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族雖然個體實力遠遠比不上蟒蛇,以往隻能成為蟒蛇一族的口中食。


    但有一樣能力卻是蟒蛇一族遠遠比不上的,那就是繁殖能力!


    鼠族成年以後如果食物充足的話,幾乎每個月都能繁衍一窩幼崽,一窩少則幾隻,多則十幾隻。


    也就是說一隻成年母鼠平均一年下來差不多能繁衍出少則幾十隻,多則一百餘隻新生鼠族。


    相比之下,平均一年隻能繁衍一窩,而且成活率還不高的蟒蛇一族就弱爆了。


    在進化狂潮掀起之前還好。


    這些鼠族隻會遵從本能懵懵懂懂地生存,數量再多也隻是蟒蛇一族的盤中餐而已。


    但在鼠群當中也出現眾多靈性覺醒的個體,並且紛紛憑借遠超同類的靈性成為族群中的首領或者高層之後。


    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


    有了靈性就意味著有了智慧,自然也就不甘心再任人魚肉下去。


    鼠群在這些靈性個體的率領下,很快就對欺壓了它們無數年的兇殘的蟒蛇一族展開了瘋狂的報複。


    於是蟒蛇一族便愕然發現,昔日的盤中餐和口中食如今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它們最兇惡的對手。


    如果單打獨鬥,身小力弱的鼠類自然遠遠不是蟒蛇的對手。


    但好漢架不住人多。


    這個道理放在自然界中也一樣通用。


    在那些覺醒靈性的首領率領下,鼠群開始逐漸克服了對蟒蛇這一天敵的恐懼、


    一旦發現蛇類,便會召集眾多同族一擁而上。


    而蟒蛇雖然單體要比鼠類強大太多,但這種強大在鼠群絕對的數量優勢麵前所能起到的作用也相當有限。


    往往都是顧前顧不了後,最後免不了鼠群窺出破綻,喪命在鼠口之下。


    雖然每一條蟒蛇在死前幾乎都會給鼠群造成很大的殺傷。


    但這種損失針對繁衍能力超強的鼠族來說,卻完全在它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於是經過數十年的彼此獵殺,蟒蛇一族的數量越來越少。


    反倒是鼠類的數量越來越多。


    直到最後一條還未成年的蟒蛇也被鼠群從地下洞穴中找到,拖到地上遭萬鼠噬身而死。


    至此,蛇類這一物種便就此在山海界中絕跡。


    第四天,即靈雨降世後的第四個百年。


    鼠族在山海大陸上發展到極盛,大大擠占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更多的物種開始相繼滅亡。


    譬如蛙類,兔類,獾類等等。


    這些物種有的群體性或者攻擊性不夠強,或者繁殖能力不如鼠族。


    受這樣或者那樣不足的影響,從而在殘酷的優勝劣汰中一一敗給鼠族,被淘汰出局。


    然而就在鼠族幾乎要稱霸山海大陸的時候,卻意外地遭受到了另外一個物種的強力挑戰…………


    那便是蟻族!


    相比起鼠族等哺乳類動物,蟻族的生命形態顯然更加低級,開啟靈智的難度也更大。


    這並不意味著蟻族的成長潛力就比這些哺乳類動物低。


    事實恰恰相反。


    在經靈雨洗禮開啟靈性之後,這渺小低微的蟻族卻迸發出了令人咋舌的恐怖潛力。


    不同於其他那些蚊蠅之類的昆蟲,蟻族乃是昆蟲中社會性最強的物種之一。


    蟻後、雄蟻,兵蟻,工蟻…………族群內部天然就有著明顯的階級劃分和社會分工。


    每一隻螞蟻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就像一架龐大機器上的一枚螺絲釘一樣,共同支撐起了整個蟻族的興衰。


    而任何一隻螞蟻如果離開了族群,也都活不長久。


    這種強大的社會性保證了蟻族一旦開始進化,必將是整個族群的集體進化。


    而並非像其他物種一樣基本都是以個體進化為主。


    隻有當進化的個體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才能帶動整個族群一起進化。


    這種集體進化的屬性在初期優勢還不明顯,但越是到後麵,效果就越發突出。


    就好像如今這山海界中的情形一般。


    在進化狂潮掀起的前三百年,蟻族雖然也同樣開啟了靈性,但在眾多物種當中根本就不起眼。


    然而在進入第四個百年後,蟻族才將其可怕的潛力真正展現出來。


    經過幾百年的進化,蟻族根據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分裂進化成了迥然相異的四大種群。


    其中一支熱衷於向地下發掘,采食地下的植物根莖,動物腐屍,蚯蚓,以及其他昆蟲留下的蟲卵等等,幾乎不再在地麵上露頭。


    常年礦工般的生涯使得這一支的螞蟻開始變得極具力量,一隻普通的成年螞蟻可以長到成年人的手指大小。


    並且為了更好地適應地下的生存,這一支螞蟻甚至還進化出了類似蠍子一般的螯足。


    隻不過根據分工的不同,螯足形態也有所區別。


    其中兵蟻的螯足如同兩隻鋒利的大剪刀,明顯是用來攻擊傷敵的。


    而工蟻的螯足則進化得上寬下窄,大頭圓鈍,乍看起來倒有幾分像後世挖掘機的挖鬥一般。


    明顯更適宜用來掘土挖洞。


    至於雄蟻和蟻後。


    隻需呆在巢穴裏享用工蟻采集來的食物,也不需要像兵蟻一樣戒備攻擊其他物種,倒是都沒有進化出螯足來。


    這一支螞蟻被潘隆命名為地行蟻。


    另外一支螞蟻則喜歡到樹上築巢,主要靠采食花蜜和樹上的汁液果實為生。


    同時整個族群都進化出了如同蜜蜂一樣的翅膀和尖銳帶毒的尾針,體型卻和後世的馬蜂差不多。


    因此被潘隆命名為蜂蟻。


    第三支螞蟻靠近大海,主要以海中的水藻以及浮遊生物為食。


    於是一部分肢足便演變成了蹼掌一般,成為既能夠在水麵滑行,也可以在水中生存的存在。


    後來甚至連巢穴都從陸上搬遷到了靠近海岸的淺灣之中,於是這一支螞蟻就被潘隆命名為水蟻。


    最後一支螞蟻則沒有改變生存環境,依舊生活在陸地表麵。


    不過也進化得比原來大了不少,體型不比地行蟻小多少,但種群規模卻要比地行蟻大得多,而且極富攻擊性。


    主要以陸地上的昆蟲以及一些小型動物為食。


    一旦發現食物,便會悍不畏死地發動潮水般的攻擊。


    具有著超強的紀律性和戰鬥意誌,不把獵物撕碎決不罷休,表現得比最兇猛善戰的軍隊還要來得悍勇和鐵血。


    因此這種螞蟻也被潘隆命名為陸戰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為蠻荒造物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遊仙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遊仙君並收藏我為蠻荒造物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