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芳25歲 王妃26歲 長子8歲 次子6歲 幼子4歲 女兒2歲
----------------------------------------------
北宋時代淮河的漕運十分繁忙,然淮河西流三十裏處的山陽灣,水流湍急,漕船大多被水淹沒。右補闕喬維嶽授皇命出任淮南轉運使,其到任後,喬維嶽親自勘察地形,開河道四十餘裏,分泄淮河之水。並下令在西河上覆夏屋,設懸門畜水,潮平後放水,在岸上建橫橋,自此漕船往來無阻。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宋開國功臣之一的衛國公石守信病卒,時年五十七歲。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德芳的姐姐延慶公主趙賢靖下嫁其子石保吉。
同年,太祖太宗之弟,被太宗貶為涪陵縣公的趙廷美在房州鬱鬱而終,年三十八歲,追封涪陵王。
南清宮中,德芳和狄妃在書房教長子惟敘和次子惟憲讀書,惟敘十分認真,坐的端端正正,而惟憲則是較為喜武,總是坐不住,德芳訓斥道“身為王族子弟,不知讀經閱書,整日隻知耍刀弄劍,與市井之徒何異?!”
惟憲被嚇到,愣在那裏,狄妃趕緊抱著惟憲說道“王爺您是怎麽了?憲兒還小,慢慢教就好。”
“慢慢教?本王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以後去教他,萬一哪天本王不在了,誰來教他!”德芳說道
“王爺!”狄妃拉住德芳“王爺!您怎麽了!”
德芳看著狄妃,急促的喘著氣,狄妃扶著德芳坐下,讓兩個孩子先出去玩,德芳扶著額頭,緊閉雙眼,狄妃關上門,倒了一杯茶給德芳“王爺,喝杯茶吧。”
“夫人”德芳輕聲說道“本王該怎麽辦?今後會怎麽樣?”
狄妃握著德芳的手“王爺,不會有事的。”
“不會?先帝駕崩至今不過8年,兄長自殺,丞相被貶,王叔被遷房州鬱鬱而終,母後幽禁西宮無人問津,現在,就剩下本王一人了。”德芳說道
“王爺,還有臣妾在,臣妾會一直陪著您。”
“夫人”德芳抱著狄妃“本王不想離開夫人,不想離開孩子們,現在隻要上朝之時,本王都要裝作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夫人,本王覺得好累。”
狄妃拍著德芳的背“不會的,不會離開的,王爺,您現在需要休息一下。”
德芳搖著頭“要是本王走了,夫人和孩子們怎麽辦?”
“王爺,別說這種話,臣妾還要陪您一輩子呢”
狄妃陪著德芳好一會,德芳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狄妃說道“王爺,別想太多,該來的總會來,再想也是徒增困擾,現在王爺在朝中立足,並無過失疏漏,也無言及其他之語,相信不會有人再做文章,陷社稷於不安的。”
“希望如此”德芳歎了口氣,這時有人敲門道“王爺,小人南宮文,可否進屋?”
狄妃打開門“原來是南宮,你來得正好,快進吧”
南宮文進門看到臉色不是很好的德芳,心裏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於是說道“王爺,憂事擾心,想也無益,不妨用手中之權盡王爺應做之事,上對得起家國社稷之重,下對得起黎明百姓之望。”
德芳抬頭看看南宮文問道“應做之事?”
“職責所在,勿憂它事,全心輔政,自得收獲。”南宮文道
德芳想著,點點頭“對,即便是明日不在,也應做好今日之事,更況,本王又豈能預知明日呢。”
“王爺請寬心,這府中上下全要倚賴王爺呢”南宮文
“嗯,謝謝南宮寬慰本王。”德芳飲了口茶對狄妃說道“夫人,讓敘兒和憲兒進來吧。”
“王爺,今日就暫且別教了,您還是休息一天吧”狄妃道
南宮文也點點頭“娘娘說的是,兩位王子若是見到王爺這般,也無心讀書了。”
德芳歎口氣“好吧,今日暫且如此吧”
三人正在屋中說著話,這時門將前來通報“啟稟王爺、娘娘,國子監丞趙孚趙大人求見。”趙孚對於德芳來說可算是一位稀客。
“趙大人?快請!”德方一聽此人名諱趕忙說道,門將得令而去。
狄妃問道“趙大人可就是曾給王爺侍講的老師?”
德芳點點頭頭“是的,趙大人和國子博士王昭素王大人曾一同為本王的老師。”
王昭素是何人?此人乃北宋著名的學者,尤其精通《詩》、《易》,著有《易論》二十三篇。一次,太祖、向王昭素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說:“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意為:蓋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而欲為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欲也。而君主愛身,乃可以愛民;而安百姓,終可安其身也。
太祖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便將這兩句言語,書寫於屏風及幾案上,以便時時警省不能忘也,這便是有名的“受言書屏”
太祖希望王昭素可以留下來為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於是太祖授其為國子博士(最高學府國子學中的教授官),賜茶藥及錢二十萬,讓他迴家養老。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王昭素卒於家中,時八十九歲高壽。
而今日前來的趙孚,是個很有見識還很務實的人,曾被太祖推為名士,在治理河路上頗有見解,但始終未能受到重視,如今也已六十歲,仍在朝為官,隻是很少再過問政事。
德芳、狄妃與南宮文一同來到廳堂中,趙孚走進,德芳上前行禮“參見趙大人”
趙孚趕緊行禮道“王爺切勿如此,老臣參見王爺才是。”
“不,不,趙大人曾為本王之師,應是本王這個學生參見老師,趙大人快請上座。”德芳請禮道。
“老臣惶恐,王爺娘娘請上座”說著趙孚退到旁邊的座位。
德芳點點頭“請座”
三人落座,南宮文站在德芳旁,婢女上茶點,趙孚看看南宮文問道“這位是?”
德芳說道“他是南宮文,趙大人不記得了嗎?”
趙孚想了想“哦,是,南宮文,老臣記得,王爺幼年時的小侍讀,很是聰明,嗬嗬,想不到如今還一直跟隨王爺。”
“是啊”德芳點點頭“本王很多時候都靠南宮解惑呢,嗬嗬嗬”
“謝王爺、趙大人誇獎”南宮文拱手道
德芳看著趙孚問道“趙大人今日來王府,是否有什麽事情指教?”
“不敢,老臣今日冒昧來府,別無他意。”趙孚說道“近日聽說王爺身體不適,所以特來探望。”
“謝謝,趙大人有心了,本王身體無礙,還有勞趙大人親自來府看望,本王實感不安。”德芳道
狄妃聽此說道“謝謝趙大人對王爺的關心,大人來的也正是時候,王爺此時心情有些不好,總是說希望歸隱,不再過問政事。”
趙孚聽此看著德芳說道“王爺一定是因為涪陵王一事倍感傷心吧”
“唉,想王叔在房州鬱鬱而終,本王心裏的確很是難過。”
“王爺要保重身體才是,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的。”
“希望是吧”德芳飲了口茶說道“本王也不想再說這些傷感的事了,不如每日在府中賞賞花,寫寫字,做做文章來的舒心。”
“王爺,您身負重任,豈能隻是寫寫字做做文章呢,這可是有負先帝之望啊”趙孚說道
德芳不解“先帝之望?本名沒有明白趙大人的意思。”
“先帝對王爺寄予厚望,希望王爺博覽群書知治國之大體,為趙宋帝業做一番大事,而今王爺說出此話,豈不是有負先帝之望?”趙孚道
德芳聽此言愣住了,旁邊的南宮文問道“趙大人,先帝曾讓大人告訴過王爺什麽嗎?”
“不,是先帝和老臣說的,王爺還記得老臣曾告訴過您,多閱經書,識世事之變嗎?”趙孚問道
“記得,那時候本王寫了一篇小文,還被趙大人收了起來,說是做文章無用,不如多學治國之道。”德芳搖搖頭“本王那時候還真是沒搞明白這是為什麽。”
趙孚歎了口氣說道“當年老臣與國子博士王昭蘇大人常受召入宮為先帝侍講,當老臣要到王爺之處侍講之時,先帝曾告訴老臣:帝王之子,當務讀經書,知治亂之大體,不必學做文章,無所用也。”趙孚拱手道“因此老臣一直秉承太祖意願,教授王爺治國之實事,如今太祖一脈隻有王爺一人了,老臣誠心希望王爺可以不負先帝之望,毋因它事困擾而失去為民治世之心啊。”
德芳聽著趙孚的話,顯得很是意外“趙大人是說父皇。。。不,是先帝希望本王可以為國做一番大事,對本王寄予厚望嗎?”
“是啊王爺,所以請您不要再說喪誌之話,打起精神,為了大宋基業,也為了太祖皇帝對王爺的厚望,盡所能為社稷而為吧。”趙孚說道激動處竟站起了身。
德芳起身扶住趙孚“趙大人,本王明白了,謝謝趙大人告訴本王這些,本王定不不會有負先帝所望的。”
一旁的南宮文聽到這些,心裏很明白,當年太祖皇帝意在培養德芳涉足政事,久留內宮親自督導,他也是見證人之一,當年自己在戰場之上被太祖大軍所救,太祖得知自己是文人世家之後,並在不滿十二歲時已知四書五經,十分驚訝,就將他留在當時還是皇子的德芳身邊作為陪讀侍從,自己也因此對德芳傾盡全力輔佐,不求官職。
德芳安撫了一下趙孚,趙孚的情緒才慢慢平穩,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真是對不起王爺,老臣年邁,言語衝撞不敬之處還請王爺恕罪。”
“趙大人千萬別這樣說,能有趙大人和王大人為師,本王受益良多,若非兩位的教授,本王也不會有今日之成。”
“謝王爺體諒”趙孚深深吸了一口氣道“老臣已向陛下提出致仕,望可迴歸田園,過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趙大人何提致仕?陛下還需要您這樣大臣輔佐。”德芳道
趙孚搖搖頭“老臣老矣,無力輔佐陛下了,但是還有王爺在。”
“趙大人功在家國,為政毫無疏失,深得先帝讚賞,如今治河之思也甚為可行,相信陛下不會準趙大人致仕之請,所以還請大人勿要再提此事了。”德芳道
“哎,治河之事。。。算了,不提了,老臣已如朽木一般,嗬嗬嗬”趙孚苦笑道“如今還能聽老臣羅嗦這些的人,恐怕就隻有王爺了。”
狄妃聽著這些讓人覺得喘不過氣的話題,心想趕快打破這種情境比較好,於是說道“王爺,趙大人,看來兩位應該會有很多話要說,現在時間還早,也不急於一時,不如先到園中坐坐,飲茶賞景一番,讓兩位的心情也能舒緩一些,待用過午膳再談不遲。”
南宮文也說道“娘娘所言甚是,趙大人與王爺許久未曾暢談了,今日難得到府,想王爺還有很多事情還需向趙大人請教呢,您說是吧,王爺”
德芳看看南宮文說道“對,本王還有諸多事情想請教趙大人,望大人不吝賜教,本王感激之至。”
趙孚拱手道“謝王爺、娘娘厚待,老臣今日也就不推辭了,正想找人說說話,嗬嗬嗬,那老臣今日就厚顏留府賞花用膳了。”
德芳點點頭笑道“學生在此先謝謝老師了,嗬嗬嗬嗬”
當日,德芳、狄妃、南宮文和趙孚一同在院中賞花飲茶論詩,用過午膳,德芳請教了一些問題,均得到趙孚的悉心指導。
德芳在以後日子裏,教導自己的孩子也是以經書和實務為主,希望他們不讀死書,更多的是知道天下之事和為能官之道,兼以習武健壯體魄。
德芳讓南宮文和府中文人帶王子熟讀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經)》。
並通閱其他經書:《周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等。
自己又使府中武將宋家俊、周世雄、公良世官教授三子武藝,有空時親自督導,情緒也大有轉變,每日忙於公務,而宮廷內鬥的餘波也未再擴大,悄然的就這樣過去了。
----------------------------------------------
北宋時代淮河的漕運十分繁忙,然淮河西流三十裏處的山陽灣,水流湍急,漕船大多被水淹沒。右補闕喬維嶽授皇命出任淮南轉運使,其到任後,喬維嶽親自勘察地形,開河道四十餘裏,分泄淮河之水。並下令在西河上覆夏屋,設懸門畜水,潮平後放水,在岸上建橫橋,自此漕船往來無阻。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宋開國功臣之一的衛國公石守信病卒,時年五十七歲。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德芳的姐姐延慶公主趙賢靖下嫁其子石保吉。
同年,太祖太宗之弟,被太宗貶為涪陵縣公的趙廷美在房州鬱鬱而終,年三十八歲,追封涪陵王。
南清宮中,德芳和狄妃在書房教長子惟敘和次子惟憲讀書,惟敘十分認真,坐的端端正正,而惟憲則是較為喜武,總是坐不住,德芳訓斥道“身為王族子弟,不知讀經閱書,整日隻知耍刀弄劍,與市井之徒何異?!”
惟憲被嚇到,愣在那裏,狄妃趕緊抱著惟憲說道“王爺您是怎麽了?憲兒還小,慢慢教就好。”
“慢慢教?本王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以後去教他,萬一哪天本王不在了,誰來教他!”德芳說道
“王爺!”狄妃拉住德芳“王爺!您怎麽了!”
德芳看著狄妃,急促的喘著氣,狄妃扶著德芳坐下,讓兩個孩子先出去玩,德芳扶著額頭,緊閉雙眼,狄妃關上門,倒了一杯茶給德芳“王爺,喝杯茶吧。”
“夫人”德芳輕聲說道“本王該怎麽辦?今後會怎麽樣?”
狄妃握著德芳的手“王爺,不會有事的。”
“不會?先帝駕崩至今不過8年,兄長自殺,丞相被貶,王叔被遷房州鬱鬱而終,母後幽禁西宮無人問津,現在,就剩下本王一人了。”德芳說道
“王爺,還有臣妾在,臣妾會一直陪著您。”
“夫人”德芳抱著狄妃“本王不想離開夫人,不想離開孩子們,現在隻要上朝之時,本王都要裝作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夫人,本王覺得好累。”
狄妃拍著德芳的背“不會的,不會離開的,王爺,您現在需要休息一下。”
德芳搖著頭“要是本王走了,夫人和孩子們怎麽辦?”
“王爺,別說這種話,臣妾還要陪您一輩子呢”
狄妃陪著德芳好一會,德芳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狄妃說道“王爺,別想太多,該來的總會來,再想也是徒增困擾,現在王爺在朝中立足,並無過失疏漏,也無言及其他之語,相信不會有人再做文章,陷社稷於不安的。”
“希望如此”德芳歎了口氣,這時有人敲門道“王爺,小人南宮文,可否進屋?”
狄妃打開門“原來是南宮,你來得正好,快進吧”
南宮文進門看到臉色不是很好的德芳,心裏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於是說道“王爺,憂事擾心,想也無益,不妨用手中之權盡王爺應做之事,上對得起家國社稷之重,下對得起黎明百姓之望。”
德芳抬頭看看南宮文問道“應做之事?”
“職責所在,勿憂它事,全心輔政,自得收獲。”南宮文道
德芳想著,點點頭“對,即便是明日不在,也應做好今日之事,更況,本王又豈能預知明日呢。”
“王爺請寬心,這府中上下全要倚賴王爺呢”南宮文
“嗯,謝謝南宮寬慰本王。”德芳飲了口茶對狄妃說道“夫人,讓敘兒和憲兒進來吧。”
“王爺,今日就暫且別教了,您還是休息一天吧”狄妃道
南宮文也點點頭“娘娘說的是,兩位王子若是見到王爺這般,也無心讀書了。”
德芳歎口氣“好吧,今日暫且如此吧”
三人正在屋中說著話,這時門將前來通報“啟稟王爺、娘娘,國子監丞趙孚趙大人求見。”趙孚對於德芳來說可算是一位稀客。
“趙大人?快請!”德方一聽此人名諱趕忙說道,門將得令而去。
狄妃問道“趙大人可就是曾給王爺侍講的老師?”
德芳點點頭頭“是的,趙大人和國子博士王昭素王大人曾一同為本王的老師。”
王昭素是何人?此人乃北宋著名的學者,尤其精通《詩》、《易》,著有《易論》二十三篇。一次,太祖、向王昭素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說:“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意為:蓋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而欲為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欲也。而君主愛身,乃可以愛民;而安百姓,終可安其身也。
太祖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便將這兩句言語,書寫於屏風及幾案上,以便時時警省不能忘也,這便是有名的“受言書屏”
太祖希望王昭素可以留下來為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於是太祖授其為國子博士(最高學府國子學中的教授官),賜茶藥及錢二十萬,讓他迴家養老。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王昭素卒於家中,時八十九歲高壽。
而今日前來的趙孚,是個很有見識還很務實的人,曾被太祖推為名士,在治理河路上頗有見解,但始終未能受到重視,如今也已六十歲,仍在朝為官,隻是很少再過問政事。
德芳、狄妃與南宮文一同來到廳堂中,趙孚走進,德芳上前行禮“參見趙大人”
趙孚趕緊行禮道“王爺切勿如此,老臣參見王爺才是。”
“不,不,趙大人曾為本王之師,應是本王這個學生參見老師,趙大人快請上座。”德芳請禮道。
“老臣惶恐,王爺娘娘請上座”說著趙孚退到旁邊的座位。
德芳點點頭“請座”
三人落座,南宮文站在德芳旁,婢女上茶點,趙孚看看南宮文問道“這位是?”
德芳說道“他是南宮文,趙大人不記得了嗎?”
趙孚想了想“哦,是,南宮文,老臣記得,王爺幼年時的小侍讀,很是聰明,嗬嗬,想不到如今還一直跟隨王爺。”
“是啊”德芳點點頭“本王很多時候都靠南宮解惑呢,嗬嗬嗬”
“謝王爺、趙大人誇獎”南宮文拱手道
德芳看著趙孚問道“趙大人今日來王府,是否有什麽事情指教?”
“不敢,老臣今日冒昧來府,別無他意。”趙孚說道“近日聽說王爺身體不適,所以特來探望。”
“謝謝,趙大人有心了,本王身體無礙,還有勞趙大人親自來府看望,本王實感不安。”德芳道
狄妃聽此說道“謝謝趙大人對王爺的關心,大人來的也正是時候,王爺此時心情有些不好,總是說希望歸隱,不再過問政事。”
趙孚聽此看著德芳說道“王爺一定是因為涪陵王一事倍感傷心吧”
“唉,想王叔在房州鬱鬱而終,本王心裏的確很是難過。”
“王爺要保重身體才是,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的。”
“希望是吧”德芳飲了口茶說道“本王也不想再說這些傷感的事了,不如每日在府中賞賞花,寫寫字,做做文章來的舒心。”
“王爺,您身負重任,豈能隻是寫寫字做做文章呢,這可是有負先帝之望啊”趙孚說道
德芳不解“先帝之望?本名沒有明白趙大人的意思。”
“先帝對王爺寄予厚望,希望王爺博覽群書知治國之大體,為趙宋帝業做一番大事,而今王爺說出此話,豈不是有負先帝之望?”趙孚道
德芳聽此言愣住了,旁邊的南宮文問道“趙大人,先帝曾讓大人告訴過王爺什麽嗎?”
“不,是先帝和老臣說的,王爺還記得老臣曾告訴過您,多閱經書,識世事之變嗎?”趙孚問道
“記得,那時候本王寫了一篇小文,還被趙大人收了起來,說是做文章無用,不如多學治國之道。”德芳搖搖頭“本王那時候還真是沒搞明白這是為什麽。”
趙孚歎了口氣說道“當年老臣與國子博士王昭蘇大人常受召入宮為先帝侍講,當老臣要到王爺之處侍講之時,先帝曾告訴老臣:帝王之子,當務讀經書,知治亂之大體,不必學做文章,無所用也。”趙孚拱手道“因此老臣一直秉承太祖意願,教授王爺治國之實事,如今太祖一脈隻有王爺一人了,老臣誠心希望王爺可以不負先帝之望,毋因它事困擾而失去為民治世之心啊。”
德芳聽著趙孚的話,顯得很是意外“趙大人是說父皇。。。不,是先帝希望本王可以為國做一番大事,對本王寄予厚望嗎?”
“是啊王爺,所以請您不要再說喪誌之話,打起精神,為了大宋基業,也為了太祖皇帝對王爺的厚望,盡所能為社稷而為吧。”趙孚說道激動處竟站起了身。
德芳起身扶住趙孚“趙大人,本王明白了,謝謝趙大人告訴本王這些,本王定不不會有負先帝所望的。”
一旁的南宮文聽到這些,心裏很明白,當年太祖皇帝意在培養德芳涉足政事,久留內宮親自督導,他也是見證人之一,當年自己在戰場之上被太祖大軍所救,太祖得知自己是文人世家之後,並在不滿十二歲時已知四書五經,十分驚訝,就將他留在當時還是皇子的德芳身邊作為陪讀侍從,自己也因此對德芳傾盡全力輔佐,不求官職。
德芳安撫了一下趙孚,趙孚的情緒才慢慢平穩,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真是對不起王爺,老臣年邁,言語衝撞不敬之處還請王爺恕罪。”
“趙大人千萬別這樣說,能有趙大人和王大人為師,本王受益良多,若非兩位的教授,本王也不會有今日之成。”
“謝王爺體諒”趙孚深深吸了一口氣道“老臣已向陛下提出致仕,望可迴歸田園,過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趙大人何提致仕?陛下還需要您這樣大臣輔佐。”德芳道
趙孚搖搖頭“老臣老矣,無力輔佐陛下了,但是還有王爺在。”
“趙大人功在家國,為政毫無疏失,深得先帝讚賞,如今治河之思也甚為可行,相信陛下不會準趙大人致仕之請,所以還請大人勿要再提此事了。”德芳道
“哎,治河之事。。。算了,不提了,老臣已如朽木一般,嗬嗬嗬”趙孚苦笑道“如今還能聽老臣羅嗦這些的人,恐怕就隻有王爺了。”
狄妃聽著這些讓人覺得喘不過氣的話題,心想趕快打破這種情境比較好,於是說道“王爺,趙大人,看來兩位應該會有很多話要說,現在時間還早,也不急於一時,不如先到園中坐坐,飲茶賞景一番,讓兩位的心情也能舒緩一些,待用過午膳再談不遲。”
南宮文也說道“娘娘所言甚是,趙大人與王爺許久未曾暢談了,今日難得到府,想王爺還有很多事情還需向趙大人請教呢,您說是吧,王爺”
德芳看看南宮文說道“對,本王還有諸多事情想請教趙大人,望大人不吝賜教,本王感激之至。”
趙孚拱手道“謝王爺、娘娘厚待,老臣今日也就不推辭了,正想找人說說話,嗬嗬嗬,那老臣今日就厚顏留府賞花用膳了。”
德芳點點頭笑道“學生在此先謝謝老師了,嗬嗬嗬嗬”
當日,德芳、狄妃、南宮文和趙孚一同在院中賞花飲茶論詩,用過午膳,德芳請教了一些問題,均得到趙孚的悉心指導。
德芳在以後日子裏,教導自己的孩子也是以經書和實務為主,希望他們不讀死書,更多的是知道天下之事和為能官之道,兼以習武健壯體魄。
德芳讓南宮文和府中文人帶王子熟讀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經)》。
並通閱其他經書:《周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等。
自己又使府中武將宋家俊、周世雄、公良世官教授三子武藝,有空時親自督導,情緒也大有轉變,每日忙於公務,而宮廷內鬥的餘波也未再擴大,悄然的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