以強烈要求留下的,六隻山雞在家裏養了半月後也漸漸安生下來,三隻雌山雞也開始生蛋。山雞蛋與家裏的母雞不同,雌山雞的蛋是淺褐色或灰藍色的,看起來十分不同,雖說口感和家養的母雞蛋差不多,但每次煮了山雞蛋兩個孩子都搶著要吃,偶爾還會拿著雞蛋到小朋友麵前去炫耀一番,讓藍怡覺得十分可愛。
宇兒因為經常邀請小朋友到家中吃飯,而且帶吃食出去與大家分著吃,所以願意同他一起玩的小孩子很多,宇兒人緣也越來越好。這讓藍怡想起自己小時候一塊玩的小朋友中有一個是家裏開超市的,所以包包裏總是有很多零食,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玩,甚至幫他背書包,隻為分點好吃的,童年的歲月,永遠是這麽的直接、單純、可愛啊。
九月下旬地時候,一隻母鵝鬼鬼祟祟地從柴房出來,被藍怡發現。藍怡覺得這隻鬼祟的母鵝是偷摸生蛋去了,隻是她進去卻並未發現鵝蛋,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又過了兩日,母子三人偷偷摸摸地跟蹤這隻鬼祟的白鵝,扒著窗子找到它的位置,發現這白鵝下蛋後竟用嘴扒拉稻草把蛋埋起來,然後小心謹慎地左右悄悄才若無其事地走出柴房。
趁白鵝出去玩水時跑進柴房扒開草堆,居然撿到五隻鵝蛋,母子三人抱著大大的鵝蛋傻笑,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自此之後三隻母鵝隔天都會生蛋,加上十三隻生蛋的母雞,藍怡再也不用去集市上買雞蛋,甚至還有剩下的可以給二嬸家或者用來做蛋糕。
天冷之後,藍怡在家呆著的日子便多了起來,除去看書和給孩子們做做衣服,她發現日子變得有些無聊,便開始琢磨著改善口食的事情,首先想到的便是現代的溫室大棚技術。
建造溫室,並沒有什麽難的技術,關鍵是覆蓋在溫室上的塑料布或玻璃,現在是無法尋找到的。
大周雖說跟藍怡熟悉的歷史發生了些偏差,但是各方麵的差距並不大,這裏沒有塑料布和玻璃,糊在窗格子上的是白紙或白紗,富貴人家奢侈些,會將透明的雲母石磨薄之後裝飾窗戶或屏風,這在唐宋詩詞裏屢見不鮮。藍怡家裏的窗子上剛剛換了白色油紙,透光度不錯,還能防潮防風,隻是不夠結實,不小心便會被戳破。
藍怡經過幾番考察和實驗,決定選擇白色油布作為塑料布的替代品。因溫室建好之後內外的溫度和濕度有很大差別,溫室的頂部經常是經常有水珠的,油紙易破、白紗不能保溫,也隻有白色油布能符合藍怡的要求。油布是在大周是用來製作油傘和車棚一種防水過油布料,常見的油布是黑色的,但是白色油布也是尋得到的,且白色油布透光度與糊窗子的油紙相當,比起現代用在溫室大棚用的塑料布要差些,但也能接受,關鍵是它防水,防風,且結實奈磨。
解決這一問題後,藍怡在自家的菜園北側建造溫室。首先是下挖種菜的防凍坑,然後把挖出來的土和泥壘在東西北三麵用來防風保溫,然後用竹竿搭架子支撐頂部和防凍坑南麵的油布,油布上再蓋可捲起的草柵子,用來在夜間或更加寒冷的數九天氣保溫。
谘詢了二叔的意見,曉得這裏冬日凍土層有半米多厚,藍怡設計的防凍坑便是長十米、寬五米、深度為半米多,再深的話影響溫室的採光效果,那種出來的就不是綠色蔬菜,該是黃色的韭黃、蒜黃了。
藍怡現在的院子十分寬敞。王林山家圈院子時是按照六間正房的大小圈定的,整個院落四十多米寬近六十米長,但是最終家裏隻在靠東牆處建了三間正方,所以西側一直空著,藍怡建了一間地下室和廂房,也並沒占去多少地方,這麽大的院落足夠她發揮自己的想像。
藍怡請了二叔過來幫著建造溫室,種完小麥之後二叔便閑了下來,聽說藍怡要建造「溫室」,便興致勃勃地帶著王林喜來了。他對藍怡不斷冒出的新點子十分感興趣,而這些新點子往往會起到好的作用。
王二叔估算工程量的大小,又請村裏的兩個泥瓦匠、一個木匠和一個篾匠過來,七人用了五天時間把溫室建造完成。篾匠用細竹竿編製成漁形狀的頂子,固定了幾根粗大的竹子做支撐,把頂子安置加在竹子頂上,並在溫室正中做了六根頂樑柱好讓竹子頂棚能夠承受一些壓力。
頂子上鋪蓋的便是一層嚴嚴實實的油布。花去一兩銀子買來五匹油布,她考慮了通風性,讓木匠在把南麵的開了四扇可以打開的窗子,通風透氣用。隨後,藍怡從村裏請人用稻草編成柵子,柵子用繩子和竹竿就可以放下和捲起,這是她在現代社會裏的溫室大棚上常見到的。
溫室內,在溫室裏邊的東西北三麵牆內壘了一條一尺半的土炕,木柴放進裏燃燒保證溫室內能達到作物生長的溫度。牆東邊開有小門,並按照藍怡的要求多壘出一間小小的屋子用來做溫度緩衝間,以防冷風寒氣吹入,讓人從溫室內出來時也能在小屋內暫呆片刻適應溫度差避免感冒。
這般樣子,溫室也就蓋成了。
藍怡把裏邊的土地分為十壟,撒上肥料用鐵鍬翻過後種下四種蔬菜:靠西邊的菜畦是一畦黃瓜,接著是一畦萵苣,兩畦小蔥,菠菜和韭菜各三畦,這些蔬菜足能滿足一家三口的需求。
宇兒和寶寶開始時對溫室比較好奇,每日隨著藍怡進進出出,看著娘親灑下菜籽,一起蹲在菜畦便見證蔬菜發芽的奇蹟,隨後便是間苗除草,十分快樂。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