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翊經常外出遊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繇的耳中。


    劉繇將信將疑。


    信是因為他知道孫氏父子兄弟有這樣的習氣。孫堅在世的時候就喜歡出獵,孫策、孫權、孫翊也不例外,隻是孫策後來改了性子,深居簡出,孫權、孫翊卻沒那麽自覺,秋獵是常有的事。鍾繇是老臣,孫翊也許有所忌憚,諸葛亮卻是個年輕人,他未必能勸得住孫翊。


    但劉繇征戰多年,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誰也不敢保證這是不是孫翊的誘敵之計。零陵多山,埋伏幾千人馬太容易了,誰都想伏擊別人,誰都不想被人伏擊。他搶占了靈渠之後,沒有急著向北進攻,而是盤踞在陽朔山中,就是希望吳軍急於奪迴靈渠,主動來進攻,他可以據險而守,消耗吳軍的實力。


    可是孫翊移鎮零陵後,駐紮在泉陵,一直沒有發起進攻,這讓他很焦慮。他意識到,靈渠因為年久失修,吳軍暫時又沒有進攻交州的計劃,靈渠的得失對他們影響有限,孫翊主動進攻的積極性不高。


    孫翊不動,他就必須動,對峙不是他的目標。深入江南四郡,迫使周瑜撤兵,才是他的任務。


    劉繇與許劭商議。許劭聽了劉繇的考慮後,撫著胡須,思索良久,不讚成劉繇的決議。泉陵在零陵郡的中部,過了泉陵,山就少了,已經算是江南腹地。孫翊奉命鎮守於此,怎麽可能如此輕忽?


    “正禮,你仔細想想,孫策有用錯人的時候嗎?”許劭對劉繇說道。


    劉繇詫異地打量了許劭片刻,暗自苦笑。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許劭以知人著稱,如今卻佩服孫策會用人,說明他雖然嘴上不服輸,心裏卻已經認命了。不過仔細想想,許劭這話說得也對,孫策這十多年來用了很多人,或許有人不是很優秀,卻也沒有走眼的時候。相比之下,倒是許劭有不少失誤。最明顯的就是對太史慈。初入江南時,許劭看不上太史慈,他因此沒有重用太史慈,結果證明太史慈的能力很強,如果當初能倚以重任,江南或許是另外一個局麵。


    大勢所趨,人力難以迴天了。


    盡管這麽想,劉繇還是太死心,反倒更添了三分緊迫感。“子將,你對諸葛亮如何看?我聽說孫策重文武之別,軍政分離,這諸葛亮是從政的,他做軍師,是不是一時權宜之計?”


    許劭一時出神。他隨劉繇奔波多年,遠在嶺外,消息閉塞,對諸葛亮的了解非常有限。這次進入零陵,倒是聽到了一些消息。這諸葛亮雖然年輕,剛剛弱冠,卻已經主政江南好幾年了,政績很不錯。不過他在軍事上的確沒什麽建樹,任軍師似乎不太合適。或許正如劉繇所言,這隻是因為鍾繇離職,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接替鍾繇的人還沒到,隻能暫時由諸葛亮充任。


    如果這個猜想屬實,這倒的確是難得的機會。孫策重視軍師的培養,有軍師的參謀,孫翊出錯的可能性更小。諸葛亮雖說在孫策身邊幾年,應該接觸過軍事,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軍師,更偏向於政務,也沒有實戰經驗,他兼任軍師的時候反倒是最好的機會,等真正的軍師到任,這個機會就沒了。


    話雖如此,許劭還是不希望劉繇以身犯險。他建議劉繇派士徽去試探一下。


    士徽是士燮的長子,正當壯年,功業心很強。士家是蒼梧首屈一指的豪族,兄弟父子盤踞州郡,大半個交州都被他們控製了。劉繇入交州後能堅持到現在,就是得益於士家的支持,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有士家在,劉繇就不可能真正控製交州。一旦士家改變態度,決定向吳國稱臣,劉繇很可能一夜之間無路可走。


    隨著形勢的發展,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果能趁此機會,讓士徽和孫翊大戰一場,不管誰勝誰負,隻要他們之間結下血仇,士家向孫策稱臣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劉繇心領神會,派人請來士徽商量。


    聽說有生擒孫翊的機會,士徽很興奮,不用劉繇多勸,他便主動請戰。劉繇麾下有四萬多人,分布在鬱林、蒼梧、零郡三郡的交界處。士徽所領近兩萬人實力最強,但他的身份和戰績都不如劉繇,不得不聽從劉繇的命令。如果能重創孫翊,甚至生擒孫翊,他就可以和劉繇平起平坐,甚至取代劉繇。


    士燮雖說身體康健,畢竟年過花甲,誰也不知道還能活多少年。士徽若想在在士燮離世之後得到蜀王的認可,得到幾個叔叔的認可,主掌士家,接管交州,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戰功。


    這顯然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劉繇假意遲疑了一下,答應了士徽的要求,但他再三提醒士徽,孫翊雖然年輕,諸葛亮也沒有什麽軍事經驗,但吳軍善戰,就算在不利的形勢下,他們也會頑強反撲,不會輕易投降,你務必要有足夠的準備,不能掉以輕心。


    士徽對此倒是有認識。在此之前,他也和孫堅、黃蓋等人交過手,吳軍的頑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次他們圍住了孫權,本以為能一戰成功,沒想到吳軍就地立陣據守,死戰不退,一場原本速戰速決的戰鬥硬是拖了近半個月,直到孫堅來援。


    正因為如此,士徽更想拿下孫翊。孫權當時能堅持那麽久,除了吳軍頑強善戰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士徽一直念念不忘:吳軍的裝備實在太好了。後來收拾戰場時,士徽撿到了一些,試用之後,歎為觀止,那幾件裝備也被他當作寶貝收藏,絕不輕易示人。


    孫權是孫策不在意的弟弟,都能有這樣的裝備,孫翊是孫策重點培養的弟弟,他擁有的軍械肯定更好。如果能擊敗孫翊,奪取一部分裝備,用來裝備自己的部曲,他的實力將有一個飛躍。


    士徽非常重視這個機會,他與劉繇反複商量,決定由劉繇率部佯動,吸引孫翊的注意,他則率部從零陵、桂陽交界處潛入。這裏是一大片山地,大軍無法行走,卻有一些小道。士徽的部下中有一些經常當地山民,熟悉這些小道。孫翊駐守泉陵,他留意的應該是幹道,也就是湘水、瀟水河穀,對山裏的道路不會太在意。可是他出獵必然是在山區,可以小股精銳潛無聲息的潛到零陵附近,實施襲擊。縱使不成,也可以撤入山中,孫翊想追都沒法追。如果成功,吳軍無首,劉繇正可以指揮大軍進擊,奪取泉陵。


    劉繇覺得可行,欣然同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策行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策行三國最新章節