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好是個陰天,但車師盆地依然酷熱,火焰山的砂岩上仿佛有熱氣在流動,顏色猶如烈焰熊熊,火舌撩天。
“可惜俺老任沒有芭蕉扇,不然……”
任弘便位於火焰山前,站在鼓車上,額頭的汗不住往下流,在他身後是西域諸王的軍隊,正陸續從火焰山後開出,匯入任都護的隊伍裏。
什麽鄯善王、車師王、焉耆王、危須王、尉犁王、姑墨王、龜茲三王、莎車王等,不算烏孫,整整湊了十七國聯軍,兩萬餘人,看上去人多勢眾,但任弘卻很清楚他們的本質。
“紙老虎而已!”
這場戰爭,匈奴單於親征北庭,匈奴實力較西域漢軍自然更強。敵強我弱之下,攻則不足守則有餘,任弘也是在賭,他將主力放到東且彌和達阪城,擋住單於大軍,又親自坐鎮車師,如此才能號令西域諸王來助陣。
雖然鄯善王、莎車王等確實是一心向漢,但城郭兵的實力擺在那,隻能打順風仗,手裏真正能仰仗的,還是三千烏孫兵,以及任弘留在身邊的一千西涼突騎。
這是他手邊僅剩的嫡係部隊,皆是參加過上次戰爭的西涼軍老卒再度應募入伍,戰馬蒙著虎紋皮馬甲,但士卒今日卻未穿鐵甲,因為天氣太過酷熱,著甲恐怕反被燙傷。
瑤光帶著來援的三千烏孫騎兵則位於戰場北側,烏孫人有點不習慣這炎熱的氣候,頻頻擦汗或往嘴裏灌水。
好在對麵的匈奴人來自北寒之地,對這酷熱的天氣也很不適應,他們足有八九千之眾,前進到三四裏外後,開始猶豫不進。半數人已經在長途跋涉中失去了戰馬,騎兵的坐騎也頗為羸瘦,這是沙海行軍帶來的惡果,和在車師嚼著苜蓿吃著豆子養了半年膘的漢軍戰馬完全無法相比。
隨著雙方漸漸接近,是退是走,留給對方考慮的時間不多了。
任弘倒是希望匈奴人被嚇退,好打一場順風追擊仗,己方看似人眾其實是紙老虎。
但不知是不是出於榮譽,右奧鞬王幾經猶豫,還是沒收迴刀,他或許也明白,匈奴人也沒有退路。
隨著號角響起,匈奴騎兵一分為二,四千騎由唿韓邪帶領,偏北而行,是用來提防烏孫輕騎襲擾的,五千步騎則跟著右奧鞬王直直向前,大概是瞧出真正的漢軍不多,隻要一舉擊潰他們,西域城郭兵自然望風披靡。
“看來這場硬仗是免不了了。”
任弘搖頭,揮舞令旗,讓烏孫兵先動起來,牽製住匈奴人半數兵力,就像他在戰前與瑤光說好的一樣:
“夫人且放心率軍殺敵,我自會親執桴鼓,為你助陣!”
……
隨著烏孫兵唿嘯著隨瑤光出動,任弘第二個命令,則是給甘延壽下達的。
甘延壽還記得,本始二年初的時候,是他十七歲生辰,任都護得知後,便送了他一樣兵器作為賀禮。
那是名為“方天畫戟”的儀設裝飾性武器,不同於漢軍製式的卜字鐵戟,此戟有月牙形的雙耳,長一丈二,重二十四斤,需要身高與臂力,絕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玩弄亂使的。
但卻很適合甘延壽這氣大無窮的北地良家子,揮舞起來跟玩兒似的,隻是此物太過花哨實戰裏不好使,隻用於作為任都護親衛巡視西域諸國時所持,讓人望而生畏。
“等你十八歲時,再給你一樣能用於戰場上的兵器。”當時任都護如此說。
便是甘延壽縱馬立於陣前,手裏拿著的這一柄了,長達一丈的木杆,用堅硬而有韌性的胡楊木製作,外表塗以生漆和藤條皮等層層製成,杆頭嵌著頗似長劍的刃尖,隻是有明顯的棱,而非簡單兩刃。
甘延壽當初接過此物時看著形製眼熟,好像在老家時見一些老人耍過:“這是長鈹麽?”
鈹是春秋戰國就有的老兵器了,關西稱之為“錟”,是劍和矛的結合,或用於車兵,亦有步兵持之。隆慮侯周灶在高皇帝麾下便是”長鈹都尉”,帶著一支純用鈹作戰的步兵。但在孝武時代,青銅時代早已結束,戰術也以騎兵為先,鈹便漸漸退出了戰場。
“不是青銅鈹,而是鐵馬槊,可比鈹金貴結實得多,君況不是常說沒有乘手的馬上兵器麽?且去試試!”
一試之後,甘延壽便對這兵器愛不釋手了,這顯然是任都護讓工匠專門為他這種精銳突騎打造的武器,製作周期恐怕超過了一年。胡楊木雖然堅韌,質量卻比樺木輕,且老胡楊木猶如金鐵般堅硬,沙漠裏放一千年也不會朽爛,更不會在交鋒時輕易折斷,確實馬上佳選。
雖然用起來乘手,但想要掌握還是不容易,甘延壽用了幾個月耍熟了這馬槊,今日卻是首次用於實戰,這讓他發現,握著的杆上留下了一點汗。
“能流汗是好事。”
給甘延壽壓力的不是戰鬥,經過上次戰爭的磨礪,他對這種生活已習以為常,甚至沉迷其中。
讓他感覺肩頭沉沉的,是來自任都護的厚望和職責的壓力。
在戰前任命甘延壽為曲長時,任弘就對他交了底:
“君況,此戰雖我眾敵寡,漢軍以逸待勞而匈奴遠來疲敝,然西域諸王常鼠首兩端,城郭兵也羸弱,若想戰勝胡虜,還是得靠漢軍老卒千騎,以及烏孫兵三千。”
甘延壽是有些猶豫的:“都護,我先前隻做過屯長,不善指揮。”
任都護卻道:“元霆元年那七場仗,你無一缺席,更何況,夫戰,勇氣也!我要的是你的氣勢,當年在赤穀城外,突入泥靡軍中時那一往無前之勇!“
老兵們倒沒因為甘延壽年輕而對他不服:畢竟誰都打不過這年輕人,甘延壽要過的,是自己那一關。
甘延壽努力讓自己迴想起來那場戰鬥,因為要救受傷的袍澤羅延壽,他放棄了對泥靡的追擊,而在斬右穀蠡王一戰裏,又因為運氣的緣故,錯過了功勞,最後隻能眼巴巴地看著與自己同齡的辛慶忌受封列侯。
當任都護派人去北地老家征他來西域為吏時,甘延壽沒有絲毫猶豫便再度拿起環刀西行,為的是什麽?為都護的知遇之恩,也為了能站在未央宮前殿,由大漢天子親與剖符!
任都護已經在鼓車上敲響了隆隆戰鼓,胯下的馬兒嘶鳴不安,不知是味道了友軍的駱駝味,還是看到對麵越來越近的煙塵。
甘延壽睜開了眼,再無遲疑,又高高舉起了馬槊,利刃下掛著的紅纓,比火焰山的顏色更加鮮紅!
“西涼軍!”
“送這群來送死的胡虜,上北闕!”
……
任弘下達的第三個命令,是給莎車王劉萬年和鄯善王尉屠耆的。
這兩位在十七國聯軍中,可謂鶴立雞群,不僅因為他們及麾下兵卒都穿著一身仿漢式的裝備,還因為他們都有資格打出赤黃色的漢旗。
這讓兩位極其驕傲,早在傅介子做都護時,便十分善意地“幫”各國統計了戶口,算出了勝兵數量,比如莎車國勝兵三千四十九人,鄯善國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老傅辦事就是認真,都精確到個位數了,倒是省了任弘很多麻煩。
兩個月前,偵查到匈奴人在右部集結的消息後,任都護向諸國發了征兵之令,畢竟前年剛去過長安拜見天子,而任都護去年又將西域巡視了一圈,讓各國均沾絲路之利,可比隻知道勒索金子的匈奴人強多了。
大漢聲威正盛,各國隻要沒遭災鬧荒的,自然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其餘諸國頂多帶了國中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兵來援,而鄯善和莎車,卻是幾乎頃國之兵而至!
而抵達車師後,任都護也對鄯善王和莎車王大加讚許,當著諸王的麵誇他們道:“二位不是外藩勤王之兵。”
“而是自帶幹糧不遠千裏來馳援袍澤的漢軍啊!”
自幹漢軍?在鄯善王聽來,起碼帶個漢字,可比歸義胡兵、西域城郭兵好聽多了,遂如此自居。
然後任弘還親授兩麵漢旗,讓他們率領諸王之軍。
眼下瑤光已將烏孫兵與唿韓邪的四千匈奴人接陣,雙方正以遊牧者輕騎傳統的作戰方式遊弋,弓箭你來我往但就是沒多大傷亡。
而甘延壽則帶著一千漢軍,向迎麵而來的右奧鞬王發起了衝鋒!
劉萬年和鄯善王都看得很焦急,直到任都護放倒了第三麵令旗,二人立刻催促手下的鄯善、莎車擊胡侯帶人出擊。
戰場南邊是浩瀚的沙漠,流沙隨風而動,匈奴人也盡量繞著走,生怕馬蹄陷進去。
但有一支軍隊,卻能在這上麵如履平地。
以鄯善、莎車人為主力,其餘十多國也添磚加瓦,湊成了一支三四千騎的駱駝軍,在沙漠裏離得遠遠的等待號令——因為馬匹受不了這麽多駱駝擠在一起散發的濃濃氣味,別先將友軍嚇崩潰了。
此刻他們卻翻身上了駱駝,騎在兩座駝峰之間的皮鞍上,用小木棍敲打催促這群皮糙肉厚的畜生起身。
駱駝們晃著身上的黃沙,大嘴裏依然不停下咀嚼,隻邁著長長的腿,用不緊不慢的腳步向沙漠北緣走去。
任弘是仔細思索過的:西域城郭兵在什麽情況下能戰勝匈奴?
一般情景下,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否則絕不可能,除除非,能滿足幾點條件。
第一,在沙漠裏。
第二,在漢軍帶領下。
第三,混戰之時!
“陣戰不行,那便將敵人也徹底攪亂,將其群毆致死!”
任弘為了湊齊這三要素,在挑選戰場時可煞費苦心了。
三四千駝群光移動都極有氣勢,更何況上麵的騎手都手持簡陋的大彈弓,筐裏是圓滾滾滑溜溜的石頭,挨了一下就得頭破血流。
駱駝騎兵們走出了沙漠,隨著任都護敲擊的劇烈鼓點,漸漸加速,桀桀怪叫著,朝正與甘延壽鏖戰的右奧鞬王的旗幟衝去!
……
ps:迴來遲了點,好像是晚上了emmm。(大霧)
“可惜俺老任沒有芭蕉扇,不然……”
任弘便位於火焰山前,站在鼓車上,額頭的汗不住往下流,在他身後是西域諸王的軍隊,正陸續從火焰山後開出,匯入任都護的隊伍裏。
什麽鄯善王、車師王、焉耆王、危須王、尉犁王、姑墨王、龜茲三王、莎車王等,不算烏孫,整整湊了十七國聯軍,兩萬餘人,看上去人多勢眾,但任弘卻很清楚他們的本質。
“紙老虎而已!”
這場戰爭,匈奴單於親征北庭,匈奴實力較西域漢軍自然更強。敵強我弱之下,攻則不足守則有餘,任弘也是在賭,他將主力放到東且彌和達阪城,擋住單於大軍,又親自坐鎮車師,如此才能號令西域諸王來助陣。
雖然鄯善王、莎車王等確實是一心向漢,但城郭兵的實力擺在那,隻能打順風仗,手裏真正能仰仗的,還是三千烏孫兵,以及任弘留在身邊的一千西涼突騎。
這是他手邊僅剩的嫡係部隊,皆是參加過上次戰爭的西涼軍老卒再度應募入伍,戰馬蒙著虎紋皮馬甲,但士卒今日卻未穿鐵甲,因為天氣太過酷熱,著甲恐怕反被燙傷。
瑤光帶著來援的三千烏孫騎兵則位於戰場北側,烏孫人有點不習慣這炎熱的氣候,頻頻擦汗或往嘴裏灌水。
好在對麵的匈奴人來自北寒之地,對這酷熱的天氣也很不適應,他們足有八九千之眾,前進到三四裏外後,開始猶豫不進。半數人已經在長途跋涉中失去了戰馬,騎兵的坐騎也頗為羸瘦,這是沙海行軍帶來的惡果,和在車師嚼著苜蓿吃著豆子養了半年膘的漢軍戰馬完全無法相比。
隨著雙方漸漸接近,是退是走,留給對方考慮的時間不多了。
任弘倒是希望匈奴人被嚇退,好打一場順風追擊仗,己方看似人眾其實是紙老虎。
但不知是不是出於榮譽,右奧鞬王幾經猶豫,還是沒收迴刀,他或許也明白,匈奴人也沒有退路。
隨著號角響起,匈奴騎兵一分為二,四千騎由唿韓邪帶領,偏北而行,是用來提防烏孫輕騎襲擾的,五千步騎則跟著右奧鞬王直直向前,大概是瞧出真正的漢軍不多,隻要一舉擊潰他們,西域城郭兵自然望風披靡。
“看來這場硬仗是免不了了。”
任弘搖頭,揮舞令旗,讓烏孫兵先動起來,牽製住匈奴人半數兵力,就像他在戰前與瑤光說好的一樣:
“夫人且放心率軍殺敵,我自會親執桴鼓,為你助陣!”
……
隨著烏孫兵唿嘯著隨瑤光出動,任弘第二個命令,則是給甘延壽下達的。
甘延壽還記得,本始二年初的時候,是他十七歲生辰,任都護得知後,便送了他一樣兵器作為賀禮。
那是名為“方天畫戟”的儀設裝飾性武器,不同於漢軍製式的卜字鐵戟,此戟有月牙形的雙耳,長一丈二,重二十四斤,需要身高與臂力,絕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玩弄亂使的。
但卻很適合甘延壽這氣大無窮的北地良家子,揮舞起來跟玩兒似的,隻是此物太過花哨實戰裏不好使,隻用於作為任都護親衛巡視西域諸國時所持,讓人望而生畏。
“等你十八歲時,再給你一樣能用於戰場上的兵器。”當時任都護如此說。
便是甘延壽縱馬立於陣前,手裏拿著的這一柄了,長達一丈的木杆,用堅硬而有韌性的胡楊木製作,外表塗以生漆和藤條皮等層層製成,杆頭嵌著頗似長劍的刃尖,隻是有明顯的棱,而非簡單兩刃。
甘延壽當初接過此物時看著形製眼熟,好像在老家時見一些老人耍過:“這是長鈹麽?”
鈹是春秋戰國就有的老兵器了,關西稱之為“錟”,是劍和矛的結合,或用於車兵,亦有步兵持之。隆慮侯周灶在高皇帝麾下便是”長鈹都尉”,帶著一支純用鈹作戰的步兵。但在孝武時代,青銅時代早已結束,戰術也以騎兵為先,鈹便漸漸退出了戰場。
“不是青銅鈹,而是鐵馬槊,可比鈹金貴結實得多,君況不是常說沒有乘手的馬上兵器麽?且去試試!”
一試之後,甘延壽便對這兵器愛不釋手了,這顯然是任都護讓工匠專門為他這種精銳突騎打造的武器,製作周期恐怕超過了一年。胡楊木雖然堅韌,質量卻比樺木輕,且老胡楊木猶如金鐵般堅硬,沙漠裏放一千年也不會朽爛,更不會在交鋒時輕易折斷,確實馬上佳選。
雖然用起來乘手,但想要掌握還是不容易,甘延壽用了幾個月耍熟了這馬槊,今日卻是首次用於實戰,這讓他發現,握著的杆上留下了一點汗。
“能流汗是好事。”
給甘延壽壓力的不是戰鬥,經過上次戰爭的磨礪,他對這種生活已習以為常,甚至沉迷其中。
讓他感覺肩頭沉沉的,是來自任都護的厚望和職責的壓力。
在戰前任命甘延壽為曲長時,任弘就對他交了底:
“君況,此戰雖我眾敵寡,漢軍以逸待勞而匈奴遠來疲敝,然西域諸王常鼠首兩端,城郭兵也羸弱,若想戰勝胡虜,還是得靠漢軍老卒千騎,以及烏孫兵三千。”
甘延壽是有些猶豫的:“都護,我先前隻做過屯長,不善指揮。”
任都護卻道:“元霆元年那七場仗,你無一缺席,更何況,夫戰,勇氣也!我要的是你的氣勢,當年在赤穀城外,突入泥靡軍中時那一往無前之勇!“
老兵們倒沒因為甘延壽年輕而對他不服:畢竟誰都打不過這年輕人,甘延壽要過的,是自己那一關。
甘延壽努力讓自己迴想起來那場戰鬥,因為要救受傷的袍澤羅延壽,他放棄了對泥靡的追擊,而在斬右穀蠡王一戰裏,又因為運氣的緣故,錯過了功勞,最後隻能眼巴巴地看著與自己同齡的辛慶忌受封列侯。
當任都護派人去北地老家征他來西域為吏時,甘延壽沒有絲毫猶豫便再度拿起環刀西行,為的是什麽?為都護的知遇之恩,也為了能站在未央宮前殿,由大漢天子親與剖符!
任都護已經在鼓車上敲響了隆隆戰鼓,胯下的馬兒嘶鳴不安,不知是味道了友軍的駱駝味,還是看到對麵越來越近的煙塵。
甘延壽睜開了眼,再無遲疑,又高高舉起了馬槊,利刃下掛著的紅纓,比火焰山的顏色更加鮮紅!
“西涼軍!”
“送這群來送死的胡虜,上北闕!”
……
任弘下達的第三個命令,是給莎車王劉萬年和鄯善王尉屠耆的。
這兩位在十七國聯軍中,可謂鶴立雞群,不僅因為他們及麾下兵卒都穿著一身仿漢式的裝備,還因為他們都有資格打出赤黃色的漢旗。
這讓兩位極其驕傲,早在傅介子做都護時,便十分善意地“幫”各國統計了戶口,算出了勝兵數量,比如莎車國勝兵三千四十九人,鄯善國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老傅辦事就是認真,都精確到個位數了,倒是省了任弘很多麻煩。
兩個月前,偵查到匈奴人在右部集結的消息後,任都護向諸國發了征兵之令,畢竟前年剛去過長安拜見天子,而任都護去年又將西域巡視了一圈,讓各國均沾絲路之利,可比隻知道勒索金子的匈奴人強多了。
大漢聲威正盛,各國隻要沒遭災鬧荒的,自然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其餘諸國頂多帶了國中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兵來援,而鄯善和莎車,卻是幾乎頃國之兵而至!
而抵達車師後,任都護也對鄯善王和莎車王大加讚許,當著諸王的麵誇他們道:“二位不是外藩勤王之兵。”
“而是自帶幹糧不遠千裏來馳援袍澤的漢軍啊!”
自幹漢軍?在鄯善王聽來,起碼帶個漢字,可比歸義胡兵、西域城郭兵好聽多了,遂如此自居。
然後任弘還親授兩麵漢旗,讓他們率領諸王之軍。
眼下瑤光已將烏孫兵與唿韓邪的四千匈奴人接陣,雙方正以遊牧者輕騎傳統的作戰方式遊弋,弓箭你來我往但就是沒多大傷亡。
而甘延壽則帶著一千漢軍,向迎麵而來的右奧鞬王發起了衝鋒!
劉萬年和鄯善王都看得很焦急,直到任都護放倒了第三麵令旗,二人立刻催促手下的鄯善、莎車擊胡侯帶人出擊。
戰場南邊是浩瀚的沙漠,流沙隨風而動,匈奴人也盡量繞著走,生怕馬蹄陷進去。
但有一支軍隊,卻能在這上麵如履平地。
以鄯善、莎車人為主力,其餘十多國也添磚加瓦,湊成了一支三四千騎的駱駝軍,在沙漠裏離得遠遠的等待號令——因為馬匹受不了這麽多駱駝擠在一起散發的濃濃氣味,別先將友軍嚇崩潰了。
此刻他們卻翻身上了駱駝,騎在兩座駝峰之間的皮鞍上,用小木棍敲打催促這群皮糙肉厚的畜生起身。
駱駝們晃著身上的黃沙,大嘴裏依然不停下咀嚼,隻邁著長長的腿,用不緊不慢的腳步向沙漠北緣走去。
任弘是仔細思索過的:西域城郭兵在什麽情況下能戰勝匈奴?
一般情景下,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否則絕不可能,除除非,能滿足幾點條件。
第一,在沙漠裏。
第二,在漢軍帶領下。
第三,混戰之時!
“陣戰不行,那便將敵人也徹底攪亂,將其群毆致死!”
任弘為了湊齊這三要素,在挑選戰場時可煞費苦心了。
三四千駝群光移動都極有氣勢,更何況上麵的騎手都手持簡陋的大彈弓,筐裏是圓滾滾滑溜溜的石頭,挨了一下就得頭破血流。
駱駝騎兵們走出了沙漠,隨著任都護敲擊的劇烈鼓點,漸漸加速,桀桀怪叫著,朝正與甘延壽鏖戰的右奧鞬王的旗幟衝去!
……
ps:迴來遲了點,好像是晚上了emmm。(大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