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離得最近方從哲衣上還濺了不少的血點,他甚至都沒抬眼去多看劉成一眼,抬起袖子想將血漬拭掉,但汙點卻越拭越多。
隻聽“撲通”一聲,劉成的身體緊挨著石富行摔倒在了方從哲身邊。
一眾的文官何時看過如此血腥的場麵,直到劉成倒下,眾人心裏還是一陣心悸。
方從哲毫不掩飾滿臉的厭惡,對著張維賢道:“這就是張都督培養的將士?若是驚到了殿下你可能擔待的起?”
駱思恭看著方從哲道:“方大人,這兩個賊人畏罪而死,此事怎能怪到英國公頭上?何況……”
不待駱養性說完,張維賢揮手打斷道:“多謝駱都督迴護之情。”,說完他先是讓那幾個將劉成、石富行押解而來的兵士把二人屍首抬走,然後接著道:“這劉成雖是有罪之身,但他的話卻是沒錯,老臣掌管京營多年,竟導致京營糜爛如斯,雖有積弊之故,但老臣也斷難辭其咎,更不消說這次的京營將士通敵案和火器丟失案,雖然此次劉成、石富行二人盜售的火器大部分尋迴,但仍有部分丟失,何況還有之前這二人私售的火器更是不可能尋迴,還請殿下降罪。”
此前方從哲提起的火器丟失一事,張維賢早已與朱常洛通過氣,因此前麵的怒氣不過是佯裝一下做與別人看的,隻是經劉成一事,朱常洛是動了真怒了,他站起身指著正在往外抬的劉成屍首道:“張都督,國公爺,那劉成說的難道是真的嗎?我大明的文武官員竟連陣亡將士的撫恤金都要層層克扣?被稱為京師最後一道屏障的京營竟真的糜爛至此?”
英國公跪伏在地叩頭道:“老臣有罪,老臣年事已高,心力交瘁,已無精力提督京營,還望殿下恩準老臣卸去京營提督之職。”
英國公貴為國公,見太子本不必行跪拜之禮,隻是現在皇帝病重,太子行監國之事,跪拜也不算什麽,但此時朱常洛卻知道,英國公這一跪,跪的並不是君臣之禮,而是他已經心灰意冷,跪的是劉成口中那些戰死的同袍,還有那些活活餓死、凍死的烈士親眷。
張維賢這一番話倒是讓方從哲有些無所適從,為自己開脫罪名的很多,但像張維賢這般揭自己老底往身上攬罪的著實少見,也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這……”
見張維賢那失魂落魄的樣子,盡管朱常洛之前憤怒,但此時他也猶豫了,雖然二人此前商量過此事,甚至連繼任者都選好了,但畢竟英國公畢竟輔助了他多年,算是最忠實的心腹,若是能開脫掉罪名不是更好?
在演武之前,張維賢就已經一切準備妥當,做好了免職脫罪的打算,早些時日他便不惜得罪京中達官貴胄,將所有占役京營兵士作看家護院的全部召迴了,連同空額及掛職吃空餉的名額也一律抹除,為此,他被逼的躲在京營幾日不敢迴府,現在去職,也算是去得其所,沒什麽遺憾了。
朱常洛平靜了心緒,坐迴椅子道:“英國公先起身吧,此事再議,駱都督,府軍右衛的潘立美既然罪證確鑿,這事就交由錦衣衛處置吧。”
駱思恭行禮道:“臣領命。”
“至於軍器局的事情,秦尚書何在?”
秦文士出列行禮道:“臣在。”
“軍器局偷梁換柱、弄虛作假的案子,就由錦衣衛查證後交給兵部自行處理,記住,軍械乃是軍隊戰鬥之依仗,無論涉及何人,一定要徹查到底,將軍器局的蠹蟲徹底肅清。”
“是。”
“吏部。”
吏部左侍郎徐光啟出列行禮道:“臣在。”
“府軍右衛潘立美私通敵寇,徐大人迴去後擬個指揮使的人選舉薦上來。”
徐光啟道:“殿下,臣已有合適人選舉薦。”
朱常洛好奇問道:“不知徐大人舉薦何人?”
徐光啟道:“此人姓杜單名一個祝字,乃是徐州銅山縣人,此人敦仁尚義,大有理煩治劇之才,現任府軍右衛經曆司經曆,這杜祝杜元鳴,才諝茂明,宇度周慎,恪勤集事,萬曆四十年時,聖上曾連下兩道聖旨敕封其雙親及妻子,以表彰其才,臣以為此人定能勝任府軍右衛指揮使一職。”
朱常洛看了一圈在場官員問道:“諸位大人可有異議?”
半天無人有異,朱常洛正想將此事定了,方從哲開口道:“殿下,徐大人的舉薦老臣附議,隻是除了府軍右衛的指揮使一職外……”,說著方從哲看了張維賢和朱常洛一眼然後繼續道:“既然英國公去意已決,殿下不如此時將這京營提督一職一起議了。”
朱常洛眼神不善的盯著方從哲,隻是方從哲一直低著頭行禮未敢直視。
盯了方從哲半天,朱常洛才開口道:“既然諸位大人都無異議,那府軍右衛指揮使一職就這麽定了。至於京營,本宮念英國公年事已高,允其辭去京營提督一職,感其勞苦功高,加太傅銜。”
方從哲一聽雖然免了張維賢京營提督之職,卻加了太傅銜,如此偏袒也算是明目張膽了,他急忙道:“殿下,此事不妥。英國公乃是因罪請辭,如何能再加太傅銜?”
朱常洛一拍座椅扶手嗬斥道:“方首輔竟當著本宮的麵指鹿為馬歪曲本宮的意思嗎?本宮何時說過英國公因罪去職?京營三十萬人馬,難免會有所疏漏,英國公能及時察覺並及時補救,追迴損失,已是萬分難得,京營糜爛,自土木堡之後便開始,豈是一朝一夕之弊?”
方從哲一聽太子竟將他比作趙高,頓時請罪道:“臣不敢,既如此,京營提督一職老臣有一人選舉薦。”
朱常洛揮手打斷道:“不必了,本宮已有合適人選,任命成國公朱純臣擔任京營提督一職。”
方從哲見朱常洛如此不理會他的意思,心道這已不是那位病重的萬曆爺,不過還是說道:“殿下,此事是否交由內閣和眾位大臣廷議更為妥當?”
朱常洛看著方從哲道:“方大人也是輔佐父皇幾十年的閣老了,本宮請問方大人,京營可歸兵部管轄。”
方從哲聽了這話也就明白了,也就消了爭辯的心思,道:“不歸,京營乃是聖上直管。”
“既不歸並不管轄,本宮代父皇監國,又何須內閣廷議?”
“是老臣糊塗。”
朱常洛起身道:“好了,此事就這麽定了,京營演武,竟多出如此多的事端,如此一耽擱,本宮也沒了參觀的興致。本宮也乏了,至於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對戰本宮就不參觀了,張都督,你帶本宮和眾位大人先去歇息吧,未時之後本宮再與眾位大人去查看單兵考核。”
張維賢道:“殿下,臣已經不是精英提督了。”
朱常洛貌似訓斥張維賢,又像是說與眾人的道:“成國公一日沒有繼任,你便一日不得鬆懈,莫非你今日辭了提督,京營今日就無人掌管了不成?”
張維賢道:“是臣糊塗。”
然而就在朱常洛起身欲走的時候,站在他身後的朱由檢道:“父王,兒臣覺得成國公擔任京營提督一職有所不妥。”
朱由檢知道後世走向,就是朱純臣在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率領京營兵馬獻出齊化門,這才導致了崇禎也就是他朱由檢最後吊死煤山,所以一聽由朱純臣繼任京營提督,他思慮再三,為了自己小命計也要出聲勸阻。
前有方從哲,後有朱由檢,朱常洛斥責道:“放肆,此事豈是你一個孩童可以參與的?”
朱由檢還欲再說,被身邊的朱由校拉了拉袖子才沒有在說話,跟在朱常洛後麵走了。
反正自己是不打算把小命交給朱純臣守衛,現在老爹說了算,實在不行等自己有話語權的時候再把他罷免了就是了。
張維賢將眾人領入行轅休息。
到了行轅已近午時,朱常洛與諸位大臣一同用了膳食後便入內室休息,待朱常洛離席後不久,朱由檢便被朱常洛遣人叫走了。
朱常洛端坐在椅子上,朱由檢站在他麵前,此時室內的一應服侍人等都被朱常洛遣了出去,房門也緊緊閉上。
朱常洛看著朱由檢開口道:“小五,可知今日父王為何斥責於你?”
朱由檢恭恭敬敬的迴道:“兒臣知道。”
朱常洛道:“你知道就好,朝中政事,不是你現在應該參與的,也不是你現在可以參與的了的,你的一言一行許多時候就代表著父王的顏麵,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有可能忖度為父王的指示。就拿今日來說,那二人就死在你麵前,不說這兩個人罪有應得,且看那些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很多時候他們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就可讓人雞犬升天,或許也是一句不經意的話便讓人家破人亡,文官的嘴,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兒臣省得了。”
“父王近來事務繁忙,與你們兄弟二人甚少相見,但父王也償聽別人說起你們兄弟二人的事情,為父知道,還是多虧了你們才讓你皇爺爺改變了對父王的偏見,而你的聰明才智,還猶在你皇兄之上。隻是你還是年齡太小,太過年少輕狂,行事也是鋒芒畢露,日後你怕是會因此而吃苦頭,雖然你貴為皇孫,但還是要學會韜光養晦。”
“兒臣謹遵父王教誨。”
這是朱由檢自穿越以來第一次聽自己的父王說這麽多的話,隻是他與朱常洛相見的少,想起自己前世的父母,再看到麵前這張臉心裏總覺得有些別扭,甚至眼前這人在他心裏都不如那個臥病不起的萬曆皇帝來的親切。
“小五,父王有一事要告誡與你,為父繼任皇位已是板上釘釘,這幾十年來為父與福王深陷國本之爭,深知其中之弊,雖然你才能超過你皇兄許多,但日後太子之位,仍是非你皇兄莫屬,你要記住今日父王的話,待他日好好輔佐於你皇兄,切不能出現兄弟鬩牆之事。”
聽了朱常洛的話,朱由檢總算明白了自己父王的意思,他後退一步跪在地上朝著朱常洛磕了三個頭道:“父王放心,小五從未想過染指太子之位,更是從沒起過與皇兄爭權奪勢的心思。”
隻聽“撲通”一聲,劉成的身體緊挨著石富行摔倒在了方從哲身邊。
一眾的文官何時看過如此血腥的場麵,直到劉成倒下,眾人心裏還是一陣心悸。
方從哲毫不掩飾滿臉的厭惡,對著張維賢道:“這就是張都督培養的將士?若是驚到了殿下你可能擔待的起?”
駱思恭看著方從哲道:“方大人,這兩個賊人畏罪而死,此事怎能怪到英國公頭上?何況……”
不待駱養性說完,張維賢揮手打斷道:“多謝駱都督迴護之情。”,說完他先是讓那幾個將劉成、石富行押解而來的兵士把二人屍首抬走,然後接著道:“這劉成雖是有罪之身,但他的話卻是沒錯,老臣掌管京營多年,竟導致京營糜爛如斯,雖有積弊之故,但老臣也斷難辭其咎,更不消說這次的京營將士通敵案和火器丟失案,雖然此次劉成、石富行二人盜售的火器大部分尋迴,但仍有部分丟失,何況還有之前這二人私售的火器更是不可能尋迴,還請殿下降罪。”
此前方從哲提起的火器丟失一事,張維賢早已與朱常洛通過氣,因此前麵的怒氣不過是佯裝一下做與別人看的,隻是經劉成一事,朱常洛是動了真怒了,他站起身指著正在往外抬的劉成屍首道:“張都督,國公爺,那劉成說的難道是真的嗎?我大明的文武官員竟連陣亡將士的撫恤金都要層層克扣?被稱為京師最後一道屏障的京營竟真的糜爛至此?”
英國公跪伏在地叩頭道:“老臣有罪,老臣年事已高,心力交瘁,已無精力提督京營,還望殿下恩準老臣卸去京營提督之職。”
英國公貴為國公,見太子本不必行跪拜之禮,隻是現在皇帝病重,太子行監國之事,跪拜也不算什麽,但此時朱常洛卻知道,英國公這一跪,跪的並不是君臣之禮,而是他已經心灰意冷,跪的是劉成口中那些戰死的同袍,還有那些活活餓死、凍死的烈士親眷。
張維賢這一番話倒是讓方從哲有些無所適從,為自己開脫罪名的很多,但像張維賢這般揭自己老底往身上攬罪的著實少見,也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這……”
見張維賢那失魂落魄的樣子,盡管朱常洛之前憤怒,但此時他也猶豫了,雖然二人此前商量過此事,甚至連繼任者都選好了,但畢竟英國公畢竟輔助了他多年,算是最忠實的心腹,若是能開脫掉罪名不是更好?
在演武之前,張維賢就已經一切準備妥當,做好了免職脫罪的打算,早些時日他便不惜得罪京中達官貴胄,將所有占役京營兵士作看家護院的全部召迴了,連同空額及掛職吃空餉的名額也一律抹除,為此,他被逼的躲在京營幾日不敢迴府,現在去職,也算是去得其所,沒什麽遺憾了。
朱常洛平靜了心緒,坐迴椅子道:“英國公先起身吧,此事再議,駱都督,府軍右衛的潘立美既然罪證確鑿,這事就交由錦衣衛處置吧。”
駱思恭行禮道:“臣領命。”
“至於軍器局的事情,秦尚書何在?”
秦文士出列行禮道:“臣在。”
“軍器局偷梁換柱、弄虛作假的案子,就由錦衣衛查證後交給兵部自行處理,記住,軍械乃是軍隊戰鬥之依仗,無論涉及何人,一定要徹查到底,將軍器局的蠹蟲徹底肅清。”
“是。”
“吏部。”
吏部左侍郎徐光啟出列行禮道:“臣在。”
“府軍右衛潘立美私通敵寇,徐大人迴去後擬個指揮使的人選舉薦上來。”
徐光啟道:“殿下,臣已有合適人選舉薦。”
朱常洛好奇問道:“不知徐大人舉薦何人?”
徐光啟道:“此人姓杜單名一個祝字,乃是徐州銅山縣人,此人敦仁尚義,大有理煩治劇之才,現任府軍右衛經曆司經曆,這杜祝杜元鳴,才諝茂明,宇度周慎,恪勤集事,萬曆四十年時,聖上曾連下兩道聖旨敕封其雙親及妻子,以表彰其才,臣以為此人定能勝任府軍右衛指揮使一職。”
朱常洛看了一圈在場官員問道:“諸位大人可有異議?”
半天無人有異,朱常洛正想將此事定了,方從哲開口道:“殿下,徐大人的舉薦老臣附議,隻是除了府軍右衛的指揮使一職外……”,說著方從哲看了張維賢和朱常洛一眼然後繼續道:“既然英國公去意已決,殿下不如此時將這京營提督一職一起議了。”
朱常洛眼神不善的盯著方從哲,隻是方從哲一直低著頭行禮未敢直視。
盯了方從哲半天,朱常洛才開口道:“既然諸位大人都無異議,那府軍右衛指揮使一職就這麽定了。至於京營,本宮念英國公年事已高,允其辭去京營提督一職,感其勞苦功高,加太傅銜。”
方從哲一聽雖然免了張維賢京營提督之職,卻加了太傅銜,如此偏袒也算是明目張膽了,他急忙道:“殿下,此事不妥。英國公乃是因罪請辭,如何能再加太傅銜?”
朱常洛一拍座椅扶手嗬斥道:“方首輔竟當著本宮的麵指鹿為馬歪曲本宮的意思嗎?本宮何時說過英國公因罪去職?京營三十萬人馬,難免會有所疏漏,英國公能及時察覺並及時補救,追迴損失,已是萬分難得,京營糜爛,自土木堡之後便開始,豈是一朝一夕之弊?”
方從哲一聽太子竟將他比作趙高,頓時請罪道:“臣不敢,既如此,京營提督一職老臣有一人選舉薦。”
朱常洛揮手打斷道:“不必了,本宮已有合適人選,任命成國公朱純臣擔任京營提督一職。”
方從哲見朱常洛如此不理會他的意思,心道這已不是那位病重的萬曆爺,不過還是說道:“殿下,此事是否交由內閣和眾位大臣廷議更為妥當?”
朱常洛看著方從哲道:“方大人也是輔佐父皇幾十年的閣老了,本宮請問方大人,京營可歸兵部管轄。”
方從哲聽了這話也就明白了,也就消了爭辯的心思,道:“不歸,京營乃是聖上直管。”
“既不歸並不管轄,本宮代父皇監國,又何須內閣廷議?”
“是老臣糊塗。”
朱常洛起身道:“好了,此事就這麽定了,京營演武,竟多出如此多的事端,如此一耽擱,本宮也沒了參觀的興致。本宮也乏了,至於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對戰本宮就不參觀了,張都督,你帶本宮和眾位大人先去歇息吧,未時之後本宮再與眾位大人去查看單兵考核。”
張維賢道:“殿下,臣已經不是精英提督了。”
朱常洛貌似訓斥張維賢,又像是說與眾人的道:“成國公一日沒有繼任,你便一日不得鬆懈,莫非你今日辭了提督,京營今日就無人掌管了不成?”
張維賢道:“是臣糊塗。”
然而就在朱常洛起身欲走的時候,站在他身後的朱由檢道:“父王,兒臣覺得成國公擔任京營提督一職有所不妥。”
朱由檢知道後世走向,就是朱純臣在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率領京營兵馬獻出齊化門,這才導致了崇禎也就是他朱由檢最後吊死煤山,所以一聽由朱純臣繼任京營提督,他思慮再三,為了自己小命計也要出聲勸阻。
前有方從哲,後有朱由檢,朱常洛斥責道:“放肆,此事豈是你一個孩童可以參與的?”
朱由檢還欲再說,被身邊的朱由校拉了拉袖子才沒有在說話,跟在朱常洛後麵走了。
反正自己是不打算把小命交給朱純臣守衛,現在老爹說了算,實在不行等自己有話語權的時候再把他罷免了就是了。
張維賢將眾人領入行轅休息。
到了行轅已近午時,朱常洛與諸位大臣一同用了膳食後便入內室休息,待朱常洛離席後不久,朱由檢便被朱常洛遣人叫走了。
朱常洛端坐在椅子上,朱由檢站在他麵前,此時室內的一應服侍人等都被朱常洛遣了出去,房門也緊緊閉上。
朱常洛看著朱由檢開口道:“小五,可知今日父王為何斥責於你?”
朱由檢恭恭敬敬的迴道:“兒臣知道。”
朱常洛道:“你知道就好,朝中政事,不是你現在應該參與的,也不是你現在可以參與的了的,你的一言一行許多時候就代表著父王的顏麵,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有可能忖度為父王的指示。就拿今日來說,那二人就死在你麵前,不說這兩個人罪有應得,且看那些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很多時候他們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就可讓人雞犬升天,或許也是一句不經意的話便讓人家破人亡,文官的嘴,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兒臣省得了。”
“父王近來事務繁忙,與你們兄弟二人甚少相見,但父王也償聽別人說起你們兄弟二人的事情,為父知道,還是多虧了你們才讓你皇爺爺改變了對父王的偏見,而你的聰明才智,還猶在你皇兄之上。隻是你還是年齡太小,太過年少輕狂,行事也是鋒芒畢露,日後你怕是會因此而吃苦頭,雖然你貴為皇孫,但還是要學會韜光養晦。”
“兒臣謹遵父王教誨。”
這是朱由檢自穿越以來第一次聽自己的父王說這麽多的話,隻是他與朱常洛相見的少,想起自己前世的父母,再看到麵前這張臉心裏總覺得有些別扭,甚至眼前這人在他心裏都不如那個臥病不起的萬曆皇帝來的親切。
“小五,父王有一事要告誡與你,為父繼任皇位已是板上釘釘,這幾十年來為父與福王深陷國本之爭,深知其中之弊,雖然你才能超過你皇兄許多,但日後太子之位,仍是非你皇兄莫屬,你要記住今日父王的話,待他日好好輔佐於你皇兄,切不能出現兄弟鬩牆之事。”
聽了朱常洛的話,朱由檢總算明白了自己父王的意思,他後退一步跪在地上朝著朱常洛磕了三個頭道:“父王放心,小五從未想過染指太子之位,更是從沒起過與皇兄爭權奪勢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