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寢宮內,高勝剛剛取了兩幅字迴來。


    朱由檢在書桌上將兩幅裱好的字打開,先是提筆在那卷春雷詩的後麵用行書題上一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朱由檢第一次題字,掌控不是很好,留白稍多了一些,看起來有些不自然,想了想,又在後麵題上朱由檢三個字,然後取出幾枚印章,印了一枚朱由檢印,和一枚未已山人。


    接著在另一幅字的後麵用草書題上“餘生,願情有所寄,心無旁欲,朱由檢”然後又蓋了朱由檢印和未已山人。


    兩幅字題完,朱由檢便將筆遞給了朱由校。


    朱由校接過筆沾了沾墨,問道,“小五為何取號未已山人?這未已二字何解?”


    朱由檢聽了朱由校的話有些迷茫,為何取“未已”二字?“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所取“未已”其實隻為“白露”二字,可朱由檢卻不能說,那是他前世記掛的人,如今卻是再也見不到了。


    “好詩,好詩,還是小五有文采。”朱由校一邊說一邊在兩幅字上寫上朱由校三字,然後蓋了個朱由校印。


    朱由檢本有些傷感,可聽了朱由校的話頓時笑了出來,“皇兄,這是詩經裏麵的名篇,可不是我作的。”


    “哦,哦,你知道皇兄讀書少。”朱由校不以為意的道。


    “怎麽皇兄就這一方印嗎?”朱由檢看了看皇兄的題字。


    “皇兄不懂這些文人的東西,就刻了這麽一方印。”


    朱由檢又取出兩枚閑章,一枚篆刻“誌存高遠”,另一枚篆刻“詩和遠方”,然後將那枚“誌存高遠”的閑章遞給朱由校道,“這枚田黃閑章的立意與這首詩剛好相配,便送與皇兄了,你將這枚閑章印在題上剛剛好,皇爺爺那裏說是你作的也說得過去。”


    朱由校接過印章便印在了詩前,朱由檢也拿起另一枚“詩和遠方”印在了春雷二字之前。


    朱由檢收了印章朝著乾清宮的方向一指大叫一聲,“搞完收工,去乾清宮。”


    二人每人拿了一副卷軸奔乾清宮而去。


    乾清宮內,王安手拿拂塵立在一旁,萬曆皇帝和鄭貴妃坐在那裏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話。


    朱由檢朱由校二人來到乾清宮外先是探頭朝裏張望,剛好迎上老皇帝的目光。


    “你們兩個小子來了就進來,在外麵鬼鬼祟祟幹什麽?”萬曆皇帝笑罵一聲。


    二人這才大大方方走進來,朱由檢道,“不是怕擾了皇爺爺休息嘛。”


    “平日也不見你們過來,今日是不是有什麽事情?”老皇帝一眼就看穿了二人的把戲。


    “是有那麽一丟丟小事,”朱由檢用手指掐了指甲蓋那麽大小的樣子對老皇帝道,“不知皇爺爺可還記得我們昨日作的詩?那兩首詩被徐侍郎的孫女謄抄下來,今日拿來想請皇爺爺給題個字。”


    老皇帝看朱由檢那模樣就覺得喜歡,每次見到這小孫子總會覺得挺開心,“這天下敢找朕題字的怕是也隻有你們兩個了,朕還從未給人題過字,今日就破例一迴,拿過來吧。”


    老皇帝說完就起身朝桌案走去,“王安,研墨。”


    朱由檢朱由校二人乖乖的跟在老皇帝身後,然後分別把兩幅卷軸在桌上打開。


    “沒想到這徐侍郎的孫女字寫得倒是不錯,你們兩個也弄的有模有樣的。”老皇帝先是看了看兩幅字道。


    待王安研好了墨,老皇帝提起筆先是在朱由校那首詩上懸了片刻,稍一思索便寫下“有誌不在年高”,這是引用了李商隱的詩“不在年高在性靈”之句,剛好與那枚“誌存高遠”的閑章唿應。


    老皇帝看了看兩幅字上麵“朱由檢朱由校”幾字,猶豫了一下在後麵接著寫上“朱翊鈞”三個字,然後命王安取來兩枚印章,蓋了“萬曆禦筆之寶”。


    題完一副字後,萬曆皇帝先是看了看另外一首詩,然後提筆寫下“天下維新,朱翊鈞”,接著蓋上“萬曆敕命之寶”。


    看見“天下維新”四字,朱由檢隱約記得皇帝之前擬的遺詔中似乎也有“嘉與天下維新”幾字,看來皇爺爺對革新除弊也是期盼的,隻是他已經沒有那份精力了,這幾字正應了那句“隻待新雷第一聲”。


    這麽短的時間便能題出如此契合的字句,可見老皇帝之博聞廣識。


    萬曆皇帝歎息一聲,“這是朕這一生第一次題銘,怕也是最後一次了。”說完他怔怔的看著兩幅字,有些出神。


    門外的腳步聲讓老皇帝迴過神來,王安走出去看了看,迴來道,“是太子今日批閱的奏折,呈來請皇帝禦覽。”


    “讓太子進來。”


    朱常洛進來後看到自己兩個兒子也在不由一愣,很快就迴過神來朝皇帝行禮道,“稟父皇,兒臣今日批了部分補缺的奏折,因為兒臣資曆尚淺,怕有錯漏,特意拿來請父皇過目,若有不當之處,兒臣好及時更正。”


    萬曆皇帝擺擺手道,“朕既然交給你就不再過問了,你與內閣酌情處理便是,批好了拿給王安用印即可,朕叫你進來並非為了這事,你過來看看你的兩位兒子的詩,也來題個字,咱們祖孫三代一起題字,當能傳一段千古佳話,哈哈哈。”


    朱常洛繞過書桌走到皇帝身旁,仔細的品讀了兩首詩,這讓朱常洛大吃一驚。這兩日他一直忙於聯絡一些近臣商討遺詔之事,然後處理奏折,對其他事情毫不知情。


    皇太子朱常洛一直以來自顧不暇,對兩個兒子很少過問,竟不知他們有這等才華。


    朱常洛看完兩首詩後讚歎道,“好,好,實在是好。”然後拿起桌上的筆在兩幅字上萬曆題的字旁寫下“朱常洛拜讀”。


    讓唐唐皇太子用“拜讀”二字,也是殊為不易。


    “兒臣今日沒有隨身帶印章,日後有機會再補上。”


    “你們的事都說完了,朕也幫你們辦了,朕今日也有一事,要你們答應朕。”萬曆皇帝看著父子三人道,然後朝鄭貴妃走去。


    “今日內務府的事,朕聽說了一些,由校立室選秀的事,就由你自己定奪吧。但你們要答應朕,日後無論如何,不得出現兄弟鬩牆之事,朕要你們護鄭貴妃和福王母子周全。”


    太子朱常洛毫不遲疑的答道,“謹遵父皇教誨。”


    萬曆皇帝看朱常洛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看向朱由檢問道,“小五你呢?”


    “孫兒希望貴妃娘娘能夠好好陪著皇爺爺,若是如此還有人傷害貴妃娘娘,孫兒就是賠上性命也定當護娘娘周全。”朱由檢看著鄭貴妃道,這話算是應了皇上,其實也不過是把內務府說的話換了種委婉的說法重新說了一遍。


    老皇帝做了幾十年的皇帝,也搞了幾十年的鬥爭,朱由檢的話他聽得明白,但他能做的也隻有這麽多了。


    萬曆皇帝看向鄭貴妃道,“你聽到了?這些時日朕覺得乾清宮中冷清了許多,你就在這裏多陪朕說說話,就不要再去理會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了。”說完又看向兩個孫子道,“你們有空也多來看看朕,朕喜歡和你們說話。”


    說著說著老皇帝就要瞌睡了,勉強吩咐了王安一句給太子批的折子用印後,便讓鄭貴妃扶著入內休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輔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豆守望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豆守望者並收藏大明輔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