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很清楚,對於治理洪水,單用堵塞的辦法還不行,必須還要進行江河的疏導,所以另一方麵,他又率領著人民進行疏江導河的工作。
在疏導江河的過程中,禹命令應龍走在前麵,然後用它的尾巴朝著地麵劃出痕跡,這些痕跡作為指引,對於應龍尾巴所指引的地方,禹所開鑿的河川便跟著它走。
如此以來,洪水便被引導進入了東洋大海,成為了後來的大江大河……
由於禹一直忙於治理洪水,所以一直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
這一天,禹走到塗山的時候,心中不禁暗想:“我的年齡也已經老大不小了,也應該結婚了,可是我該娶一個什麽樣的姑娘呢?如果有什麽東西給我一點暗示就好了!”
正當禹邊走邊想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一隻長有九條尾巴的白狐狸,這隻九尾白狐狸慢悠悠來到禹的麵前,並衝著他笑了笑,然後又慢悠悠離去。
這不禁讓禹想起當地傳唱的一首民間歌謠——
誰見了九條尾巴的白狐狸,
誰就可以做國王;
誰娶了塗山氏的女兒,
誰的家道就興旺。
於是,禹便選擇娶了一個塗山氏的姑娘作為他的妻子,這個姑娘的名字叫“女嬌”,他們很快便在台桑這個地方完婚。
婚後的禹並沒有坐在家裏享福,而是繼續在外麵勞碌奔波,想方設法繼續治理洪水,為廣大受苦受難的額人民謀求幸福。
而禹的新婚妻子“女嬌”,也跟著禹一起東奔西走,毫無怨言。
有一次,禹為了治理洪水,要打通轘轅山,在情急之下想不出好辦法,於是他化做一頭熊,企圖用自身的力量來鑿山開路。
但是,當禹變身成熊的時候,很不湊巧地被他妻子,妻子“女嬌”萬萬也沒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會是一頭熊,所以一時之間是既羞愧又害怕,撒腿就跑。
禹子被自己嚇跑了,趕緊跟在她的後麵追趕,想要向她解釋其中的誤會。
然而,匆忙慌亂之中,禹忘記了變迴原形,所以他的妻子後追來的依然是一頭熊,心中更是恐懼害怕,腳下不由自主地拚命加速逃跑。
就這樣,禹的妻子和禹一逃一追,一直跑到了嵩山的腳下。
眼見禹已經追上來了,禹的妻子急得六神無主,不知何故竟然搖身一變,化作了一塊石頭。
禹想起妻子已有身孕,而此刻她竟然化作一塊石頭,根本不再理會他,他是又急又氣,衝著石頭大聲吼道:“還我的兒子,還我的兒子!”
沒曾想,禹的吼聲剛落,眼前的大石頭竟然向北方破裂而開,並且裏麵躺著一個男嬰,禹不禁欣喜不已。
於是,禹將這個男嬰起名為“啟”,這“啟”的寓意就是“裂開”的意思。
禹的兒子啟,是天神禹和人間的女兒所生的兒子,所以,他雖然不完全是神,但是也具有神性的英雄氣概。
據說,這個啟曾經三次乘著飛龍上天,到天帝那裏去做客,天帝則用仙樂來款待他。
聽著如此令人沉醉的聲樂,啟不禁暗想:“如果我能將這些仙樂帶到民間,那麽人民豈不是也能欣賞到如此美妙的樂曲?”
於是,趁著周圍的天神不備,啟便偷偷地將《九辯》和《九歌》這兩支仙樂的曲調記錄了下來,並把它們帶到了凡間,由此人間便有了繁複的新音樂。
又經過許許多多的艱難和困苦,洪水終於被禹給治理平息了,但是洪水雖然已經平息,餘患卻是未盡。
因為,原來被禹趕跑的那個水神共工還有一個臣子叫“相柳”,這相柳是一個擁有蛇身和九個頭的怪物。
這個怪物極其貪暴無厭,它的九個腦袋同時吃著九座山上的動物和植物,而且最令人痛恨的是,無論是什麽地方,隻要被這個怪物一碰一噴,馬上就會成為水澤。
那些水澤裏的水,都帶有又辣又苦的怪怪的味道,別說是人吃了會送命,就連原本生活在附近的飛禽走獸都無法繼續在原處生活下去。
禹很快便知道了相柳的存在,於是在將洪水平息之後,他便運用神力,殺死了相柳,終於為人民除了一大禍害。
相柳這頭九頭怪死去之後,從他的身體裏流出幾股向瀑布一樣的腥臭血液來,氣味刺鼻難聞得很。
並且,隻要是這血液流經的地方,五穀不生,但是卻有很多水,那些水也是帶著又苦又辣的怪味道,周圍簡直就無法讓人居住。
種情況,禹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隻好令人將相柳死去的統統用泥土填塞住。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一連填塞了三次,這些土地都會塌陷下去,禹索性將它們開辟成一個個的池子,各方的天帝就用池泥在旁邊築起幾座台,並用這些台來鎮壓妖魔鬼怪。
終於,洪水被禹徹底平息,大功告成,普天之下的人民皆是不亦樂乎。
此時,禹想要量一量大地的麵積,便命他手下的兩個天神太章和豎亥,一個從東極走到西極,共量得二億二萬三千五百裏七十五步;另一個從北極走到南極,量得的數目也是同樣多,也就是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禹平治了洪水之後,人民終於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日子,所以,人民從心裏都感激著他的功德,也由衷地敬畏著他。
那個時候,堯帝已經將國君的位置禪讓給了舜,而舜帝的年紀也漸漸大了,人也慢慢變老了,所以大家夥就擁戴禹繼承舜帝成為了新的國君。
禹在位期間,又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後來他到南方去巡視,走到會稽之地,生病死了,群臣便將他埋葬在那裏。
不過,禹並沒有真的死去,他的靈魂依然存活,隻是在凡間留下了屍骸而已,因為他治水功德無量,所以禹的靈魂脫離了屍骸後便升天成為了神魂。
關於禹治理洪水之事,還有許許多多的趣聞,其中鯉魚跳龍門便是其中之一。
鯉魚跳龍門。
大河和大江的源頭,都在昆侖,所以治水也得從昆侖山下開始。
應龍用尾巴指點著江河的走向,大禹指揮著群龍疏通,當年曾經幫助過鯀的大龜也來了,它還召來了它的同類。
大禹讓大龜馱著息壤,跟隨在神龍的後麵,隨時用息壤填塞住深溝並堵築堤壩,迫使洪水沿著江河行走。
他們順著大河向東,到了賀蘭山,沿著山脈向北,在陰山下迴轉,並沿著呂梁山向南。
再往南,就到了一個河水逆流的地方,一座大山便擋住了大河的去路,四周則是大海似的茫茫一片。
大禹正在為麵前的這座大山發愁的時候,卻些神龍們非常活躍,他們在水裏來迴翻滾,在山間上空飛舞,仿佛不是遭到大山擋道,而是來到了水鄉樂園一般。
“哈哈哈,前麵這座大山,名字叫龍門。對於這些神龍們來說,這裏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地方!”應龍笑著向禹解釋說,“這些神龍原來都是些鯉魚,在這兒跳過龍門之後,便化為了神龍。如今,他們再次來到這裏,所以就感覺像是迴到了故鄉一樣,自然是興奮異常!”
“竟然有這種事?”聞聽應龍所言,大禹也被吸引住了,他暫時拋開了眼前的憂慮,立刻化作一條虯龍,然後和應龍一起跳進大河裏,去追逐河水中的浪花去了。
隻見大水奔騰唿嘯著衝向龍門,在山腳下撞擊著,化成巨大的水浪,然後倒過來撲向大河,形成了壯觀的浪潮。
無數的魚蝦龜鱉都一起聚集在這兒,被水浪不斷推逐著,盡情愉快地戲耍。
當然了,最勇敢的就要數那些鯉魚了,他們順流而下,想著龍門進行衝刺。
當這些水浪從龍門打迴來並撲向大河的時候,這些鯉魚們便勇敢地衝了過去,竭盡全力躍上浪尖。
鯉魚們被巨浪拋向天空,但是他們依舊興奮地跳躍著,想要借助水浪的巨大力量,成功地跳過龍門。
然而,這些鯉魚們最終一個個都遭到了失敗,都被浪花打得頭昏眼花並且又重新被衝刷了迴去。
那些經過無數次付出巨大努力依舊毫無成效的鯉魚們,有的已經精疲力竭,有的則是遍體鱗傷,一個個隻能灰溜溜地離開這個之前讓他們無比神往的地方。
“快裏有一條鯉魚竟然成功了,真是厲害!”應龍突然興奮地大叫起來。
大禹聞聲抬頭望去,隻見一條三尺來長的大鯉魚已經被浪頭拋向半空,這鯉魚乘機向上猛地一躍,竟然達到了龍門山頂。
與此同時,也就是忽然間,一陣雲雨飄搖而來,隨後緊接著便是天火閃現,這天火燒著了鯉魚的尾巴,隨後這條鯉魚便帶著天火飛上了藍天,最後化作青龍飛走了。
大禹不禁感歎,真是一幕奇妙無比動人心魄的鯉魚跳龍門的景象啊!
緊接著,應龍告訴大禹,一年之中有千萬條鯉魚會到這裏來躍躍欲試,但是最終真正能夠跳過龍門並化作神龍的隻有七十二條。
聽了應龍的話,大禹不禁為鯉魚們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然而眼前的龍門卻也是罩在他心靈上的巨大陰影,因為這龍門阻擋住了大河的去路。
想到這裏,大禹的心情又感到無比的沉重,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當大禹從水中躍起時,忽然浪衝擊的山下竟然有一個巨大的石洞,這讓他很是好奇。
下意識地,他飛快竄進洞中,隻見河水正在山洞裏嘩嘩地流淌過去……
本書來自/book/html
在疏導江河的過程中,禹命令應龍走在前麵,然後用它的尾巴朝著地麵劃出痕跡,這些痕跡作為指引,對於應龍尾巴所指引的地方,禹所開鑿的河川便跟著它走。
如此以來,洪水便被引導進入了東洋大海,成為了後來的大江大河……
由於禹一直忙於治理洪水,所以一直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
這一天,禹走到塗山的時候,心中不禁暗想:“我的年齡也已經老大不小了,也應該結婚了,可是我該娶一個什麽樣的姑娘呢?如果有什麽東西給我一點暗示就好了!”
正當禹邊走邊想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一隻長有九條尾巴的白狐狸,這隻九尾白狐狸慢悠悠來到禹的麵前,並衝著他笑了笑,然後又慢悠悠離去。
這不禁讓禹想起當地傳唱的一首民間歌謠——
誰見了九條尾巴的白狐狸,
誰就可以做國王;
誰娶了塗山氏的女兒,
誰的家道就興旺。
於是,禹便選擇娶了一個塗山氏的姑娘作為他的妻子,這個姑娘的名字叫“女嬌”,他們很快便在台桑這個地方完婚。
婚後的禹並沒有坐在家裏享福,而是繼續在外麵勞碌奔波,想方設法繼續治理洪水,為廣大受苦受難的額人民謀求幸福。
而禹的新婚妻子“女嬌”,也跟著禹一起東奔西走,毫無怨言。
有一次,禹為了治理洪水,要打通轘轅山,在情急之下想不出好辦法,於是他化做一頭熊,企圖用自身的力量來鑿山開路。
但是,當禹變身成熊的時候,很不湊巧地被他妻子,妻子“女嬌”萬萬也沒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會是一頭熊,所以一時之間是既羞愧又害怕,撒腿就跑。
禹子被自己嚇跑了,趕緊跟在她的後麵追趕,想要向她解釋其中的誤會。
然而,匆忙慌亂之中,禹忘記了變迴原形,所以他的妻子後追來的依然是一頭熊,心中更是恐懼害怕,腳下不由自主地拚命加速逃跑。
就這樣,禹的妻子和禹一逃一追,一直跑到了嵩山的腳下。
眼見禹已經追上來了,禹的妻子急得六神無主,不知何故竟然搖身一變,化作了一塊石頭。
禹想起妻子已有身孕,而此刻她竟然化作一塊石頭,根本不再理會他,他是又急又氣,衝著石頭大聲吼道:“還我的兒子,還我的兒子!”
沒曾想,禹的吼聲剛落,眼前的大石頭竟然向北方破裂而開,並且裏麵躺著一個男嬰,禹不禁欣喜不已。
於是,禹將這個男嬰起名為“啟”,這“啟”的寓意就是“裂開”的意思。
禹的兒子啟,是天神禹和人間的女兒所生的兒子,所以,他雖然不完全是神,但是也具有神性的英雄氣概。
據說,這個啟曾經三次乘著飛龍上天,到天帝那裏去做客,天帝則用仙樂來款待他。
聽著如此令人沉醉的聲樂,啟不禁暗想:“如果我能將這些仙樂帶到民間,那麽人民豈不是也能欣賞到如此美妙的樂曲?”
於是,趁著周圍的天神不備,啟便偷偷地將《九辯》和《九歌》這兩支仙樂的曲調記錄了下來,並把它們帶到了凡間,由此人間便有了繁複的新音樂。
又經過許許多多的艱難和困苦,洪水終於被禹給治理平息了,但是洪水雖然已經平息,餘患卻是未盡。
因為,原來被禹趕跑的那個水神共工還有一個臣子叫“相柳”,這相柳是一個擁有蛇身和九個頭的怪物。
這個怪物極其貪暴無厭,它的九個腦袋同時吃著九座山上的動物和植物,而且最令人痛恨的是,無論是什麽地方,隻要被這個怪物一碰一噴,馬上就會成為水澤。
那些水澤裏的水,都帶有又辣又苦的怪怪的味道,別說是人吃了會送命,就連原本生活在附近的飛禽走獸都無法繼續在原處生活下去。
禹很快便知道了相柳的存在,於是在將洪水平息之後,他便運用神力,殺死了相柳,終於為人民除了一大禍害。
相柳這頭九頭怪死去之後,從他的身體裏流出幾股向瀑布一樣的腥臭血液來,氣味刺鼻難聞得很。
並且,隻要是這血液流經的地方,五穀不生,但是卻有很多水,那些水也是帶著又苦又辣的怪味道,周圍簡直就無法讓人居住。
種情況,禹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隻好令人將相柳死去的統統用泥土填塞住。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一連填塞了三次,這些土地都會塌陷下去,禹索性將它們開辟成一個個的池子,各方的天帝就用池泥在旁邊築起幾座台,並用這些台來鎮壓妖魔鬼怪。
終於,洪水被禹徹底平息,大功告成,普天之下的人民皆是不亦樂乎。
此時,禹想要量一量大地的麵積,便命他手下的兩個天神太章和豎亥,一個從東極走到西極,共量得二億二萬三千五百裏七十五步;另一個從北極走到南極,量得的數目也是同樣多,也就是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禹平治了洪水之後,人民終於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日子,所以,人民從心裏都感激著他的功德,也由衷地敬畏著他。
那個時候,堯帝已經將國君的位置禪讓給了舜,而舜帝的年紀也漸漸大了,人也慢慢變老了,所以大家夥就擁戴禹繼承舜帝成為了新的國君。
禹在位期間,又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後來他到南方去巡視,走到會稽之地,生病死了,群臣便將他埋葬在那裏。
不過,禹並沒有真的死去,他的靈魂依然存活,隻是在凡間留下了屍骸而已,因為他治水功德無量,所以禹的靈魂脫離了屍骸後便升天成為了神魂。
關於禹治理洪水之事,還有許許多多的趣聞,其中鯉魚跳龍門便是其中之一。
鯉魚跳龍門。
大河和大江的源頭,都在昆侖,所以治水也得從昆侖山下開始。
應龍用尾巴指點著江河的走向,大禹指揮著群龍疏通,當年曾經幫助過鯀的大龜也來了,它還召來了它的同類。
大禹讓大龜馱著息壤,跟隨在神龍的後麵,隨時用息壤填塞住深溝並堵築堤壩,迫使洪水沿著江河行走。
他們順著大河向東,到了賀蘭山,沿著山脈向北,在陰山下迴轉,並沿著呂梁山向南。
再往南,就到了一個河水逆流的地方,一座大山便擋住了大河的去路,四周則是大海似的茫茫一片。
大禹正在為麵前的這座大山發愁的時候,卻些神龍們非常活躍,他們在水裏來迴翻滾,在山間上空飛舞,仿佛不是遭到大山擋道,而是來到了水鄉樂園一般。
“哈哈哈,前麵這座大山,名字叫龍門。對於這些神龍們來說,這裏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地方!”應龍笑著向禹解釋說,“這些神龍原來都是些鯉魚,在這兒跳過龍門之後,便化為了神龍。如今,他們再次來到這裏,所以就感覺像是迴到了故鄉一樣,自然是興奮異常!”
“竟然有這種事?”聞聽應龍所言,大禹也被吸引住了,他暫時拋開了眼前的憂慮,立刻化作一條虯龍,然後和應龍一起跳進大河裏,去追逐河水中的浪花去了。
隻見大水奔騰唿嘯著衝向龍門,在山腳下撞擊著,化成巨大的水浪,然後倒過來撲向大河,形成了壯觀的浪潮。
無數的魚蝦龜鱉都一起聚集在這兒,被水浪不斷推逐著,盡情愉快地戲耍。
當然了,最勇敢的就要數那些鯉魚了,他們順流而下,想著龍門進行衝刺。
當這些水浪從龍門打迴來並撲向大河的時候,這些鯉魚們便勇敢地衝了過去,竭盡全力躍上浪尖。
鯉魚們被巨浪拋向天空,但是他們依舊興奮地跳躍著,想要借助水浪的巨大力量,成功地跳過龍門。
然而,這些鯉魚們最終一個個都遭到了失敗,都被浪花打得頭昏眼花並且又重新被衝刷了迴去。
那些經過無數次付出巨大努力依舊毫無成效的鯉魚們,有的已經精疲力竭,有的則是遍體鱗傷,一個個隻能灰溜溜地離開這個之前讓他們無比神往的地方。
“快裏有一條鯉魚竟然成功了,真是厲害!”應龍突然興奮地大叫起來。
大禹聞聲抬頭望去,隻見一條三尺來長的大鯉魚已經被浪頭拋向半空,這鯉魚乘機向上猛地一躍,竟然達到了龍門山頂。
與此同時,也就是忽然間,一陣雲雨飄搖而來,隨後緊接著便是天火閃現,這天火燒著了鯉魚的尾巴,隨後這條鯉魚便帶著天火飛上了藍天,最後化作青龍飛走了。
大禹不禁感歎,真是一幕奇妙無比動人心魄的鯉魚跳龍門的景象啊!
緊接著,應龍告訴大禹,一年之中有千萬條鯉魚會到這裏來躍躍欲試,但是最終真正能夠跳過龍門並化作神龍的隻有七十二條。
聽了應龍的話,大禹不禁為鯉魚們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然而眼前的龍門卻也是罩在他心靈上的巨大陰影,因為這龍門阻擋住了大河的去路。
想到這裏,大禹的心情又感到無比的沉重,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
當大禹從水中躍起時,忽然浪衝擊的山下竟然有一個巨大的石洞,這讓他很是好奇。
下意識地,他飛快竄進洞中,隻見河水正在山洞裏嘩嘩地流淌過去……
本書來自/bo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