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前行了將近四個時辰後終於和高順部迴合,高順確實很有能力,所有的流民都被管理的很好,高順將這些流民分隊劃分,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這樣就省了不少力,再加上這些劉敏也還算是配合,高順才省去了不少麻煩。
兩隊人馬匯合後,高順向公孫續稟報了這兩天發生的一切,大致都沒什麽意外,隻不過流民越來越多,要是再這樣過上半天十個月的話,高順都會覺得自己忙不過來。
這還得得益於公孫續,他除了接納流民以外,還四處放出消息說並州願意為流離失所的所有人提供免費食宿,所有願意去並州安家的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賦稅會很低。
那些失去了家園的百姓聽說了後都爭先恐後的加入到了公孫續的這支遷徙大軍中來了,隻要有活命的機會,隻要有生的希望,沒有誰會輕易放棄,普通百姓就是如此,要求都很低,這些流民,隻求兩餐一宿。
盡管高順安排的很周詳,但是,他手上的物資也很有限,很多百姓這些天都是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雖然每天都能領到些吃的維持生命,但是,想要吃飽,卻還是很難。
公孫續刻意帶著劉辯巡視流民隊伍,每到一處,公孫續都會講解一番,他這並不是要讓劉辯更加痛苦,他要做的,隻是讓劉辯能更多的了解這些窮苦百姓,讓他明白,這天下,太多的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眾人都沒有再騎馬,劉辯跟在公孫續身後探視著每一個窮苦人家,一個時辰下來,劉辯已經是滿臉淚痕,他明白,這些百姓失去了家園,與其是說是董卓造成的,還不如說是整個劉姓皇室造成的。
劉辯心中也是痛苦萬分,自小,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個翻手就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的皇帝,他以為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跟歌舞升平都是劉姓皇室給帶來的。
至於那些叛亂,那些反賊,都是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跟皇室作對,以前,劉辯都覺得這些人都是錯的,但是,劉辯現在才算是明白,有些人,有時候,都是被逼的。
如果連性命,連家人都快保不住了,誰還會來聽從與皇帝,誰還願意聽命於官府,最起碼,作為統治階級,也應該給這些底層百姓以生活下去的空間和權力。
看著快要撐不住的劉辯,公孫續扶住他道:“洛陽百姓遭此橫禍,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辯搖搖頭說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兄長又何必再瞞我,我父生前身為大漢皇帝,在位的這些年,不僅沒有給天下百姓做過幾件值得稱頌的事情,反而是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災難,給大漢皇朝的顛覆埋下了禍根。
黃巾之亂,席卷了大半個天下,我當初還一直在在納悶,張角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天下百姓都如此聽命於他,直到現在我才算是明白,張角,根本就不是靠他的個人魅力征服了那些跟隨他的人。
那些窮苦百姓以為有了活路,所以才願意跟著張角犯下這種殺頭的大罪,可笑當初整個朝廷都在想著怎麽剿滅叛軍,怎麽殺光那些刁民,卻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根本原因尚思考問題。
就算有人能想到,就算有人知道,但是他們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因為整個朝堂都不會容忍他們這麽說,隻要他們肯說出來,那她們就是在為逆賊辯護,可笑啊,可笑,整個朝廷竟然都是如此。
兄長,我身為大漢皇室長子這麽多年,所見所聞,都不如今日見到的深刻啊。更可笑的是,我竟然還一直做著去過平凡人生活的美夢,哈哈哈哈,如果我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那豈不是老天都不開眼了。”
公孫續知道劉辯感觸太深,以至於說出了從來都不敢說,也不可能會說出來的一些話,這說明劉辯是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就是公孫續想要做的。
劉辯抬起頭看著這些流民,他歎道:“我身為皇室長子,自當有自己的責任,雖然我不想當皇帝,但是,我卻有應該去做的事情,兄長,你故意待我出來見識這一切肯定是有理由的。
你說吧,究竟要我做什麽?”
公孫續搖搖頭歎道:“我並不是要你做什麽,在我說出我的目的之前,我還是那句話,你要做什麽,我絕不會攔著你,你有選擇的權力,我也會盡力去幫你。
隻是,當你見識身為的平民百姓的生活之後,我想問你一件事情,你是否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一切,都還是要看你怎麽選擇,我公孫續,絕不會勉強你。”
劉辯聽了自嘲道:“兄長說笑了,天下百姓都過上了這種生活,我又到哪裏去尋找我想要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呢?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夢裏,今天,夢醒了,我也該清醒了。
如果我還是堅持我之前那些根本就不會存在的選擇的話,我還有什麽資格自稱是皇室長子,還有什麽資格說自己是個男人,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種生活,現在也不存在。
兄長,說出你的本意吧,請你把我當作兄弟看待。”
看著劉辯那堅毅的目光,公孫續點頭道:“你告訴我,你是否想拯救這些百姓,是否想拯救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窮苦平民,是否願意去承當本來就屬於你的責任,是否願意去彌補先帝還有整個皇室犯下的過錯。”
劉辯一字一句的都聽的清清楚楚,他堅毅的點頭說道:“這些,都是我該去做的,兄長就直說吧,我該怎麽做。”
“當皇帝。”公孫續緩緩說道:“我知道這樣做對你來說很殘忍,我也知道你壓根就不願意再與皇帝這兩個字有半分糾葛,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拯救天下百姓,你還是必須要去做皇帝。
董卓遷都後,手上有劉協,他自命正統,卻做些喪盡天良的事情,其餘劉姓皇室的尊嚴早已不存在,其餘地方勢力也蠢蠢欲動,但是,董卓還是占據著大義,哪他做的都是錯的,他仍然是占據著大義。
因為站在他那邊的,是整個皇朝,是天下最高權力的代表。如果我去跟她爭,那我就是叛逆,如果我忤逆他的意思去拯救這些百姓,那我就站到了大義的對麵。
所以,我需要你去當皇帝,我的本意是在幽州扶持你跟董卓對峙,這樣,天下人都會明白董卓那邊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天下人才會做到群起攻之。
這對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也是一個很好的震懾,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這個時候,你必須站起來,挑起這個擔子。”
劉辯看著大義凜然的公孫續,他內心也被公孫續這種氣勢所懾服,不管怎麽說,劉辯都明白自己的確是有責任去這麽做,天下百姓因皇室而遭難,皇室自然有義務去為拯救天下百姓而出力。
劉辯點頭迴道:“好,兄長,我答應你,我當皇帝,我要為我劉家,贖罪。”
公孫續緊緊抓住劉辯的手迴道:“好兄弟,你放心,有我在,我會一直幫你。”
說完,兩人站起來看著流民,劉辯內心告訴自己,自己會為這些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兩天後,這批流民才算是全部進入了並州,但是,還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前來並州尋求生路,公孫續下令各縣都要開設賑災處,這些地方所花費的糧草金銀一律由晉陽支出。
在確定了這件事情後,公孫續派人去大致統計湧入並州的流民的數目,最後得出的數字加上上次從董卓手上搶來的百姓的人數,總共接近七十萬,這,可是個龐大的數目,僅僅是這些人一天消耗的糧草就不是個小數目啊。
就在眾人急得不知道該怎麽辦的時候,公孫續一紙詔令下達,他要從這些流民中征兵十萬,為出兵河套做準備。接著,公孫續又下令,要準備相關事宜,劉辯要在幽州登基,這樣,北方就將要出現另外一個朝廷。
具體出征和征兵事宜,全部有高順暫時負責,整個並州現在都由高順指揮,而公孫續在征得劉辯同意後就率精兵八千,護送劉辯前往幽州,建立新朝廷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必須要慎重。
半個月後,關於新朝廷建立的相關事情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劉辯也準備好隨時登基,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輿論的力量還沒有達到巔峰,公孫續正在向天下宣傳劉辯要登基的事情。
由於關東諸侯在之前都打著反對董卓的旗號,所以,劉辯這邊其實還是順應人心的,再加上幽州軍的強勢,那些有異心的地方勢力也不得不低頭,當然,這時候,董卓也在拉攏盟友。
好在公孫續上次安排的比較妥當,跟著劉辯一起被救迴來的還有不少老臣,比如盧植、蔡邕、皇甫嵩等人,先帝在位時期的三大中郎將就有兩位在幽州這邊,剩下的一個朱儁,因為當時救援不及時,留在了董卓那邊。
對於扶持劉辯登基的事情,盧植這些老臣還是很讚同的,他們心中還是向著漢朝的,好在公孫續沒有像董卓那樣要把持朝政,盧植等人也避免了跟公孫續衝突。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劉辯登基了。
兩隊人馬匯合後,高順向公孫續稟報了這兩天發生的一切,大致都沒什麽意外,隻不過流民越來越多,要是再這樣過上半天十個月的話,高順都會覺得自己忙不過來。
這還得得益於公孫續,他除了接納流民以外,還四處放出消息說並州願意為流離失所的所有人提供免費食宿,所有願意去並州安家的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賦稅會很低。
那些失去了家園的百姓聽說了後都爭先恐後的加入到了公孫續的這支遷徙大軍中來了,隻要有活命的機會,隻要有生的希望,沒有誰會輕易放棄,普通百姓就是如此,要求都很低,這些流民,隻求兩餐一宿。
盡管高順安排的很周詳,但是,他手上的物資也很有限,很多百姓這些天都是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雖然每天都能領到些吃的維持生命,但是,想要吃飽,卻還是很難。
公孫續刻意帶著劉辯巡視流民隊伍,每到一處,公孫續都會講解一番,他這並不是要讓劉辯更加痛苦,他要做的,隻是讓劉辯能更多的了解這些窮苦百姓,讓他明白,這天下,太多的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眾人都沒有再騎馬,劉辯跟在公孫續身後探視著每一個窮苦人家,一個時辰下來,劉辯已經是滿臉淚痕,他明白,這些百姓失去了家園,與其是說是董卓造成的,還不如說是整個劉姓皇室造成的。
劉辯心中也是痛苦萬分,自小,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個翻手就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的皇帝,他以為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跟歌舞升平都是劉姓皇室給帶來的。
至於那些叛亂,那些反賊,都是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跟皇室作對,以前,劉辯都覺得這些人都是錯的,但是,劉辯現在才算是明白,有些人,有時候,都是被逼的。
如果連性命,連家人都快保不住了,誰還會來聽從與皇帝,誰還願意聽命於官府,最起碼,作為統治階級,也應該給這些底層百姓以生活下去的空間和權力。
看著快要撐不住的劉辯,公孫續扶住他道:“洛陽百姓遭此橫禍,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辯搖搖頭說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兄長又何必再瞞我,我父生前身為大漢皇帝,在位的這些年,不僅沒有給天下百姓做過幾件值得稱頌的事情,反而是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災難,給大漢皇朝的顛覆埋下了禍根。
黃巾之亂,席卷了大半個天下,我當初還一直在在納悶,張角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天下百姓都如此聽命於他,直到現在我才算是明白,張角,根本就不是靠他的個人魅力征服了那些跟隨他的人。
那些窮苦百姓以為有了活路,所以才願意跟著張角犯下這種殺頭的大罪,可笑當初整個朝廷都在想著怎麽剿滅叛軍,怎麽殺光那些刁民,卻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根本原因尚思考問題。
就算有人能想到,就算有人知道,但是他們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因為整個朝堂都不會容忍他們這麽說,隻要他們肯說出來,那她們就是在為逆賊辯護,可笑啊,可笑,整個朝廷竟然都是如此。
兄長,我身為大漢皇室長子這麽多年,所見所聞,都不如今日見到的深刻啊。更可笑的是,我竟然還一直做著去過平凡人生活的美夢,哈哈哈哈,如果我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那豈不是老天都不開眼了。”
公孫續知道劉辯感觸太深,以至於說出了從來都不敢說,也不可能會說出來的一些話,這說明劉辯是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就是公孫續想要做的。
劉辯抬起頭看著這些流民,他歎道:“我身為皇室長子,自當有自己的責任,雖然我不想當皇帝,但是,我卻有應該去做的事情,兄長,你故意待我出來見識這一切肯定是有理由的。
你說吧,究竟要我做什麽?”
公孫續搖搖頭歎道:“我並不是要你做什麽,在我說出我的目的之前,我還是那句話,你要做什麽,我絕不會攔著你,你有選擇的權力,我也會盡力去幫你。
隻是,當你見識身為的平民百姓的生活之後,我想問你一件事情,你是否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一切,都還是要看你怎麽選擇,我公孫續,絕不會勉強你。”
劉辯聽了自嘲道:“兄長說笑了,天下百姓都過上了這種生活,我又到哪裏去尋找我想要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呢?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夢裏,今天,夢醒了,我也該清醒了。
如果我還是堅持我之前那些根本就不會存在的選擇的話,我還有什麽資格自稱是皇室長子,還有什麽資格說自己是個男人,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種生活,現在也不存在。
兄長,說出你的本意吧,請你把我當作兄弟看待。”
看著劉辯那堅毅的目光,公孫續點頭道:“你告訴我,你是否想拯救這些百姓,是否想拯救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窮苦平民,是否願意去承當本來就屬於你的責任,是否願意去彌補先帝還有整個皇室犯下的過錯。”
劉辯一字一句的都聽的清清楚楚,他堅毅的點頭說道:“這些,都是我該去做的,兄長就直說吧,我該怎麽做。”
“當皇帝。”公孫續緩緩說道:“我知道這樣做對你來說很殘忍,我也知道你壓根就不願意再與皇帝這兩個字有半分糾葛,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拯救天下百姓,你還是必須要去做皇帝。
董卓遷都後,手上有劉協,他自命正統,卻做些喪盡天良的事情,其餘劉姓皇室的尊嚴早已不存在,其餘地方勢力也蠢蠢欲動,但是,董卓還是占據著大義,哪他做的都是錯的,他仍然是占據著大義。
因為站在他那邊的,是整個皇朝,是天下最高權力的代表。如果我去跟她爭,那我就是叛逆,如果我忤逆他的意思去拯救這些百姓,那我就站到了大義的對麵。
所以,我需要你去當皇帝,我的本意是在幽州扶持你跟董卓對峙,這樣,天下人都會明白董卓那邊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天下人才會做到群起攻之。
這對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也是一個很好的震懾,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這個時候,你必須站起來,挑起這個擔子。”
劉辯看著大義凜然的公孫續,他內心也被公孫續這種氣勢所懾服,不管怎麽說,劉辯都明白自己的確是有責任去這麽做,天下百姓因皇室而遭難,皇室自然有義務去為拯救天下百姓而出力。
劉辯點頭迴道:“好,兄長,我答應你,我當皇帝,我要為我劉家,贖罪。”
公孫續緊緊抓住劉辯的手迴道:“好兄弟,你放心,有我在,我會一直幫你。”
說完,兩人站起來看著流民,劉辯內心告訴自己,自己會為這些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兩天後,這批流民才算是全部進入了並州,但是,還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前來並州尋求生路,公孫續下令各縣都要開設賑災處,這些地方所花費的糧草金銀一律由晉陽支出。
在確定了這件事情後,公孫續派人去大致統計湧入並州的流民的數目,最後得出的數字加上上次從董卓手上搶來的百姓的人數,總共接近七十萬,這,可是個龐大的數目,僅僅是這些人一天消耗的糧草就不是個小數目啊。
就在眾人急得不知道該怎麽辦的時候,公孫續一紙詔令下達,他要從這些流民中征兵十萬,為出兵河套做準備。接著,公孫續又下令,要準備相關事宜,劉辯要在幽州登基,這樣,北方就將要出現另外一個朝廷。
具體出征和征兵事宜,全部有高順暫時負責,整個並州現在都由高順指揮,而公孫續在征得劉辯同意後就率精兵八千,護送劉辯前往幽州,建立新朝廷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必須要慎重。
半個月後,關於新朝廷建立的相關事情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劉辯也準備好隨時登基,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輿論的力量還沒有達到巔峰,公孫續正在向天下宣傳劉辯要登基的事情。
由於關東諸侯在之前都打著反對董卓的旗號,所以,劉辯這邊其實還是順應人心的,再加上幽州軍的強勢,那些有異心的地方勢力也不得不低頭,當然,這時候,董卓也在拉攏盟友。
好在公孫續上次安排的比較妥當,跟著劉辯一起被救迴來的還有不少老臣,比如盧植、蔡邕、皇甫嵩等人,先帝在位時期的三大中郎將就有兩位在幽州這邊,剩下的一個朱儁,因為當時救援不及時,留在了董卓那邊。
對於扶持劉辯登基的事情,盧植這些老臣還是很讚同的,他們心中還是向著漢朝的,好在公孫續沒有像董卓那樣要把持朝政,盧植等人也避免了跟公孫續衝突。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劉辯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