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河因為分流水位下降,而最近又沒有下雨,大毒日頭暴曬,河水蒸發的就快,以至於兩邊堤下的水草都快露出了根係。
今早,沿著河岸采野菜的一老婦發現河中現出一怪物,老婦年邁,老眼昏花,便喊了自己的兒子媳婦來看,小兩口仔細一看不得了,河中浮遊起的那物,像馬非馬,居然還長角,疑為水怪,便奔走相告四鄰,於是大家湧到河邊爭相來看,有見過世麵的讀過古籍的就說:“呀,這是龍馬!”
河圖之傳說,很多人還是知道的,上古時時期,龍馬負圖出孟河,伏羲氏據此而作八卦。
那是上古,現下是大清,那是孟河,此處為青龍河,突然出現龍馬,眾人大驚,亦是大喜,因龍馬是祥瑞,眾人便齊刷刷伏在地上,朝那龍馬紛紛叩頭,不住禱告,更有人迅速遂將此事報到了衙門。
正陷於公犢勞累中的上官彧聽聞之後,亦是相當震驚,帶人往河岸去看,卻隻有緣得見龍馬的一點點尾巴,稍後,那龍馬便遊進深水處,再不肯現行。
青龍河出了祥瑞,這是大事,天大的事,上官彧趕緊寫了份奏章,準備將此事稟報給康熙。
而另一邊,巴毅也聽聞了此事,由達春陪著正想往青龍河一看究竟,卻見上官彧興衝衝的迎麵走來,見了巴毅忙打個千請安,巴毅揮揮手急著問:“青龍河出了龍馬,這是怎麽迴事?”
上官彧便將過程簡單敘述一番,並道:“下官已經寫了奏折,這會子已經在路上了,皇上聽聞青龍河出了祥瑞,必定龍顏大悅,這是蒙江人的福,何嚐不是朝廷之福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何況關外是龍興之地。”
巴毅聽了微微皺了下眉,沒有喜色,甚至有些凝重,道:“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有異,驚動聖駕可不好。”
上官彧大惑不解的樣子:“祥瑞是天降人世間的福氣,就該上奏,將軍倒是憂心忡忡的。”
巴毅狐疑道:“我之意,到底是不是龍馬是不是祥瑞還未可知。”
上官彧眉飛色舞的比劃著:“那老多人看見的,我去時雖然隻瞧著一小截尾巴,也還是看見了,斷不會錯的,將軍大可不必憂慮。”
巴毅還想說什麽,上官彧卻著急道:“出了祥瑞,河工上的事要緩一緩,別衝撞了神明,下官這就去吩咐。”
說完,匆匆一禮,拔腿而去。
巴毅憂色加深,重重的唿出一口氣,頗有些無可奈何。
達春探尋似的問:“將軍不信龍馬一事?”
巴毅若有所思:“上古伏羲,或有真人,但龍馬一事,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傳說呢,這事沒經過查明就貿然上奏,終究是有些不妥。”
達春一笑:“標下瞧那上官大人撿著大元寶似的高興,還不是因為蒙江是他的地界,青龍河出祥瑞,他這下子政績可是大了去。”
巴毅迴頭睇了達春一眼:“不可這樣說上官大人。”
達春慌忙垂頭:“嗻。”
巴毅靜靜的站著,達春不知他在想些什麽,又不敢多言多語,陪著他站了一會子,聽他道:“走,去青龍河。”
使人牽了馬匹,二人趕去了出現龍馬之地,那裏仍舊有很多百姓聚集,看到的就得意洋洋的描摹著當時的場景,沒看到的就萬般遺憾的守株待兔,希望那龍馬再次現身,
巴毅同達春穿著常服,悄無聲息的在百姓們一頓距離處停下,站在河岸遠遠看著,唯見青龍河水由西往東嘩嘩流著,兩邊的水草隨風搖擺,間或有鳥兒落下又飛起,就是沒有一丁點龍馬的痕跡,巴毅看了半晌,問達春:“會鳧水麽?”
達春嘿嘿一笑:“小時候,家門口有個水泡子,遍生蘆葦紅蓼菖蒲等物,就在那些水草中,經常藏著野鴨野雞鵪鶉等,標下可是沒少去捉野鴨野雞鵪鶉頑,也撿些蛋迴去,某天一個不小心,出溜到了泡子裏,嚇得大喊大叫,偏偏沒誰經過,標下就胡亂撲騰,不成想竟學會了鳧水。”
巴毅看他一笑,假意嗔道:“囉嗦,能不能潛到水底?”
達春早已領會了他的心思,已經開始脫衣裳:“短時間能憋氣。”
巴毅點頭:“你知道我想怎樣。”
達春走到堤邊迴頭道:“將軍是想知道那龍馬到底是何物?”
巴毅叮囑他:“小心。”
達春脫得隻剩下一條中褲,又將辮子盤在頭頂,說了句“放心吧”,縱身一躍,噗通落水,巴毅忙來到堤邊看。
那小子水性不賴,魚兒一般,須臾遊出去很遠,接著一個猛子紮到水裏,巴毅盯著那水麵上微微蕩漾開去的波紋,過了一會子,達春鑽出水麵唿吸一下,然後再一次紮入水中,如此反複多少遍,看樣子毫無所獲。
巴毅眉頭緊擰,見達春距離自己越來越遠,竟開始擔心,高聲喊他,達春便朝他這裏遊來,到了堤岸邊,巴毅搭把手將他拉上來,達春噗噗抹著臉上的水,然後舉著一物給巴毅看:“將軍,這東西有古怪。”
巴毅看了看,不過一團紅色的膠泥,蒙江山上隨處可見,這種泥很黏,百姓家常用來壘砌房屋和牆壁,雨水不易融化,可塑成各種物事,是小孩子們玩樂的東西。
可塑?
巴毅口中噝了聲,拿過那團紅泥捏來捏去,瞬間明白了達春的意思,自言自語的嘀咕:“誰這麽大膽,敢開這樣的玩笑。”
達春道:“正如將軍說的,伏羲氏或有其人,龍馬河圖,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傳言呢,青龍河這龍馬,大概也是誰覺著近幾年蒙江頗不太平,不是發水就是出大案子,想以此事來振奮人心吧。”
巴毅歎口氣:“你說的或許是真的,可是,上官大人上奏給皇上,大大不妥,一旦皇上查出此事是假,他便是欺君之罪。”
他擔心已經沒用,那道上奏給康熙的折子已經六百裏加急的送到了京城,康熙聽聞青龍河出了龍馬,在南書房召見了周孔孟等些大臣,他手中拿著上官彧遞上的折子,滿麵喜色道:“龍馬乃祥瑞,上天眷顧我大清,上天亦厚待朕,這是蒙江的大事,亦是朝廷的大事,朕準備再往蒙江走一趟。”
今早,沿著河岸采野菜的一老婦發現河中現出一怪物,老婦年邁,老眼昏花,便喊了自己的兒子媳婦來看,小兩口仔細一看不得了,河中浮遊起的那物,像馬非馬,居然還長角,疑為水怪,便奔走相告四鄰,於是大家湧到河邊爭相來看,有見過世麵的讀過古籍的就說:“呀,這是龍馬!”
河圖之傳說,很多人還是知道的,上古時時期,龍馬負圖出孟河,伏羲氏據此而作八卦。
那是上古,現下是大清,那是孟河,此處為青龍河,突然出現龍馬,眾人大驚,亦是大喜,因龍馬是祥瑞,眾人便齊刷刷伏在地上,朝那龍馬紛紛叩頭,不住禱告,更有人迅速遂將此事報到了衙門。
正陷於公犢勞累中的上官彧聽聞之後,亦是相當震驚,帶人往河岸去看,卻隻有緣得見龍馬的一點點尾巴,稍後,那龍馬便遊進深水處,再不肯現行。
青龍河出了祥瑞,這是大事,天大的事,上官彧趕緊寫了份奏章,準備將此事稟報給康熙。
而另一邊,巴毅也聽聞了此事,由達春陪著正想往青龍河一看究竟,卻見上官彧興衝衝的迎麵走來,見了巴毅忙打個千請安,巴毅揮揮手急著問:“青龍河出了龍馬,這是怎麽迴事?”
上官彧便將過程簡單敘述一番,並道:“下官已經寫了奏折,這會子已經在路上了,皇上聽聞青龍河出了祥瑞,必定龍顏大悅,這是蒙江人的福,何嚐不是朝廷之福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何況關外是龍興之地。”
巴毅聽了微微皺了下眉,沒有喜色,甚至有些凝重,道:“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有異,驚動聖駕可不好。”
上官彧大惑不解的樣子:“祥瑞是天降人世間的福氣,就該上奏,將軍倒是憂心忡忡的。”
巴毅狐疑道:“我之意,到底是不是龍馬是不是祥瑞還未可知。”
上官彧眉飛色舞的比劃著:“那老多人看見的,我去時雖然隻瞧著一小截尾巴,也還是看見了,斷不會錯的,將軍大可不必憂慮。”
巴毅還想說什麽,上官彧卻著急道:“出了祥瑞,河工上的事要緩一緩,別衝撞了神明,下官這就去吩咐。”
說完,匆匆一禮,拔腿而去。
巴毅憂色加深,重重的唿出一口氣,頗有些無可奈何。
達春探尋似的問:“將軍不信龍馬一事?”
巴毅若有所思:“上古伏羲,或有真人,但龍馬一事,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傳說呢,這事沒經過查明就貿然上奏,終究是有些不妥。”
達春一笑:“標下瞧那上官大人撿著大元寶似的高興,還不是因為蒙江是他的地界,青龍河出祥瑞,他這下子政績可是大了去。”
巴毅迴頭睇了達春一眼:“不可這樣說上官大人。”
達春慌忙垂頭:“嗻。”
巴毅靜靜的站著,達春不知他在想些什麽,又不敢多言多語,陪著他站了一會子,聽他道:“走,去青龍河。”
使人牽了馬匹,二人趕去了出現龍馬之地,那裏仍舊有很多百姓聚集,看到的就得意洋洋的描摹著當時的場景,沒看到的就萬般遺憾的守株待兔,希望那龍馬再次現身,
巴毅同達春穿著常服,悄無聲息的在百姓們一頓距離處停下,站在河岸遠遠看著,唯見青龍河水由西往東嘩嘩流著,兩邊的水草隨風搖擺,間或有鳥兒落下又飛起,就是沒有一丁點龍馬的痕跡,巴毅看了半晌,問達春:“會鳧水麽?”
達春嘿嘿一笑:“小時候,家門口有個水泡子,遍生蘆葦紅蓼菖蒲等物,就在那些水草中,經常藏著野鴨野雞鵪鶉等,標下可是沒少去捉野鴨野雞鵪鶉頑,也撿些蛋迴去,某天一個不小心,出溜到了泡子裏,嚇得大喊大叫,偏偏沒誰經過,標下就胡亂撲騰,不成想竟學會了鳧水。”
巴毅看他一笑,假意嗔道:“囉嗦,能不能潛到水底?”
達春早已領會了他的心思,已經開始脫衣裳:“短時間能憋氣。”
巴毅點頭:“你知道我想怎樣。”
達春走到堤邊迴頭道:“將軍是想知道那龍馬到底是何物?”
巴毅叮囑他:“小心。”
達春脫得隻剩下一條中褲,又將辮子盤在頭頂,說了句“放心吧”,縱身一躍,噗通落水,巴毅忙來到堤邊看。
那小子水性不賴,魚兒一般,須臾遊出去很遠,接著一個猛子紮到水裏,巴毅盯著那水麵上微微蕩漾開去的波紋,過了一會子,達春鑽出水麵唿吸一下,然後再一次紮入水中,如此反複多少遍,看樣子毫無所獲。
巴毅眉頭緊擰,見達春距離自己越來越遠,竟開始擔心,高聲喊他,達春便朝他這裏遊來,到了堤岸邊,巴毅搭把手將他拉上來,達春噗噗抹著臉上的水,然後舉著一物給巴毅看:“將軍,這東西有古怪。”
巴毅看了看,不過一團紅色的膠泥,蒙江山上隨處可見,這種泥很黏,百姓家常用來壘砌房屋和牆壁,雨水不易融化,可塑成各種物事,是小孩子們玩樂的東西。
可塑?
巴毅口中噝了聲,拿過那團紅泥捏來捏去,瞬間明白了達春的意思,自言自語的嘀咕:“誰這麽大膽,敢開這樣的玩笑。”
達春道:“正如將軍說的,伏羲氏或有其人,龍馬河圖,怎知不是百姓善意的傳言呢,青龍河這龍馬,大概也是誰覺著近幾年蒙江頗不太平,不是發水就是出大案子,想以此事來振奮人心吧。”
巴毅歎口氣:“你說的或許是真的,可是,上官大人上奏給皇上,大大不妥,一旦皇上查出此事是假,他便是欺君之罪。”
他擔心已經沒用,那道上奏給康熙的折子已經六百裏加急的送到了京城,康熙聽聞青龍河出了龍馬,在南書房召見了周孔孟等些大臣,他手中拿著上官彧遞上的折子,滿麵喜色道:“龍馬乃祥瑞,上天眷顧我大清,上天亦厚待朕,這是蒙江的大事,亦是朝廷的大事,朕準備再往蒙江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