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著雨,但趙官家近來很忙。


    大宋朝這個諸事決於君前的製度完美保證了官家的權力,卻也讓人頭昏腦漲。


    一會是市舶司收稅的事情,一會是前方鎮撫使兵力定員的問題,一會是在南陽重立將作監的計劃,一會又有人事待遇上的整理,那邊剛剛布置了剿匪工作,轉過身來還有一些諸如前線大將不開心之類的突發事件……又是財政,又是軍事,又是軍工,又是人事,哪個能偷懶?


    非隻如此,宮殿外的野鴿子越來越多,殿內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種聲音匯集一起,足以讓人混混沌沌起來。


    聽不懂?聽不懂也得裝懂啊!


    不過,隨著小林學士送迴了那封書信,趙官家卻是終於精神一振,有資格出來光明正大的偷懶了。當然,這麽說未免有些荒唐,軍國大事,生死存亡的局麵,本來就比什麽都重要!但是趙官家來到軍營,發布命令之後難得美美睡了一個午覺,然後才擂鼓聚將,卻是事實。


    然而,說是擂鼓聚將,卻毫無影視劇中的肅殺氣氛,就是不知道是因為下雨人少的緣故,還是因為這群禦營中軍將領多是老油子出身,在趙官家身前毫無武將姿態了。


    “王卿也要請戰為先鋒?”精神抖擻的趙玖盯著身前的王德看了許久,方才冷冷相詢。


    “哎……”王德猶豫了一下,稍微堆出一張難看的笑臉解釋。“這不是諸將都請戰了嗎?”


    “諸將都請戰你便請戰,諸將都是統製你為何不去做統製?”趙玖也盯著對方頜下的小胡子笑了起來。“韓世忠說你沒有帥臣的本事,你便自暴自棄了?”


    王德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有些不甘:“這不是官家自來督戰了嗎?有官家為帥,哪裏需要俺做帥臣?實在不行還有王都統呢……好教官家知道,若能許俺五千兵,俺、我……咳,臣!臣自能為官家取了鄧城,破了襄陽,官家在後麵督戰就行。”


    “朕懂了,王卿的意思是,陣前事你自處置,我這個官家自在後方端坐便可……是這個意思吧?”


    “是!”


    “等朕看完這些劄子再說。”


    “喏……”


    王德以副都統的身份來求先鋒,卻也沒有有個準信,反而討了個沒趣,而趙官家也板起臉來,然後低頭翻看起了身前請戰的文書,中軍大帳,或者說中軍大堂上,一時索然無聲。然而,趙玖低頭看了幾篇請戰劄子,卻又有了幾分在行宮看那些奏疏的煩躁感……這群武將的劄子千篇一律,都是順白河南下,直搗鄧州、襄陽,然後清一色請為先鋒,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中樞招人,這些將領們養的文士都跑了,不得不請同一個人代筆。


    隻能說,幸虧趙玖來之前便讓劉子羽、楊沂中、劉晏幾人稍微布置了一個大略方案。


    不過,翻看完畢,趙官家卻又陡然有了幾分興致,他按住手上幾份劄子,環顧此處幾位統製,然後忽然失笑:“朕不是明發口諭,讓你們幾位統製各自寫一份此戰的軍略劄子嗎?為何兩位辛統製並無劄子遞上?”


    “官家!臣兄弟二人本也有兩份劄子,但剛剛擂鼓前卻是對此戰有了些新想法,實在是來不及寫入劄子……”辛興宗聞言即刻帶著自己幼弟一起出列拱手,卻是將剛剛與胡閎休議定的事情給趁勢托出。“故此,臣請為南陽留守,並請戰後往武關屯駐。”


    “臣請為偏師,往攻牛首!”小辛也趕緊附聲。


    “如此說來,辛卿倒是別出心裁。”


    出乎意料,聽到辛氏兄弟如此言語,趙官家卻一時沉默,隔了許久方才緩緩開口。“那就這樣好了,準你二人奏,也準王卿奏……此戰就以王副都統(王德)為先鋒,傅統製(傅慶)為副先鋒,明日一早一並先發鄧城;以小辛統製為側翼先鋒,劉副統製(劉晏)為側翼副先鋒,也明日一早先發,往牛首而去;再以大辛統製為留守;其餘各部為中軍,攜糧草輜重,明日中午隨朕一起徐徐進發。”


    言罷,這為官家竟然不再與眾將多言什麽,便直接帶著楊沂中轉出中軍大堂去了。


    且不說中軍這裏,自有王淵、劉子羽以禦營都統和樞密院職方司的身份在這裏協調軍中雜務,劉晏也因為得了差事留在此處侯令……另一邊,趙官家轉出中軍大堂,便麵色陰沉不定起來,引得身後跟來的楊沂中等人忐忑難安。


    “留兩把傘與朕,正甫留下,其餘都且去。”


    趙玖來走到廊下,原本一隻腳都已經步入雨中,卻又忽然出言。


    周圍內侍、侍衛不敢多言,即刻先往官家下榻的軍舍而去,而身後楊沂中卻是立即躬身俯首,做出聽令姿態。


    “朕真不想做個疑心官家。”趙玖沒有去看楊沂中,而是負手望著身前這個剛剛修築不久的半永久性大營一聲輕歎。“朕也知道,這兩次的事情可能也都隻是巧合罷了……譬如上一次,涉及到宮廷隱私,本就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可能就是呂相公一時不慎惹出來;這一次,辛興宗畢竟是幾十年的宿將,你和劉子羽、王淵、劉晏能想到的,他未必就想不到!”


    “臣正想說這個……”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真有人用流言這種下作手段去攻擊首相,真有人敢將宮禁中樞密院討論的結果私下透露給下麵的大將,朕若不處置,反而要釀成大禍。”趙玖終於迴頭。“這一次你就不要隨朕出征了,留在此處,趁勢將皇城司重新立起來……”


    “官家,提舉皇城司本該是內侍省押班、督知所領……”


    “不用了,就是你了!”趙玖沒好氣應道。“你莫要忘了,我從井裏爬出來,便忘了所有人,這才八個月,你不做此事,讓我找誰去?找馮益,我才認得他一個多月!”


    楊沂中微微俯首,不再反駁。


    “我還記得馮益提議重立皇城司時說過的那些話。”趙玖若有所思,繼續緩緩言道。“三千人太多,而且此時剛剛到南陽,也不適宜將皇城司的名號擺出來,省的相公們不滿,關鍵是先將皇城司下屬的探事司理出來,兩三百人足矣……不要本地人,可以從附近流民中收攏南下的清白之人,也可以接著擴充班直的名義從軍中篩選……甚至這個也不急,我隻要迴來後知道這兩件事的由來便可!”


    “喏!”任務清晰無誤,楊沂中再無話可說。


    而隻著常服,束著牛皮帶的趙官家也順勢打起一把傘來,然後步入雨中去了。


    且說,對趙玖而言,軍議上發生上下思路碰車的事情到底隻是一個插曲,稱不上什麽大事,因為他內心也明白,這件事情有問題的概率其實不大……原因很簡單,範瓊的軍事布置擺在那裏,隻要認真思索,水平高的人最終也會殊途同歸。


    但是,之前那件事卻實在是把他惡心壞了,以至於這位官家表麵大手一揮,誰都不許再提,但內心依舊耿耿於懷,所以這才借著所謂軍務的名義搞起了特務政治。


    就好像他明明被胡禦史批判了一番,卻還是忍不住記筆記一般。


    隻能說,某些人的水平也就是那樣了。


    迴過頭來,翌日雨水不停,但在軍功的刺激與趙官家的親自督軍下,禦營中軍各部還是按時按計劃出發向南,準備平亂了。


    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之前剛剛補發了軍餉的緣故,此番出動居然沒有發放開拔賞賜,卻也是破了大宋禁軍多少年的一個記錄了。


    實際上,趙官家也想看看,就是正正經經發軍餉、老老實實操練,這大宋的軍隊到底能不能安安穩穩的作戰?


    結果似乎是不能的。


    四月初三日,趙官家禦駕親征,全軍一萬餘直接冒雨出發,四月初七,王德、傅慶便趕到了不足百裏外的鄧州城下,在輕易掃蕩了周邊城鎮後,卻攻城失利。


    四月初九,在斷斷續續的雨水中,趙官家率主力來到鄧州城下,但當日依然攀城失利。


    此時,城中遙見官家龍纛至此,便遣使出城,請降於官家,條件自然是請赦免城中諸將,對此,趙官家沒有為難使者,卻理所當然的拒絕了對方。


    翌日,城中冒雨出甲士劫寨,卻為諸將輕易在城下擊潰。


    四月十一,天氣暫時放晴,傅慶建議趁著白河暴漲,引水淹城,為官家所拒,但營中卻開始打造器械,甚至有起砲的跡象。


    當晚,城中第二次派出使者。


    “臣等一時誤入歧途,後悔莫及。”來人被搜檢妥當,押解入帳,依舊是對著端坐於座中的那個年輕人叩首以對。“金人棄臣等為蔽履,臣等也自知無力與官家天兵抗衡,事到如今,隻求活命而已……”


    “隻求活命?”


    一陣蛙鳴聲中,正在看著一些從南陽送來劄子的趙玖抬起頭,正色相對。“也就是說,隻要朕許諾你們一條命,不管是充為苦役,還是貶斥到嶺南,你們都願意受了?”


    “正是此意!”來人不顧地上泥濘,繼續叩首。


    “是因為範瓊也沒有支援你們的緣故嗎?”趙玖放下劄子,微微一歎。“何止是金人棄你們為蔽履?連蔽履也棄你們為蔽履……”


    “臣等後悔莫及,且當日降於金人,委實多有盲從裹挾。”言至此處,此人微微一頓,方才繼續叩首懇求。“官家,好教官家知道,降金首惡乃是前蔡州巡檢李尚,若官家能恩恕我等其餘人活命則個……此人臣等亦可捆縛到城前明正典刑。”


    且說,連日下雨,道路泥濘,城中這殘餘的萬把降金叛軍固然是被所有人拋棄,根本看不到生路,然而宋軍上下,連著數千民夫,也都早就疲憊不堪,數日前爭先的各部將領,更是心氣全無。


    故此,此時聞得此人如此懇切,帳中周圍將領,自王淵以下,皆有意動,便是劉子羽也忍不住去看趙官家姿態。


    “不許。”趙玖束手於案後,板著臉看著身前之人,卻是幹脆直接。


    “官家!”此人悲憤抬頭。“當日情形,誰都以為國家要亡了……”


    “亡了嗎?”趙玖冷冷相對。


    “便是不說當日,隻說眼下,為何範瓊那裏都隻誅首惡,臣等這裏卻連談都不許談?”


    “範瓊也沒降金!”


    “降金與否有這麽重要嗎?”此人憤然起身,卻被兩名甲士死死按住。“若論作為與緣由,我等比範瓊無辜多了……須知當日是趙氏無能,先棄國家!”


    “大膽!”王淵一聲嗬斥,周圍諸將一起拔刀。


    “讓他說。”趙玖不以為意。


    “如何不敢說?”此人站起身來,抬頭相對,隻見須發皆為泥汙所染,卻目眥欲裂。“天下須是你趙氏的,而我等京西子民先為你趙氏所棄,金人兵臨城下,你這個官家又不知在何處,父母子女都身邊,不去降金誰來保全自家親眷周全?”


    “你說的極有道理,朕有錯,二聖亦有錯,此戰若真釀成傷亡無數,戰後朕自可下罪己詔,亦可代父兄下罪己詔……而且,朕也知道你們中有人確實委屈,確實無辜。”趙玖平靜答道,儼然早就認真思索過這個問題。“但朕就是不願與降金叛賊談條件!還是那話,你們若來降,便開城束手,然後任朕處置,唯此而已。”


    “官家。”


    此人忽然又平靜起來。“你須知道,城中尚有數千戶百姓……”


    “看你樣子,須是個讀過書的。”趙玖登時怒氣難掩。“那便該曉得,從漢時便有了類似規矩,脅迫人質者,攻殺不論,你們真要如此作為,隻會讓朕事後處置你們的時候更加嚴重罷了!”


    此人怔怔相對,片刻後方才再問:“官家須不給我們留活路?”


    “朕隻要你們無條件降服,任朕處置。”趙玖幹脆相對。“便是此言,你若無事,便迴去轉達吧!”


    使者長歎一聲,轉身離去。


    而人一走,王淵便俯身相對:“官家,此人最後隻是虛言恫嚇,須知當日戰事急促,他們隨完顏銀術可來鄧州,家眷卻都留在本處……有此緣故,他們又如何敢做此冒天下之大不韙事?”


    趙玖點頭,卻不多願多言此事。


    但周圍有的是不開眼之人,劉子羽便忍耐不下,拱手相詢:“官家,如此逼迫,難道還真要將滿城上萬人坑了嗎?這不是明君所為!”


    “朕何時說要坑殺萬人了?”趙玖冷冷相對。“便是處置,也最多將為首者斬首,其餘有罪責者發為勞役,去江上當幾年纖夫。至於其餘底下無辜士卒,怎麽會無端加罪?說不得直接挑揀體格出眾的就用了。若有年少者,當場還要給錢給糧讓他們迴家呢。”


    “臣也以為如此。”劉子羽鬆了口氣。“既然如此,為何不稍作暗示呢?隻要他們會意,以眼下情態,怕是會即刻降服。”


    “就是不能談罷了。”趙玖一聲歎氣,繼續低頭去看案上劄子。“今日談了,明日怎麽辦?鄧州談了,將來兩河、中原、關西,數百軍州又怎麽辦?這是宋金國戰的規矩,一旦動搖,便會讓無數人臨戰時存了僥幸之心。”


    “官家思慮嚴密。”劉彥修這才肅然,卻又微微赧然。“也是臣眼界太低。”


    趙玖懶得理會對方,但既然說到此處,這位官家卻不免環顧帳中頗顯狼狽的諸將,趁勢兜開:


    “卿等剛剛聽明白了嗎?朕今日不赦鄧州,不是因為他們降金兩月做下多少不端事來,而是要借他們來警醒你們這些尚存的武將……軍中事千千萬萬,最根底上一件事情便是降金,這件事比劉光世望風而逃還不能忍……不聽指揮,望風而逃,是使軍隊空置無用,朕隻殺大將,其部還可整理使用;可一旦降金,便是敵非友,朕與他們就再也無話可說了!望諸卿牢記!”


    王德、唿延通幾人還好,腦子裏根本就沒有這種選項,聞言隻是隨意拱手表示受命,倒是傅慶往下,卻多凜然。


    一夜無話,翌日,四月十二,出乎意料,鄧州城忽然四門大開,叛軍棄兵甲出城降服。


    “之前兩次出城的使者是誰,在何處?”趙玖望著身前泥淖中跪倒的一片,卻是好奇詢問。


    “好教官家知道,那人是蔡州巡檢李尚,昨日迴來勸我等降服後,自知不能免罪,便在城中匯集各部將領,先將他們圍殺了之後,自己殺了。”有人抬頭相對。“今日出城的,最高不過隊將。”


    趙玖默然無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榴彈怕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榴彈怕水並收藏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