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趁著無人注意展開了手心的帕子,那上麵已經浸染了殷紅的血跡。
—————————————————
春日的傍晚,伊妮德側坐在窗邊。她的金髮依舊耀眼,藍眸依舊明亮,但她的麵容卻逐漸地失去了血色。她的頭倚靠著窗台,沉思著,仿佛要離開一個即將坍圮的夢境。最後她靠著窗子,唱起了歌來。
“曾經有一個無休止的夢,流浪的女子永遠自由自在。”她的嘴唇是微笑的,但神情既寧靜又憂鬱,略帶恍惚,“一首歌藏了一個秘密,抵達星空是如此容易。”
“但是事情已經改變了,現在沙子緩緩流動。”伊妮德的臉頰貼在窗上,她凝視著天空,“純真的時間已經結束了,我知道河流不會永遠的流動。”
“時間的風吹進我的眼睛,孤獨的愛情屠戮我的心靈。”她唱,還是那麽無憂慮,但眼角帶一點不明顯的淚光,“我的花枯萎了,其它所有也一樣。”
“沒有什麽是永恆的。”
“我將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命運,”她悲傷而平靜地說道,“故事的結束就是一切的真理。”
夕陽的餘暉暫時地為她的麵容浸染上了一層虛幻的血色,但是當她的衣裙緩緩移開此處時,一切虛幻都消失了。光束裏那些細小漂浮的塵埃間,隻餘下許多細碎未明的嘆息。
這是敲定克裏斯汀·戴耶出演《海的女兒》後的第二日,伊妮德敲響了埃裏克的房門。
作者有話要說: *伊妮德:我有預感我要be.
第31章 畸形愛情
在伊妮德敲響埃裏克的房門之前,她已經平靜地接受了自身感情的變化,並且以一種略帶悲觀的眼光明了了一切。
有時候,最偉大的旅程就是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伊妮德流浪了那麽久,她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走過貧窮與富裕,走過千山萬水才來到巴黎,來到埃裏克的身邊。但她卻註定被他擋在愛情之門的外麵,因為那個名叫克裏斯汀的女孩。
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很難真正看清前路。大多數人將會在選擇一條道路的不久之後,一邊咒罵後悔,一邊不得不拖著步子前行。少部分人選擇折返,他們未必獲得重新選擇的機會,甚至重新選擇以後又再一次後悔,因為人生中的痛苦原本就是無法逃避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殊途同歸——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命運從不敲門,也不詢問。它破門而入。對於伊妮德來說,巫婆的出現是如此,對埃裏克的情感也是如此。但是一以貫之的抉擇裏又蘊含著某種不能逃避的必然,她迴想自己的前路,她何嚐不是從一種孤獨跳入了另一種孤獨。曾經的公爵小姐生活在傀儡之中,寂寞饑渴的精神無處訴說。如今的流浪歌女可以擁抱天地間的萬物,卻唯獨無法建立一份略微私人的情誼。
那正是孤獨在作祟。孤獨,永恆的孤獨,沒有人可以擺脫掉它的影子,因為孤獨本就是絕對的。塵世中兩個互不相幹的靈魂靠在一起隻是因為孤獨,而孤獨發展到了最深刻的地步便成為愛情。即使是在此刻,在心中被滾燙的柔情愛戀充斥湧動,卻又瀰漫著悲傷霧氣的時刻,伊妮德也能輕易地看透這份愛情的本質,那就是借愛人來實現自己愛的欲望,或者說擺脫孤獨的欲望。
這種畸形的、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被稱為愛情的東西,它的產生其實與埃裏克對克裏斯汀的並無分別。那都是在極致的孤獨之中,人為自己無法釋放的情感所尋找的一個錨準。這個錨準被噴發的感情所覆蓋,便瞬息之間形成了愛人的模樣。那僅僅是為了擺脫孤獨所進行的掙紮,可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感情又是無法否定的,矛盾正在這裏。
伊妮德很清楚埃裏克與克裏斯汀不可能相愛,他們彼此之間的那種崇拜——埃裏克是對於光明,克裏斯汀是對於音樂天使——恰恰是與理解相距最遠的感情。而建立在孤獨之上的愛情,下一步所希冀的便是相互間的理解。埃裏克與克裏斯汀都太過神化對方了,這種神化使得克裏斯汀發現“天使”就是“魅影”之後心靈完全破碎,徹底地投向勞爾的懷抱,也使得埃裏克為了獲得光明,甚至做出放棄被聆聽的決定——也就是說,徹底地堵死了被理解的可能。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又怎麽可能彼此相愛呢?
但這並不是說她把自己的愛情奉得多麽崇高。正相反,伊妮德在窗口眺望與歌唱的時候,迴想的正是這份愛情,以及其本質的孤獨。她想起自己歷經的那些孤獨的階段。人在孤獨的時刻,所麵對的究竟是什麽呢?有些人是上帝,有些人是自己,她屬於後者。在公爵府的那些歲月裏,她一直都相信除了她以外沒人能救她自己。對年幼的公爵小姐而言,上帝是虛假的。但是在那以後呢?
她在流浪之中不斷堅定對自己的認知,不斷豐富內心的本我形象。一個人隻要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她是如此地相信這一點,可是怎麽能有人忍受得了那種極致的孤獨呢?與整個世界割裂開來,幾乎無法保有互動的聯繫……伊妮德需要這樣一個人出現,使她打破這種長久的孤獨僵局。否則她要麽因為孤獨而瘋,在渴愛中幹枯了自己的生命,要麽因為寂寞而死,把豐沛的生命活成一曲祭歌。不是埃裏克,也會有別人。
</br>
—————————————————
春日的傍晚,伊妮德側坐在窗邊。她的金髮依舊耀眼,藍眸依舊明亮,但她的麵容卻逐漸地失去了血色。她的頭倚靠著窗台,沉思著,仿佛要離開一個即將坍圮的夢境。最後她靠著窗子,唱起了歌來。
“曾經有一個無休止的夢,流浪的女子永遠自由自在。”她的嘴唇是微笑的,但神情既寧靜又憂鬱,略帶恍惚,“一首歌藏了一個秘密,抵達星空是如此容易。”
“但是事情已經改變了,現在沙子緩緩流動。”伊妮德的臉頰貼在窗上,她凝視著天空,“純真的時間已經結束了,我知道河流不會永遠的流動。”
“時間的風吹進我的眼睛,孤獨的愛情屠戮我的心靈。”她唱,還是那麽無憂慮,但眼角帶一點不明顯的淚光,“我的花枯萎了,其它所有也一樣。”
“沒有什麽是永恆的。”
“我將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命運,”她悲傷而平靜地說道,“故事的結束就是一切的真理。”
夕陽的餘暉暫時地為她的麵容浸染上了一層虛幻的血色,但是當她的衣裙緩緩移開此處時,一切虛幻都消失了。光束裏那些細小漂浮的塵埃間,隻餘下許多細碎未明的嘆息。
這是敲定克裏斯汀·戴耶出演《海的女兒》後的第二日,伊妮德敲響了埃裏克的房門。
作者有話要說: *伊妮德:我有預感我要be.
第31章 畸形愛情
在伊妮德敲響埃裏克的房門之前,她已經平靜地接受了自身感情的變化,並且以一種略帶悲觀的眼光明了了一切。
有時候,最偉大的旅程就是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伊妮德流浪了那麽久,她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走過貧窮與富裕,走過千山萬水才來到巴黎,來到埃裏克的身邊。但她卻註定被他擋在愛情之門的外麵,因為那個名叫克裏斯汀的女孩。
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很難真正看清前路。大多數人將會在選擇一條道路的不久之後,一邊咒罵後悔,一邊不得不拖著步子前行。少部分人選擇折返,他們未必獲得重新選擇的機會,甚至重新選擇以後又再一次後悔,因為人生中的痛苦原本就是無法逃避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殊途同歸——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命運從不敲門,也不詢問。它破門而入。對於伊妮德來說,巫婆的出現是如此,對埃裏克的情感也是如此。但是一以貫之的抉擇裏又蘊含著某種不能逃避的必然,她迴想自己的前路,她何嚐不是從一種孤獨跳入了另一種孤獨。曾經的公爵小姐生活在傀儡之中,寂寞饑渴的精神無處訴說。如今的流浪歌女可以擁抱天地間的萬物,卻唯獨無法建立一份略微私人的情誼。
那正是孤獨在作祟。孤獨,永恆的孤獨,沒有人可以擺脫掉它的影子,因為孤獨本就是絕對的。塵世中兩個互不相幹的靈魂靠在一起隻是因為孤獨,而孤獨發展到了最深刻的地步便成為愛情。即使是在此刻,在心中被滾燙的柔情愛戀充斥湧動,卻又瀰漫著悲傷霧氣的時刻,伊妮德也能輕易地看透這份愛情的本質,那就是借愛人來實現自己愛的欲望,或者說擺脫孤獨的欲望。
這種畸形的、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被稱為愛情的東西,它的產生其實與埃裏克對克裏斯汀的並無分別。那都是在極致的孤獨之中,人為自己無法釋放的情感所尋找的一個錨準。這個錨準被噴發的感情所覆蓋,便瞬息之間形成了愛人的模樣。那僅僅是為了擺脫孤獨所進行的掙紮,可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感情又是無法否定的,矛盾正在這裏。
伊妮德很清楚埃裏克與克裏斯汀不可能相愛,他們彼此之間的那種崇拜——埃裏克是對於光明,克裏斯汀是對於音樂天使——恰恰是與理解相距最遠的感情。而建立在孤獨之上的愛情,下一步所希冀的便是相互間的理解。埃裏克與克裏斯汀都太過神化對方了,這種神化使得克裏斯汀發現“天使”就是“魅影”之後心靈完全破碎,徹底地投向勞爾的懷抱,也使得埃裏克為了獲得光明,甚至做出放棄被聆聽的決定——也就是說,徹底地堵死了被理解的可能。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又怎麽可能彼此相愛呢?
但這並不是說她把自己的愛情奉得多麽崇高。正相反,伊妮德在窗口眺望與歌唱的時候,迴想的正是這份愛情,以及其本質的孤獨。她想起自己歷經的那些孤獨的階段。人在孤獨的時刻,所麵對的究竟是什麽呢?有些人是上帝,有些人是自己,她屬於後者。在公爵府的那些歲月裏,她一直都相信除了她以外沒人能救她自己。對年幼的公爵小姐而言,上帝是虛假的。但是在那以後呢?
她在流浪之中不斷堅定對自己的認知,不斷豐富內心的本我形象。一個人隻要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她是如此地相信這一點,可是怎麽能有人忍受得了那種極致的孤獨呢?與整個世界割裂開來,幾乎無法保有互動的聯繫……伊妮德需要這樣一個人出現,使她打破這種長久的孤獨僵局。否則她要麽因為孤獨而瘋,在渴愛中幹枯了自己的生命,要麽因為寂寞而死,把豐沛的生命活成一曲祭歌。不是埃裏克,也會有別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