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都已經說過了,讓我們等他迴來,難道你們都聽不明白嗎?”
秦懷玉今年就要舉行冠禮了,所以說話的也很穩重,不再稱唿李恪為三弟。
“那又能怎麽樣呢?
我們不是說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嗎?”
尉遲俊的脾氣跟尉遲恭一樣倔的很。
“殿下的話難道你們沒有聽明白嗎?
他以後還需要我們,不想讓我們因為這次出使突厥而影響了他的計劃。
他心裏可能對我們已經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貿然跟他前去突厥,會打亂他的部署的。
六弟,不要任性了,聽大哥的話啊,殿下不會出什麽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遲俊,他在聽到秦懷玉的解釋後似乎明白了什麽,眼裏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來。
......李恪和狄知遜為了趕時間,讓大家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趕,終於在五日後到了代州。
自從雲州戰敗,被突厥洗劫之後,張公謹在雲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
然後他獨自迴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著朝廷對他的處罰。
李恪和狄知遜的到來讓張公謹心裏一緊,難道朝廷對他的處罰這麽快就下來了?
還是由親王親自判決?
他自己和長孫無忌關係好,因此在冊立太子的時候就支持過李承乾。
這次看到來人是李恪,他的心裏一沉,更加對自己的前途覺得渺茫了。
“末將代州都督張公謹見過漢王殿下。”
張公謹在代州城門口上前迎接李恪。
“張都督不用多禮,請起!”
李恪扶起張公謹,然後將身後的狄知遜介紹給了張公謹,“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議郎狄議郎。”
狄知遜對張公謹也有所耳聞,玄武門政變的功臣,李世民的愛將,狄知遜豈能不知。
所以,雖然張公謹連續吃了敗仗,他對張公謹還是禮貌施禮。
張公謹沒有說太多的話,他將李恪請到都督府之後方才問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
剛才說出使突厥是怎麽一迴事?”
李恪對狄知遜看了一眼,狄知遜會意的點點頭,將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談的事情跟張公謹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隨後,就聽到李恪說道,“因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裏,正在飽受欺淩。
所以,還請張都督給本王的士卒換上好馬,裝上足夠的幹糧,我們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還要連夜趕路。”
張公謹聽完狄知遜的話,知道李恪不是衝著他來的,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然後又聽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談用錢財贖迴百姓的事宜,心裏對他的膽識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時再聽到李恪為了能夠盡快跟突厥達成協議而不願休息,連夜趕路,心裏已經對他產生了敬畏之情。
作為武將,佩服和尊敬的永遠是強者,李恪沒有用武力征服張公謹,但用他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胸懷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兇殘,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凍的天氣,身邊五百衛士略顯單薄,末將願意將自己的親衛三百鐵甲送於殿下。”
張公謹突然做了一個決定,目光堅定的對李恪說道。
“張都督不可,本王豈能奪人之愛?”
李恪表情嚴肅,站起身來,語露霸氣的說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萬萬的百姓。
本王身後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頡利小兒他敢對本王怎麽樣?”
張公謹聽到李恪的話,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漢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語氣,他的神態處處透露著皇上的自信和對待敵人無所畏懼的淩然之氣。”
想到這裏,張公謹起身施禮道,“還望殿下不要推辭,末將無能,使得兩州百姓慘遭突厥欺淩和屠殺,還讓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頡利手裏。
如今殿下出使突厥,為的是宿州百姓,末將想給宿州百姓做點什麽,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隻能為殿下安全著想,增加你的護衛,還望殿下不要推辭。”
“殿下,既然張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辭了吧。”
狄知遜此時勸道。
李恪心裏那個高興啊,張公謹是一員猛將,深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他的親衛肯定不差,再者這些人都是在邊疆跟突厥經曆過大仗,戰鬥經驗豐富。
李恪豈能不樂。
他拒絕張公謹是不想一見麵就跟人家要人,此時見狄知遜適時的勸解自己,他豈能不知道狄知遜是在幫自己。
想到這裏,他臉帶為難的道,“既然張都督如此誠意,本王就收下了。
等本王出使突厥迴來之後,定將奉還。”
李恪嘴上這麽說,但是到那個時候,李恪給張公謹,張公謹也不會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張公謹贈他的三百親衛,張公謹心裏明顯的輕鬆了不少。
他贈親衛給李恪是出於公心,自己的失誤造成這樣的悲劇,現在李恪能夠挺身而出,出使突厥,這本來就是對他的救贖。
還有就是對李恪的敬佩,作為一個皇子,能夠擔任這樣的任務,足以說明他心裏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
這樣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對手,他也不會不對他另眼相待。
再者,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看到自己的兒子以身犯險,豈能不為他擔憂。
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他不能因為李恪是自己的兒子格外的對待他。
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衛已經是他的極限。
所以,此時的張公謹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覺得自己能幫的上忙的時候又豈能袖手旁觀。
出於這兩點的考慮,他心甘情願的將自己訓練多年的精銳親衛贈給了李恪。
接受了張公謹親衛的李恪心裏對張公謹的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
隨後,他跟張公謹詳細的了解了下關於宿州和雲州兩戰中的具體情況。
又跟張公謹詢問了一些關於突厥騎兵方麵的自己不了解的東西。
張公謹一麵給李恪做解答,心裏又對李恪的好學態度所傾倒。
突然間,他覺得自己選擇李承乾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跟李恪接觸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他覺得眼前的這個皇子更適合自己追隨他。
兩人聊的很投機,而一旁的狄知遜則是一臉滿意的看著李恪。
不知什麽時候,他的心裏已經將李恪奉為了自己可以跟隨的人。
此時,就見一個士兵稟報說飯菜已經準備妥當。
張公謹知道李恪長途跋涉,腹中已經饑餓,便邀請他入席。
席間兩人又談論如何克製突厥騎兵,如何限製他們的戰鬥力等的問題,讓兩人都獲益良多。
李恪因為急於趕路,吃晚飯之後就跟狄知遜去休息了。
等到傍晚時間,李恪在張公謹的護送下出了代州城,向雲州而去。
張公謹靜靜的注視著李恪消失的身影,這才調轉馬頭,緩緩的入了城。
此時,他心裏有了一個決定,如果自己還有機會領兵打仗,如果自己還有機會選擇太子,他一定會支持漢王李恪。
秦懷玉今年就要舉行冠禮了,所以說話的也很穩重,不再稱唿李恪為三弟。
“那又能怎麽樣呢?
我們不是說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嗎?”
尉遲俊的脾氣跟尉遲恭一樣倔的很。
“殿下的話難道你們沒有聽明白嗎?
他以後還需要我們,不想讓我們因為這次出使突厥而影響了他的計劃。
他心裏可能對我們已經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貿然跟他前去突厥,會打亂他的部署的。
六弟,不要任性了,聽大哥的話啊,殿下不會出什麽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遲俊,他在聽到秦懷玉的解釋後似乎明白了什麽,眼裏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來。
......李恪和狄知遜為了趕時間,讓大家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趕,終於在五日後到了代州。
自從雲州戰敗,被突厥洗劫之後,張公謹在雲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
然後他獨自迴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著朝廷對他的處罰。
李恪和狄知遜的到來讓張公謹心裏一緊,難道朝廷對他的處罰這麽快就下來了?
還是由親王親自判決?
他自己和長孫無忌關係好,因此在冊立太子的時候就支持過李承乾。
這次看到來人是李恪,他的心裏一沉,更加對自己的前途覺得渺茫了。
“末將代州都督張公謹見過漢王殿下。”
張公謹在代州城門口上前迎接李恪。
“張都督不用多禮,請起!”
李恪扶起張公謹,然後將身後的狄知遜介紹給了張公謹,“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議郎狄議郎。”
狄知遜對張公謹也有所耳聞,玄武門政變的功臣,李世民的愛將,狄知遜豈能不知。
所以,雖然張公謹連續吃了敗仗,他對張公謹還是禮貌施禮。
張公謹沒有說太多的話,他將李恪請到都督府之後方才問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
剛才說出使突厥是怎麽一迴事?”
李恪對狄知遜看了一眼,狄知遜會意的點點頭,將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談的事情跟張公謹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隨後,就聽到李恪說道,“因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裏,正在飽受欺淩。
所以,還請張都督給本王的士卒換上好馬,裝上足夠的幹糧,我們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還要連夜趕路。”
張公謹聽完狄知遜的話,知道李恪不是衝著他來的,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然後又聽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談用錢財贖迴百姓的事宜,心裏對他的膽識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時再聽到李恪為了能夠盡快跟突厥達成協議而不願休息,連夜趕路,心裏已經對他產生了敬畏之情。
作為武將,佩服和尊敬的永遠是強者,李恪沒有用武力征服張公謹,但用他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胸懷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兇殘,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凍的天氣,身邊五百衛士略顯單薄,末將願意將自己的親衛三百鐵甲送於殿下。”
張公謹突然做了一個決定,目光堅定的對李恪說道。
“張都督不可,本王豈能奪人之愛?”
李恪表情嚴肅,站起身來,語露霸氣的說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萬萬的百姓。
本王身後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頡利小兒他敢對本王怎麽樣?”
張公謹聽到李恪的話,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漢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語氣,他的神態處處透露著皇上的自信和對待敵人無所畏懼的淩然之氣。”
想到這裏,張公謹起身施禮道,“還望殿下不要推辭,末將無能,使得兩州百姓慘遭突厥欺淩和屠殺,還讓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頡利手裏。
如今殿下出使突厥,為的是宿州百姓,末將想給宿州百姓做點什麽,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隻能為殿下安全著想,增加你的護衛,還望殿下不要推辭。”
“殿下,既然張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辭了吧。”
狄知遜此時勸道。
李恪心裏那個高興啊,張公謹是一員猛將,深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他的親衛肯定不差,再者這些人都是在邊疆跟突厥經曆過大仗,戰鬥經驗豐富。
李恪豈能不樂。
他拒絕張公謹是不想一見麵就跟人家要人,此時見狄知遜適時的勸解自己,他豈能不知道狄知遜是在幫自己。
想到這裏,他臉帶為難的道,“既然張都督如此誠意,本王就收下了。
等本王出使突厥迴來之後,定將奉還。”
李恪嘴上這麽說,但是到那個時候,李恪給張公謹,張公謹也不會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張公謹贈他的三百親衛,張公謹心裏明顯的輕鬆了不少。
他贈親衛給李恪是出於公心,自己的失誤造成這樣的悲劇,現在李恪能夠挺身而出,出使突厥,這本來就是對他的救贖。
還有就是對李恪的敬佩,作為一個皇子,能夠擔任這樣的任務,足以說明他心裏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
這樣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對手,他也不會不對他另眼相待。
再者,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看到自己的兒子以身犯險,豈能不為他擔憂。
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他不能因為李恪是自己的兒子格外的對待他。
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衛已經是他的極限。
所以,此時的張公謹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覺得自己能幫的上忙的時候又豈能袖手旁觀。
出於這兩點的考慮,他心甘情願的將自己訓練多年的精銳親衛贈給了李恪。
接受了張公謹親衛的李恪心裏對張公謹的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
隨後,他跟張公謹詳細的了解了下關於宿州和雲州兩戰中的具體情況。
又跟張公謹詢問了一些關於突厥騎兵方麵的自己不了解的東西。
張公謹一麵給李恪做解答,心裏又對李恪的好學態度所傾倒。
突然間,他覺得自己選擇李承乾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跟李恪接觸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他覺得眼前的這個皇子更適合自己追隨他。
兩人聊的很投機,而一旁的狄知遜則是一臉滿意的看著李恪。
不知什麽時候,他的心裏已經將李恪奉為了自己可以跟隨的人。
此時,就見一個士兵稟報說飯菜已經準備妥當。
張公謹知道李恪長途跋涉,腹中已經饑餓,便邀請他入席。
席間兩人又談論如何克製突厥騎兵,如何限製他們的戰鬥力等的問題,讓兩人都獲益良多。
李恪因為急於趕路,吃晚飯之後就跟狄知遜去休息了。
等到傍晚時間,李恪在張公謹的護送下出了代州城,向雲州而去。
張公謹靜靜的注視著李恪消失的身影,這才調轉馬頭,緩緩的入了城。
此時,他心裏有了一個決定,如果自己還有機會領兵打仗,如果自己還有機會選擇太子,他一定會支持漢王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