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是在府邸廳堂見任弘的,他提前讓仆從將自己攙到堂上,在坐榻後加了木架撐著背,如此方能正襟危坐,巋然不倒,加上服了家醫的鹿茸藥丸,梳理整齊頭發,美須髯放在胸前,好歹讓精神看上去好了一些。
這便是任弘來時所見的霍光,分明命不久矣,風吹一下就倒,但卻非要硬撐著,因為他是霍氏唯一的梁柱。
任弘和宮裏那位一樣,對霍光病情極其關注,畢竟這恐怕是朝野上下,唯一一位讓他如芒刺背的人了,可謂天敵。一方麵巴不得霍光早點去,但另一方麵,卻又為之扼腕。
漢武帝如此,霍光也如此,這把持了一輩子的權勢,臨到終了,還是誰也帶不走。
任弘如此想著,幾步上前作揖:“下吏見過大將軍。”
“西安侯來了。”
霍光沒有起身,他起不了,隻招手讓任弘近前幾步,仔細端詳他,忽然歎息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言也哀,老夫命不久矣,今日便想在走之前,與西安侯說幾句交心話。”
任弘忙道:“大將軍何以言此,不過是略有小恙,好好將養幾天,等痊愈後,下吏還要為大將軍做先鋒,北伐匈奴呢!”
“這話老夫愛聽。”霍光笑道:“老夫一生別無他憾,唯獨有兩件事。”
“其一,便是沒能與西安侯結親。”
這話能亂說?任弘嚇了一跳,幸好廳堂內眾人都被屏退了,霍光當年讓楊敞說親招婿一事,因為霍夫人顯鬧了一通,知道的人不少。但近年來沒人敢提了,畢竟霍成君做了皇後,論起來,好像劉詢這老實人幫他姑父接盤一樣,不太好吧。
但霍光說話做事目的性極強,今日重提,肯定不是因為老糊塗了,而是別有目的。
莫非又要發揮霍氏家族傳統,臨死前與自己結親?當年漢武帝死後,霍光就是靠一手娃娃親穩住了金日磾。雖然霍光女兒加完了任弘也是有婦之夫,但可以讓小一輩來啊。
任弘琢磨著,如果待會霍光非要聯姻,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免大將軍惱羞成怒摔杯為號讓五十刀斧手破門而入斬他頭而去,任弘也隻能賣兒子了,反正隨時能斷,退婚流挺好的。
但霍光竟再未提聯姻之事,隻歎息道:“老夫當初之所以看中道遠,是因為在你身上,看到了一股少年誌氣,知道遠他日必成大器,再者,道遠對匈奴的態度,也與老夫頗合。”
“吾兄驃騎將軍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光感慨道:“隻是他在封狼居胥後不久便薨了,大漢也因為對南越、朝鮮用兵停了北伐。但到了太初年間,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世宗皇帝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於書絕悖逆。昔齊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滅胡,依然是大漢國策。”
“隻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世宗皇帝終究未能達成夙願,他在五柞宮駕崩時我就在身邊,聽其遺詔,末了又讓我近前,對我說了這麽一番話。”
霍光道:“孝武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淩中國。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世宗皇帝仍是對擊滅匈奴念念不忘啊。”
任弘聽得很認真,霍光今日確實不同往常,連這種梓秘都托出,看上去確實是推心置腹。
可他必須更加小心,被大將軍推心置腹坑死的人可不少。
“故老夫也承其誌向,十年養百姓,十年定西域,已斷匈奴右臂,眼看匈奴虛弱,隻差最後一擊。若能再給老夫十年,五年,甚至是三年、兩年!定能殘滅匈奴,死後好向孝武皇帝與吾兄報功,隻可惜……”
霍光此刻的情感是真的,話語也發自肺腑,隻差臨終向北高唿三聲“北伐”。
“老夫唯恐天下人忘了孝武皇帝太初之詔,關東的賢良文學素來反戰,而公卿也耽於治平已久,他們以為匈奴弱了衰了,不能南下牧馬,殊不知,打蛇不死,自遺其害!這場打了一百三十餘年的仗,這九世之仇,必須有個了結!”
霍光看向任弘:“故今日,乘著老夫還清醒,便以伐匈奴之事,托付於道遠!”
任弘推辭:“小子不過初入中朝,區區雜號將軍,何德何能承此大任?”
“道遠勿要自謙。”
霍光笑道:“你功勳冠絕當朝,已得萬戶之封,麾下舊部列侯者三,關內侯者四,又得天子信賴。老夫之後,或許會有一二人論資排輩,但三年五年後,汝必為大司馬大將軍!承吾之業!”
……
大將軍之職由來已久,武帝元朔五年,衛青因大破匈奴而拜為大將軍,以統率諸將軍,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元狩四年,又初置大司馬為將軍加官,以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以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但衛青的“大司馬大將軍”隻是虛銜,實權都在漢武帝自己手中,顯然沒法和霍光比,這位大將軍才真正做到了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弘才疏年少,當不起。”
任弘越發琢磨不妥霍光意欲何為,立刻道:“大將軍之子五官中郎將,將門之後也,大將軍言傳身教多年,可堪大任。”
霍光搖頭:“知子莫若父,吾子曾隨平陵侯將兵擊烏桓,還。吾問戰鬥方略,山川形勢,霍禹張口結舌,不能對。故我知其才幹寥寥,先時元霆征伐,他也想將一軍出塞,我唯恐他喪師辱國,故不予。犬子耳,不足任大事。“
兒子不行,那就女婿啊,任弘再道:“平陵侯度遼將軍,威震烏桓,戰功赫赫……”
霍光對這女婿也不太看得上:“明友喜歡怒而興兵,慍而致戰,好殺戮,老夫頗為不喜。不然他的封侯戶數,為何偏是兩千九百二十戶?”
任弘顧不上想為什麽,提了下一個人:“車騎將軍富平侯,事孝武、孝昭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
“你沒說錯,張子孺確實會做一段時日的大將軍。”張安世也是霍光安排“身後事”的一環,但他深知此人是牆頭草,靠不住,指望張安世,還不如指望丙吉、杜延年。
“但一如當年桓寬評價車千秋,車丞相即周魯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張安世也一樣,他是有才幹,但這才幹早就被消磨殆盡,隻剩下見風使舵,承上意為是,不足以托付大事。”
大將軍對親家翁是一點不客氣啊,任弘祭出另一人:“營平侯趙翁孫將軍,乃國朝宿將,亦是大將軍故吏,屯田掃平西羌,三箭定天山,聲威震匈奴,畫策安邊,銘功絕域。”
“翁孫老了。”
霍光搖頭:“年餘七十,垂老窮荒,時日恐也無多。”
這就是大將軍小看趙充國了,趙塘主不但善屯田還精通養生,曆史上足足活了86歲,差點把孝宣朝都熬過去了。
任弘又提了他視為兄長的傅介子,和霍光的左膀右臂杜延年。
當他說到“吾兄義陽侯“時。霍光倒是一愣,他一直以為任弘與傅介子的關係是“情同父子”,原來隻是兄弟?
“介子有隱忍謀略,然不過一偏將之才,非大將軍之任。”
“至於杜幼公?”
霍光想起那日杜延年對自己的勸,說道:“幼公好文景之政,常議論寬和,他若是掌權,絕不會支持對匈奴開戰。”
與霍光關係緊密,比任弘資曆高的基本都扔出來擋槍了,但大將軍似乎就是看任弘順眼,一揮手道:“餘者如龍額侯等不必再論,縱觀中朝眾人,唯獨道遠,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殖財,且年輕力盛,富於春秋。承老夫遺誌掃滅匈奴之業,非你莫屬!”
“道遠,這擔子,你可得挑起來啊!”
一通吹捧讓人目眩啊,就差指著任弘來一句“天下英雄唯道遠與光耳”了。
這會廳堂裏沒煮酒放筷子,外麵晴空萬裏亦無驚雷,但任弘心中卻是波濤洶湧,有被這個男人認可的驕傲,也有驚覺其目的的自危。
霍光已經耗盡了全部心力,說不動了,隻朝任弘微微拱手:“道遠日後執政,當記得寬待霍氏,兒孫不肖,有些事,還望道遠看在老夫麵上,勿要與他們太過計較啊。”
是你家那位賢妻良母非要跟我計較啊,任弘立刻避席道:“不敢,大將軍今日發托付以大事,弘也說一說肺腑之言,大將軍於弘而言,猶如師長,學大將軍之才,效大將軍之忠。”
“故在弘心中,大漢百三十年中,隻有一位真正的大司馬大將軍!那便是君侯,受繈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連長平烈侯亦不如也!”
任弘發誓道“三公之任,下吏不敢置喙,但不管弘日後擔任何等職銜,不論進退,願盡綿薄之力,複統漢家健兒,再出朔方,誓竭力盡心,剿滅匈奴,再封狼居胥!此生唯以此事為誌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然有的詞霍光聽不懂,卻足表其決心,霍光鬆了口氣,隻感慨道:
“道遠若能如此,老夫縱長辭於世,也心安了。”
……
等到任弘從廳堂中退出來時,在外麵等得焦急的霍禹、霍山、霍雲對他麵色不善,霍禹更走過來問道:“不知家父對西安侯說了何事?”
“讓我關注北邊軍情,勿要使匈奴有機可乘。”任弘心中隻覺霍光妻不賢子不孝,這會身體撐不住了,還要操碎了心,強與自己周旋,眼下已累癱了,便揮手讓自己退下的力氣都沒有。
隻是等他迴到自己家中後,卻又伸手進衣裳裏,摸了流了一身的汗,迴頭望向霍府方向,無奈地罵了一句:
“大將軍,你今日恐怕不止是要托付滅胡之事,也想要借我的名望來用吧?臨死前順水推舟,將我捧得高高的,一來消解皇帝對霍氏之疑,二來讓我集天下之榮耀、嫉恨於一身,好為你霍氏擋刀啊!“
……
任弘沒猜錯,霍光確實是想將他架到火上烤,欲從任弘處借的那一物,恰恰是西安侯名震天下的功勳名望。
其實打任弘迴朝那天起,霍光便有意捧高他的位置了,又是令二府及九卿百官去公車司馬門接待,中朝諸將軍於前殿階下迎之,隆其席位,不吝稱譽,兌現承諾讓他進了中朝,委以重任,與過去暗暗打壓任弘截然不同。
而在霍光自知命不久矣後,更是決定加快速度,將任弘推到高位去——其實不必他推,這是遲早的事。任弘不僅自己萬戶侯,在外有烏孫太後之助,在內廣結蘇武、趙充國、傅介子等人,麾下舊部三列侯四關內,其勢堪比當年的衛青、霍去病,十年之後,若再有滅匈奴之功,恐怕更勝之。
再加上天子與任弘是微時故交,關係莫逆,霍光百年之後,任弘加速崛起是必然。任何人,不管是他的子侄女婿,還是張安世、韓增等老臣,都無法阻止。
其實,也沒必要阻止!
孝武皇帝與衛青年輕時如此要好,到了漠北之戰前後尚且有所提防,有意讓驃騎將軍打單於主力,而衛青為偏師,最後衛青大敗單於,事後三軍上下竟無一人功賞——別拿軍法斬首說事,後來李廣利遠征大宛,損失如此慘重,事後卻大肆封賞,勳及千人,怎這時就不秉公執法了?
而皇帝與任弘如今其樂融融,經常在朝堂上眉來眼去,日後又會如何呢?霍光看不到那天了,他隻知,這對霍氏來說反倒是好事。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遠的不說,高皇帝統有天下後,誅滅異姓王多得呂後力,同樣呂氏外戚也是高祖用來製衡沛縣功臣的重要力量。
到了孝文、孝景時,則又有薄、竇外戚製衡功臣,吳楚反時,竇太後從昆弟子竇嬰,任俠自喜,將兵以軍功為魏其侯,竇氏凡三人為侯。
孝武也曾一度利用母家王氏平衡竇氏,到了壯年時,又提拔衛、李,衛氏枝屬以軍功起家,五人為侯。
外戚,是皇帝用來製衡功臣最好的人選。
今上是一位英睿天子,聽說在宮中常讀申韓之論,從其收遊俠兒心、下罪己詔、立豫章王等事上,霍光也能看出他的聰慧和對權術的無師自通,隻要假以時日,定是一位雄主,肯定知道朝中不可一枝獨大的道理。
故將任弘捧得越高,霍家就越安全。
到那時,霍氏便不再是掣肘皇帝的權臣,而是協助他平衡將軍強臣勢力的外戚!
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外戚在下一朝常常會被無情拋棄,但哪怕隻是一代人的富貴,也比他屍體未冷便戛然而止強啊,霍光對自己的子侄女婿們十分悲觀。
“任弘、霍氏,加上蘇武、張安世、趙充國等老臣,相互製衡,足保朝局平衡,天下安定十年,霍氏隻要自足,亦能長享富貴。”
這是霍光對朝局的最後安排,讓各方勢力互相角力。
而在他的身後事中,必然有一人是核心,是他真正的“繼業者”。
但那個人,不是任弘!
本始六年三月初,渭水河邊柳樹紛紛抽芽的時節,大將軍霍光的病更重了,甚至連清醒的時候都極少,眼看時日無多,那人也終於坐不住了,破天荒地親自登門來探望。
這一次,霍光沒有像見任弘那般,強撐著身體,將交談當成了戰鬥。
而是露出真實的一麵,使兩侍兒扶於榻上,帶著滿麵病容相會,霍光得讓那人知道,自己真的快死了。
如此方能讓過去六年,因自己太過強勢,讓那人受的氣生的恨,統統化作悲傷和歎息。
倒也不是作偽,霍光確實很衰弱,等待那人從府門過來的途中,居然又迷迷糊糊睡過去了會,等醒來時,隻感覺有人在用布帛為自己擦拭嘴角的口水。
“大將軍?”
霍光睜開眼,迷迷糊糊間,瞧見一位身形高大的年輕帝王,著遠遊冠身著常服,那一刻還以為是見到了孝昭皇帝,心跳加速了幾拍。
一晃神,麵前的人卻變成了劉詢,而霍成君則在一旁垂淚。
是天子帶著皇後親至,車駕自臨問光病。
劉詢握住了霍光久病幹枯的手,臉上皆是關切與彷徨,眼裏含著淚花,連自稱都變了。
“大將軍,小婿來看你了!”
……
ps:今天隻有一個大章,明天結束本卷。
這便是任弘來時所見的霍光,分明命不久矣,風吹一下就倒,但卻非要硬撐著,因為他是霍氏唯一的梁柱。
任弘和宮裏那位一樣,對霍光病情極其關注,畢竟這恐怕是朝野上下,唯一一位讓他如芒刺背的人了,可謂天敵。一方麵巴不得霍光早點去,但另一方麵,卻又為之扼腕。
漢武帝如此,霍光也如此,這把持了一輩子的權勢,臨到終了,還是誰也帶不走。
任弘如此想著,幾步上前作揖:“下吏見過大將軍。”
“西安侯來了。”
霍光沒有起身,他起不了,隻招手讓任弘近前幾步,仔細端詳他,忽然歎息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言也哀,老夫命不久矣,今日便想在走之前,與西安侯說幾句交心話。”
任弘忙道:“大將軍何以言此,不過是略有小恙,好好將養幾天,等痊愈後,下吏還要為大將軍做先鋒,北伐匈奴呢!”
“這話老夫愛聽。”霍光笑道:“老夫一生別無他憾,唯獨有兩件事。”
“其一,便是沒能與西安侯結親。”
這話能亂說?任弘嚇了一跳,幸好廳堂內眾人都被屏退了,霍光當年讓楊敞說親招婿一事,因為霍夫人顯鬧了一通,知道的人不少。但近年來沒人敢提了,畢竟霍成君做了皇後,論起來,好像劉詢這老實人幫他姑父接盤一樣,不太好吧。
但霍光說話做事目的性極強,今日重提,肯定不是因為老糊塗了,而是別有目的。
莫非又要發揮霍氏家族傳統,臨死前與自己結親?當年漢武帝死後,霍光就是靠一手娃娃親穩住了金日磾。雖然霍光女兒加完了任弘也是有婦之夫,但可以讓小一輩來啊。
任弘琢磨著,如果待會霍光非要聯姻,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免大將軍惱羞成怒摔杯為號讓五十刀斧手破門而入斬他頭而去,任弘也隻能賣兒子了,反正隨時能斷,退婚流挺好的。
但霍光竟再未提聯姻之事,隻歎息道:“老夫當初之所以看中道遠,是因為在你身上,看到了一股少年誌氣,知道遠他日必成大器,再者,道遠對匈奴的態度,也與老夫頗合。”
“吾兄驃騎將軍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光感慨道:“隻是他在封狼居胥後不久便薨了,大漢也因為對南越、朝鮮用兵停了北伐。但到了太初年間,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世宗皇帝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於書絕悖逆。昔齊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滅胡,依然是大漢國策。”
“隻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世宗皇帝終究未能達成夙願,他在五柞宮駕崩時我就在身邊,聽其遺詔,末了又讓我近前,對我說了這麽一番話。”
霍光道:“孝武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淩中國。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世宗皇帝仍是對擊滅匈奴念念不忘啊。”
任弘聽得很認真,霍光今日確實不同往常,連這種梓秘都托出,看上去確實是推心置腹。
可他必須更加小心,被大將軍推心置腹坑死的人可不少。
“故老夫也承其誌向,十年養百姓,十年定西域,已斷匈奴右臂,眼看匈奴虛弱,隻差最後一擊。若能再給老夫十年,五年,甚至是三年、兩年!定能殘滅匈奴,死後好向孝武皇帝與吾兄報功,隻可惜……”
霍光此刻的情感是真的,話語也發自肺腑,隻差臨終向北高唿三聲“北伐”。
“老夫唯恐天下人忘了孝武皇帝太初之詔,關東的賢良文學素來反戰,而公卿也耽於治平已久,他們以為匈奴弱了衰了,不能南下牧馬,殊不知,打蛇不死,自遺其害!這場打了一百三十餘年的仗,這九世之仇,必須有個了結!”
霍光看向任弘:“故今日,乘著老夫還清醒,便以伐匈奴之事,托付於道遠!”
任弘推辭:“小子不過初入中朝,區區雜號將軍,何德何能承此大任?”
“道遠勿要自謙。”
霍光笑道:“你功勳冠絕當朝,已得萬戶之封,麾下舊部列侯者三,關內侯者四,又得天子信賴。老夫之後,或許會有一二人論資排輩,但三年五年後,汝必為大司馬大將軍!承吾之業!”
……
大將軍之職由來已久,武帝元朔五年,衛青因大破匈奴而拜為大將軍,以統率諸將軍,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元狩四年,又初置大司馬為將軍加官,以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以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但衛青的“大司馬大將軍”隻是虛銜,實權都在漢武帝自己手中,顯然沒法和霍光比,這位大將軍才真正做到了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弘才疏年少,當不起。”
任弘越發琢磨不妥霍光意欲何為,立刻道:“大將軍之子五官中郎將,將門之後也,大將軍言傳身教多年,可堪大任。”
霍光搖頭:“知子莫若父,吾子曾隨平陵侯將兵擊烏桓,還。吾問戰鬥方略,山川形勢,霍禹張口結舌,不能對。故我知其才幹寥寥,先時元霆征伐,他也想將一軍出塞,我唯恐他喪師辱國,故不予。犬子耳,不足任大事。“
兒子不行,那就女婿啊,任弘再道:“平陵侯度遼將軍,威震烏桓,戰功赫赫……”
霍光對這女婿也不太看得上:“明友喜歡怒而興兵,慍而致戰,好殺戮,老夫頗為不喜。不然他的封侯戶數,為何偏是兩千九百二十戶?”
任弘顧不上想為什麽,提了下一個人:“車騎將軍富平侯,事孝武、孝昭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
“你沒說錯,張子孺確實會做一段時日的大將軍。”張安世也是霍光安排“身後事”的一環,但他深知此人是牆頭草,靠不住,指望張安世,還不如指望丙吉、杜延年。
“但一如當年桓寬評價車千秋,車丞相即周魯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張安世也一樣,他是有才幹,但這才幹早就被消磨殆盡,隻剩下見風使舵,承上意為是,不足以托付大事。”
大將軍對親家翁是一點不客氣啊,任弘祭出另一人:“營平侯趙翁孫將軍,乃國朝宿將,亦是大將軍故吏,屯田掃平西羌,三箭定天山,聲威震匈奴,畫策安邊,銘功絕域。”
“翁孫老了。”
霍光搖頭:“年餘七十,垂老窮荒,時日恐也無多。”
這就是大將軍小看趙充國了,趙塘主不但善屯田還精通養生,曆史上足足活了86歲,差點把孝宣朝都熬過去了。
任弘又提了他視為兄長的傅介子,和霍光的左膀右臂杜延年。
當他說到“吾兄義陽侯“時。霍光倒是一愣,他一直以為任弘與傅介子的關係是“情同父子”,原來隻是兄弟?
“介子有隱忍謀略,然不過一偏將之才,非大將軍之任。”
“至於杜幼公?”
霍光想起那日杜延年對自己的勸,說道:“幼公好文景之政,常議論寬和,他若是掌權,絕不會支持對匈奴開戰。”
與霍光關係緊密,比任弘資曆高的基本都扔出來擋槍了,但大將軍似乎就是看任弘順眼,一揮手道:“餘者如龍額侯等不必再論,縱觀中朝眾人,唯獨道遠,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殖財,且年輕力盛,富於春秋。承老夫遺誌掃滅匈奴之業,非你莫屬!”
“道遠,這擔子,你可得挑起來啊!”
一通吹捧讓人目眩啊,就差指著任弘來一句“天下英雄唯道遠與光耳”了。
這會廳堂裏沒煮酒放筷子,外麵晴空萬裏亦無驚雷,但任弘心中卻是波濤洶湧,有被這個男人認可的驕傲,也有驚覺其目的的自危。
霍光已經耗盡了全部心力,說不動了,隻朝任弘微微拱手:“道遠日後執政,當記得寬待霍氏,兒孫不肖,有些事,還望道遠看在老夫麵上,勿要與他們太過計較啊。”
是你家那位賢妻良母非要跟我計較啊,任弘立刻避席道:“不敢,大將軍今日發托付以大事,弘也說一說肺腑之言,大將軍於弘而言,猶如師長,學大將軍之才,效大將軍之忠。”
“故在弘心中,大漢百三十年中,隻有一位真正的大司馬大將軍!那便是君侯,受繈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連長平烈侯亦不如也!”
任弘發誓道“三公之任,下吏不敢置喙,但不管弘日後擔任何等職銜,不論進退,願盡綿薄之力,複統漢家健兒,再出朔方,誓竭力盡心,剿滅匈奴,再封狼居胥!此生唯以此事為誌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然有的詞霍光聽不懂,卻足表其決心,霍光鬆了口氣,隻感慨道:
“道遠若能如此,老夫縱長辭於世,也心安了。”
……
等到任弘從廳堂中退出來時,在外麵等得焦急的霍禹、霍山、霍雲對他麵色不善,霍禹更走過來問道:“不知家父對西安侯說了何事?”
“讓我關注北邊軍情,勿要使匈奴有機可乘。”任弘心中隻覺霍光妻不賢子不孝,這會身體撐不住了,還要操碎了心,強與自己周旋,眼下已累癱了,便揮手讓自己退下的力氣都沒有。
隻是等他迴到自己家中後,卻又伸手進衣裳裏,摸了流了一身的汗,迴頭望向霍府方向,無奈地罵了一句:
“大將軍,你今日恐怕不止是要托付滅胡之事,也想要借我的名望來用吧?臨死前順水推舟,將我捧得高高的,一來消解皇帝對霍氏之疑,二來讓我集天下之榮耀、嫉恨於一身,好為你霍氏擋刀啊!“
……
任弘沒猜錯,霍光確實是想將他架到火上烤,欲從任弘處借的那一物,恰恰是西安侯名震天下的功勳名望。
其實打任弘迴朝那天起,霍光便有意捧高他的位置了,又是令二府及九卿百官去公車司馬門接待,中朝諸將軍於前殿階下迎之,隆其席位,不吝稱譽,兌現承諾讓他進了中朝,委以重任,與過去暗暗打壓任弘截然不同。
而在霍光自知命不久矣後,更是決定加快速度,將任弘推到高位去——其實不必他推,這是遲早的事。任弘不僅自己萬戶侯,在外有烏孫太後之助,在內廣結蘇武、趙充國、傅介子等人,麾下舊部三列侯四關內,其勢堪比當年的衛青、霍去病,十年之後,若再有滅匈奴之功,恐怕更勝之。
再加上天子與任弘是微時故交,關係莫逆,霍光百年之後,任弘加速崛起是必然。任何人,不管是他的子侄女婿,還是張安世、韓增等老臣,都無法阻止。
其實,也沒必要阻止!
孝武皇帝與衛青年輕時如此要好,到了漠北之戰前後尚且有所提防,有意讓驃騎將軍打單於主力,而衛青為偏師,最後衛青大敗單於,事後三軍上下竟無一人功賞——別拿軍法斬首說事,後來李廣利遠征大宛,損失如此慘重,事後卻大肆封賞,勳及千人,怎這時就不秉公執法了?
而皇帝與任弘如今其樂融融,經常在朝堂上眉來眼去,日後又會如何呢?霍光看不到那天了,他隻知,這對霍氏來說反倒是好事。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遠的不說,高皇帝統有天下後,誅滅異姓王多得呂後力,同樣呂氏外戚也是高祖用來製衡沛縣功臣的重要力量。
到了孝文、孝景時,則又有薄、竇外戚製衡功臣,吳楚反時,竇太後從昆弟子竇嬰,任俠自喜,將兵以軍功為魏其侯,竇氏凡三人為侯。
孝武也曾一度利用母家王氏平衡竇氏,到了壯年時,又提拔衛、李,衛氏枝屬以軍功起家,五人為侯。
外戚,是皇帝用來製衡功臣最好的人選。
今上是一位英睿天子,聽說在宮中常讀申韓之論,從其收遊俠兒心、下罪己詔、立豫章王等事上,霍光也能看出他的聰慧和對權術的無師自通,隻要假以時日,定是一位雄主,肯定知道朝中不可一枝獨大的道理。
故將任弘捧得越高,霍家就越安全。
到那時,霍氏便不再是掣肘皇帝的權臣,而是協助他平衡將軍強臣勢力的外戚!
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外戚在下一朝常常會被無情拋棄,但哪怕隻是一代人的富貴,也比他屍體未冷便戛然而止強啊,霍光對自己的子侄女婿們十分悲觀。
“任弘、霍氏,加上蘇武、張安世、趙充國等老臣,相互製衡,足保朝局平衡,天下安定十年,霍氏隻要自足,亦能長享富貴。”
這是霍光對朝局的最後安排,讓各方勢力互相角力。
而在他的身後事中,必然有一人是核心,是他真正的“繼業者”。
但那個人,不是任弘!
本始六年三月初,渭水河邊柳樹紛紛抽芽的時節,大將軍霍光的病更重了,甚至連清醒的時候都極少,眼看時日無多,那人也終於坐不住了,破天荒地親自登門來探望。
這一次,霍光沒有像見任弘那般,強撐著身體,將交談當成了戰鬥。
而是露出真實的一麵,使兩侍兒扶於榻上,帶著滿麵病容相會,霍光得讓那人知道,自己真的快死了。
如此方能讓過去六年,因自己太過強勢,讓那人受的氣生的恨,統統化作悲傷和歎息。
倒也不是作偽,霍光確實很衰弱,等待那人從府門過來的途中,居然又迷迷糊糊睡過去了會,等醒來時,隻感覺有人在用布帛為自己擦拭嘴角的口水。
“大將軍?”
霍光睜開眼,迷迷糊糊間,瞧見一位身形高大的年輕帝王,著遠遊冠身著常服,那一刻還以為是見到了孝昭皇帝,心跳加速了幾拍。
一晃神,麵前的人卻變成了劉詢,而霍成君則在一旁垂淚。
是天子帶著皇後親至,車駕自臨問光病。
劉詢握住了霍光久病幹枯的手,臉上皆是關切與彷徨,眼裏含著淚花,連自稱都變了。
“大將軍,小婿來看你了!”
……
ps:今天隻有一個大章,明天結束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